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2012-08-15周良凤
周良凤,周 红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
1 会计专业传统教学模式应用现状
1.1 课程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把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个层次,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强。虽然在教学计划中安排了实践教学,但由于理论与实践知识体系之间缺乏连贯性、融合性、关联性,不能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目前高职院校使用的会计专业教材落后,仍然偏重于理论教学的内容,忽视实践教学内容。
1.2 妨碍学生创新能力提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学习者,教学形式规范、严谨,学生和教师缺乏互动,也缺少心灵上的沟通。教师是教学中心,学生是被动的学习者。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典型的灌输式教学,教学手段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应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1.3 “双师型”教师缺乏
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队伍中 “双师型”教师缺乏,大部分教师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会计教学活动,虽然不少人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各种证书,事实上他们普遍缺乏实际操作经验,专业技能水平不高,还不是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1.4 实践课程教学效果不明显
会计学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经济管理应用型学科,实践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传统的会计教学中,很多高职院校重视实践教学,会计专业教学资源配置、教学方式、教学时间安排等都没有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的要求,与新时期 “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培养的学生既缺乏理论知识,动手能力也不强。
创新会计专业教学模式,解决会计专业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参与型”教学模式能避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病,教师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转变成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帮助者;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学生积极参与,利用情境协作、案例分析、实战演习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参与型”教学模式在《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财务会计”教学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是一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程与工作相结合、教室与实训室相结合的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 “初级会计师”和“中级会计师”,对会计专业学生而言至关重要。但是学生觉得学习这门课程枯燥乏味,教学效果较差。把“参与型”教学模式运用到“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2.1 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设;在组织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各种问题;组织学生互问互答和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担当教师角色,让学生登上讲台讲课。还可以组织学习团队,讨论学习中的问题,并推选团队代表登台讲解课程内容或学习心得,这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表达能力。
2.2 鼓励学生提出学习问题
引导和启发学生提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学习,通过学习解决问题,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生才能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问题,即使问题不太恰当,也不要批评,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2.3 要求学生总结教学内容
传统教学中,完成一个章节的教学后,一般由教师总结该章节的教学内容,学生对教师总结内容缺乏兴趣。“参与型”教学模式应用到“财务会计”教学活动中,不再由教师总结章节教学内容,而是要求学生总结和归纳教学内容,并向老师陈述总结内容。学生归纳和总结章节的教学内容,这是消化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将知识系统化的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通过归纳和总结,学生往往能够发现新问题,积极主动地理解课程章节内容的核心和精髓。
3 推广“参与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3.1 会计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参与型”教学模式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和教师都是教学主体,教师要精心准备,把自己激情倾注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教师要把授课内容以问题或任务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课前思考,在课堂上与同学讨论问题,教师评价学生发表的意见和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或完成项目任务,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能力。传统教学模式中,只要求教师讲清楚理论知识,而“参与型”教学模式中,不仅要求教师熟悉课程的理论知识,还要求教师能够协调和组织好课堂活动,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教师的知识结构、组织协调能力和工作态度都有较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提高教学组织能力和综合素质。
3.2 进一步完善教学大纲
“参与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和学生都作为教学主体,以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互动。目前以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为基础编制的会计专业教学大纲,不适合“参与型”教学模式的教学。传统的会计专业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课时数偏少,而“参与型”教学模式的教学活动花费的时间比较多,原来规定的教学课时数远远不能满足新的教学模式的教学要求。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有些课程运用“参与型”教学模式,有的课程却不适合。因此,在推广“参与型”教学模式过程中,一方面,要修改专业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哪些专业课程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对运用新教学模式的课程大纲要进行修改。通过修改专业教学大纲和部分课程教学大纲,使专业教学时间安排更为合理。
3.3 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提高“参与型”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要实现两者的融合,笔者认为应将教学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奠定基础专业知识阶段,以会计理论教学为主。二是专项会计实践阶段,这是教学的中心环节,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专项会计实务处理能力及技巧。三是综合实践阶段,也就是教学归纳总结阶段,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各项专项会计业务处理能力的基础上,熟悉专项会计业务之间的联系。四是会计软件实践阶段,这是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升华阶段。
[1]陈英,等.“参与型”教学模式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应用[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8(4).
[2]邵春梅.高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12).
[3]郑利群,等.高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探索,2007(7).
[4]耿剑平,等.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职业技术,2011(9).
[5]李娜.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创新探析[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28).
[6]汤玮.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