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护理在建立SAH大鼠模型中的应用
2012-08-15王慧君毛丽芳唐晓平
朱 茜,张 艳,王慧君,张 静,毛丽芳,黄 欣,赵 龙,唐晓平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四川 南充 637000)
由于可以模拟人类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iod hemorrhage,SAH)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的发生发展过程,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大鼠SAH模型已成为研究CVS的常用方法[1]。但由于大鼠耐受麻醉能力差,围手术期呼吸道并发症成为导致造模失败的重要因素。我们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SAH大鼠模型的经验,总结行之有效的针对性呼吸道护理措施,并评价其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SAH大鼠模型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健康SD大鼠203只(普通级),由川北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其中雄性110只,雌性93只,体重300~350 g。根据是否采取针对性呼吸道护理分为两组:采用针对性呼吸道护理前为对照组(87例):雄性45例,雌性42例,体重(322±17.1)g;采用针对性呼吸道护理后为护理干预组(116例):雄性65例,雌性51例,体重(326±18.9)g。两组大鼠性别、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手术方式
护理干预组与对照组均由相同人员实施手术。实验者之前有建立该模型经历,两组间手术熟练程度和手术步骤无明显差异。3%戊巴比妥钠40 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将大鼠以俯卧位固定于实验台上。项部剪毛备皮,3%碘酊、75%乙醇消毒,枕下正中入路切开皮肤,手术显微镜下暴露寰枢弓、枕骨和寰枕筋膜。用27G穿刺针穿入枕大池抽出脑脊液0.1~0.2 mL后,在2 min内向枕大池缓慢注入新鲜自体动脉血液0.3 mL,注血后保留穿刺针于枕大池内2~5 min后拔出,用医用耳脑胶封住穿刺口防止瘘的形成。术后将大鼠保持头低30°,俯卧位30 min,使自体血在重力作用下进入基底池。48 h后重复上述操作,向枕大池注血0.2 mL。
1.3 针对性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
1.3.1 术前护理 ①保证实验大鼠生活环境温暖、安静,干燥通风;②术前密切观察大鼠状态,存在咳嗽、流涕、气喘现象的大鼠不能用于实验;③术前禁食水:术前禁食12 h、禁水6 h;④手术体位:置大鼠于俯卧位,保持躯体舒展,避免腹部弯曲与挤压;⑤术前30 min按体重腹腔注射阿托品0.05 mg/kg;⑥麻药剂量:精确计算麻药剂量,在保证手术顺利的前提下,尽量缩短麻醉时间。
1.3.2 术中护理 ①手术动作要轻柔,术中尽量避免大鼠腹部的压迫和移动;②密切观察呼吸频率及节律变化,注意有无痰鸣或咳嗽、喘息症状;③由于手术在颈枕部操作,需尽量避免颈部的侧弯与屈曲。
1.3.3 术后护理 ①注血后保持大鼠头低30°,俯卧位30 min,然后恢复平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②术后密切观察呼吸情况4~12 h,生命体征平稳后,将大鼠放回安静、通风环境内单独饲养。
1.4 呼吸道并发症的判断与处理
在围手术期大鼠呼吸时出现痰鸣音,呃逆,咳嗽,呼吸急促或不规则,甚至呼吸暂停等表现时,即判断为发生了呼吸道并发症。发现呼吸道并发症者,予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并予吸氧、吸痰等处理,对于呼吸节律及频率明显变化者,进行胸廓按压辅助呼吸。在手术中出现呼吸道并发症者除按以上步骤处理外,需立即停止手术操作,待呼吸状况好转后继续手术。
1.5 成功及失败标准
二次注血术后存活大鼠根据实验目的分别于术后1 d、3 d、5 d处死,取脑观察,发现蛛网膜下腔有血凝块或血性脑脊液者视为造模成功。实验大鼠在达到成功标准前死亡、解剖发现蛛网膜下腔无血凝块或血性脑脊液、解剖发现硬膜下积血者或发现脑内血肿、脑组织损伤、大量脊髓段硬膜外/下血肿、颅内脓肿之一者视为实验失败。所有实验失败者根据麻醉及手术过程、术后观察、解剖及尸检结果分析失败原因。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除大鼠体重资料比较采用成组分析t检验外,其他指标组间比较均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共造模成功160例(成功率78.82%)。其中49例(24.14%)发生呼吸道并发症,因呼吸道并发症失败14例(6.9%);发生非呼吸道并发症35例(17.24%),因非呼吸道并发症失败 29例(14.29%),常见的非呼吸道并发症为脑组织穿刺伤、麻药过量、脑疝等。呼吸道并发症占所有围手术期并发症的58.33%。
护理干预组出现呼吸道并发症19例(16.38%),对照组发生呼吸道并发症30例(34.4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9658,P <0.005);护理干预组因呼吸道并发症造模失败4例(3.6%),对照组因呼吸道并发症造模失败10例(11.4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8784,P <0.05)。
3 讨论
动脉瘤性SAH是最危险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其起病突然,病情变化快,且难以早期诊断和预防,死亡率与致残率均相当高[2-3]。CVS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其预后不佳的重要原因。但目前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CVS的发生发展机制及临床治疗的研究都还不尽如人意[4]。由于临床实验的局限性,对于活体动物模型的研究成为目前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后CVS的重要手段。因为可以模拟人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典型的脑血管痉挛过程,枕大池二次注血法是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最常用的方法[1,5]。而大鼠则是常用的实验对象之一[6-7]。但是,由于大鼠耐受麻醉及手术能力差,围手术期并发症较多,实验失败率和围手术期死亡率均较高。林琳等[8-9]认为,围手术期护理在建模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呼吸道并发症占所有围手术期并发症的一半以上。所以我们在实验中采取针对性的呼吸道护理措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建模成功率。
我们认为,大鼠发生呼吸道并发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种:①呼吸道分泌物增加;②胃肠内容物返流与误吸;③气道机械性梗阻。所以我们在针对性呼吸道护理中采取了多项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在实验对象的准备上,我们严格控制饲养环境,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而且在实验开始前再次密切观察,防止潜在呼吸道疾病大鼠进入实验。我们在术前30 min应用阿托品,减少了术中呼吸道腺体的分泌,以防止术中窒息[10]。在胃肠道准备方面,我们术前严格禁食、水,保证大鼠在术中胃处于排空状态;而且,我们尽量减少术中操作对胃肠道的刺激,防止术中出现胃肠道返流和误吸。另外,我们还发现,术中颈部的过度屈曲也是导致大鼠呼吸困难、缺氧的原因之一。所以,在针对性护理中,我们在操作过程中对大鼠头部进行适当的固定,避免颈部的过度扭曲,以防气道闭塞。实验结果显示,护理干预组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采取以上综合护理措施有利于防止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
实验发现,除因枕大池注射导致枕骨大孔疝而发生的呼吸骤停难以恢复外,在发现和处理及时的前提下,其他呼吸道症状大多是可以逆转的。所以,我们在采取针对性呼吸道护理后,强调了术中术后的观察与呼吸道并发症的处理。我们安排专人对术中、术后大鼠进行观察与护理,除保证大鼠处于舒适的体位及呼吸道通畅外,一旦发现呼吸道症状,立即酌情给予停止手术操作、吸氧、吸痰、胸廓按压辅助呼吸等处理。结果显示,护理干预组因呼吸道并发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密切的观察和及时的处理有利于降低实验大鼠的围手术期死亡率,提高建模成功率。
结果显示,针对性呼吸道护理干预有利于减少围手术期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可以提高建模成功率,但其意义远不止于此。由于该模型是研究CVS的常用模型之一,而神经功能评价则是评价脑缺血性损害的重要手段[11-12]。大鼠围手术期呼吸道并发症可能导致大鼠脑缺氧,进而加重神经功能障碍,而非CVS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必然会导致实验结果可信度下降,影响实验效能。所以,采用针对性呼吸道护理措施还有利于提高SAH模型的质量和个体间一致性,有利于得出客观、可信的实验结果。我们相信,针对性呼吸道护理将在SAH的模型及相关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1]Gules I,Satoh M,Clower BR,et al.Comparison of three rat models of cerebral vasospasm[J].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2002,283(6):2551-2559
[2]漆 建.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现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0,25(1):75 -78
[3]袁德菊,王 兵,易 妍.蛛网膜下腔出血复发诱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0,15(2):90-91
[4]Juvela S,Siironen J,Varis J,et al.Risk factors for ischemic lesions following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J Neurosurg,2005,102(2):194 -201
[5]陈克非,史继新.蛛网膜下腔出血活体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6,11(1):43 -45
[6]Meguro T,Clower BR,Carpenter R,et al.Improved rat model for cerebral vasospasm studies[J].Neurol Res,2001,23(7):761 -766
[7]赵 龙.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关系研究[D].四川南充:川北医学院,2012
[8]林 琳,汤文丽,宋葆华,等.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的制作及护理[J].实验动物科学,2009,26(6):18-20
[9]高 成,陈会荣,刘相轸,等.三种方法制作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8,13(9):409-411
[10]李 涛,孙 星,彭志海.大鼠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预防[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7,19(4):215 -217
[11]蔡志平,李朝晖,朱劲松,等.实验性大鼠蛛网膜下隙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神经功能评分与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合酶水平的关系[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0,19(5):394-396
[12]金清东,陈 志,刘 智,等.一种非开颅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物模型的建立[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8,29(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