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空巢老人健康状况的研究进展
2012-08-15刘紫麟
邹 琴,刘紫麟,赵 莉
(1.川北医学院护理学院;2.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四川 南充 637007;3.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 内江 641100)
老年空巢家庭是指身边无子女共同居住,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其中包括单人空巢家庭和夫妇两人的空巢家庭,这些家庭的老人称为空巢老人[1]。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多元现代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和空巢化转向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空巢家庭也将会成为未来老年家庭的主要类型之一[2]。有专家[3-4]预计:到2030 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2亿,空巢老人家庭的比例将达到90%,届时我国老年人家庭将“空巢化”。因此,深入了解并处理好“空巢老人”的健康问题,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新世纪老年健康的重要课题。
1 空巢老人的健康问题
1.1 心理健康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家庭模式的转变,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冲击,空巢老人的精神依托空缺,心理“空巢”已成为影响老年健康的首要问题。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吴玉韶指出:空巢老人的主要问题是“空心”。空巢老人的内心无所养,这将必然引起老人生活幸福感下降,负面情绪困扰,严重影响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最终导致生命质量的全面降低。子女因工作和家庭繁忙,常年与老年父母分居或“情感分居”,空巢老人的生活单调乏味,情感沟通、精神慰藉得不到满足,独居、丧偶的空巢老人更显突出[5-6]。城市住房的格局、养老设施的不完善、农村空巢老人文化层次相对较低[7]等因素致使空巢老人娱乐、社交活动受限,正常情感得不到表达,内心的烦恼得不到宣泄,从而导致“空巢老人”抑郁、惆怅、孤独、寂寞及行为退缩,对自己的存在价值表示怀疑,陷入无趣、无欲、无望、无助等一系列“空巢综合征”的状态,甚至诱发老年痴呆、老年性抑郁症等老年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8-10]。
1.2 生理健康问题
随着年龄增加,身体生理机能的日益衰退,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普遍较差或很差[7,11],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疾病问题:空巢老人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关节炎、白内障、青光眼、哮喘、脑卒中、肿瘤等慢性疾病较为普遍[12-14],陈正英等[13]调查显示湘、鄂、渝、黔四省边区同时患有两种及以上常见慢性病的空巢老人比例高达被调查总数的53.4%。另外,空巢老人本身缺失家庭照料,加之身患疾病,多有行动不便,饮食起居等基本的生活问题更是需求强烈。②人身安全问题:空巢老人本身即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财产生命安全方面都迫切需要特殊保护。然而,近年来盗窃、抢劫、强奸等犯罪行为在空巢老人家庭中时有发生[15],这对本身缺失照料的空巢老人更是雪上加霜,空巢老人最基本的人身安全问题令人堪忧。
1.3 社会适应不良
随着空巢老人年龄的增大,身体的各项机能都逐渐衰退,这样空巢老人往往感到自己已心有余而力不足,身体和心理的平衡失调,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不可预测的风险或疾病时,往往难以自理[16]。空巢老人退去工作岗位后,与社会、人群接触日益减少,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进步相比逐渐陈旧化。致使空巢老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下降。
2 影响空巢老人健康的因素
2.1 空巢家庭
空巢家庭是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最主要因素[17]。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养老模式以家庭为主,“养儿防老”的观念深入人心。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休闲娱乐方式的增多、家庭子女数的减少,我国传统的家庭结构模式已经被打破,老人与子女分开居住,必然导致老年家庭的空巢现象。传统“四世同堂”家庭逐渐消逝,空巢老人的生活变得单调乏味、孤独无助,容易出现一系列抑郁、惆怅、孤独等空巢综合征的表现[5-6]。
2.2 经济因素
在我国,一些空巢老人收入较低,甚至无收入,这是影响空巢老人健康的又一重要因素[18]。在城市中,大部分老年人有一定的经济来源,尚能基本满足日常生活需要,但仍有部分空巢老人经济困难,需要政府补贴生活,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养老质量。而在农村,空巢老人的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崔维珍、赵濛等[17,19]研究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经济基础薄弱,养老设施建设刚起步,更有相当一部分老人因为欠债而背负经济、心理双重负担,客观上导致他们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更加欠缺。
2.3 养老体制不完善
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现阶段,我国的老人支持系统还是以子女、配偶、亲友为主的非正式照顾体系为主,而以社区、养老机构等占主导地位的正式照顾体系却显得力量微弱,其发展也相当不完善[20]。面对日益庞大的老龄人群,政府和社会还缺乏应对老龄化的对策和经验,专门针对老龄化的养老体制急待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养老机构的相对落后,使得政府和社会能够为空巢老人提供的养老服务远远滞后于空巢老人的需求[11],部分空巢老人“老无所养”或养老质量差,严重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3 促进空巢老人健康状况的策略
3.1 空巢老人应加强自我调适
“空巢老人”首先应当正确看待“空巢现象”,摒弃传统的“养儿防老”的观念,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角色定位,在内心深处建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重拾生活热情,如莫丽萍[8]建议:有一技之长的老人可以重返社会,发挥余热,组织退休技术人员和知识分子组成技术咨询和学术交流队伍,为年轻人工作、创业等提供指导、传授宝贵经验。当面对现实条件下不可能解决的问题时,空巢老人应当予以正视,除积极寻求亲人、朋友、社区等社会支持源给予帮助外[21],更应当主动转移和排解自己的心理压力,如效仿国外自建互助社区[22]、自发组织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等,也可采用饲养宠物、听音乐、看电视、找知心朋友诉说、参加老年俱乐部活动等方法应对所面临的挫折和压力,促进自身心理健康发展。对于罹患慢性疾病的“空巢老人”,需正确看待疾病本身,通过查看相关书籍了解自己的病情及防治措施,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另外,积极得当的体育锻炼增强自身体质对空巢老人的安享晚年生活也是不可或缺的。
3.2 提高家庭养老能力
目前我国养老模式中,家庭养老仍占据重要地位,提高家庭养老能力对缓解当前空巢老人养老压力具有重大意义。作子女应当积极弘扬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在精神上、经济上尽可能的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如常陪伴老人聊天、看戏、帮助其建立兴趣爱好、购买养老保险、提供老年读物等。如果条件不允许老年人与子女生活在一起,经常的探望、电话问候也是必需的,儿女的关心常常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安慰[8]。因此,在家庭中,我们应当尽力让空巢老人精神得到充分慰藉、生活得到满意照料、物质条件得到满足,让老人们真正体会到终有所靠,颐养天年的晚年生活。
3.3 提高社区养老能力
随着社会养老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社区养老在老龄人口养老中越来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钟金霞[23]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以家庭居住为核心,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养老机构为补充的老年居住新型模式。提高社区养老能力需在政府的指导下,努力整合有关社会资源,实施有效干预,促进老年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美状态[24],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其生活质量:①社区内应当完善各项老年设施,建立多种形式老年人群体组织(如老年大学等),为老年人的公共养老、健身、休闲娱乐提供场所和渠道;②社区内可设立心理咨询室,帮助排解老年人的心理压力,引导其建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身心健康[25];③社区居委会应当定期举办一些老年节目,鼓励老人积极参与筹划社区娱乐活动等,构建良好的社区精神养老服务体系,从而帮助空巢老人解除“空巢综合征”的困扰[26-27]。
3.4 建立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对于提高老龄人口尤其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尤为重要。首先,各级政府当加大基层医疗经费投入,合理调整卫生服务结构、功能和布局,加大老人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建立老年护理院、老年康复中心等为老年人健康服务的机构[12]。其次,医疗卫生部门,尤其是基层卫生服务站应当做好对老年群体的健康教育,加大老龄人口常见慢性病、传染病、突发疾病防治的宣传讲授力度[13-14],建立空巢老人的健康资料统计并进行评分,让老人们知其“病”、明其“因”、晓其“治”,从而提高老年群体的疾病防治效能,寻求针对性的疾病治疗、康复方案。再次,实行基层医务人员责任负责制。田君叶等[28]提出提倡和推行社区首席家庭医师责任制服务;刘燕华等[29]提出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服务为辅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等。再之,构建临终关怀中心,完善老人的临终关怀体系,让老人体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终的人文关怀[16]。
3.5 健全养老保障制度
政府当继续加大宏观调控,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分配和退休老人的最低收入,增强家庭养老能力。强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提高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促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社会福利、优抚安置、慈善和残疾事业取得新进展[30]。另外,全面稳妥的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农合医疗制度,让老人尤其空巢老人享受更加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借鉴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模式,建立长期护理保险体系[12],使老年人生活不便时有人照料、有病时能及时得到医疗和护理。
3.6 加强宣传养老道德
经济的发展、社会节奏的迅速加快,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在当代社会渐渐暗淡,加强养老敬老美德的宣传、营造关爱空巢老人的良好氛围已成为促进空巢老人“有所养”的重要环节。各种书报电视媒体应当大力宣讲空巢现象、空巢老人遭遇,强化传统孝道、赡养、扶老的优良美德的宣扬,引导子女乃至社会“见先思齐”,共同改变空巢老人的目前状况[15,31]。
4 小结
老龄人口空巢化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政治体制、经济形态、思想文化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也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重大挑战。空巢老人处于人生的垂暮之年,内心无所养、顽疾缠身、救助服务体制的欠缺让空巢老人的夕阳生活无限晦暗,时代的特征导致了他们面临严峻的心理、身体、社会问题。在弘扬敬老爱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空巢老人自我调适能力的基础上,家庭养老作为现阶段的主要养老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强化;从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转变为以政府领导的社区养老、社会福利扶助养老模式将成为未来社会养老支持系统的重要模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挖掘传统养老的潜力,发展社区养老,不断完善开拓新的养老模式已成为发展社会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极具挑战性、战略性的课题,它密切关系到我国老龄人口的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以及能否为空巢老人营造一个“老有所终,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美满幸福的晚年生活。
[1]赵 黑.关注空巢老年医学专家支招[J].家庭医药,2004(21):4-7
[2]穆光宗.独生子女家庭非经济养老风险及其保障[J].浙江学刊,2007,(3):10-16
[3]邵 澜.委员:2030年空巢老人或逾2亿,吁建空巢老人档案[EB/OL].[2012 - 03 - 12].http://gongyi.people.com.cn/BIG5/17357145.html
[4]李德明,陈天勇,李贵芸.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23(7):405 -407
[5]Wu ZQ,Sun L,Sun YH etc.Correlation between loneliness and social relationship among empty nest elderly in Anhui rural area,China[J].Aging Ment Health,2010,14(1):108 -112
[6]吴永琴,余昌妹,姜丽萍,等.温州市区空巢老人幸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8,23(3):63-66
[7]Wang H,Chen K,Zhou B,Wang JF.Study on social determinants and health -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mong the 'empty nest'(lonely)elderly Chinese people[J].Zhonghua Liu Xing Bing Xue Za Zhi,2010,31(4):400 -404
[8]莫丽萍.空巢老人身心健康存在的问题及护理[J].全科护理,2009,7(4):1028 -1029
[9]李金晏,张文谦,王伟芹.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20):112 -113
[10]林婉丽,郑 萍,张淑萍,等.住院空巢老人焦虑和抑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8,8(6):31-32
[11]庞小燕.空巢老人问题与对策探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28-31
[12]余昌妹,符丽燕,杨晔琴,等.失能空巢老人健康和照料现状的分析及其建议[J].医学与社会,2010,23(12):6 -8
[13]陈正英,楚 婷,唐 莹,等.湘、鄂、渝、黔四省边区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需求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8):754-756
[14]宁艳花,张 琳,刘国莲.银川市776名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及社区护理需求分析[J].全科护理,2010,8(5):1226 -1227
[15]王 颖,何国平.城市社区空巢老人健康问题及对策探讨[J].护理研究,2008,22(1):100-102
[16]杨浩杰.城市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决策与信息,2011,(8):279 -281
[17]崔维珍,王金东,张桂敏.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的概述[J].四川精神卫生,2011,24(4):256 -258
[18]黎惠芬,岳新芝,李燕萍,等.广州市白云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现状调查[J].广东医学,2010,31(21):2845-2846
[19]赵 濛,张 军.老年抑郁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1,15(10):54 -55
[20]瞿 蓓.关于“空巢”老人研究的文献综述[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59(11):54 -55
[21]王玲凤,施跃健.城市空巢老人的压力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4):703 -706
[22]王 哉.美国空巢老人自建互助社区[J].老友,2010,(10):45
[23]钟金霞.构建城市空巢老人社区养老模式的思考[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60-64
[24]宋 洁,石作荣,王迎春.空巢老人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6):492 -494
[25]刘茹茹,余昌妹,潘夏蓁,等.温州城区空巢老人社会支持与幸福度的调查[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9):1637 -1639
[26]Liu LJ,Guo Q.Life satisfaction in a sample of empty-nest elderly:a survey in the rural area of a mountainous county in China[J].Qual Life Res,2008,17(6):823 -830
[27]Barbara AM,Loren DL.The Empty Nest Syndrome in Midlife Families:A Multimethod Exploration of Parental Gender Differences and Cultural Dynamics[J].Journal of Family Issues,2009,30(13):1651-1670
[28]田君叶,刘均娥,岳 鹏,等.空巢老人对社区就医状况的满意度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0):3176
[29]刘燕华,胡晓婷.西部农村地区空巢老人养老模式探析[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0,12(6):577 -579
[30]温家宝.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R].[2011-03-05]
[31]李 伟.农村“空巢老人”的生存现状及解决办法浅析[J].跨世纪,2008,16(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