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盲生声乐教学的思考

2012-08-15王海霞

长春大学学报 2012年11期
关键词:盲生声乐想象

王海霞

(长春大学 音乐学院,长春 130022)

中国盲哑教育事业的发展经历了近3个世纪,“它最初是由19世纪下半叶英美等国家的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而中国盲人特殊高等教育事业起步较晚,起初是由一些社会名流在杭州创办的盲哑学校,而中国第一所公办的特殊教育学校是1929年在中国南京市创立的盲哑学校”[1]58-59。

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同创办的全国第一所特殊教育学院,开展至今已有25个春秋了。盲人高等音乐教育在这25年里发展规模最大、学科最全、层次最高,我们先后培养了近百名盲人音乐大学生。从声乐教学的“特殊”理念出发,笔者把自己在这些年里的声乐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总结出来以便更好地与全国其他省市兄弟院校在教学、实践中交流与服务。

1 特殊教育中创新理念的融入

关爱学生,是每个在特殊教育教师的责任,由于特殊教育学院的学生是先天性不足或后天人为原因,形成生理或者身体缺陷,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学习程度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上、思想上有自卑心理现象,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具有良好人格和精神品质,教育鼓舞学生,帮助他们奠定人生的未来前景,面对眼前复杂多变的人生道路,掌握更多的知识,促使学生们身心健康发展、身体健康成长、体验人生、实现生命价值。

1.1 从思想上互动

使特教学生们感受到自身教育上与普通学生的一致性。学院每周给这些学生安排一次的声乐小课,原来都是特殊教育的学生在一起上课,现在为了让他们感受新的思想教育,展开心灵的空间,实施了让他们和普通学生一起上课,上同样的内容,让他们感觉自己能像一个没有残疾的学生一样接受大学教育,不准普通学生嘲笑他们的不足,要给予帮助鼓励,在思想上彻底解放自己。通过这样互动,学生不再拘谨,敢于在其他同学面前谈笑风生,进行交流。他们也是社会活动当中一个有生群体,尽管他们有时浮躁,并且也会有一些任性,但是,作为老师要有一颗沉着、稳定、不骄不躁的爱心,来关爱和面对这些弱势群体,成为他们学习中的伙伴,成为他们学习中真正的朋友,以此来赢得他们的信任和爱戴。

1.2 教与学互动

课堂上,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再进行一些师生互动演唱,分角色演绎及参与一些作品,让他们感受课堂中自己角色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懂得在演唱这些声乐作品时,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是完成不了任何作品的。在演唱风格上,学生们往往要靠听觉去即兴完成某些重要的节奏、音色和感情处理,这样引导他们跳出单一模仿的圈子,创造自己的声乐演唱风格,提高他们理解作品的能力,真正做到让学生们放下心灵包袱去演唱自己想象中的美好愿望。

2 激发想象思维的多元教学手段

音乐与情感是人类灵魂的上下沟通,不分国界和民族,每一堂精心而有准备的声乐课,对盲生来说都是一次美的心灵熏陶,它可以让这种感觉经验沟通黑暗与光明,刺激大脑神经系统,从而使感觉功能强大化,让每一个跳动的音符都展开想象的空间,用歌声把自己幸福理想中的精彩世界带到我们面前。

对于盲生来说,学习声乐会有许多不方便,他们既看不到谱子又看不到键盘,当然也无法看到老师的眼神、表情、肢体语言、以及整个世界,所以就更没有办法去描绘歌词中大千世界的各种意境,而在恰恰有些盲人学生有着超人的想象和理解能力、听觉能力、触觉能力、记忆能力。

2.1 引导他们发挥自身超强的听觉优势

在对艺术的把握上,盲生只能靠听觉去想象,每次声乐课上的音阶练习,给同学们发很长的音节,这些孩子的记忆力大多数相当好,只要两遍就能记全,有些简单音节一遍就可以了;他们的模仿力也相当强,有些歌曲的歌词曲调他们甚至比正常学生背的快。在听觉上这就是盲生的超常的优势。因此,“口传心授”的戏曲教学方式运用到特殊教学中效果更佳,把基础理论与声乐音响的听觉训练相结合,一步一台阶,逐步提高,让他们慢慢步入正轨。也经常拿一些CD和MP3在课堂上边授课边欣赏,这样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基础演唱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听觉想象感知力,每次授课结束都会让他们谈5分钟的感想和体会,为学习和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养成良好的歌唱艺术修养打好基础。教学过程中,给他们提供各种音响、音像资料,学会听的技巧,掌握发声方法的听觉训练,根据不同学生的自身条件给他们分类演唱民族、美声、通俗流行唱法,让这些孩子真正找到自己所属的位子发挥其特长。

2.2 引导他们发挥自身超强的触觉优势

失去了视觉能力的盲生,通常有着非常超出了正常人的触觉能力,他们可以通过触摸阅读盲文,可以不用手杖凭着触摸上下楼。他们触摸模仿能力也非常强,通过多次声乐教学、演唱和排练过程中验证,每次让他们通过触摸来感受动作的型态、姿式,再反复多次练习,基本上就可以掌握演唱的动作要领,有些表情动作即使用不了眼睛,但可以用微笑表现,隔膜的扩张对于气息练习这一环节,触摸就尤为重要,通过感知气息的支撑来控制音量的大小感情的处理等等。由此可见,在这种特殊的教学中充分发挥盲生的特长,通过语言与肢体语言的交流等手段,才能使他们真正感悟音乐世界里的美好与想往。

2.3 引导他们发挥自身超强的记忆优势

“这些学生有着特殊的记忆能力,特别在理论学习、声乐学习、器乐学习等方面除了盲文阅读之外,大多数还是“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2]63-64。在演唱乐谱时,过去老师们都是采用一句句地教,但现在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家人、同学将演唱资料拷贝到手机、电脑、MP4等电子设备上自学,比过去方便了许多。在课堂上通过耐心讲解以及畅谈还会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有助于记忆力的提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演唱上,尽量引导他们发挥想象思维的能力,即兴创作自己的演唱技巧与风格,跳出触觉模仿的领域,展现自己的的歌唱意识能力。

3 培养盲生审美能力

3.1 培养盲生演唱感知力

每个人先天就有对节奏、歌唱的感知力,有些是需要后天培养的,如音色分辨感知、旋律感知、和声感知等,而盲生们却有着超过普通人辨析音色的能力与和声听觉能力,作为特殊教育的教师对于刚入门的盲生一定要培养他们辨析这方面的感知能力,以便把握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体现出作品的不同意境,例如,教唱声乐作品《红豆词》(曹雪芹词 王立平曲)时,首先要在学生看不到乐谱和歌词的条件下去引导他们去体会那个年代,作词、作曲、及作品的内涵,然后再充分体会那惆怅温婉的旋律和音程的平稳跳跃、作品中人物形象忧伤,还要再靠想象去感知整首歌曲在抒情、婉转、规则、整齐、平和与伤感气氛去演唱,深刻体会作品意念,表达出它的意境。

3.2 丰富盲生演唱想象力

对于盲生来说,想象要超出正常人的几倍,在声乐学习的课堂上盲生的想象力必不可少,他们看不到外面的世界,没有到大自然中去实践及采风的机会,因此,在歌唱的过程当中内心的审美过程就是一个想象中色彩斑斓的浑然天体画面。演唱之前的热身练习必不可少,尤其是在作品的二度创作演唱时,由于每个学生对作品理解力和想象力不同,再现给观众的效果就不一样,如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乔羽词刘炽曲),就要想象把自己融入到抗美援朝的战火纷飞的年代,在感受作品的同时进行声乐演唱的二度创作,采用多元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的意志和信心,积极主动地把歌曲二度创作达到新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创作灵感的萌发。

3.3 提高盲生演唱理解力

声乐艺术审美是一个对音乐作品的多角度不断积累认识的过程,通过声音的传播感受声线美、舞台表现美、作品二度创作美等,它是音乐理论知识及艺术文学作品的文化综合熏陶,所以要想提高盲生的“艺术审美,就应该让他们通过盲文阅读一些有关声乐演唱的相关艺术作品和文学、音乐作品,提高艺术修养,丰富人生阅历和情感生活体验,使审美情境达到艺术的更高阶段”[3]。让声乐演唱达到在自身的演唱中娱人娱己,从而使声音的理性美与感性美相结合进入另一艺术境界。

4 结语

长春大学音乐学院与特教学院在教学上采用联合教学的方式,音乐学院每周有一次星期音乐会,教师们就利用这个平台把盲生们推向展示自己的艺术实践舞台,等将来走社会时已经是羽翼丰满了。举行盲人歌手大赛等活动,激发他们学习声乐的兴趣和热情,用歌声和音乐来诠释生命中的朝气和阳光。

[1]邓小东.抗战中的南京盲哑学校[J].文史精华,2003(11):58-59.

[2]陈明大.盲人高等音乐教育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0(3):63-64.

[3]方俊明.今日学校中的特殊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盲生声乐想象
快乐的想象
基于盲校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质疑意识培养
体育课中提高初中盲生身体素质的实践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