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翻译策略的跨文化思考

2012-08-15刘立

关键词:译语跨文化译者

刘立

(沈阳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辽宁沈阳,110034)

新闻翻译策略的跨文化思考

刘立

(沈阳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辽宁沈阳,110034)

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际日益重要。作为一种跨文化传播方式,新闻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移植。新闻传译的质量和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中西方文化差异使得译者根据不同的语境采用直译、音译、音译/直译加注释、意译、改译/编译等不同的策略,以实现信息和文化的有效传播。新闻译者不仅要具备双语能力,更要培养自己的跨文化意识,增强文化敏感度,以有效进行跨文化传译。

新闻翻译;翻译策略;跨文化交际;跨文化意识

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重要。翻译是一项跨文化交际活动,新闻翻译亦如此。新闻翻译以其特有的方式给读者传递迅捷有效的信息。新闻翻译的使命就是把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信息有效地传达给目的语读者,使他们有机会获得与源语读者大致相同的信息和享受。以跨文化交际理论为基础的翻译策略需要兼顾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合适的翻译策略的运用对提高新闻翻译的质量是行之有效的。为了有效实现跨文化交际,译者不仅需要具备双语能力,更应具备双文化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一、新闻翻译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笼统地说,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文化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任何语言与文化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既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符号。语言蕴涵着文化的方方面面,文化通过语言得到反映。翻译的基本性质是语言间的转换,是文化之间的交流,因此翻译与文化始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作为现代社会文化宣传与文化交流的媒介,新闻报道包含了文化的方方面面,涵盖了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与文学相比,新闻包含了更多的文化背景信息。新闻翻译不仅仅是将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机械翻译活动,更是文化的移植。经过再次传播,使译语读者不仅能获得源语新闻记者所报道的信息,而且还能获得与源语新闻读者大致相同的信息或文学享受。[1]实现这一目标给新闻译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与挑战。没有广博的语言文化知识,新闻翻译将寸步难行。新闻译者必须洞悉源语和目的语两个国家的文化异同,具有跨文化意识,并透过表层文化现象把握深层文化意蕴,使译文能准确传达出源语信息及其文化色彩,有效实现跨文化交际。

二、跨文化视角的新闻翻译策略

新闻翻译和文学翻译一样,其过程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进行的。一定社会中人们通过长期共同生活形成的基本信仰、价值判断,以及由此生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体系,必然影响和制约新闻翻译。文化差异是新闻翻译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只有具备了相当的跨文化意识和文化素质,才能将原作中的文化信息和文化内涵准确无误地传达给目的语读者。奈达在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中明确指出:“实际上,对一个译者来说,由文化差异引起的问题比语言结构差异引起的问题要多而且更为复杂……”[2]这就要求新闻翻译者在整个翻译活动中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下面笔者以中国重点综合性对外报道期刊《今日中国》(2011年)为分析文本,对照《今日中国》的中英文版,通过文本细读,收集语料,筛选分析,归纳总结,以具体翻译实例从跨文化的角度阐释新闻翻译中常用的策略。

《今日中国》中词汇层面的翻译大多采用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即直译、音译或直译/音译加注释。这些词汇主要是具有中国语言特色或文化特色的词汇。

(一)直译法

所谓直译,就是译文的表达形式与句法结构同原文一致,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例如:

空巢者:empty-nesters(China Today,No.3 March 2011,P24)

西部大开发战略:Western Development Strategy(China Today,No.4 April 2011,P48)

改革开放:reform and opening-up(China Today,No.5 May 2011,P58)

茶马古道:Tea Horse Trail(China Today,No.6 June 2011,P78)

单飞:Fly Alone(China Today,No.8 August 2011,P54)

直译是新闻翻译的重要策略。直译以其简洁、鲜明、生动为特点,不仅能再现原文的意义和形式,还能保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新颖独特的表达手法,让译文读者体会到源语的风采。

(二)音译法

音译就是根据原文发音进行翻译的方法。它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翻译方法,能更直接地让译语读者体验源语的文化信息和审美情趣。例如:

胡同:hutong(China Today,No.2 Febrary 2011,P27)

粽子:zongzi(China Today,No.6 June 2011,P59)

清明节:Qingming Festival(China Today,No.8 August 2011,P34)

功夫:kong fu(China Today,No.8 August 2011,P79)

饺子:jiaozi(China Today,No.9 September 2011,P63)

武术/太极:Wushu/Taichi(China Today,No.9 September 2011,P63)

由于文化差异,译语语言中找不到与源语语言对应词的情况一直存在。这种情况下采用音译法,会给译语读者一种新奇感,并使之产生一种了解译语文化的需求。实际上,已有不少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表达进入英语的词汇。新的词汇丰富了译语语言,也促进了文化交流。

(三)音译/直译加注释法

音译或直译加注释的方法是新闻翻译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今日中国》中也有一部分词汇译者采用音译或直译加注释的方法。考虑到译语语言和文化中找不到与源语相似的表达方式或事物,这样的翻译可以使译文读者更直接地感受到异国语言和文化的独特性。例如:

茅台:Maotai,oneofChina’smostwell-known brands of baijiu.(China Today,No.5 May 2011,P59)

端午节:Duanwu Festival,known as Dragon Boat Festival in English,because on that day people in riverine or lakeside communities will hold dragon boat races.——(China Today,No.6 June 2011,P59)

张家界:Zhangjiajie,thenaturalreservein Hunan Province(China Today,No.6 June 2011,P77)

二人转:Er Ren Zhuan,a traditional genre of local folk song and dance played by two people,a man and a woman.(China Today,No.10 October 2011,P41)

东北大鼓:Dongbei dagu(Northeast ballad singing with drum accompaniment)(China Today,No.10 October 2011,P41)

加注释的方法在翻译中经常会用到,鲁迅先生在翻译时就常常加注。注释的位置根据行文需要可以在词尾、句中或篇末。“阐释的内容不是译者个人的观点或主张,而是未显现的原作内涵,其功用在于再现原作的文化价值,将原作中压缩的文化信息释放出来”。[3]

“异化策略可以确保一种文本本身具有异质性,这样读者就可以确信他们面对的文本来自一种完全不同的文化系统,简言之,该文本包含有外来的痕迹——那种使它与产生于目的语系统内的任何文本都明显不同的痕迹”。[4]异化策略,表现为文化上的异国情调和语言上的新鲜,满足了不同文化读者求新求异的好奇心理,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较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也体现了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传播的目的性。

通过比照《今日中国》的中英文版,笔者还发现,语篇层面的翻译和部分词汇的翻译,译者主要采用归化为主的翻译方法,即意译法和编译/改译法。

(四)意译法

意译,也称自由翻译,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它是通过对源语深层信息的理解和消化,打破和重组源语信息的表层结构,然后转化为译语自然流畅的表层结构。这是一种归化的翻译策略。意译可以消除由于文化差异带来的理解困难,使传递的信息更容易为译语读者理解和接受。例如:

穷讲究:pay close attention to details.(China Today,No.3 March 2011,P80)

安居乐业:live and work in peace and contentment(China Today,No.5 May 2011,P45)

保障性安居工程:low-income housing project(China Today,No.5 May 2011,P45)

观望态度:“wait-and-see”attitude(China Today,No.10 October 2011,P43)

若以上短语不用意译法,而用音译或直译法,是很难为译语读者理解的。再看以下句子:

(1)2005年,中国首个湿地公园——西溪湿地公园正式开门迎客。“芦锥几顷界为田,一曲溪流一曲烟”的胜景在这里被演绎得淋漓尽致。/In 2005,the first national wetland park,Xixi National Park,was opened to visitors.Here the picturesque waterways that twist through it reveal tranquil rural landscapes and elegant scenery.(China Today,No.5 May 2011,P50)。

“芦锥几顷界为田,一曲溪流一曲烟”源自清代著名文学家和诗人厉鹗的《泛舟河渚过曲水秋雪诸庵》。中国人写文章喜欢引经据典,这对国外受众来说是很难理解的。所以,为了使译文读者轻松理解,译者采用了意译翻译法。

(2)贵阳市将建立“公廉并轨、租补分离、梯度保障、收储配租、公租民租结合”的住房保障管理模式。/In Guiyang,social housing is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low-rental and public-rental,which respectively targetthe poorest households and those of better but still modest incomes. Housing subsidies come in graded amounts according to income levels of recipient families.And private owners are encouraged to place their idle flats in the government’s housing pool for rent to increase home supply for needy families.(China Today,No.5 May 2011,P55)

中文四字短语可谓言语简洁,内涵丰富。译者只有将短语蕴含的信息充分表达出来,才能收到良好的交际效果。反之,译语读者恐怕会是一头雾水。

中国人写文章喜欢诗性的语言,喜欢运用各种修辞方法和表达方式,给文章增色。但在译成英文时,由于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和风格存在很大差异,译者在翻译时更多地考虑了译语特点和译语读者的接受情况,尽量使译文明白易懂。

(五)编译/改译法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习惯的差异,在很多情况下,对新闻的英译不能采用逐词逐句地翻译,而采用新闻翻译中的另一种方法编译或改译。黄忠廉对改译下的定义是:“改译是根据特定要求改变原作形式或部分内容乃至原作风格的一种变异活动。它是地道的归化处理手段。”[5]考虑到国外受众的文化背景和兴趣,对原文内容作一定程度的改变或形式上作重大调整,是新闻的价值作用使然。例如:

(1)益阳,是资水的女儿,是一个拥有1.2万平方公里,470万人口的地级市,到省会长沙仅半个小时的车程,是长沙通往著名景区张家界的必经地。如果说张家界是一幅恢弘大气的山水国画,那么,镶嵌在湘中偏北的婉约小城——益阳,便是大自然在画边的一处点睛之笔。/If you are planning a visit to Zhangjiajie,the natural reserve in Hunan Province,you could do yourself an extra favor with a stopover in Yiyang,a small city on the route from provincialcapitalChangsha.People swoon overZhangjiajie’s spectacular mountain scenery,its waterfalls,pools and brooks,its foliage of myriad hues,its untamed flamboyance. Yiyang’s charm is of another order,understated and cultured.(China Today,No.6 June 2011,P77)

对比发现,上述译文不仅改变了原文的语序,还省略了原文部分信息,加入了新的信息,在语言表述方面与原文有很大差异,但语言效果相当。

(2)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前景下,勤劳朴实、开放创新的茌平人民必将能够取得更多成就,提前实现“三年翻番再造一个新茌平,五年奋战跨入全国五十强”的新目标。/ With such favorable geographic and human resource conditions,the diligent and honest people of Chiping will undoubtedly have more to look forward to.(China Today,No.6 June 2011,P75)

(3)野调无腔偏入妙,富裕美丽蔡家洼。/Caijiawa—SocialistNew Countryside.(China Today,No.4 April 2011,P76)

(4)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建生态文明新聊城。/Towards aGreener,CleanerLiaocheng(ChinaToday,No.6June 2011,P72)

在当今多元文化的社会需求中,新闻写作借助文学的叙事方式和表达技巧,来增强新闻本身的生动性、故事性和感染力,从而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和趣味性。[6]这从第2-4句即可看出。在译文中译者并没有拘泥于原文,而是去繁就简,抓核心信息,使译文语言简洁易懂。尤其第3、4句,这是对标题的翻译,其简洁凝炼和用词的经济性与中文标题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新闻翻译者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跨文化意识指的是跨文化交际中参与者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认知,一般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对那些表面的或可见的文化现象的认知;二是对那些与母语文化相反的显著的文化特征的认知;三是通过理性分析从而取得对那些与母语文化相反的显著的文化特征的认知;四是从异文化持有者的角度感知异文化。[7]第四个层次是跨文化意识的最高境界,要求参与者具备“移情”和“文化融入”的能力。译者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认真钻研跨文化交际学。跨文化交际学既涉及语言层面的知识,也涉及非语言层面的知识,它为从跨文化视角审视特定文本所处的语境和语言特点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学习跨文化交际学可以使译者对文本、语篇生成和传播的宏观语境与微观语境以及文化氛围有客观认知,对信息接受者的整体特点和具体个性都有确切了解。跨文化交际学为译者通过翻译有效实现跨文化传播提供科学的依据。

第二,深入探讨语言学和翻译学。当代语言学,尤其是语篇语言学,不再限于研究语言本身,而是把视野扩大到语境和语言的交际功能。在翻译实践中,要重组一个适用于译语社会的语篇,并非取决于表层结构的转换,而是自上而下地、有目的地选择语言资源,对整个语篇进行重写。[8]语篇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不仅是语言系统和言内因素,而且还包括言外因素,如社会文化、情境语境等。这对跨文化视角的翻译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第三,系统做好中西方文化对比研究。中西方文化存在巨大的差异,做好中西方文化对比研究,提高译者的文化涵养和文化意识,避免文化误译现象,能够有效促进中西方文化双向交流。谙熟中西方文化的译者能够在翻译实践中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使译文既移植和保留原文的文化特征,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译语读者了解异域风情、异国文化的心理需求,丰富译语国家的语言和文化。

跨文化视角的新闻翻译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闻翻译过程中,翻译策略的合理运用会对翻译效果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面对文化差异,译者应该在尊重文化差异和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采取正确的翻译策略,注重传播效果,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同时,新闻译者还应提高自己的跨文化意识,在翻译中注意新闻的文化内涵,有效进行跨文化传译。

[1] 刘其中.新闻翻译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62.

[2] Nida Eugene 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M].Evanston:Adler’s Foreign Books Inc.,1964:58.

[3] 黄忠廉.变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151.

[4] Bassnett,S.and Peter B.The Translator as Writer[M].London and New York:Continuum,2007:56.

[5] 黄忠廉.翻译变体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149.

[6] 王志永.媒介深度报道中新闻与文学“合流”现象探析[J].新闻界,2011(8):6.

[7] Hanvey,Robert G.Cross-cultural Awareness[M]//Selected Reading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Ed.Hu Wenzhong. Changsha:Hunan Education Press,1986:237.

[8] Neubert.A andG.M.Shreve.Translation as Text[M].Kent:the Kent University Press,1992:23.

H315.9

A

2011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接受美学视角下翻译的跨文化阐释”(L11DYY048)

刘立(1968-),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大学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译语跨文化译者
四川冷门绝学系列之九 《西番译语》:清代四川编纂的双语词典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乙种本《西番译语》藏汉对译音义关系辨析
关于量词的日中机器翻译规则的研究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