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产业发展再思考:作用、特性及关键路径

2012-08-15卫中旗

关键词:文化产业资源产品

卫中旗

(江门市行政学院,广东江门,529000)

文化产业发展再思考:作用、特性及关键路径

卫中旗

(江门市行政学院,广东江门,529000)

自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以来,全国各地发展文化产业的热情空前高涨。但在许多地方,尤其是基层,人们对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文化产业的特性以及发展规律等问题的认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充分认识到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走出把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混为一谈的误区,根据文化产业自身的特性和规律,解决好文化资源的开发、转化及市场开拓。

文化产业;文化事业;软实力;转型升级;创意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现代文化产业就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全面兴起。从美国到加拿大,从欧洲的英国、法国、德国到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家,文化产业以席卷全球之势,成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承载产业及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超过了汽车、航空航天等传统产业,呈现出朝阳产业、新兴产业的朝气与活力。

与上述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却在短时间内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产业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逐渐由民间自发发展阶段进入政府强力推动阶段。2009年,国务院颁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文化产业无论是在发展水平还是在总量上都落后于先进国家,与我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及文明古国的地位还很不相称。目前,全国各地掀起了发展文化产业的高潮,纷纷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文化大省”以及“文化强市”的发展目标。但同时仍有许多地方存在着“雷声大雨点小”、政策措施跟不上、感到无从下手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制约了经济发展的步伐。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及其发展规律认识不清,如果不从思想和认识上解决,势必影响地区甚至全国经济发展的大局。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加深对文化产业的作用、特性和发展路径的了解和认识。

一、充分认识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

时下,不少地方不少人甚至政府官员仍然存在把发展文化产业当成见效慢、难出政绩的“鸡肋”的观念,这实际上是一种偏见和急功近利思想在作祟,久而久之,不仅影响文化产业自身的发展,更会影响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

(一)文化产业既是“软实力”也是“硬实力”

文化产业是以文化、知识、创意等智力要素为资源的内容产业。而文化是人的特有现象,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发展起来,一定的文化形态又影响和决定着人的精神和意识,所以,文化产业兼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因此,一方面,文化产业作为一种“软实力”,其繁荣和发展,首先能够通过文化知识的广泛传播,提高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民族创造力,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其次,能够通过产生更多的创意和创新,带动社会各个行业的创新,提升整个国家及地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再次,能够通过文化产品的生产和输出,对内对外传播、宣传国家及地区的意识形态,占领意识形态高地,维护国家及地区文化安全,提升国家和地区形象。另一方面,文化产业本身就是一种“硬实力”的体现。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直接体现。文化产业发展得好,既能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需要,又能直接拉动经济发展,增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实力,可谓一举两得。

(二)发展文化产业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首先,文化产业是知识经济的代表性产业。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文化与信息产业的融合催生了新的产业——文化产业。一方面,互联网、个人电脑、手机、游戏机等信息终端产品的普及,使得文字、音乐、图片等内容能够在大众中广泛传播,成为供人们消费的文化产品,这为文化成为一个产业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来,知识和创意日益成为产品价值的第一核心要素,世界各国为了在全球市场竞争中保持有利地位,纷纷大力发展以知识和创意为核心内容的文化产业,抢占产业价值链的高端。

其次,文化产业是国际产业升级的目标和方向。第三次国际产业升级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开始进入“去工业化阶段”,经济结构的重心向服务业转移。文化产业作为服务业中最具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自然成为世界各国产业升级的重要目标和方向。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促进经济从“制造型”向“服务型”转变是必经途径。因此,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提升全国和地区产业结构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方式顺利转变具有战略意义。

再次,文化产业是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文化产业中的许多活动,如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创意设计、电子商务、会展、广告、管理咨询、培训等均属于生产性服务业,在推动传统产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也是制约我国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相融合,是带动我国传统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

二、走出把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混为一谈的误区

长期以来,特别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文化单位大都采取事业管理体制。2003年开始的文化体制改革提出把文化单位区分为公益性和经营性两种类型,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推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其成为文化市场主体。[1]此后,文化产业作为一个产业概念开始自上而下逐步推广开来。然而,除了业界学者及相关部门领导之外,多数地方政府人员、行业从业者及普通百姓对文化产业往往认识模糊,许多人仍然把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混为一谈,文化产业发展的大环境依然不够完善,这使得中央的决心和精神很难转化为地方的具体政策措施,大大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党的十六大报告正式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区分开来,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一般地说,文化事业是公益性的、通常由政府购买(政府投入为主)的、无偿提供给所有社会成员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文化产业则是盈利性的、需要消费者购买的、满足大众文化消费需求的文化产品和服务。2004年我国在首次公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中将文化产业定义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并将文化产业界定为核心层、外围层、相关产业层三个层次。文化事业的公益性决定了其机构是政府部门的附属单位,管理经费主要来自国家财政,以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为原则;而文化产业的盈利性则决定了其经营须由市场主体即企业进行,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原则,其经营管理必须遵循市场竞争准则。另外,两者的经营机制和所追求的效益目标不同也决定了不能一味地将文化事业产业化,必须区分开两者的范畴,按照各自的发展规律,科学地进行产业化经营。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完全可以互补共生,共同繁荣发展。

三、深入了解文化产业的产业特性

文化产业具有不同于其它一般产业的特性,这些特性也是文化产业的发展优势所在。

一是高附加值性和低污染性。文化产业中的多数领域,如创意设计、数字出版、广播影视、动漫游戏、音像制作、广告制作、文娱表演等都属于现代服务业范畴,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业。文化产品价值中,科技和文化的附加值比例明显高于普通的产品和服务。另外,与一般传统产业(如制造业)相比,文化产业由于基本不涉及制造环节,显然具有低污染的特性,这在环保问题越来越凸显的今天,无疑更符合时代发展方向。

二是高创意性和高技术性。高创意性是文化产业的最显著的特性,所谓“创意为王”。文化创意产品一般是以文化、创意理念为核心,是人的知识、智慧和灵感的物化表现。同时,文化创意产业与信息技术、传播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的广泛应用密切相关,呈现出高技术性、智能化的特征。如电影、电视等产品的创作是通过与光电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传媒等相结合而完成的。另外,无论是创意还是技术都由人所持有和掌握,因此,相较其它产业,人才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来说显得更为关键。

三是资源的动态性和共享性。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实质上是文化资源不断转化为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价值实现过程,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文化资源是一种动态的,能够为全人类共享的精神财富,文化资源的优势并不能天然地转化为产业发展的优势,创新、创意能力的强弱才是决定文化资源占有多寡的关键。

四是高融合性。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它是经济、文化、技术等相互融合的产物,具有高度的融合性、较强的渗透性和辐射力,为发展新兴产业及其关联产业提供了良好条件。文化创意产业在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可以辐射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四、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几个关键路径的探讨

(一)文化资源的开发

文化产业与其他传统产业一样,本质上都是资源向价值的转化和实现过程,其发展均离不开对一定资源的占用、开发。文化资源具有动态性、共享性等特点,在文化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要根据其特点,遵循其内在的发展规律。

一是要创新地、辩证地开发。文化资源作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产物,不是一成不变的,必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类的进步,被赋予新的内涵。文化资源的生命力在于继承、延续自身合理内核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展。[2]

二是要“拿来主义”式地开发。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世界正逐步变成一个“地球村”。在这个地球村里,文化资源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文化资源交流与共享也越来越多。拥有的文化资源数量多,并不等于文化产业竞争力就强,而是谁的创新和创意能力强,谁就占有更多的文化资源。如中国的“花木兰”、“熊猫”等文化资源就成为外国制作影视作品的素材。美国的文化产业之所以能雄霸天下,与其拿全世界的文化资源为其所用是分不开的。因此,我们发展文化产业要奉行“拿来主义”,既要利用好自身拥有的文化资源,也要以开放的眼光,善于利用外部的文化资源。

三是对传统文化资源,要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传统文化资源,特别是文化遗产具有独特性和不可再生性的特点,一旦开发不当,很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开发时要避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在保护的前提下做好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二)文化资源的创意、技术和时代转化

文化资源并不能必然地成为文化产业。文化要成为文化产业,必须经过创意、技术和时代转化,成为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或服务,赚取利润才能称得上是文化产业。

首先,文化资源须经过创意转化,才能成为符合现代人需要的产品或服务。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自从产生了“语言”这个人类的交流符号及劳动行为,文化就产生了,之后随着人的大脑进化和需求层次提高而不断演化,逐渐形成了今天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原始文化资源的构成要素十分宽泛,而且形态多样,杂乱无章。在今天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铺天盖地,人们对周围的各种文化因素司空见惯,难以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只有通过创意的加工和提炼,形成有一定思想内涵,能带给人们思考、智慧与启发的产品与服务,才能迎合当今的市场需求。

其次,文化资源须借助今天的科技手段,才能实现其经济价值。一方面,文化资源需要借助科技所创造的各种工具进行传播;另一方面,科技也深刻地改变着文化的内涵和性质,使文化形态加快演进发展,文化价值不断提升。当前,文化资源借助高科技手段实现价值极大提升的例子比比皆是。电影《阿凡达》之所以能够获得空前成功,高科技手段功不可没,除了新奇的故事情节之外,所应用的高科技本身就是吸引观众的最大卖点。如果说创意是文化产业的灵魂,那么科技就是文化产业腾飞的翅膀,加快与科技融合,无疑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再次,文化资源只有经过时代转化,才能焕发新的活力。我国著名学者金元浦曾指出:“一切过去时代的文化资源,都有一个在今天文化语境中重新阐释和创新开掘的问题。任何文化资源要想成为活跃的‘现在时’或‘现在进行时’,都必须与今天、与今天人民的精神生活需要联系。所以,一切传统的文化资源要想在今天发挥作用,都要经历一个现代的转换。”[3]21世纪是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时代,人们的生活和消费习惯都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改变。因此,必须在充分研究市场需求规律的基础上,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符合时代要求的产品和服务,才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正确之道。

(三)文化市场的拓展与规范问题

文化产业的发展动力源自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市场需求。要从提高人民群众消费能力、增加文化产品及服务的有效供给、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采取措施,建立充满活力、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为文化产业发展创建一个优良的社会环境。

首先,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及服务的消费能力。文化产品和服务属于精神产品范畴,人们对精神产品的消费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 1000~3000美元是文化消费活跃、消费结构提升的阶段,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是文化消费迅速增长,而物质消费比重逐步趋缓的阶段。2011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4000美元,正处于消费结构转换的节点和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这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同时,地区和行业收入差距较大又严重制约了普通大众对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因此,加快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提高大多数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是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当务之急。另外,提高全体国民的科学素质和文化艺术素质,也是提高文化产品市场需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举措,应该常抓不懈。

其次,增加文化产品及服务的有效供给。文化产业是通过供给来拉动消费需求的。但长期以来,我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问题突出,文化产品生产游离于市场经济体制之外,造成文化产品与市场脱节,严重制约了文化消费市场的发育。因此,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认真研究文化消费趋向的发展变化,准确把握消费心理,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同时,也应该通过内容、形式、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不断创新,增强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吸引力,进一步激活文化消费潜力。

再次,建立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是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一要增强企业在文化市场中的竞争主体地位。文化市场的活力在于企业,要遵循市场规律,按照管办分离的原则,把文化市场竞争主体的地位还给企业,重点培育和扶持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龙头文化企业;逐步打破所有制界限,大力扶持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二要加强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文化产业作为创意和内容产业,本质上就是版权产业,其发展与知识产权保护息息相关。应在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的基础上,严格规范知识产权执法,加大执法监督力度,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三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就是清除文化垃圾,清除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为优秀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创造良好环境。

最后,发展文化产业应利用地方比较优势资源,注重特色。文化产业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而一个地方的资源和财力总是有限的,不可能全面铺开,而是应该发挥比较优势,重点突破。在发展过程中应坚决避免“政绩工程”和盲目性冲动,要结合地方的地理区位、文化资源以及产业基础,重点发展能发挥自身文化资源及产业优势的行业领域,把文化产业与其它产业相融合,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另外,发展文化产业也要注重地方特色。特色是生命力也是竞争力。注重特色就是把地方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带有地方人文精神与风俗的产品与服务,通过创意为其注入新的理念和内涵,使其成为地方的标志性文化品牌。

[1] 高书生.关于文化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EB/OL].(2011-10-13).http://www.china.com.cn/policy/zhuanti/17jlzqh/2011-10/13/content_23613609.htm.

[2] 丹增.文化产业发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17.

[3] 金元浦.文化资源与文化竞争力[N].中国文化报,2003-07-26.

G124

A

卫中旗(1975-),男,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企业文化与品牌管理。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资源产品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