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外资参与企业年金运营的模式思考

2012-08-15邱钰芬

关键词:年金外资基金

邱钰芬

(龙岩学院,福建龙岩,364000)

关于外资参与企业年金运营的模式思考

邱钰芬

(龙岩学院,福建龙岩,364000)

自企业年金建立以来,我国的企业年金规模不断壮大,年金营运体系也逐步完善,并为外资机构提供了投资机会。外资的参与有利于合理竞争环境的形成,为企业年金的营运提供经验借鉴,但也对国内企业形成冲击。因而在对外资开放市场的过程中,必须依靠合理的政策设置及引导,才能促进我国年金制度的完善。

企业年金;外资;基金托管

作为一项重要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中国的企业年金制度经历了从1991年至2000年的探索阶段、2000年至2003年的试点阶段,以及从2004年至今,企业年金制度整体框架初步形成的阶段。在此期间,我国的企业年金市场由无至有,规模不断壮大,企业年金管理的法律法规也相继出台。乐观的市场前景及随之产生的管理收益也吸引全球金融部门觊觎中国企业年金市场,各金融投资机构都希望从中得益。然而如何合理利用外资,促进中国企业年金市场的完善,是我国在完全开放年金市场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外资觊觎企业年金市场的原因

虽然中国的企业年金的市场规模与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年金基金规模仍存在差距,基金运作的制度尚不健全,但是良好的市场前景及政府的鼓励政策仍然成为各外资投资机构争相获取市场准入重要原因。

在现阶段的养老金体系中,企业年金属于雇主资助的退休金计划。相较于强制型社保基金,在规模扩张上更具发展空间。从目前的资金总额看,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资料显示,至2009年年底,中国企业年金规模已达2525亿元。至2010年年底,托管机构管理的企业年金基金规模为2809.24亿元[1]。而世界银行则预测,至2030年,中国企业年金规模将达到15万亿人民币,成为世界上第三大企业年金市场。但是据IMF2008年资料显示,中国企业年金托管资产1911亿元,但仅占GDP的0.6%,全民覆盖率低,相对于OECD国家75.5%的私人部门养老金覆盖率而言,中国的企业年金仍存在较大的市场需求。仅以1%的年金基金托管费率计算,在未来几十年内,中国企业年金产生的年资金回报将高达万亿人民币。

在市场投资方面,中国年金市场的回报率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年金基金面临市场下滑。在多国年金基金遭受损失的大环境下,中国企业年金市场却表现乐观。2009年前三个季度,由基金公司担任投资管理人的企业平均回报率为5.3%,由保险公司担任投资管理人的企业平均回报率为3.94%,由证券公司担任投资管理人的企业平均回报率为1.68%,均高于大多数发达国家年金市场的经营回报率。因而迅速进入中国企业年金市场,以期获得抢占市场的先机,成为各外资投资机构的目标。

在投资法规方面,自2005年劳动保障部相继出台了《企业年金管理运营机构资格认定暂行办法》,规定在中国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满足条件可申请管理资格以来,中国政府不断降低外资进军企业年金市场的准入门槛,并表示愿意积极推动外资金融服务企业进军企业年金市场的进程。

二、外资参与企业年金运作的市场分析

外资在中国的年金市场上的运作正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够借助其成熟的运作机制和基金管理经验发展我国的企业年金市场,另一方面形成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对国内的金融机构造成冲击。

从外资产生的积极效应看,外资企业进军中国年金市场,有利于扩大中国资本市场的资金来源和提高资金的流动性,并加强金融市场的活力。外资无论是以银行、保险公司、还是信托机构的形式设立,都会以公司制的形式设立,注入营运资本,甚至成立股份公司上市,为资本市场注入新鲜血液。因而设立合理的分阶段准入机制有利于保证中国资本市场的流动性。

外资机构参与年金基金同时还优化了国内基金管理公司的资产结构。为顺利取得年金投资管理人资格,多数外资企业是通过与中国基金管理公司合资的方式,或直接购买中国基金管理公司的股权。这既解决了中国基金管理公司持股比例过高带来的资产风险,同时又优化了企业的资产组合。另外,拓宽的资金渠道能提高市场的价值和活力,并由此提高企业年金投资工具如股票、债券的回报率,进一步提高企业年金的资产价值,提高基金管理的收益率。而智利等拉美国家的经验也表明,放款对基金管理者的限制,可以在促进市场竞争的同时,降低管理成本,避免产生低收益问题。

再则,目前我国的企业年金运营模式还面临着市场需求力度不足,投资渠道限制有待放宽的问题。而资深的基金管理机构具有良好的基金市场运营基础、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及专业的投资团队,具有拉动中国企业年金需求和拓宽客户渠道的优势,并能够为年金基金的投资工具进行风险控制提供借鉴。借助成熟的投资管理经验,为中国企业年金的产品设计、产品管理和产品营销提供建议,提高企业年金的运行效果。如401(K)计划的服务商美国信安金融公司,成功联手建信基金,拉动了企业年金的市场需求,而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公司,也参与了中国早期的基金式养老金制度改革,推进了企业年金实现向市场化营运的转型。

与此同时,对国内的银行、信托机构、基金公司,特别是保险公司而言,外资介入使其面临更大的挑战。部分合资机构甚至直接将获取中方股东的企业年金大单作为双方合作的条件。如中英人寿的大股东中粮集团,中意人寿的中国合资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及中信集团入股的信诚人寿,若这些外资险企接单其合作方的企业年金,国内的市场将受到威胁。另外,大型外资企业凭借丰富的投资经验和丰厚的资金实力,往往在管理经营上更具优势。一旦年金市场完全开放,则意味着国内投资管理人可能丧失“地缘优势”,面临盈利空间被大幅挤压的问题。

三、如何合理利用外资

现阶段,中小民营企业生命周期短,60%的民营企业营运存续期少于5年,如何通过完善现行的企业年金体系,来保障该员工群体的利益,也成为我国放宽外资准入门槛的原因之一。但是在外资准入的同时,更应出台措施引导外资的应用。

(一)分阶段放宽市场,优化企业年金资金结构

目前,复杂的市场准入程序、严格的审计和投资规定及缺乏税收优惠政策是制约外资进入中国年金市场的主要因素。在外资准入的同时,应防止过度挤压本国金融机构的生存空间。在制度运行初期,可以在合资企业年金账户管理的基础上,按照机构资历、以往的投资表现、风险承担的程度实施“评级指引”,作为下一阶段年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的依据。并逐步允许部分高评级的外资背景投资机构进行境外投资,并根据其投资回报及风险控制的情况调高或调低“评级”。另一方面,允许表现稳定的外资企业组建独立的养老金基金,放宽投资渠道的限制,使其更全面地参与中国企业年金的托管业务,优化企业年金的结构。

(二)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外资发展中小企业托管业务

相较于资金雄厚、业绩稳定的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规模小、受托基金少,很难受到年金基金机构的青睐,同时又不具备独立管理企业年金的能力,因而在目前的企业年金市场中,中小企业年金所占比重不足一成。为壮大中小企业年金市场,政府应当制定相应政策,发挥国外资深年金投资机构的引导作用,促进中小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出台政策允许外资基金托管人成立“一对多”的托管模式,在同行业内实施“企业联合捆绑式”企业年金管理。并对符合规定的中标外资托管人给予税收优惠,在不增加企业负担的前提下,实施浮动年金基金托管费率。另外,通过评定“最佳中小企业年金外资托管人”,鼓励外资托管机构加大开发中小企业年金市场,引导中小企业年金受托管理和投资管理,发挥经验优势,促进适合中国中小企业年金市场行情的运营机制的建立。

(三)设置合理的监管模式,防止外资撤离产生的市场冲击

目前我国企业年金体制尚不健全,市场投资、运营、监管仍需改进。而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管理机构降低管理费率,对股票和投资性保险产品等投资工具的限制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投资机构的回报率,因此加大了外资机构撤离资金的可能性。只有指定完善的金融监管机制,在核发牌照前设立门槛,严格审查竞标企业的信誉及能力,设立最低托管年限,防止外资通过贸易和非贸易渠道出逃。另外,还应对已发放牌照的外资托管机构实施定期监控,特别是对货币市场投资工具的监管。并设立对企业在一定期限内的账户净值的要求,防止短期撤资行为。

(四)发挥已有优势,增强国内托管机构的竞争优势

通过政策保护规避竞争不利于形成健全的企业年金市场,国内企业只有依托市场机制,完善管理,才能增强竞争能力。国内的托管机构已在获取牌照进行企业年金经营的时间优势,获取了大多数国内大型企业的年金订单。但是在市场完全开放、中外企业处同一起跑线甚至后来者居上的情况下,国内的托管机构必须通过不断完善年金产品来稳定已有市场并开拓新市场。还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设计新型产品满足各类企业的不同需求,开拓潜在空白市场,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市场。

在中国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成熟的过程中,企业年金将日渐发挥其补充养老作用,而伴随着对投资管理人审批开放度的加强,外资将拓宽中国企业年金基金的运营渠道。合理地利用外资,运用政策导向和激励措施引导外资介入市场,增强市场的有效竞争性,并以此完善企业年金市场,推动其规范化运作。更要挖掘中小企业年金的市场潜力,促进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1] 2010年中国企业年金市场年度报告[EB/OL].www.cnpension.net.

[2] 杨帆,郑秉文,杨老金.中国企业年金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3] Gregorio Impavido,Yu-Wei Hu,Xiaohong Li.Governance and Fund Management in the Chinese Pension System[J].IMF working paper,2009.

[4] 陈新有.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模式选择[J].财经界,2007(12).

[5] Steve Roder.The heavenly mandate:Winning a piece of China's Pensions Market[EB/OL].www.kpmg.com.cn,Oct,2006.

[6] 何禹欣.外资觊觎中国年金市场[J].金融事务,2007(5).

F842.6

A

邱钰芬(1983-),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运用金融。

猜你喜欢

年金外资基金
中外资管合作大有可为
人民币债券为何持续受到外资青睐
外资进入A股:用其“利”防其“弊”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企业年金与职业年金的协调发展
退休领取年金时该如何计税
我国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超过5万家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后50名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后50名
私募基金近6个月回报前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