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卓越工程师培养与人文素质教育
2012-08-15杨睿宇王苑岭毛媛媛
杨睿宇,王苑岭,毛媛媛
论卓越工程师培养与人文素质教育
杨睿宇,王苑岭,毛媛媛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应加强人文素质教育。阐述了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和基于“卓越计划”的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认为高校应构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工程师价值观教育,并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氛围。
高等工程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教育部组织实施的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同时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卓越工程师,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一、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工程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应用型工程人才。20世纪末,各高校开始不断扩招,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热门专业”日益兴起,给一些传统的工科专业带来了较大冲击,工程教育生源数量减少、生源质量下降,出现了工科教育严重弱化的趋势。2010年6月13日,教育部《关于批准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的通知》,批准61所高校为第一批“卓越计划”实施高校,揭开了我国工程教育历史的新篇。工程教育绝不是单纯的技术教育,要培养具有技术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必需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互补充、相互融合,使受教育者在专业知识学习中领悟专业精神、感悟专业情怀,在人文教育中思考专业角色,更宏观的把握专业知识。
(一)提升大学生的基础文化素质
语言知识和能力作为当代大学生所必备的社会生存技能,并未得到大学生的普遍重视,在这方面的实践锻炼尤显欠缺。根据2001年教育部高教司公布的《关于理工科人才问题的调查报告》,在岗毕业生文字表达能力较差,相当一部分工科大学生对人文社会知识孤陋寡闻,对文学、历史、哲学、美术、音乐等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表现出相当的冷淡和浅薄。调查结果还显示,60%的学生没完整地看过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能完整说出孔子、孟子、老子等文化名人的思想和主张者不足20%;完整地读过两部国外文学名著或了解两种国外哲学思潮的学生,均不超过半数[1]。人文素质教育既包括整体的人文精神的培育,又包括具体人文学科如哲学、文学、史学的基础教育。它通过对世界、社会及人生道理的解释,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大学生对人性的感知,提升大学生的情趣修养。同时,通过人文知识的熏陶,增强语言感知与表达能力,提高大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底。
(二)维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对周围社会的正确评价和对自我的合理认知,是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基础。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需要具备专业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需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身心素质和精神面貌[2]。文、史、哲、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然、社会、人生等相互之间的关系,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学习与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学会正确面对人生的喜乐哀苦,不断提升个人的身心素质和适应能力,在面对问题、处理矛盾的过程中,具有顽强的意志力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可以说,良好的人文素质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
(三)激发大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
培根说过,史益人智,诗益人慧。人具有多种思维能力,包括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同时两大类思维在不同情况下又相互配合、相互转换。大学生通过自然科学教育,其抽象思维能力能得到培养;通过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其形象思维将等到极大提升。爱国情、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创造力的动力源,历史哲学思维是创造力腾飞的翅膀和创造实践的航标,文学艺术修养是想象力丰富的动力[3]。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有利于将各学科内容交叉融合,从而开拓思维、转换视角、追求创新,促使大学生积极地想象和联想,激发大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发展,为高校人才培养尤其是工程师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必须敢于面对挑战,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工具,综合研究、大胆探索,不懈地追求真理,推动社会进步。
二、“卓越计划”下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
目前,大学教育普遍存在强调专业性的、应用性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或放松人生价值观、思想道德、公共纪律等综合文化素质培养的倾向。因此,在全面推进“卓越计划”过程中,尤其需要建构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体系,加强人文素质培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传统的人文素质教育,侧重于政治思想素质和政治价值观的教育。落实“卓越计划”所要加强的人文素质教育,应以人文社会科学通识性知识为主要内容,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和途径,使学生在价值取向、道德情感、人文精神、思维模式、行为理念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受到引导和培养,使大学生正确树立个人的理想信念,正确处理人生、社会、自然相互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个体的心理结构如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从而促进大学生的人文综合素养持续健康发展。在有关专业知识方面,要使大学生对哲学、历史、文学、艺术、体育及当代科技的发展有基本的了解。在个人修养方面,要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习得公民所应具有的文明举止。在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要鼓励大学生走出去,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挫折锻炼,学会担当,懂得珍惜,引导大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促进自己的个性成长[4]。从教育逻辑结构上看,横向上,人文素质教育主要表现为:(1)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要目的历史与民族文化教育;(2)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与道德观教育;(3)以社会主义为核心的公民教育;(4)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要内容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教育;(5)以陶冶高尚情操为主要目的的文学和艺术教育。从纵向上看,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3]。
三、“卓越计划”下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构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课堂教学作为大学教育的主渠道,必然成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完善的课堂教学体系和良好的教育课程设置是实现人文素质教育良好效果的重要保障。将哲学通论、社会学概论、人类文化学概论、普通心理学等通识性人文学课程,纳入“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融入大学教学教育中。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同工程专业课程相结合,在教育目标上实现提升人性与提高人力的统一,培养既有健全人格又掌握生产技能的高级技术人才。在教育内容上,把传递人类文化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规范与传授科学知识和实际技能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教给大学生实用知识,开拓大学生的视野、完善其自身知识结构,而且还帮助大学生形成道德责任感。高校构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是教育思想、教育价值观与功能观、教育制度和课程编制等方面,在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上,对人才培养方式的重大突破,对推动高校教育机制改革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二)强化工程师价值观教育
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目前,不少学生并不明确从事工程工作的意义,缺乏学习主动性。要引导大学生通过自主能动的人文知识学习,将知识学习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学校在开展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教育的同时,要将情感、价值、信念等内容“内化”于受教育者身心之中,形成个体相对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内在价值追求,从而促进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不断完善,促进其知识结构、实践技能、人际交往技巧等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三)营造校园人文氛围
营造校园人文氛围,是当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人才培养软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良好的人文素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要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氛围,为学生的校园生活注入强烈的人文气息,全面提升校园精神文化水平,这对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
[1]杨礼富,等.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实施路径探究[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3(4).
[2]李凤琴.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
[3]眭国荣.构建理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新体系[J].江苏高教,2010(6).
[4]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0.
G641
A
1673-1999(2012)15-0182-02
杨睿宇(1982-),男,四川自贡人,重庆科技学院合作与发展部讲师;王苑岭(1983-),女,四川成都人,重庆科技学院助教;毛媛媛(1983-),女,重庆人,重庆科技学院助教。
2012-06-19
重庆科技学院教改项目资助(20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