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谈学风建设
2012-08-15李华
李 华
从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谈学风建设
李 华
联系学风调查的结果,认为学风建设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要积极搞好第二课堂活动,以培养学习兴趣;通过挫折教育,锻炼培养意志和毅力;通过加强管理和引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自觉性。
高等学校;学风建设;非智力因素;二课活动
学风建设是学校教育管理的永恒主题。从广义上讲,学风即学习的风气,体现的是学习者群体对学习重要性的认同、对知识价值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的浓厚程度以及学习行为意向的坚定程度等。从狭义上讲,学风是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纪律等方面的综合反映。学风的优劣,直接决定着一所高校的教育质量和未来。良好的学风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011年11月,我校开展了关于学风状况的调查,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共8 515份,收回有效问卷7 825分,有效回收率91.9%。下面联系这次调查了解的情况,谈谈学风建设的途径问题。
一、学风调查结果与分析
在组织问卷调查的同时,还进行了现场调查和文档调查。
(一)调查数据统计
1.学习动机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表示学习是为实现自身理想的,占25.65%;为提高自身能力素质的,占24.9%;为报答父母、适应社会生存与就业、获得奖学金或其他目的的,分别占 19.76%、19.46%、4.36%、5.87%。
2.学习态度
认真学好每门功课、自己感兴趣的就认真学、有用的就认真学、完全是为了取得学分,选择这几个选项的学生比例,分别为 34.38%、29.11%、29.76%、6.66%。
3.学习习惯
为了解学生学习习惯,从作业完成方式、上自习频率、图书借阅、选修课选择依据、考试准备时间等五个层面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比例仅为23.52%,大多数同学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存在抄袭现象。自觉上自习的学生,占32.36%;有强制性要求才去上自习的,占31.37%;偶尔去和几乎不去上自习的,占36.28%。借阅图书方面,偶尔借阅、几乎不借的比例分别占53.94%、21.47%。关于考试准备,43.62%的同学选择考前半月开设复习;8.04%的同学选择了考前一两天才复习,3.63%的同学表示基本不复习。
2011年12月19日和22日(临近考试),就学生自习情况进行了现场调查。晚上6:00至8:00这个时间段,21日(周三)的情况是:全校共有1298名学生在教室,33个教室为指定集体自习,人数较多,平均每个教室30人;其他61个教室自习人数182人,平均每个教室有3人自习。22日(周四)的情况是:全校共有1187名学生在教室,28个教室为指定集体自习,人数较多,平均每个教室31人;其他51个教室自习人数134人,平均每个教室不足3人。
2011年12月21日晚上9:30至10:40,对380个学生寝室(共1646人)的现场调查结果:自习的人数509人,占30.92%;上网630人,占38.72%;聊天人数占10.15%、玩手机人数占6.56%、睡觉及干其他的人数占10.93%。
学生在图书馆自习的情况:2011年12月18日(周日)和19日晚上6:50以后,图书馆2~6层阅览室总座位3500个,这两日的学生人数分别为1333人和1964人,周日的上座率为38.1%,周一的上座率为56.1%。2012年3月15日(周四)晚上,在图书馆自习的学生总共为893人,上座率为25.5%。
另外,调查发现学生主动参加社团活动、竞赛活动和学术报告等课外活动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主动参与课外活动的学生仅占25%左右。
4.学习纪律
在学习纪律的调查中,我们从逃课频率、考试作弊想法与行为结果、作弊现象、作弊原因四个层面进行情况了解。37.72%的同学存在逃课现象,有作弊想法及付诸行动的学生比例高达55.88%。
(二)调查结果分析
从以上各项数据可以看出:
第一,在学习动机上,为了报答父母、应对社会生存与就业需要、为获得奖学金及其他目的而学习的学生,与为了实现自身理想、提高自身素质能力而学习的学生,各占一半。但是,从后面几项数据及学生的自习情况看,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其学习行为是不太一致的。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明显的问题,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这种情况在学生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第二,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自觉上自习的习惯。学习风气不够浓厚,学习主动性差,学习效果不佳。根据学校图书馆提供的“2011年各院系学生到馆人次统计”和“2011年院系学生借阅人次统计”资料,全校全年学生入馆人次为1125 160(含上自习),平均每天人次占全校人数的15.6%;全校全年学生借阅人次为173 031,平均每天借阅人次仅占全校人数的2.4%。
第三,学生逃课现象、考试作弊现象较严重,参与课外活动、科学研究的主动性不强,寻求突破的欲望和勇气不够。可以看出,学生自我管理控制的能力不够理想,这也是影响学风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从学生这个层面找出学风建设效果不佳的原因:第一,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不够;第二,学习的内在动力不足,缺乏学习兴趣;第三,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毅力;第四,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二、学风建设要强调培养非智力因素
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针对我校学生学风状况,我们认为应该以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为抓手,开辟学风建设的新途径。
(一)非智力因素与学习的关系
智力因素主要包括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等。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在认识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的总和。非智力因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主要指理想、信念等,对学习起着广泛的制约作用;第二层次主要是指个性心理品质及人格要素,如需要、兴趣、意志、性格等,对学习活动起着直接的影响;第三层次指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毅力、恒心、学习热情、求知欲等,对学习产生具体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非智力因素是学习过程中的动力系统。在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始终制约着认知过程,具体表现为对认知学习过程的动力和定向作用,以及维持和补给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对800名男性进行了30多年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成就最大与最小的人之间最明显的差别不在于智力水平,而在于是否有自信心、进取精神和坚强的意志等良好品质。
(二)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途径
第一,搞好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深度挖掘学习的内在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的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普遍不够。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根本不感兴趣,没有学习激情,从而没有持之以恒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找出自己的学习兴趣,是一步推动学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学校要鼓励教职员工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积极尝试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做到专业知识与学生兴趣的融合。
第一课堂的教学具有授课内容标准化、授课形式单一化、授课效果趋同化等特点,大部分学生对于单纯的课堂理论教学、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等表现出抵触情绪,多数学生逃课就是证明。要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厌恶学习转变为爱好学习,关键在于培养学习兴趣。在培养学习兴趣方面,第二课堂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第二课堂具有内容广泛、形式自由、效果多样等显著特征。学习内容上可涵盖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领域,可以成为第一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延伸。从形式上看,教室、操场、寝室、家庭、企业等都可以作为第二课堂进行的场所,可以采取辩论赛、技能大赛、社会调查等多种方式。二课活动的形式选择应根据学生的口味力求多样化,可以引进时尚、潮流性元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融合,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在第二课堂中,学生应充分发挥其学习主体的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其中只是处于辅助地位。活动的策划、组织、参与及完成等环节都以学生为主,学生在其中处于身心放松的状态,没有考试、考勤等压力,有的只是对所学内容的好奇和追问。这样,就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等。总之,第二课堂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
第二,以挫折教育为抓手,培养坚强的学习意志和毅力。挫折教育就是让学生经受逆境和困境,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提升敢于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勇气。日本有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赐予,其它一切就都要通过劳动获得。现在的学生大多数生活在蜜罐里,成长路上一帆风顺,心理抗压能力、受挫能力大打折扣。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有利于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大学生的挫折教育目前有一定程度的落实,如大一的军训,这是当前最普遍采取的形式。但这种形式不具有常态性,效果具有明显的短暂性。学校应该把军训作为学生每学期的一种常态化的教育,时间不要求长。另外,学校应采取组织学生到贫困地区进行社会实践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吃苦的经历中获得丰富的精神营养,增长见识,提高能力,从中品尝到社会与人生的酸甜苦辣。学校也可以从正面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邀请一些学生熟知的社会公众人物来校讲学、授课,用公众人物成长成才的经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榜样,激发学生学习的斗志和毅力。
第三,加强管理和引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目前,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不强,学习生活散漫。学校应先以制度规范作保障,从统一约束、要求学生学习,逐渐转变为学生主动自觉学习。比如采取班级集中自习、寝室统一学习、读书小组竞赛性学习等形式,逐渐让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
三、结束语
良好的学风主要通过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成果来体现。学习是一个人知情意的综合体现。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的成才成功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学风建设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积极搞好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加强挫折教育,锻炼培养意志和毅力,加强管理和引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自觉性。
[1]陈晓华,崔琳.培养大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本科教学质量[J].教育探索,2010(3).
[2]张方圆.从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谈高校学风建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1).
[3]杜环欢.非智力因素:高教领域不可忽视的一环[J].高教探索,2000(3).
G641
A
1673-1999(2012)15-0171-03
李华(1982-),女,重庆梁平人,重庆科技学院法政与经贸学院讲师。
2012-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