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绿色视域

2012-08-15郭文芬

关键词:存在物手稿自然界

郭文芬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团委,福建福州35000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绿色视域

郭文芬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团委,福建福州350003)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从生态环境哲学出发,不仅颠覆了传统抽象的自然界,提出了“人化自然”的概念,而且阐述了人与自然互为对象的关系,揭示出劳动实践是人与自然内在统一的唯一手段,异化劳动造成了人与自然现实的对立,共产主义则是解决这一矛盾的理想社会,从而实现了认识上的哥白尼革命。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生态环境;人与自然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形成时期的重要著作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哲学思想的诞生地。该著虽受到时代条件制约,尚未提出系统的生态哲学思想,但已开启绿色视域,闪耀着当代理性的光芒,颇为值得关注。

一、自然论、人论

在《手稿》中,马克思关于自然的论述不但颠覆了传统抽象的自然界,完成了理解上范式的转换,还进行了具体的阐析,凸显生态哲学思想。其一,重新界定了自然内涵。“在人类历史—人类社会的产生活动—中生成着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因此,通过工业而生成—尽管以一种异化的形式—的那种自然界,是真正的、人本学的自然界。”[1](P5)马克思提出了人化自然的概念,阐述了劳动实践不断使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马克思严格区分了存在论和价值论的自然界,指出分离于人之外,非人类对象的自然是抽象自然,人类在劳动实践中不断塑造人化自然,是属人的自然等。显然,马克思已实现了对自然界理解上的范式转换,完成了对自然界认识上的哥白尼革命。其二,阐析了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1](P5)也就是说,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类既然爱护自己的身体,所以应当同样关注爱惜自己的无机身体和有机身体。这也就意味着,应倡导人类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积极保护无机身体,维护生态自然系统的完整稳定;防止过度损耗和破坏生态环境的平衡,积极治理环境污染;要不断美化自然这无机身体,促使生态和谐。其三,马克思指出,自然界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自然界是人本身的自然和人身外的自然的有机统一体。人与人的联系,是在人们改造自然界的劳动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人类通过劳动同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交换,才能实现生存发展,自然界也就成了人—人联系的桥梁。

在《手稿》中,马克思侧重从自然界和人的关系上进行阐释,揭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明确指出:“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人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的存在物,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和受限制的存在物。”[1](P5)在马克思的此一论述中,包含了如下思想。其一,人作为自然存在物,包含双重含义。马克思指出,人是原本的自然界的存在物,更是真实自然界的存在物。自然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了人类。人类是自然之子,生活在自然母亲的怀抱,有责任有义务关爱自然,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完整稳定。其二,人又不同于其他自然存在物,是属人的自然存在物,因为人类不仅是大自然长期演化的产物,更是人和自然界对象化活动的产物。人有意识能劳动是人的实践本质。人具有能动的自然力量,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反作用于自然。所以,马克思得出结论:“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他还是属人的自然存在物。也就是说,是为自己本身而存在着的存在物,因而是类的存在物。”其三,人作为有生命的存在物,更多地表明人依赖于自然界,这种依赖性是受动的,即使拥有对象性的本质力量,也不能为所欲为。人类活动必须以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界的客观必然性为前提,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要靠自然界生活。自然界是人类“直接的生活资料”,也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从精神领域来说,自然界是人的科学和艺术的对象,是人的精神食粮;从实践领域来说,自然界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动的一部分”[2](P12)。

二、人与自然关系论

在《手稿》中,马克思从崭新的视野考察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揭示出劳动是人和自然内在统一的手段,认为劳动是人的类本质,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人类才确认了人的类本质。人类通过生产劳动,按照期望需要改变了自然,自然被深刻上人类活动的烙印。人类在改造自然,同时也改造着自身。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辩证地看待劳动实践的作用:劳动实践可能促进人与自然的统一,是联结人和自然的中介;也可能以异化的形式对立人和自然,成为破坏自然的力量。所以,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双重可能性。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异化劳动和私有制,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矛盾无法得到真正解决。资产阶级代表“全人类”毫无节制地利用自然,不顾自然与人类之间的正常物质变换与循环,破坏了全人类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环境问题,因此,解决自然和人的矛盾,也会促进人与人的矛盾的解决。马克思寄希望于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人和自然、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认、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1](P5)共产主义社会不存在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人与自然、社会能更好地实现统一。在此著作的预言中,“共产主义社会”就是集中现实自然界的高度发展,人的高度发展,人和自然界的中介——劳动实践的高度发展。这表明马克思并没有站在那种认为自然只是人类的附属,是为人类服务的客体而存在的立场上,因此,这在本质上包含了环境保护的思想,显示着对生态环境的关注。[3]

马克思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剖析,彰显了其生态环境哲学思想,是人类思想史上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手稿》是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萌生之地。在《手稿》中,马克思虽没有明确提出生态概念,也没有浓墨重彩地集中论述,却有不少命题昭示着爱护生态环境的观点,处处蕴涵着生态环境思想的智慧,与当代生态环境思想不谋而合,如其“自然的人道主义”和“人的自然主义”相统一的思想,就与当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一致等。这部著作的生态环境思想意蕴浓厚,观点鲜明,对于深化生态环境思想的研究,警示人们关爱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发展,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当然,由于马克思所生活的时代,生态环境问题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尚未暴露出来,因此,《手稿》虽蕴涵不少生态环境思想,对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也有着某种深刻的认识,但就自然、人、社会等和谐共处发展的论述还缺乏系统性、全面性,提出的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方案仅仅是预言式的警告,没有作为研究的重点。此外,由于那一时代没有生态哲学,不存在以人还是以自然为中心的探讨,所以,也不能一厢情愿地把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划归到自然中心主义阵营或人类中心主义阵营中去。因此,对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的研究,应该与其所处的历史时代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更加客观更有意义。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王正平.环境哲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魏立恒.析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9).

A811

A

1673-1395(2012)08-0061-02

2012- 06- 09

郭文芬(1985—),女,福建福清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 韩玺吾 E-mail:shekeban@163.com

猜你喜欢

存在物手稿自然界
作家手稿
作家手稿
最有思想的句子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饭人”
自然界中的神奇香料
自然界的一秒钟
丢失的手稿
例说“自然界的水”
手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