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
——现实的人

2012-08-15代长彬

关键词:教育学范畴起点

代长彬

(合肥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
——现实的人

代长彬

(合肥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逻辑起点是学科或理论体系的起始范畴,是理论体系赖以建立的基石,是学科领域中原始的基本的关系,逻辑起点的确定关系到一门学科的理论构建、基础问题的解决、以及该学科的发展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逻辑起点是现实社会中活生生的个体,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立足于“现实的人”,“现实的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处于不断“生成”的过程中,具有未完成性,从这一最基本的问题入手,来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科建设与工作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逻辑起点;现实的人

每一门科学理论,都有逻辑起点、逻辑中介和逻辑终点,抓住了这三点,才算抓住了一门科学理论的纲。“现实的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一种原始的基本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发生和发展的依据。“现实的人”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始终,构成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中轴与核心,因此说,“现实的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

在马克思视界里的“人”是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人,马克思所谓的“人”是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出发点,亦是研究人性、人学、人权等重要问题的出发点。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现实的人”进行具体分析可知:“现实的人”是对客观环境进行具体分析,并把握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来具体的分析独立的个体或群体,而不是分析社会中具体的单个个体的差异。立足于人类的共性,具体分析不同环境下人的行为和动机的差异,依据不同的情况引导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便以最优的方式来完善现实社会中的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关于人的实践活动,其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激发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既要重视人的社会属性,又要重视人的自然属性,实现人的社会性与自然性共存。任何教育过程,都只能是针对现实的人在起作用。[1]思想政治教育逻辑起点是现实社会中活生生的个体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立足于“现实的人”起作用,从这一最基本的问题入手,来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科建设与工作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一、“现实的人”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学领域诸多范畴的高度概括

范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中的基本概念,是反映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本质联系的思维形式,它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内在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分为核心范畴、基本范畴、一般范畴和具体范畴”。[2](P25)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作为涵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范畴的起点,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众多范畴的高度概括。

1.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核心范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核心范畴之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围绕“现实的人”而展开的实践活动,其主体是“现实的人”。“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中才能撇开的现实前提。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3](P66)如前所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现实的人”,如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抛开活生生的人而去关注抽象的人则毫无意义。

2.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范畴内容繁杂、意蕴丰富,主要涵盖了:“思想与行为、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疏通与引导、言教与身教、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教育与管理、内化与外化、个人与社会”[4]八对范畴。在这些基本范畴中,有的范畴侧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有的范畴侧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要提炼、抽象出他们的共性经常会出现两种问题,即抽象过度及抽象不足。抽象过度是指,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进行抽象概括的过程中,将那些能够表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象本质规定性的要素抽离出去,从而使得所抽象出来的范畴无法准确表达所要呈现的思想。与之相反,如果在抽象概括的过程中忽略了零散的、偶然的、非本质的因素,就无法严谨的体现出该范畴的应有之义,进而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学科的继续发展。任何一门学科的逻辑起点的确立必然会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需要在理论层面上进行总结和凝练,需要由具体到一般地进行理论提升,需要努力探寻不同理论之间的普遍性。

3.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般范畴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范畴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意义重大、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内在规律,且能够为丰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体系提供相关条件的范畴。面对众多的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必须透过现象层次的范畴进入到“现实的人”这个范畴,否则就会失去其意义。

4.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具体范畴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范畴是指能够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体问题的范畴。伴随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而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这些问题都与“现实的人”密切相连。鉴于此,以“现实的人”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是十分恰当的,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持续发展拓宽了领域。

二、“现实的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发生的历史基点

历史的主体是“现实的人”,“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3](72)“现实的人”即有生命的活生生的人,个人存在的价值主要是通过“现实的人”的一系列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人的生存需要满足之后,关注的就是如何才能生活得更好,这就亟须拟定社会规则,调控社会关系的力量,从而确保社会长足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主要是在“现实的人”的基础之上的各种关系问题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这些关系是对“现实的人”所开展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理论提升和规律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对象的确定需要以“现实的人”为转移。

马克思认为只有“人的东西”才是人的本质。“所谓‘非人的东西’同‘人的东西’一样,也是现代关系的产物,这种非人的东西是现代关系的否定面,它是没有任何新的革命的生产力作为基础的反抗,是对建立在现有生产力基础上的统治关系以及跟这种关系相适应的满足的方式的反抗”。[5](508)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是存在于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之下的人,不是抽象的自然人,而是活生生的社会的人,如果没有将这一点纳入思考范围,必然无法全面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说,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无法结合实际,无法达到其实效性的缘由所在。以人为研究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在其学科建构初期就要思考“现实的人”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不同的社会环境中,需要具有什么样的思想理论水平、道德修养水平,并要解决怎样达到这种水平的切实问题。

三、“现实的人”导引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题

任何一种学科的建构必然有其内在主题,思想政治教育学亦是如此,其主题是为统治阶级培养符合其要求的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集中于“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这样的人”两个方面开展具体工作。

“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这个目标的确立要以“现实的人”为依据,以具体的、历史的条件为依据;“如何培养这样的人”,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问题,基本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机制、主要结构、发展过程等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确定离不开“现实的人”和客观社会条件,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目的与其实现途径必须立足于“现实的人”。

马克思主义理论具体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彰显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性质,在很大程度上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主题的确立以及学科任务的拟定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思想指导。“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培养这样的人”的终极目标在于“实现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对“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这一主题孜孜以求,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归宿,它的确立是以社会历史条件为基点,立足于“现实的人”去剖析人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

四、“现实的人”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中处于核心地位

众所周知,矛盾是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人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不仅如此,人类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也是充满矛盾的。人际之间的矛盾、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人类本身的身心之间的矛盾等,组成了人的矛盾世界,各种矛盾的相互交织构成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内在机制与发展动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理论建构就是立足于现实社会中遭遇的各种矛盾以及这些矛盾的彼此协调,这是一种崭新的研究范式,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有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标识。目的性对于人而言,并不是停留于抽象层次的类意义,人的目的性在其本质上是以“现实的人”规定的。众多学科在其建立之际往往需要进行特定的理论假设,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假设的主要内容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预定目标,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学在其理论活动与实践活动过程中所确立的各种理论原则紧密围绕“现实的人”这一基本关系,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诸种原则,“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这些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5](P374)这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教育目标的确立,离不开“现实的人”以及“现实的人”的利益,不然,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构就失去其根基及意义。

以“现实的人”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是因为它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范畴中处于核心地位,其他范畴都以此为中心与外界产生联系而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学必须重视“现实的人”的地位和作用,以“现实的人”为标准去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范畴,去调整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思路和方法。

五、“现实的人”是具体的、历史的、发展的、变化的人

每个人都是自然和社会历史进程的结果,同时又是社会现实发展的前提,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时代,都带着历史的痕迹,既有时代的特征,又必然受到时代的局限。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教育的各种因素、个人生活情感的各种经历、经验以至挫折都会在“现实的人”的生理、文化、智力、气质、能力、性格等形成过程中产生影响。

“现实的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处于不断“生成”的过程中,具有未完成性,教育不是“平地起高楼”,“现实的人”的思想状况不是一块“白板”,在其成长的过程中,社会的、环境的、家庭的因素,作为其教育影响因素已经并无时无刻不在继续对“现实的人”的思想施加着影响,促使其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不断地给他们施加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现实的人”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可能像做实验——在纯粹的、典型的、预设的条件中进行,一定要从发展、变化中的“现实的人”出发。

[1]陈秉公.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理论体系[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2]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徐志远.论建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及其系统的方法论原则[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3).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book=66,ebook=66

代长彬(1987-),男,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2010级研究生,主要从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教育学范畴起点
究教育学之理,解教育学之惑
——《教育学原理研究》评介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弄清楚“起点”前面有多少
韦钰:神经教育学与创新力培养
起点
我的“新”起点
新年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