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雷锋的精神世界看雷锋精神生成

2012-08-15王立仁吴林龙

关键词:雷锋理性美的

王立仁 吴林龙

(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从雷锋的精神世界看雷锋精神生成

王立仁 吴林龙

(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从雷锋的精神世界把握雷锋精神的生成是理解雷锋精神不容忽视的重要维度。雷锋的主体自觉意识是雷锋精神生成的前提;雷锋的理性思考能力是雷锋精神生成的保证;雷锋的生命向善的倾向是雷锋精神生成的动因;雷锋的创造为美的体验是雷锋精神生成的契机。把握雷锋的人生轨迹,探索雷锋的精神世界,研究雷锋精神生成的心理基础,这对理解和宣扬雷锋精神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雷锋;精神世界;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以雷锋的事迹为本初原型,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革命精神。周恩来曾精辟地把其概括为四句话:“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江泽民也提出:“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这些论断是对雷锋精神的权威解读。然而值得追问的是,雷锋何以能够具有雷锋精神?对此,从雷锋的精神世界把握雷锋精神的生成是理解雷锋精神不容忽视的重要维度。

一、雷锋的主体自觉意识是雷锋精神生成的前提

雷锋具有强烈的主体自觉意识,这可从雷锋的言论中获得确证。一是身世的自觉:“我出身于贫苦家庭,旧社会过着缺衣少食的苦日子,那种受奴役、被欺凌的仇恨,使我永远铭记在心”、[1](P12)“我九死一生的从火坑中挣扎和盼望光明”;[1](P19)二是恩情的自觉:“我一定不辜负党对我的教育和培养”、[1](P13)“可以说,在我的每一个细胞里,都渗透了党的血液”、[1](P14)“今后,我一定更好的听从党的教导,党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绝不讲价”;[1](P15)三是时代的自觉:“以革命的名义对待革命的事业”、[1](P21)“在这样的时代,我们应该鼓足更大的革命干劲,激发更大的革命热情,站的高远些,更高些;看的更远些,更远些”;[1](P21)四是思想进步的自觉:“人的思想也是这样,如果不经常教育,不用正确的思想克服错误的思想,时间长了,思想就会出毛病”[1](P71);“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随时清楚思想的毛病”;[1](P71)五是道德自觉:“一个人只要他不存在私心,时时刻刻考虑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地去为人民服务,他就能成为一个的道德高尚的人”、[1](P54)“我是主人,我是广大劳苦大众的一员,我能帮助人民克服一点困难,是最幸福的”。[1](P46)俗话说,言为心声,从雷锋的这些言论可知,雷锋在成长发展和工作生活中能够清醒觉识到个人经历以及自身与他人、社会、时代、政治和道德等的现实关系,因而具有强烈的主体自觉意识。

雷锋具有主体自觉意识,这是由雷锋生活的社会历史时代和雷锋的人生经历决定的。一方面,这与雷锋生活的社会时代有关。雷锋生活在一个社会巨变的时代,新旧社会的变革和正反对比以及新社会带来的新经验新气象,特别是团结友爱的社会氛围和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的确立,使那个时代为生活其中的人们反映现实生活而有着强烈的主体自觉意识提供了客观条件。雷锋就是生活于社会家庭的一员,他强烈的感受到新旧社会的差异和新社会带给他的震撼,因而雷锋的思想观念经历着巨大的激荡,必然会对自身及其与他人、社会和时代甚至政治和道德等现实生活有着强烈的自我体察。另一方面,这与雷锋的个人生活经历有关,与雷锋特定而独特的人生阅历有关。与当时社会时代相比,雷锋的人生的巨变和前后对比更显突出。雷锋在旧社会经历遭受无尽苦难,幼年失去父母兄弟,命运的多舛不幸使雷锋饱尝了人间的凄苦。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雷锋在苦难的旧社会无疑对自身生活有了刻骨铭心的体会。于此对应,新社会的到来,使雷锋的人生命运获得了扭转,雷锋从新社会中自己慢慢体味到了温情、找到了归属感,确立了新的人生目标和方向。因而,雷锋的个人经历和巨变的社会时代促使雷锋对自身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有着深切的主体自觉。对此,有人认为雷锋身上只是一种盲从意识,根本没有主体意识;雷锋精神只是一种奴化意识,不是主体自觉的产物。持这种观点的人没有看到雷锋身上所生发的那种对人生、社会、党和国家的那种高度主体自觉和主人翁意识。同时,持这种观点的人也认为,人的主体性自觉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才能获得,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不可能具有主体自觉。其实,人的主体自觉意识是多方面的,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个体所表现的那种为集体、国家、社会和生活的那种包括使命意识和奉献意识等在内的积极性也属于人的主体自觉范畴。

雷锋的主体自觉意识是雷锋精神生成的前提。雷锋精神是高度自觉的精神生活和精神现象。从个体看,雷锋是雷锋精神的创造者和实现者,雷锋必然是在主观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活动去存养和体现雷锋精神。因而这里就有一个雷锋精神生成的前提问题。雷锋精神生成的前提是什么?从个体心理机制的角度看,雷锋的主体自觉意识是雷锋精神生成的前提。雷锋只有在当时社会时代和个人命运交互作用的条件下,才能对自己的成长发展和工作生活有着强烈的自我体认,从而才能在主观能动性上准确的定位自己与他人、社会和政治、道德的现实关系,才能在自身成长发展和生产生活中生成和流溢出雷锋精神。具体说来,雷锋只有在通过自我的主体自觉,才能对自身的身世、对党的恩情、对时代的要求、对自己的思想和道德等内容有着深刻的觉解,才能把这种强烈的主体自觉意识通过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体现出来,才能在此前提下生成具有特定内涵的雷锋精神。因此,从雷锋精神生成的心理机制看,雷锋短暂而辉煌的一生所闪耀的主体自觉的光辉是雷锋精神得以被生成和体现的前提条件。

二、雷锋理性思考的能力是雷锋精神生成的保证

雷锋具有深刻的理性思考能力。这可从雷锋理性思考的内容及其结论中获得证明。一是思考了个人的作用:“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螺丝钉”、[1](P28)“凡是脑子里只有人民、没有自己的人,就一定能得到崇高的荣誉和威信。”[1](P31)二是思考了集体的力量:“我懂得了这个道理: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1](P7)“当你和群众交上了知心朋友,受到群众的拥护,这样给你带来无穷的力量”。[1](P17)三是思考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我懂得了一个人只有和集体的力量结合在一起才能最有力量”、[1](P49)“我认为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正像细胞和人的整个身体的关系一样”。[1](P76)四是思考了如何对待困难:“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不可能不遇到一些暂时的困难,这些困难的实质,‘纸老虎’而已”、[1](P28)“有理想有出息的青年人必定是乐于吃苦的人”。[1](P67)五是思考了如何思想进步:“我认识到:作为一个人民战士,首先必须改造自己的世界观”、[1](P182)“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随时清楚思想上的毛病”、[1](P71)“人的思想也是这样,要经常检查,才不会出毛病”。[1](P71)可知,雷锋是一个爱思考且思想深刻的人,他的言论里渗透着理性的光芒,闪烁着真理的智慧。甚至后来毛泽东同志看了雷锋的日记都曾说:“此人懂点哲学”。

雷锋深刻的理性思考能力是从自身不断的学习中培养的。雷锋的学习形式可分为书本学习和实践学习。雷锋的理性思考能力首先是从书本中学习到的。他说:“我深切的认识到,要想成长进步,要为党做更多的工作必须认真读毛主席的书”、[1](P24)“我学习了《毛泽东选集》一、二、三、四以后,我感受最深的是,懂得了怎样做人,为谁活着”、[1](P53)“我学完了毛选一至四卷,其他政治书籍60多本”。[1](P224)通过雷锋关于书本学习可知,雷锋从对书本的学习无疑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思考能力,这必然促使其对诸多人生课题有着深邃的理性思考。其次,雷锋不断的向实践和群众学习,“永远做群众的小学生”确、[1](P176)提高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雷锋说:“学习理论应联系实际,改造思想,做好各项工作”、[1](P26)“智慧从劳动中来”,[1](P125)因而雷锋的实践锻炼增强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促使他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以及人民的力量,从而为雷锋理性地思考人生的许多课题以及得出科学结论准备了条件。同时,雷锋深刻的理性力量的获得还与雷锋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有关。雷锋说:“我一定要抓紧点滴时间进行学习,做到书不离身,有空掏出来看一段”、[1](P24)“学习公式;问题-学习,实践-总结”、“时间紧,可是看一页是一页,积少成多。学习不抓紧时间不行”,[1](P55)有效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为雷锋成为一个有理性且会思考的人提供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由此可知,雷锋具有能理性地对待包括自身及其与集体关系等人生课题既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天赋的,而是通过书本和实践学习不断获取的。

雷锋理性思考的能力是雷锋精神生成的保证。任何伟大精神的诞生都渗透着理性因素。雷锋精神是一种崇高的精神,而崇高精神的产生过程必然要涉及到对诸多因素和关系的判断、比较、鉴别和选择,雷锋精神的产生过程必然涉及到理性认知的参与。实际上,从个体看,雷锋精神的产生必然要求雷锋具有深刻的理性思考能力,因而这就从雷锋精神呼唤理性参与彰显了雷锋的理性思考能力之于雷锋精神的作用。而雷锋通过自身的书本和实践学习不断培养的理性思考能力事实上为雷锋精神的生成提供了保证作用。因为雷锋运用深邃的理性思考能力正确地思考了个人作用、集体力量、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如何对待困难、如何进步、如何学习等一系列关于“怎样做人,为谁活着”的人生课题并给出了深刻的回答,而这些人生课题的理性思考和科学回答为雷锋沿着理性的轨道健康地成长发展和工作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撑,进而为雷锋精神的生成提供了保证。试想,如果雷锋不能够理性思考并科学处理诸多人生课题,那么他就不可能在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基于这些理性结论基础上的所表现出的那种崇高理想、坚定信念、无私奉献等在内雷锋精神就因缺乏科学理性的保证而无法生成。因而,雷锋深刻的理性思考能力之于雷锋精神的保证作用既要看到雷锋精神生成需要理性因素,也要看到雷锋理性思考能力在雷锋精神生成的实际上的保证作用。

三、雷锋的生命向善的倾向是雷锋精神生成的动因

雷锋具有鲜明的生命向善的倾向。这通过两种方式呈现出来:一是雷锋在处理自身发展时的向善性追求,雷锋说:“我要像松树那样,不怕风吹雨打、严寒冰雪,四季常青。”、[1](P48)“热情,像熊熊的火焰,是一切的原动力,有了伟大的热情,才有伟大的行动”。[1](P34)“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1](P7)“在工作生,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1](P16)“从参加革命那天起,我就时刻准备为着党和阶级的最高利益牺牲个人的一切,直至宝贵的生命。”[1](P15)这些言论都生动的体现了雷锋在追求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向善性追求。二是雷锋处理自身与他人关系时的向善性要求,雷锋说“人民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帮助人民克服困难,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是我应尽的责任”、[1](P46)“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1](P24)“当祖国和人民处在最危急的关头,我就挺身而出,不怕牺牲,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1](P49)“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我为人民服务之中”、[1](P53)“我觉得自己活着,就是为了是别人过得更美好”、[1](P53)“应当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是自己的幸福”。[1](P63)通过这些朴实的话语可以看出,雷锋在处理自身与他人包括集体、国家和人民等现实关系时,所秉持的那种为人民服务思想和集体至上原则,这种倾向无疑体现了雷锋在处理自身与他人关系时的向善性要求。因此,雷锋的具有鲜明的自我生命发展的向善倾向。

雷锋生命向善的倾向是一种高贵的精神诉求。这里所谓的生命向善的倾向不是一种抽象空洞的语汇,而是指雷锋在自己的生命活动中所体现的那种不断追求发展进步的精神状态和不断服务人民、造福人类的精神追求。这是一种深沉而高贵的精神冲力。雷锋短暂而辉煌的生命无疑具有这种精神追求。因为如前所述雷锋是一个具有高度自觉意识的人,是一个具有深刻理性思考能力的人,而高度的主体自觉意识就包括道德自觉,理性能力必然越要思考人为什么活着这个根本性问题,也就是说,雷锋的精神世界所具有的自觉意识和理性能力使雷锋具有生命向善性的追求成为必然。当然,雷锋的生命向善性诉求必定是具体的,且人的本质是一切现实社会关系的总和,雷锋的生命向善性必在特定社会关系中实现。因而雷锋之所以具有生命的向善性还与社会历史环境有关,当时新旧社会的交替和对比以及新社会带来的新气象,特别是新社会建立起来的那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友爱、团结的社会氛围,加上人们在创造新社会的过程中所彰显的本质力量,使当时的人们包括雷锋的精神面貌和价值追求有了新的特点和倾向。这种新的特点和倾向实质上就是一种主体积极追求发展进步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生命状态。因而,雷锋具有自身生命生活的向善性追求根源于雷锋自身的高度自觉意识和深刻理性能力,也受到社会宏观时代环境的影响和熏染。

雷锋的生命向善倾向是雷锋精神生成的动因。从还原角度看,雷锋精神是一种追求发展进步的精神,是一种追求道德价值完善的境界,因而雷锋精神生成需要一种生命主体追求发展进步和道德价值完善的心理源发机制。而这种心理机制就是雷锋精神世界存有的生命向善的自我诉求。雷锋精神正是雷锋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不断的严格要求自己和追求发展进步,同时在涉及他人、集体、社会和国家等关系时不断追求公正和道义的过程中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实质上,雷锋精神折射了一种做人的态度、一种人生的向度,同时也体现了一种道德要求、一种道义担当。因而,雷锋精神的生成无疑需要雷锋具有包括积极的人生态度、崇高的道德取向等在内的自我生命的向善性诉求。正是在雷锋的心灵深处所源发的那种主体生命的向善冲动,才促使雷锋在面临自我发展及其与他人、国家、社会和政治、道德等现实关系时,表现出一种积极进取、奋发有为、自强不息、敬仰崇高等精神力量,进而在实践中催生出包括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乐于助人和无私奉献等在内的雷锋精神。因此,雷锋心灵深处的那种对自己和他人的向善倾向是雷锋精神生成的心理动因。

四、雷锋的创造为美的体验是雷锋精神生成的契机

雷锋认为创造是美好、快乐和幸福的。这里的创造既指劳动创造活动本身,也包括在处理社会关系时为别人需要创造条件。一是雷锋认为劳动创造本身是美好、快乐和幸福的,雷锋说:“粗狂的劳动号子是最美的声音,为社会主义建设孜孜不倦的工作的人的灵魂是最美的”、[1](P33)“我觉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奋发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1](P69)“既然你活着,你又是否为未来的人类的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呢?”[1](P3)这些关于劳动创造的情感都生动地体现了雷锋创造为美的体验。二是雷锋认为在处理社会关系时为别人创造条件是美好、快乐和幸福的,雷锋说:“多帮人民做点好事,这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1](P18)“我的被子虽然湿透了,但是国家的财产没有遭受重大损失,这是我最大的幸福”、[1](P183)“回忆自己为国家、为党做的一点点工作而高兴”、[1](P8)“于是我把这份苹果又转送给了住在卫生连的伤病员同志,自己虽然没吃着,但是心里比吃着这斤苹果还要甜”、[1](P45)“只要大家多得些方便,就是我最大的快乐”、[1](P72)“几年来,每当我为人民做了一点好事的时候,也就是我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候”。[1](P28)这些关于为他人需要创造条件的诉说生动地表征了雷锋的乐善好施的心理体验。因此,可以说,雷锋的创造为美的体验是雷锋精神世界的突出标志。

雷锋创造为美的体验是雷锋精神世界的必然。首先这与雷锋的实际生活有关。人的意识是人的生活的反映,雷锋创造为美的体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雷锋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改天换地、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包括雷锋体验到了自己创造自己生活的愉悦。同时,雷锋的新旧社会的不同经历也使雷锋认识自身成长进步是新社会教育和培养的结果,因而他的内心有一种回报社会和他人的渴求。因而雷锋的实际生活决定了雷锋必然认为劳动创造和回报社会及他人是一种美的享受;其次,这与雷锋的精神世界的构成有关。人的意识不仅反映人生活,还受人的主观结构的影响。雷锋之所以拥有创造为美的体验还于雷锋精神世界的构成有关系。雷锋是一个具有高度自觉意识,善于进行理性思考、不断追求发展进步的人。雷锋的这种精神世界的构成决定雷锋能够从高远而深沉的角度把握人生在世的最大幸福、快乐和美感,而人活着最大的意义就是创造,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能创造以及多大程度创造自己的生活,创造体现了人的高贵,人在创造中生成,因而雷锋的主观世界的独有特质决定了雷锋必然认为劳动创造和为别人需要创造条件是美好、快乐和幸福的。

雷锋的创造为美的体验是雷锋精神生成的契机。契机是指事物的运动发展过程的关键和枢纽。雷锋精神生成的契机是什么?我们知道,雷锋精神是雷锋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创造出来的。雷锋精神只能存在于现实创造,没有现实创造就不会有雷锋精神,而现实创造从总体上无非包括劳动创造和社会关系创造。雷锋精神要在劳动创造本身和满足他人的社会关系创造中体现出来。问题是,雷锋为什么要创造?这就要涉及雷锋创造的心理状态。因而雷锋关于创造的心理体验是雷锋能否和如何创造的根本问题,也是雷锋精神能否和怎样生产的心理扭结。如前可知,雷锋认为无论是劳动创造还是为他人创造条件的社会关系创造都是美好、快乐和幸福的体验。正是雷锋的这种创造为美的心理体验,才促使雷锋不断的去进行实际创造,而创造过程和结果反过来又推动雷锋心理获得增量的满足。如果雷锋从内心深处无法获得创造的积极体验,而认为劳动创造和为别人需要创造条件是一种痛苦和牺牲,那么他就不会持久地在现实生活中体现出包括理想崇高、忘我工作、刻苦钻研、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助人为乐等在内的雷锋精神。而正是雷锋从内心深处认为努力工作、服务他人和奉献社会等是幸福快乐的,才促使他不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和人生经历中造就了震撼亿万民众的雷锋精神。因而,从雷锋精神生成的心理机制看,雷锋创造为美的体验是雷锋精神能否生成的关键和枢纽。

综上所述,从雷锋的精神世界看,雷锋精神的生成具有内在的心理机制。雷锋精神的生成是以雷锋的主体自觉意识为前提,以雷锋的理性思考能力为保证,以雷锋的生命向善的倾向为动因,以雷锋的创造为美的体验为契机。也就是说,雷锋精神是雷锋在自我主体意识的前提下,运用理性思考能力科学解决一系列人生课题,并契合心灵深处的自我生命的向善性追求,通过不断认为劳动创造和为他人创造条件是幸福快乐的等心理作用机制而生成。对此,把握雷锋的人生轨迹,探索雷锋的精神世界,研究雷锋精神生成的心理机制,这对如何理解和宣扬雷锋精神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1]雷锋.雷锋全集[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3.

book=112,ebook=112

王立仁(1954-),男,博士,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雷锋理性美的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改革牛和创新牛都必须在理性中前行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写给雷锋
理性的回归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
理性看待GDP增速减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