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饮酒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及防控对策

2012-08-15李杰

关键词:攻击行为饮酒酒精

李杰

饮酒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及防控对策

李杰

随着我国酒民人数的不断攀升,青少年饮酒已是社会的普遍现象。由于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过量摄入酒精会对他们的认知能力、情绪状态和行为方式产生负面影响。为防控青少年过度饮酒,政府、学校和家庭都要充分发挥职能,才能让青少年远离酒精、健康成长。

青少年;饮酒;心理健康;防控对策

一、现阶段我国青少年饮酒现状

我国既是酒品生产大国,也是酒品消费大国。近年来,我国的饮酒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目前的酒民人数已经超过5亿,青少年饮酒已是极为普遍的现象[1]。权威调查表明,我国青少年饮酒的年龄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六成以上饮过酒的中学生在13岁之前就开始接触酒精,男、女中学生中分别有14.6%和5.8%处于高危险饮酒水平,其中5.1%的学生至少有1次因为饮酒而陷入麻烦(如与朋友发生矛盾、打架或逃学等)[2]。深入认识酒精与偏常心理及行为之间的关系,有效地预防青少年过多摄入酒精,已成为我国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二、青少年饮酒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酒精作为一种中枢神经抑制剂,过量饮用会危及个体的身心健康。由于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快速成长的关键期,长期不健康饮酒将造成比成年人更加严重的后果。

(一)饮酒影响青少年大脑发育

青少年饮酒会损伤大脑,从而阻碍认知能力的发展。与从不饮酒者相比,酒精成瘾青少年的大脑结构会发生可逆或不可逆性的改变,使大脑皮层功能产生适应性、退行性变化,造成不同程度的脑萎缩。研究发现,与健康个体相比,酒依赖青少年的海马部位体积要小约10%[3]。美国最近一项研究显示,饮酒量与脑容量成反比,过量饮酒者与不饮酒者相比,脑容量平均缩减1.6%。大脑结构异常不仅阻碍青少年的智力发展,而且可能诱发各种心理问题。

(二)饮酒抑制青少年的感知觉和思维能力

过量饮酒会导致人体各种正常机能发生紊乱。研究发现,当血液中的乙醇浓度超过0.05%时,人会出现兴奋和欣快感,但在短暂的愉悦之后,酒精的抑制作用就表现出来。在感知觉上表现为感觉阈限增加,使人对外界各种刺激变得不再敏感;三维空间知觉能力下降,视野变得狭窄,距离判断出现误差;更严重的是,饮酒者会因注意资源短缺而产生注意力偏向,即个体只能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个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的信息,注意分配与注意切换功能严重受损,因此在认知操作中往往顾此失彼、反应失当。在思维层面上,醉酒后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思维流畅性会下降,不能充分利用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判断与决策时往往只看到眼前利益而无视未来风险等。

(三)饮酒导致青少年记忆力衰退

记忆障碍被认为是饮酒产生的最为严重的心理危害之一。一些研究者曾做过如下实验:将被试分成饮酒组与非饮酒组之后,先让饮酒组饮下高、低不同剂量的酒精,非饮酒组则饮相同剂量的饮料,然后向被试呈现系列单词并要求他们有意识地记住这些词汇,间隔10分钟后再呈现一些词并让他们回忆是否在刚才出现过,同时对词的新与旧做出判断。令人奇怪的结果是,饮酒后的被试对旧词的判断正确率随饮酒量的增加而降低,即使在再认任务中,酒精显著降低了被试对旧词的击中率和对新旧词汇检测的准确性。在James等人的研究中,研究者先让被试摄入不同剂量的酒精,然后让他们观看一段车祸视频,一周后让被试对该视频内容进行回忆,测验发现被试记忆成绩与剂量成线性关系,除安慰剂条件下记忆不受影响外,随着酒精摄入量的增加,他们的回忆成绩逐渐下降。并且在回忆的具体特征上,高剂量组比低剂量组更少回忆起事件的详细特征[4]。

(四)饮酒与青少年的情绪问题

俗话说“一醉解千愁”,意思是酒可以起到缓解消极情绪的作用。当遭遇烦恼与挫折时,年轻人往往喜欢通过饮酒来调节情绪、缓解压力。然而,过度饮酒不仅加剧青少年情感反应的强度,增加其情绪反应的不稳定因素,而且可能进一步催生情绪障碍。研究人员发现,与从不饮酒的人相比,酒依赖青少年具有更少的积极情绪和更多的消极情绪,如焦虑、抑郁、失眠等。如果每周饮酒超过5个标准杯,他们患抑郁症和焦虑症的风险也将显著增加。同时,针对那些患抑郁症青少年的调查得知,他们开始饮酒的年龄比非抑郁同龄人大大提前。Theunissen等人发现,饮酒与情绪问题在12~15岁个体身上达到极其显著的相关 (p<0.0005),并且年龄越小,饮酒对情绪健康的破坏作用越明显[5]。但是从目前的研究来看,饮酒与情绪之间的因果关系仍难以确定,我们分不清到底是饮酒引发了不良情绪还是不良情绪引发了饮酒行为,或是二者相互影响。

(五)饮酒对青少年行为的影响

《涅槃经》中说:“酒为不善诸恶根本,若能除断,则远众罪。”

(1)酒精与暴力犯罪。权威研究显示,40%~50%的暴力犯罪与酒精摄入有关。来自全国犯罪受害调查(National Crime Victimization Survey)数据显示,酒精比其他任何药物更容易导致暴力犯罪。美国每年有超过7万件学校性骚扰、强奸案与饮酒有关。英国一项题为《酗酒:年轻人的态度和行为》的犯罪心理研究对1 250名10岁到19岁的酗酒年轻人进行一对一的访谈。结果表明:一半的受访者表示适龄前饮酒让他们参与打架斗殴等暴力行为。在遭受暴力侵害的人中,约25%曾爆料攻击者在犯罪之前饮过酒。相关数据表明,美国在2006年大约有1/3的受害者爆料罪犯在饮酒的过程中从事暴力犯罪活动,并且在酒精销售点的密集区域也是暴力犯罪的高发地带。

(2)饮酒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及其解释。酒精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研究课题。该领域的实验研究主要通过考察酒后个体的攻击性认知和攻击行为来实现的。在攻击性认知方面,研究者将与酒精有关的图片(如酒杯、啤酒瓶等)作为启动线索,发现即使是没有饮酒的被试对攻击行为相关词的反应时也将缩短,并且将他人知觉为更具侵犯性,同时对他人表现出更强的敌对情绪[6],显然,酒精相关线索能激活被试的攻击性思维。在攻击行为方面,一项研究以103名11~14岁的青少年为对象,先呈现酒精相关或饮料相关的图片,然后让被试完成一个竞争反应时任务。该任务要求被试与一名电脑中的虚拟对手进行一个反应时快慢的比赛。如果赢了,可以选择不同强度的噪音去惩罚对手;如果输了,对手也可以有同样的选择。结果,接受酒精相关图片启动的被试比接受饮料相关图片刺激者给予对手更强的噪音惩罚[7],表明酒精的确可使个体产生一定程度的攻击行为。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个体只接受与酒精相关的图片刺激也会诱发攻击行为,这说明酒精对攻击行为的影响具有超药理效应。根据Bègue等人提出的酒精—攻击自动化模型,酒精之所以会促进攻击行为的产生,是因为酒精自动激活了储存于饮酒者长时记忆中的攻击性认知图式[8]。酒精期望理论也认为,个体对饮酒结果的预期是导致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假如个体在观念上持有 “如果饮酒就会产生攻击行为”这样的信念,那么他更有可能在酒后表现出攻击行为。的确,Bègue等人的研究显示,酒精期望水平显著增加了酒后个体攻击行为的概率,而被试实际摄入的酒精剂量却与攻击行为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相关[9],这应该是酒精超药理效应的最好证明。

三、我国青少年饮酒行为防控举措

(一)政府要充分发挥职能,加强立法和执法工作

(1)加大执法力度,完善相关法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酒类零售经营者不应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应该说这些条文是合理的、恰当的,但在现实中并未得到有效贯彻。要防范青少年过多摄入酒精,政府的首要任务是强化执法力度,使原有青少年禁酒律令真正落到实处。此外,要学习和借鉴他国的经验,不断探索适合中国青少年饮酒新规及其实施办法。如芬兰很早就启动了青少年购买酒精饮料的实名制,并为不同酒类商品加上分级标识,同时对青少年合法饮酒年龄进行合理限定等。这些办法均有效降低了该国青少年的滥用酒精行为。

(2)加重酒业税收,提高酒品价格。对于青少年来说酒并非是必需品,但市场上酒品泛滥及其相对低廉的价格却大大增加了酒精对他们的诱惑力。因此,政府可以通过提高酒行业的税收来促使酒价上涨,这对于减少青少年的饮酒行为会有一定效果。

(3)强化销售环节的监管,控制酒品的销售时间和地点。相关研究发现,酒类商品的销售时间和地点与暴力犯罪率成正相关,酒精销售时间越长、销售点越密集,暴力犯罪率也越高。美国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实施了酒类商品销售管理规定,对酒品的销售时间和销售地点进行严格控制,实践证明这一举措显著降低了酒精相关犯罪率。中国也可以借鉴这一做法。

(4)重点规范和整顿大众传媒。有关部门应加大对传媒机构的监管和整顿,制定严格的审核制度和明确的审查标准,对于那些过分渲染、粉饰酒精制品的优越性来达到自身经济目的的广告和影视片段应予以坚决取缔,或对那些与酒精相关的电视节目的播出时段进行严格限定,以降低酒品广告对青少年产生的不良影响。

(二)积极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对酒精危害的科学认识。中小学要定期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设置“远离酒精”相关专题来系统介绍酒精的危害性,并结合现实生活与学生一起讨论饮酒对生理和心理机能的瓦解和破坏作用,以改变他们对酒精的消极观念,增强学生对酒精危害的科学认识。对于成年大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饮酒观,建立健康的饮酒模式,同时还要传授他们拒酒的技巧。

(2)做好饮酒相关心理问题的辅导与治疗工作。学校要定期开展学生健康危险行为方式的测查工作,做到有效防范、及时解决。对于那些长期接触并已沉迷酒瘾的学生,学校要通过专业的心理辅导和系统的治疗方案来帮助他们走出困扰、健康成长。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制定了专门针对危险饮酒的简短干预措施——FRAMES策略,可供我们参考。该措施包括以下步骤:一是反馈(feedback):回顾酒精经历的问题及痛苦;二是责任(responsibility):改变饮酒是患者本身的责任;三是建议(advice):减量或戒酒;四是方法(menu):提供改变行为的意见;五是移情(empathy):应用移情方式;六是自我效用(self-efficacy):鼓励对行为改变采取乐观态度。

(三)家长要在源头上制止青少年饮酒

受传统酒文化的影响,中国的家长往往对孩子的饮酒行为采取默许和纵容态度。因此,要防止青少年陷入危险饮酒,就要充分发挥家庭的功能:首先,家长自身要增强对饮酒危害的认识,并自觉远离酒精;其次,要控制孩子的零花钱,以降低他们对酒类饮品的购买力;再次,家长要多与孩子进行情感沟通和交流,以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和情绪状态,并给予耐心的疏导和关爱;最后,一旦孩子陷入酒瘾,家长要与孩子共同努力制定戒酒时间表,或求助于专业的戒酒机构。

[1]中国酒业新闻网.http://www.cnwinenews.com/html/200902/ 10/20090210124858.htm.

[2]钱玲,易厚广,田本淳,等.中国四城市13~15岁初中生酒精和其他药物滥用现状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6).

[3]Witt E D.Research on alcohol and adolescent brain development:opportunitiesand future directions[J].Alcohol,2010(1).

[4]Bisby J A,Brewin C R,Leitz J R.Acute effects of alcohol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trusive memories[J].Psychopharmacology,2009(4).

[5]Theunissen M,Jansen M,van Gestel A.Are mental health and binge drinking associated in Dutch adolescents?Cross-sectional public health study[J].BMC Research Notes,2011(4).

[6]Bartholow B D,Heinz A.Alcohol and Aggression Without Consumption:Alcohol Cues,Aggressive Thoughts,and Hostile Perception Bias[J].Psychological Science January,2006(1).

[7]Bushman B J.Effects of alcohol on human aggression:validity of proposed mechanisms[M]//Galanter M.Recent developments in alcoholism.New York:Plenum,1997.

[8]Bègue L,Subra B.Alcohol and Aggression:Perspectives on Controlled and Uncontrolled 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J].Social and Personality Psychology Compass,2008(1).

[9]Bègue L,Subra B,Arvers P,et al.A message in a bottle:Extra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alcohol on aggression[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2009(1).

C913.8

A

1673-1999(2012)01-0075-03

李杰(1984-),男,四川宜宾人,西南大学(重庆400715)教育科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从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011-10-24

猜你喜欢

攻击行为饮酒酒精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无线网络攻击行为的辨识研究
75%医用酒精
饮酒,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陶渊明 饮酒》
跟踪导练(一)(2)
酒精除臭
与猫狗共饮酒
酒精脾气等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高职学生攻击行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