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向流动对大学生体育参与的影响
2012-08-15孟嘉怡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410000
郭 鸿 孟嘉怡 马 莹(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00)
1、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社会结构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同时由于国家的一系列政策,使各个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变得频繁,促进了社会利益多元化的发展。本文从社会学理论中的社会流动角度了解上向流动的大学生群体对待体育的认识、态度、参与情况等等,可以使我们对体育参与的认识打开一个更广阔的视角,对大学生的体育活动的活跃开展和积极的发展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建议,以及对后续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定义的大学生是指来自农村以高考方式进城读大学的学生。读大学是上向流动的一个途径,向上流动是他们向比自己目前位置高的层面移动,这也是社会成员普遍的生活趋向。
2、社会流动的内涵
社会流动是指个人社会位置的变化或个人社会属性的变化。通常指个人从社会经济地位不同的一种社会集团移向另一种社会集团,或从社会集团内部一个层次移到另一个层次的现象。社会流动可分为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垂直流动是社会成员在层次高低不同的社会位置之间的变动,分为上向流动和下向流动两种。上向流动,指流入层次高于流出层次。随着社会位置等级的升高,财富、权力和社会声望也随之增加,故社会流动既表现为个体社会地位的变更,也表现为个体社会角色的转换,这种社会现象在许多社会中都存在。本文侧重于对垂直流动的上向流动的探讨,这种流动可以改变社会成员的社会地位。且这种上向的流动使上升了社会阶层,社会阶层的改变对人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有很大的影响。
3、上向流动与体育参与的相互关系
社会流动是社会个体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流动与体育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体育对于社会阶层良性流动具有独特的促进作用。体育参与有利于社会各阶层的上向流动。在美国,体育被看作是向社会上层流动的途径之一,职业运动员的高薪被看作一种在经济与社会上的成功。通过体育获得大学文凭是向上流动的另一种途径。我们国家很多运动员就是通过参与体育,参加各项比赛,夺得了奥运会或全运会等比赛的冠军,从而实现自己上向流动;还有很多高中生通过体育训练参加体育高考从而考上大学,实现了上向流动。这都是体育参与对上向流动的促进作用。
4、社会流动中的上向流动对大学生体育参与影响
4.1、上向流动对大学生体育观念的影响
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或者来自小城镇,他们接受的是传统观念、习俗和生活方式。小地方的各项信息都比较闭塞且农村人文化程度比较低,普遍不关心体育健身信息,体育健身知识的需求弱,体育消费观念落后。多数人对体育的认识只停留在它的生理功能方面,而对其心理保健功能和社会功能了解得并不多,这意味着学生上大学前不能够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认识体育的作用、功能和理解体育文化的内涵,对体育健身活动的认识程度较低。而这些地方的学生通过高考进入大城市读大学,这种上向流动对大学生的体育观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城市大众体育的发展必然会给他们的生活方式、健康观带来影响。大学生的体育健身观念上比高中时的认知较高。这种观念的改变与影响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城市大众体育文化的兴起对他们思想上的熏陶,使他们认识到健康身体的重要性,从而达到城市文化相融与体育文化自觉。二是学校为了保持学生的健康体魄而经常开展的体育活动和运动会使其养成体育生活习惯。上向流动使大学生的体育观念也跟着变化。他们不但认识到体育健身可以弥补身体缺陷、塑身健体,更重要的是它的文化、教育、休闲娱乐、自我实现等方面的价值。而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更容易认识和体验到体育锻炼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
4.2、上向流动对大学生体育内容、场地选择的影响
学生通过上向流动使社会地位发生变化。不同阶层体育参与的差异在参与内容上表现较为突出。中学生受学历、教育、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参加体育健身活动选择主要项目为:直接与运动器械对抗或挑战自己生理极限的项目,如散步、跑步、篮球、羽毛球等。原因在于这些活动简单易行,无需投入太多的体育经费,对场地的要求也不高。这些都属于下层和中下层体育运动。而大学生在体育项目的选择上更倾向于瑜伽、羽毛球、网球等中层和中上层的体育项目。
5、结论
社会流动与体育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体育对于社会阶层良性流动具有独特的促进作用。而上向流动对大学生的体育参与有着积极的影响,上向流动使人的社会阶层上升,社会地位升高,这些变化使他们的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增强,更愿意进行体育活动来强身健体,同时这种流动使他们对体育项目内容、场地有了更多的选择。他们的体育消费的水平和结构也发生了改变。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2]周作宇.教育、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