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运动损伤后的心理康复

2012-08-15江西省鄱阳县肖岭中学江西鄱阳333115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2年18期
关键词:伤者中学生运动员

李 巧(江西省鄱阳县肖岭中学 江西 鄱阳 333115)

随着现代医学的模式的转变,运动损伤发生后的心里损伤极易被人们所忽视。由于造成的心里损伤尚未完全恢复,即使身体损伤已恢复,但对参与运动技能学习必定会起阻碍作用。因此,运动损伤后的心理康复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目前运动医学在治疗运动损伤,康复运动员身体方面已取得很大进展,而从心理角度关注和治疗伤者却未引起足够重视。这不但会影响损伤的治疗效果,而且对伤后恢复训练和生活还会带来不良影响。

1、中学生心理的特点

中学阶段一般处于13岁-18岁之间,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表现为第二性征的成熟,人的神经系统也处于一个基本完善的阶段。但有着自身的特点,在此阶段,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相互支配,支配运动的交感神经能促进青少年运动能力的提高,同样的,副交感神经支配下的能很好的控制运动感觉。学习能力都比较强,表现为热情,喜欢接触新生事物,对具有挑战性的事情有浓厚的兴趣。爱好广泛,已经能对事物进行自己的见解分析。在性别方面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区别,男性在这一阶段表现为比较爱表现。对有挑战性的事物感兴趣,在运动方面表现为,对抗性集体性强的球类运动。女性在这一阶段表现为求知欲望强但表露平和,在运动方面表现为喜爱韵律性强的运动。

2、中学生运动损伤后的主要心理障碍

2.1、挫折感

指运动员伤后因不能使其愿望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沮丧、失意的心理现象。美国研究员Bob Rotella认为,如果一名杰出的运动员因严重的运动损伤,不得不退出比赛时,他在心理上所受的打击几乎可以像失去亲人一样悲痛。这时的情绪普遍表现为发怒、不承认受伤的事实,并出现一些盲目行为,接着因损伤引起强烈的情绪会占据中学生整个身心,此时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失眠、疲惫、痛哭或梦想那些令人苦恼的事。

2.2、失落与自卑

中学生伤后“失去”了自己喜爱的运动,失去了参与运动的机会,心理上往往形成一种“失落感”。有些受伤中学生认为自己受伤后赶不上同学了,缺乏勇气和信心去克服困难,结果一蹶不振,甚至自暴自弃。

2.3、焦虑

运动焦虑是学生在训练和比赛中,对当前的或预计到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情境具有的担忧倾向。在心理上体现为不安、忧虑、焦急、紧张、恐惧的情绪状态。

2.4、矛盾冲突

指运动员处于心理上的矛盾、冲突状态,无法自己处理解决。如运动员受伤后基于想知道自己的病情和后果,又怕自己了解后难以接受现实;渴望知道训练和比赛的进展,又害怕知道后会加重自己的自卑和失望。

2.5、自责

部分运动员受伤后总在责怪自己,“为什么我没有按照动作要领去做?”“为什么我没听老师的话?”“为什么运动时思想不集中?”“为什么我要急于求成?”“为什么我没做准备活动?”

2.6、恐惧

由于动作失误导致的运动损伤,在引起损伤的一瞬间很容易在脑中留下当时错误动作的痕迹。中学生在恢复后运动时,如遇到失误或有关动作时,旧有的神经联系痕迹得到恢复,便出现近似知觉的现象,这时中学生常会出现恐惧、胆怯心理,怕运动引起重复损伤。

3、中学生运动损伤后心理康复

运动损伤后,除了采用正常的医疗手段外,还必须对伤者进行有效的心里恢复。运动损伤后的康复有以下几点治疗方法:

3.1、目标设置疗法

有些学生受伤后,急于想尽快恢复并参加运动训练,但当事实与主观愿望相悖时。因此,应要求受伤者设置具体的、符合实际且具有挑战性的目标。目标过高,一旦未达到,便会失去继续参与恢复运动训练的信心。目标设置过低,不具挑战性,也不能激发受伤者的动机。这样才能使伤者感到恢复训练是有效的,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尽快恢复的。

3.2、激发疗法

3.3、心理演练疗法

伤者可通过想象治愈过程(如肌肉纤维和组织正在恢复),可以促使损伤尽快恢复。在受伤尚不能参加身体练习时,可以用此法在想象中进行技术动作的练习或比赛,通过想象可以保持原有的运动技能。

3.4、自我暗示调节法

暗示可分为自我暗示和他人暗示。

此疗法主要是通过患者的自我暗示。“默念”是一种有效的自我暗示方法。伤者应尽量用积极语言代替消极词语,树立信心。如“我并不愿意受伤,但发生了,我就能战胜它”等积极的自我暗示来取代一些如“我完了,我很难恢复了,就算好了,我也很难达到原来的技术水平了”等消极的自我暗示。

3.5、音乐调节法

音乐能够影响人的身体和大脑,可使人产生兴奋、镇定、平衡三种情绪状态,并能帮助集中注意力。在进行动作练习时配合动作难度放相应的音乐,同时达到放松人体机能,克服心理阴影的目的。

4、结束语

总体来讲,中学生运动损伤是客观存在的,很难避免的,因为学生个人的运动能力,心理状况和运动空间和时间等不尽相同。而运动损伤的发生与心理因素有很大的关系,躯体的损伤往往伴随着心里损伤,躯体伤病的康复并不意味着心理的康复,而心理的康复能促进身体的康复,并有助于伤者的全面康复。

[1]乔玉成.运动损伤后的心理康复[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1.2.

[2]蔡青.论武术散打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康复[J].四川体育科学.2004.9.

[3]张杰.运动员在运动损伤后心理康复的治疗分析与研究[J].宜宾学院学报.2004.8.

猜你喜欢

伤者中学生运动员
搬运伤者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将伤者送往医院后再开溜是否构成逃逸罪
交通肇事发生后伤者可以得到哪些赔偿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