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课程教学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必要性研究
2012-08-15张克昂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南充637000
□ 张克昂 戴 婷(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1、问题的提出
生命安全教育指针对遭遇突发性事件、灾害性事件时所表现出来的应急、应变能力的教育,避免人自身的生命财产受到侵害的自我保护、安全防卫能力,安全意识的教育,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的教育。虽然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已开设生命安全教育课程,但也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学生缺乏实践性操作,当遇到意外灾害发生时,学生仍然是手足无措,不懂得逃生自救,最终酿成惨剧。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我国中学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可行性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查阅有关国内外生命安全教育的相关论文,并在图书馆查阅与之相关的书籍。对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总结,从中整理出有关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分析在体育与健康课堂中开展的必要性,从而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实证材料。
2.2.2、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文研究内容,自行设计了1份与生命安全教育有关的问卷调查表。
2.2.3、逻辑分析法
对文献资料、调查结果所涉及的因素、数据运用综合、分析的逻辑学方法进行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国外生命安全教育的发展现状
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安全意识的培养,将其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也都重视安全意识的培养,并在法律中做了明确规定,使对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成为社会和学校的法定义务。安全意识属于智育、德育和纪律教育的范畴。
3.2、国内生命安全教育的发展现状
特别是在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汉川大地震后,我们的国家首次设立了“国家哀悼日”。在全国降半旗的三天里,在那汽笛鸣响的时刻中,每个人都会感觉生命逝去的痛楚,感觉到安全是多么重要。然而在这场地震中伤亡损失惨重,原因主要是缺乏突发事件的应急避险和自救能力。地震以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更是把安全教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08年6月30日上午10时,全国中小学生同上一堂安全课。在星宽带网、和教育部官方网站等媒体,向全国的中小学生播放预防地震、溺水、交通事故和拥挤践踏的专题安全教育节目。但是存在只停留在理论与宣传层面。从调查中可以发现我国中学生命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有:中学普遍没有开设生命安全教育课程;中学生对生命安全教育知识与逃生技巧的关注度较高;学校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的力度不够;生命安全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应急演练。缺乏实质操作,实践能力较弱。
3.3、体育课程是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途径
体育课程教学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是对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是“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运动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很多运动技能本身就是生活技能,就是应急技能。体育教学内容生活化,是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在体育教学实施应急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3.4、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而生命安全教育主要关注个体对自身和他人生命的漠视而无法摆脱内在或外在的困惑和压力,避免意外或危险等造成了对个体生命的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就迫切需要有一门生命安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促进学生健康卫生行为的全面优化。《生命安全基础》课程与学校体育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这是因为,二者的客体、主体和行为目标都是一致的。它们的作用对象都是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它们的共同目标,都是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身体的正常发育,增强其体质水平,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由于业务相近,许多体育老师理所当然地成了《生命安全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有些学校暂时未开设《生命安全基础》课程,其基本内容就包含在《体育》课程之中。“生命安全教育尤其是应急避险能力训练,与学校体育之间有着本质的联系,生命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以个体的安全存在为前提条件,旨在培养个体生命安全意识、生存能力以及提升个体的生命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质、健康的心理,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性的一种素质教育过程。它们在价值、形式、要求、方法上都存在共性。都是身体操作性的,以大量的身体活动来完成。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只有学校生命安全教育搞好了,才能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标。体育教学是安全教育的手段、途径,对于有效实施生命安全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利用体育课程理论来实现生命安全教育理论的界定和诠释,把生命安全教育理论在中学生中进行推广,在体育健康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很有必要,并且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4.2、建议
在体育课堂上要进行模拟演练,充分利用体育课程的活动性以及操作性特点,中学生年龄大多数在12-18岁之间,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在发展的关键时期。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运动技能教学和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的过程,达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机结合思想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的教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