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心理暗示的重要性
2012-08-15方小敏湖南省岳阳县第三中学湖南岳阳414122
□ 方小敏(湖南省岳阳县第三中学 湖南 岳阳 414122)
作为有机体与思维活动结合的过程,体育锻炼需要人们身心各个器官的综合参与。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将心理学运用到体育教学与训练中,能够有效把握学生的训练心理,充分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增强体育锻炼的效果,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心理暗示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运用就有其重要作用。
1、心理暗示的涵义
暗示教学法是20世纪60年代中由保加利亚医学工作者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研究总结而创。暗示强调以间接的、含蓄的手段影响人们的行为和心理,使人们在一定的形式下展开活动。具体到体育教学中,心理暗示更是一种教学手段,在学生无抵制、无批判、无对抗的基础上,暗示着重以表情、手势、环境、气氛、服饰及讨论等现有有益条件,间接地使学生的潜意识受到刺激,从而使其不加批判和抵抗的接受或认可一定的信念或意见,产生对其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作为组成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体育教学强调通过师生的双边互动,实现肢体运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达到增强体质、掌握技能的目的。
2、心理暗示的特征
作为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暗示有其独特特点。
2.1、易接受性。新时期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较强,在学习中渴望获得教师的尊重和重视。心理暗示符合这一时期学生个性和心理特点,能够充分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在进行思想教育时学生较易接受。
2.2、多影响性。合理巧妙心理暗示的应用能够从情感、意志、想象、思维、知觉、感觉和记忆等多方面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其意、行、知、情与个性等各方面的健康和谐发展。
2.3、愉悦性。心理暗示强调在组织教学活动和训练中,重视自然、和谐、平等气氛的营造,注重将学生思想教育与快乐氛围相结合,崇尚“寓教于乐”。
2.4、开发性。心理暗示注重通过各方面刺激激发学生,挖掘其无意识思维和心理活动,通过激活学生大脑对心理接受的潜力,使教学活动能够更有效,教学质量能够更高效。
3、心理暗示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重要作用
心理暗示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3.1、激发动机
通过调查发现,一些学校的体育教学,课堂气氛沉闷、教师讲解呆板、僵化,体育课与生俱来的“磁性”被扼杀。学生在压抑的教学手段中,情绪大起大落,体育学习的兴趣大量缺失,长期下来甚至产生自卑、烦躁、焦虑、厌学及叛逆的心理问题和不良情绪,究其原因,不是学生缺乏学习的能力,对高难学习动作难以掌握,而是学习中缺乏对学习动机的有效激励和推动。另一方面,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过于注重师生间知识的传递和学生能力的提高,缺乏对激发学生参与意识的应有重视,使学生的内在需求难以有效调动,致使其学习热情难以激发,学习成效难以提高。由此可见,学习动机和内在需求在其知识学习中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因此,体育教学要充分利用心理暗示,注重从侧面对学生的心理施加间接影响,疏导其不良情绪,激发其心理潜力,使学生的心理障碍得以排除。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动机的激发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3.1.1、外部动机。要有效的激发外部动机就要致力于各种外部条件的创设。比如:以评议、赞许、奖赏等形式加强学习动机水平的提高。
3.1.2、内部动机。内部动机的有效激发离不开学生内部心理因素的优化。比如:以自尊心、自信心、成功感、兴趣、求知欲、好奇心等形式加强学习动机水平的提升。
在激发内外部动机的过程中,外部动机属于外在的刺激,其真实目的还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从而调动其内需力,实现心理暗示的目的。
3.2、诱导情绪
通过对人类心理进行研究发现,个体当时的内心状态与情绪从根本上影响其心理主宰系统,因此,体育教学的效果离不开学生学习过程良好情绪的维系。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诸如太极拳、体操等项目属于较难内容,其有效掌握离不开学生长期大量练习。然而,一些学生由于信心不足、意志消沉、胆怯、畏难等心理情绪影响,不能掌握练习要点和技巧,这时如果教师忽视对其不良情绪的调控和疏导,教学效果就难以有效提高,其他体育活动也难以顺利进行。因此,在体育训练与教学中,教师还要通过手势、眼神、情绪等心理暗示对学生的学习情绪进行诱导,使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消极情绪得以有效克服,获得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在良好体育学习心态的作用下,使学生勇于克服和应对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比如:在进行3×600米训练中,学生对耐久跑较为畏惧,往往跑完一个600米就不想再跑,运用心理暗示,教师在学生第一次600米跑完后,将学生的准确成绩告知学生,并讲解其应该改进的地方和运用的技巧,在学生坚持跑完第二次600米时,少报5秒成绩,第三次坚持跑完后,少报10秒成绩,使学生感受到自身的进步,逐渐产生训练的兴趣。
3.3、加强技能
实验证明,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最长只能坚持25分钟,而体育教学往往时间较长,在持续的学习和练习中,学生容易产生倦怠情绪,使自身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外的事务上。这时教师不厌其烦的重复讲解动作要领,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训练,只能使学生虚以应对,不能真正掌握运用技能。因此,需要教师结合学生注意力形成特点,一方面可以通过停顿讲解以明确学生理解程度、语音轻重及吹哨击掌以拉回学生思绪等形式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对比刺激物间的关系,灵活运用“这一步要特别注意”、“这是关键性部分”等含有指令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暗示或控制,从而引起学生的特别注意。
3.4、挖掘潜力
体育活动丰富多样,学生由于性格、气质、兴趣、能力及性别等方面的个体客观差异,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因此,教师在组织开展体育教学与训练中,要充分考虑个体差异,结合学生实际,在心理暗示下,使学生的学习潜力得以充分挖掘,也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发展。比如:在组织开展健美操教学过程中,讲解动作后,教师可以选取对动作领会较好的学生展示其学习成果,使学生对动作要领明确掌握;在全部学生都掌握要领和技巧后,鼓励学生自行编制成套动作并进行模拟演练,在学生展示自己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微笑、喝彩和鼓掌的形式对学生的个性化展示予以肯定和赞赏,使学生兴趣高涨的同时,开发其思维,提高其自我认识,使学生的潜力得以充分挖掘,也使学生的个性得以持续发展。
4、结束语:
结合体育教学与训练特点,充分研究和利用心理暗示能够使教师与学生从心理上产生共鸣,有利于双方的沟通和交流,对体育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1]郑潇,刘艳明.体育高校足球专选课对学生进行心理暗示的教学实验分析[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8,(01).
[2]梁斌.足球运动员运动流畅心理状态特点及诱发心理因素的调查研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9,(02).
[3]陈志喜,王良民.大学生体育成绩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1,(05).5
[4]冉俊林,牛耀伟.巧用心理暗示管理学生[J].中国民族教育,5 2010,(03).
[5]吴光蕴.心理暗示在数学教学中的尝试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09,(11).
[6]汪芳琳.心理暗示教育的七种途径[J].教书育人,2008,(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