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
2012-08-15东北林业大学体育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 孙 嫄(东北林业大学体育部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面临意志不够坚强或者人际关系不够和谐等方面的问题。但是目前高校往往片面地将体育教学作为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手段,而忽视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
1、体育教学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体育教学对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有诸多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体育教学能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自我完善的平台。参与体育活动意味着大学生要与其他人员进行交流与合作,这就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团结协作的心理状态。同时,体育活动不仅是身体机能以及技术水平的比较,也是心理素质的较量。因此参与者要保证自己的精神状态,摒除外界环境的干扰,种种因素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增强体质和锻炼并改善心理素质的平台。
1.2、高校体育教学能够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同步发展。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发展不可或缺的影响因素。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为提高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利因素,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在心理压力之下,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体育教学其自身特点,往往能够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放松身心,在改善他们身体素质的同时,也有利于解决他们潜在心理问题。
1.3、高校体育教学能够提高大学生情商水平。体育教学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帮助他们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心,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在提高大学生情商方面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不同的学生具备不同的天赋,而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进而补偿在其他方面落后而带来的心理影响。有利于他们在发挥自身优势的过程中树立起坚定的自信心,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并提高自我意识。
2、发挥体育教学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
要想充分发挥体育教育对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需要采取相应的教学原则与方法。就教学原则而言,高校体育教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改善。
一是要适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的目的是辅助的,因此在教学活动当中要适度兼顾心理健康方面。所谓适度一方面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一段时间进行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体育活动,再就是要结合学生的身体特质及其心理特征,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循序渐进。二是要合理。高校体育教学的课程中含有不少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内容,但是并非所有的体育教学活动能能够渗透到心理健康的教育当中。因此要想发挥体育教学的作用,就要从体育教学活动中选择与心理健康相契合的内容,合理进行,从而使得两者有机融合。三是要灵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贯彻心理健康教育并无定势可循,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师要因人而异,灵活设计教学过程,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发挥其对改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
就教学方法而言,高校体育教学应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营造教学氛围并提高教学效果。高校体育教学要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从而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陶冶心情。具体而言,有多种教学方法可供采用。群体教学法能够帮助大学生发展人际关系,并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意识;意念训练法则能够提高学生的控制能力,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改善其心理调节能力;情境教学法则通过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而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得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其中;游戏法教学则能够锻炼学生的抗干扰能力和适应能力。此外体育教师可以可以充分利用异性效应来组织练习活动,能够充分调动体育教学的活力,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和竞争精神。最后,高校体育教学还应当做好教学评价工作,不仅将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体育教学的评价标准,也考虑到体育教学对陶冶学生情感、增强适应能力以及改善心理素质等方面的作用。通过纳入心理健康的评价指标,将高校体育教学的结果及时反馈,从而有利于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发挥其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
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目前高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体育教学则是健康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高校在体育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作用,利用体育活动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实现一举两得的效果。
[1]王彪,王保金.高校体育对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形式的探讨[J].体育文化导刊.2009.
[2]饶永辉.论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J].教育学术月刊.2008.
[3]杨杰,周游.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
[4]李鸿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指导[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5]邱远.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初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