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化教学在小学体育课堂的有效应用

2012-08-15张志全江苏省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江苏淮安223001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2年18期
关键词:个性化新课改体育

□ 张志全(江苏省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 江苏 淮安 223001)

个性化教学是一线教师对于新课改理念的认真领会和刻苦钻研的积极实践。其最突出的优势是借助教师的个人展现,形成独特的教育风格。众所周知,教学要素存在较大的差异,其进而会导致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出现和生成。个性化教学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努力实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最有效果,是对其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的重新组合和实际运用。

个性化教学区别于一般传统教学的最大地方在于其不注重中心与环节的关系。在一般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我们都会比较强调各个设计的教学环节要契合主题,围绕着主题的中心位置,从多维度或呈现递进式、或呈现多方向,总之都是围绕着一个课堂核心而展开;但是个性化教学就有所区别和不同,其强调的是只要能够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可以多维度采取不同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并不要求每个环节都得紧扣中心,这样的模式更加灵活多样,利于课堂的有效组织和实践。

1、把握重点,量力而行

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强健学生的体魄,提升我国青少年儿童的的整体体育运动水准。而在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全国也曾经发生过多起教学实践中的安全事故。这些安全事故的发生要么是因为学生没有能够很好地按照教师的安排和嘱咐开展体育活动;要么是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预估不准确,安排的活动强度过大。因而在开展体育教学实践活动的时候,教师要能够提前制定适合学生活动的运动强度开展课堂教学,而且在课堂中,要能够实时地监控学生的行为反应,对出现不适症状的学生要及时关心、询问,确保学生安全。

同时,在课堂上要能够把握课堂教学重点,针对重点内容,比如学生的体能测试达标水平等,要尽量敦促学生平时多加训练,在考核的时候能够顺利过关。针对一些课程标准中要求不是太高、对学生又有一定难度和危险的,可以考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予以减省。要将快乐体育的理念和思想贯彻下去,让学生能够在繁重的课业负担下,减轻压力,享受运动给人带来的轻松与愉悦。

2、游戏引导,娱乐减压

由于体育的课程特殊性,导致体育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和游戏等有机结合在一起。作为教师而言,必须要能够预设到小学生处于年龄层次较低、自我保护能力较弱、体质负荷能力较低的现实状况,因而在课程教学方面侧重于游戏等的设置和设计,让学生能够在娱乐的同时锻炼自己,加强体育运动方面的训练。随着年级的逐渐增加,在课程设计方面,就可以着重地进行竞赛性质的体育运动频率。在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的前期,必须要准确地了解学生的阶段特质,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搞“一刀切”。

3、真情感召,和谐融洽

个性化课堂教学是教师对于教法的崭新尝试和勇敢探索。但个性化课堂教学能够顺利开展的保障和基础是学生都很喜欢这个教师,能够配合他的各种各样个性化要求。体育教师如何才能够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和认可呢?经过实践证明,只有当你和学生成为朋友的时候,你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和青睐。

针对这点,我认为作为教师,你必须能够真心地把学生当作自己最亲、最近的人,处处为他们着想,比如,在夏天天气非常炎热、阳光很刺眼的时候,把学生带到阴凉处开展运动强度较小的活动;在大风天气,让学生背向风,自己面对风;在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善于调用自己的表情、动作等主动和学生进行交流。除了课堂上的交流之外,还要积极地和学生保持良好的联系和沟通。当在校园里看到自己教过的学生时,主动以微笑向其示意。和谐融洽课堂氛围的营造,有利于加强教学纪律的维持,使得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个性化教学方法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广泛应用,使得教学形式不断创新,注入了越来越多的新鲜元素,体现了一线教师对新课改的探索和创新精神。但是任何有效的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因时而变,因地而变,所以要求我们要能够坚持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及时地根据现实状况,改变教学策略和方法。而且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个性化教学法还需要结合其他多种教法同时使用,如案例分析法、情境导入法、演练示范法等,只有怀着一颗时时进取、刻刻思考的意识,才可能在新课改探索的道路上不断前进,越走越远。

[1]王成文.课堂个性化教学的研究和实施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0).

[2]徐祖胜.论学科教学的个性化[J].教育科学研究.2011(4).

[3]陈建明.试论个性化教学方式与多样化教学方法[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6).

[4]杨磊.个性化教学和学习风格研究[J].文学教育.2010(5).

猜你喜欢

个性化新课改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2016体育年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我们的“体育梦”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