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体育教学中实施有效合作学习的思考
2012-08-15朱柳红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江阴214431
□ 朱柳红(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 江阴 214431)
1、合作学习的误区和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类似小组讨论学习,也是采用分组的形式进行,但二者不是同一个概念。在公开课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教学情景:在进行某一个运动技术教学时,教师为了体现合作学习,在进行了讲解和示范及辅助教学后,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讨论学习,然后相互帮助练习。其实,这样的分组讨论小组学习并不是合作学习,它与合作学习在学习目标、分组情况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区别,是一种伪合作。看似热闹的小组讨论,其实问题简单,一人发言,其他人附和;小组接力活动就是个人累加任务代替小组合作。
教学案例:有一位教师在教“合作跑”时,设计的形式是“搭肩合作跑”,从双人搭肩合作跑到四人合作跑,再到小组的搭肩跑。在教学中,教师主要提醒学生统一口令,指挥学生左右脚有节奏地迈步,然后开展教学比赛,旨在促进小组合作。这节课表面上看确实有合作的部分,而且学生喊着统一的口令,课堂气氛很热烈。但仔细思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这里的合作仅停留在形式上,原因是教师没有吃准搭肩跑中“合作什么,怎么合作”,没有区分合作形式和合作学习的不同。在分组时没有让不同身高、不同速度的学生组成小组,学生缺乏当不同速度的人组合在一起时如何去协调的体验,而这种互相配合、寻求最佳方法的过程就是合作学习的过程。
通过一系列的反思,本人在上这节课时,虽然也是同样设计了“合作跑”,但采用的形式是2人到4人到小组再到全班的绑腿合作跑。一开始分组采用同等身高和男女分开的方式,在教学比赛时给学生的要求是哪个小组合作得好,把相互配合和“如何合作”作为教学重点。在比赛准备阶段,同学之间要讨论队伍的排队顺序,迈步的方法和步子大小,选出一名同学为领队,负责喊口令。在人数少的情况下完成任务后可以重新分组,组成人数多、身高不同、男女混合的小组进行合作练习,最后可以全班一起进行练习,并逐渐挑战速度。有了分工,有了共同的目标,有了同学之间的共同协商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合作性学习过程就得到体现。
2、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
2.1、合作学习的概念和内涵
合作学习是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小组活动为主要形式,以任务为核心,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并运用学习过程的教学评价环节,注重学生的人人进步。因此,合作学习是学生在特定的小组中,明确责任分工,通过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评价,共同实现学习的目标,提高学习效率和培养合作意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2.2、开展合作学习的几个方面
(1)某些教材的知识点或关键技术,在只靠教师的引导作用不能得到很好的效果时,就要依赖教师合理的设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与交流的形式来解决。
(2)每个学生都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这是合作学习形式中的一个基本要求,因为有了个体的责任,就能使每个学生有事可做,这也是合作学习取得进展的关键。
(3)及时做好评价。合作学习中评价方式有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自评和教师评价几种。组内开展自我总结、自我反省,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讨论成员的学习态度、方法、成效等问题。教师做好对合作学习评价的总结,收集反馈消息,从而提高以后合作学习的效率。
3、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经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笔者对体育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认识如下:
1、合作的情感基础是分享。只有当学生体会到合作带来的成功,才会体会到团队的力量和合作的必要,每个小组成员分享到合作过程中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才会懂得合作。
2、分工和责任是合作学习的标志。教学过程中设计的合作项目要有明确的分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合作任务的统领下实现个人的职责,最后共同完成任务。
3、合作也应授之以渔,学会合作比合作行为更重要。因此,教师在设计、指导合作任务时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合作、如何合作、怎样合作最有效,最后呈现的合作行为是小组共同商量、分工后的结果。
4、正确发挥评价对合作的引导作用。对小组合作性学习的评价出发点依然是合作,看小组分工是否合理,小组骨干和其他成员合作是否愉快,合作的实效是否能体现等。教师对合作的评价不要仅仅局限于“很好”、“不错”等词汇,要针对合作具体评价。如:某组成功合作的关键是什么;某个同学在什么时候起到了关键作用等。
5、小组合作性学习人数要适中。特别是人数不宜过多,否则责任就会分化,缺乏合作学习的内涵。教师还要避免合作上的两级分化,要关注弱势学生的参与体验。
[1]毛振明.如何正确理解与运用合作学习.中国学校体育.2006.7.
[2]钱伟明.体育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误区及其对策.体育教学.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