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2012-08-15超,秦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10期
关键词:健康状况我院心理健康

张 超,秦 皓

(贵阳护理职业学院医学基础部,贵州 贵阳 550003)

我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张 超,秦 皓

(贵阳护理职业学院医学基础部,贵州 贵阳 550003)

目的 了解贵阳护理职业学院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在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在校学生836名为研究对象,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测。结果 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2.12%;高职学生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得分高;中职学生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得分高。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高职学生与中职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结论 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主要表现为焦虑、强迫等,而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更为严重,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引起的抑郁、偏执、敌对等。

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直受到广泛关注。高职学生作为高校中的特殊群体,与本科学生有一定的差异,而医科类学生因其职业的特殊性,所承受的压力又有其自身的特点[1~3]。在众多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是研究者较多使用的测量工具,其操作简便易行,涉及内容全面,选择其作为工具可较全面地反映受调查者的心理状况[4]。现探索我院在校高职学生和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照我院学生的数量比例,抽取8个中职班级,共442名学生,6个高职班级,共394名学生。总计836名学生。

1.2 方法

由经专门培训的心理学教师和班主任担任调查员,要求学生在15min内实名填写交回。

1.3 调查工具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编一般情况问卷。SCL-90共有90个项目,每个项目按5级评分法(1=无,2=轻度,3=中度,4=相当重,5=严重)进行心理症状及严重程度评价,9个方面的精神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

1.4 评估标准

参照全国成人常模标准,总均分或任意因子分>常模时认为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分认为存在中重度心理问题[4]。

2 结果

2.1 836 名学生的测试结果与国内常模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

检出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185名,占总人数的22.12%;其中有中重度心理问题的学生28名,占检出人数的15.13%。与全国常模比较,接受调查的学生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得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全国青年常模相比,接受调查的学生躯体化、人际关系、偏执得分较低,焦虑得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2 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中职班级8个,总计442名学生,其中可能存在心理问题者116人,占总人数的21.00%;有中重度心理问题者21人,占检出人数的18.10%。其中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以及睡眠方面得分较高。

2.3 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高职班级6个,总计394名学生,其中可能存在心理问题者69人,占总人数的17.50%;其中有中重度心理问题者7人,占检出人数的10.10%。其中强迫、抑郁、焦虑、恐怖以及睡眠方面得分较高。

3 讨论

3.1 结果数据讨论

SCL-90内容广泛,涉及感觉、思维、情感、行为、意识、人际关系、生活习惯、饮食、睡眠等方面,主要用于评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心理症状及严重程度,对有心理症状的人有良好的区分能力。调查结果表明,我院接受调查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百分率为22.12%,其中,中、重度心理困扰者约占15.13%。阳性结果较相关研究[4~5]为低,原因可能在于本次测查是根据金华等制订的全国常模因子得分大于常模95%范围而判定被调查对象为存在心理问题者,较相关研究的判定方法(因子分或总均分任意一项大于2分)更合理[6~8]。

我院在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睡眠障碍,特别是住校学生,原因是学院硬件条件不够。躯体化问题并不突出,说明近期在校学生身体健康状态良好。最突出的心理卫生问题几乎都是由于人际关系造成的抑郁、焦虑、强迫等。但高职学生和中职学生在人际关系应激源上有差异,高职学生的主要应激源是家庭,中职学生的主要应激源是同伴。这点也符合其年龄特点。

我院高职学生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等指标的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说明我院高职学生承受的心理应激较强。强迫症状除与人格特征有关系外,还与压力过大有关,焦虑及强迫症状与压力舒缓密切相关。高职学生学业压力较中职学生大,往往需要达到较高的要求,这些要求来源于多个方面,如学习、人际关系、毕业等。值得注意的是,就业前景同样成为压力来源之一,行业内的紧张状况如医患关系紧张、就业形式不乐观等,使他们的心理负担加重。另外,高职学生因为年龄与素质的关系,思维更为理性严谨,比中职学生更容易将冲突合理化,改善自身状况,因此,与中职学生相比,他们的焦虑得分较高,躯体化、人际关系、偏执、精神病性较低,但同时这也会成为掩盖其压力来源强度的因素之一。

我院中职学生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各个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中职学生大都处于16~18岁,按照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最主要的心理发展为自我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他们将对其心理发展有影响的重要他人视为同伴,希望体验忠诚的心理品质。而中职学生往往由于心智不成熟常常交友不慎,面对朋友的“背叛”、学生的“非议”常常不能很好地处理与同伴之间的关系,同时他们又处于“第二反抗期”,家人和教师也很少关注中职学生的心理卫生。所以他们面对不良人际关系时,常常处于抑郁和焦虑之中,与人交往时常常感到不自然,有自卑感。面对心理应激源时他们的应对方式常常是逃避,用幻想、否定等方式逃避现实;移位,把不良情绪释放到较安全的环境,因而个别中职学生有攻击自己的行为。

结果提示,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困扰及来源的不同分别制订和实施干预措施。由于基本情况调查表内容相对笼统和简单,只能初步提示某些影响因素对高职学生和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如要深入了解,还需进一步做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3.2高职学生突出的心理问题

(1)自卑。高职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成绩一般,高考决定了他们只能进入高职高专类院校。与其他本科院校学生相比,他们自然会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造成这种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我国目前的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近30年来,我国形成了较为强烈的应试教育社会氛围。从家长、教师到学生,都是以考上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为成功的标志。没有进入这一行列的学生,多数会产生一种失败心理,别人问起在哪个学校读书,往往羞于启齿。二是对高职认识上的误区。高等职业教育是近年来兴起的教育类型。目前,社会、家长和学生对高职教育还存在较多的认识误区,把职业教育看成是低层次、低水平的教育,把护理职业看成是低人一等的职业。再加上当前舆论宣传不到位,部分学校办学水平相对较差等原因,造成部分高职学生心理上产生自卑感和失落感。

(2)焦虑。高职学生产生焦虑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现实与理想相差太远。部分学生是在家长的压力下来上高职的,自己内心并不愿意;还有些学生是所报志愿未实现,被迫同意调剂到现在学校的;也有些学生是根本不了解这个专业而盲目报考的,到学校才知道与自己原来的理解完全不一样等。二是就业压力。全国范围内就业压力居高不下,在毕业学生增长率远高于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增长率的情况下,高职学生面对严峻的人才市场竞争形势,自然容易产生焦虑心理。

(3)人际交往错位。处于青春后期的高职学生,自尊心和好奇心都很强。他们中的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一般都有一种特殊的优越感。到高职后,这种优越感消失殆尽,便产生了许多人际交往问题。首先,社会交往萎缩。到了学校,失去了家庭小环境的庇护,再加上自己是高职学生,感觉地位低,怕别人瞧不起,就有意回避正常的社会交往。更重要的是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难以在现实社会获得满足的学生,很容易被吸引到虚拟的网络社会里。久而久之,沉溺于网络世界的他们更加忽视真实可靠的现实人际关系,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较严重的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其次,异性交往错位。青春后期年龄段的学生,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到了渴望与异性交往的欲望期。他们渴望有能够亲近、信任他们的异性朋友。但由于感情的冲动性和迷惑性,部分学生分不清友谊和爱情的界限,不少学生甚至还以没有男(女)朋友而感到羞愧,极易诱发品德心理问题,极个别学生可能由感情问题产生自杀念头。再次,师生交流障碍。高职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等水平,常被教师忽视、指责或排斥,因而或多或少地形成了师生间的不信任、敌对和疏远的心理。这种心理很自然地带到了高职学校。还有就是高职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少数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不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教育学生,也是产生师生交流障碍的重要原因。

3.3 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3.3.1 建立完善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前提是了解、熟悉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对学生进行了解。如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定期发放心理健康教育问卷调查、教师一对一直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等。在较深入地掌握学生心理状况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的、完整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开展多渠道、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开设心理健康课、进行网上心理咨询、举办心理教育讲座、设立专项的心理咨询与治疗门诊、班级配备专兼职心理辅导员等。

3.3.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环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和完善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第一,学校做好校园内物质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工作,创造一个赏心悦目、清新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第二,我们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和娱乐活动。第三,加强校风、学风和班风建设,坚持依法治校、规范管理,形成团结、求实、文明、创新的校风和勤思、博学、活用的学风;加强班风建设,严明班级纪律,优化人际关系,增强凝聚力,提高荣誉感。第四,加强宣传舆论阵地建设,利用校内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等宣传工具,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讨论有关热点问题[9]。通过一系列文化环境建设,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和谐校园环境。

3.3.3 加强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 学校应为学生配备心理辅导员,为学生进行职业心理定位。心理辅导员可以为学生设计兴趣、人格、职业能力倾向等测试表,通过对学生状况的逐条分析和心理辅导,学生可以更加明确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同时对自己的职业也能做出比较准确的定位。通过这类测试,为学生提供职业心理定位的服务,学生可以了解适合自己的职业,在学习中拾遗补缺,找工作时就能沉稳应对。就业心理辅导员还可以向学生介绍求职心态调整和择业技巧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开设就业形势指导课,请知名人士做专题讲座等。同时,给学生配备就业心理辅导员,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心理辅导。学生的就业工作做好了,可以大大缓解学生的焦虑心理。

[1]毛富强,李振涛,王建华.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特征及生活事件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0):663-665.

[2]刘彩谊,安晶卉,亢蓉,等.北京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心理健康及人格测试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12):1121-1122.

[3]陈志霞,沈丹.研究生心理防御方式特点及性别差异[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7):479-480.

[4]余芬,吴磊,章军建.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校医,2005(3):264-266.

[5]史太平,何朝阳,陈冉,等.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流行病学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9):1638-1639.

[6]金华,吴文源,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5):260-263.

[7]柳晓琳,许瑞罡.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7(10):1125-1126.

[8]孙艳平,吴谅谅.浙江省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3(5):514.

[9]陈英,王立新.谈高职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6(8):55-56.

G526.5

B

1671-1246(2012)10-0107-03

注:本文系全国第三届“人卫社杯”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征文获奖论文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我院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
人本位理念在我院体检中心的体现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