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职学校的诚信教育

2012-08-15卢庆芳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12期
关键词:教职工诚信人格

卢庆芳

(茂名卫生学校,广东茂名525000)

浅谈中职学校的诚信教育

卢庆芳

(茂名卫生学校,广东茂名525000)

中职学校;诚信教育;德育

讲求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和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可见诚信既是一种义务,又是对自己每一项行为的承诺,更是对社会关注的回报。中职学校作为育人的重要阵地,加强对干部师生的诚信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 充分认识诚信教育的意义

中职学校是实施诚信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应把诚信教育作为德育的一部分,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全方位的工作中。教职工的言行直接影响着中职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指导着学生个人的成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其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有令则不行。所以,学校开展诚信教育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

1.1 培养高尚品质

诚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更是一种高尚人格。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人格魅力是教育工作者不可缺失的素质。只有这样,才不会失信于中职学生,才能在学生心目中形成健康人格。因为人格的力量是无穷的,是主动具体且富有感染力的教育资源。每一个领导干部和广大教职工绝不能为了追逐名利而弄虚作假,而应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来教育广大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感召学生。应以诚信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来启迪学生,通过潜移默化来培养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努力培养一批又一批具有诚信人格的高素质人才。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他们的以身作则,身教比言传更为重要,身教重于言传,身教高于言传,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高尚的品质。

中职学生在学校不仅仅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懂得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生活,怎样提高自身素质。《论语·子路》中强调,言必行,行必果,即讲话一定要有信用,不食言;行动一定要善始善终,践行诺言。许多学生对诚实正直,守信履约等诚信道德的基本规范,“说起来是天下无敌,做起来却无能为力”。因此,在中职学生中加强诚信教育显得尤为迫切。

1.2 塑造健康人格

中职学生正处于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学校教育在帮助他们增长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讲求诚信是人的一种道德品质,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塑造完美人格乃至成就一番事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职学生有了诚信,就能科学地对待自己,正确分析一切客观事物,对于他们人格的健全与升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3 实现人生价值

在历史与现实中,人们总把诚信作为一把尺子,来衡量与评价一个人的思想与行为。在社会交往中,如果一个人缺乏应有的诚信品德,不讲信誉,就意味着背离了做人的道德标准,也就很难成就一番事业,人生价值也不可能真正得到实现。学校教育应该对学生进行诚信品德的教育,使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自觉提高自身素质,明确诚信是学生成长成才、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1.4 满足信用的需要

人有各种各样的需要,例如中职学生向银行贷款是为了完成学业的需要,是保证学习生活的需要。道德需要是建筑在高度自觉的、完全自律的、依靠内心信念来满足的一种需要;也是为他人着想,为社会着想,认真履行合同的义务和责任的一种需要;也就是我们在学生中提倡的一种信用的需要。如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第四课——“诚实守信、办事公道”中讲到,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是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诚实就是忠诚老实,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讲信誉,重信用,忠实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守信以诚实为基础,离开诚实就无所谓守信。诚实守信,既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需要。不讲信用则达不到某种需要,只有信用才能满足一定的需要。

2 认真理解诚信教育的作用

2.1 诚信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

诚信包含着时刻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并竭力为之奋斗的一种精神,同时也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求每个人说话办事都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是非分明,不弄虚作假。做诚实的人,在工作中表现为忠于职守,脚踏实地,信守承诺。

如2008年5月12日,地震后的映秀镇里,面对埋在废墟中200万元左右的现金和防暴枪弹,一名身体已经负伤的农行职工熊英主动提出坚守岗位,留下来守护金库。一守就是6天6夜,在这期间,熊英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直到后来救援队伍赶到,200万元左右的现金和防暴枪弹安然无恙,保护了国家和集体的财产。这充分体现了熊英诚信的优秀品质。

2.2 诚信是个人立身之本

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既是我们为人处世的起码准则,也是做好工作的必要条件。失去诚信,办事不公,会损害自身形象,影响个人的前途和命运。现代社会把为人诚信和办事公道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条件。

一言九鼎,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金口玉言,都是讲诚信的。古代曾子杀猪取信、商鞅立木为信、季布一诺千金不易的故事成为千古美谈。当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现实生活中,父母教育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老师教育学生成为一个诚实的人;在企业中,公司总是引导员工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做事;在社会生活中,政府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宣传、引导公民遵纪守法,正派做人,正当做事。

一注500万元大奖,中奖彩民是电话投注的,未付款也不来取票,面对足以改变自己一生命运的500万元,业主林海燕没有丝毫贪念,及时通知中奖彩民取票兑奖。

林海燕的诚信事迹在全国掀起一股“诚信”旋风。林海燕也因此多次受到表彰。2002年11月,林海燕经营的10060投注站成为全国第一个“诚信销售模范网点”,“林海燕”3个字已经成为诚信的代名词。可见,诚信确是个人立身之本。

2.3 诚实守信是企业立业之基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重合同、守信用的企业因得到市场的认可而在最后的竞争中获胜;失信企业则会失去客户和市场,失去发展的机遇,最终必然在竞争中惨遭淘汰。北京同仁堂药店由乐显扬创建于中国清朝康熙年间(1669年),是一家具有300多年历史的药店。它的门前挂着一副对联“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同仁堂金字招牌长盛不衰的事例,很好地说明了诚实守信是企业立业之基。

2.4 诚信是企业能够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

在市场经济时代,企业要遵守市场规则,信誉第一,公平竞争;要按照契约和法律,公正处理各类纠纷。公平、公正、公道,有利于树立企业的形象,有利于抵制行业不正之风,遏制职业腐败,使企业能够正常运行。

2.5 诚信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作用

诚信友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各行各业从业者共同努力。只有在全体从业者中普遍培养起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素质,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和高尚的社会风气,进而奠定和谐社会的根基。

3 深刻领会诚信教育的要求

3.1 领导、职工要有诚信

首先要求领导干部和广大教职工要有诚信的德行,他们的榜样和示范是引领学生走进诚信道德大厦的路标。如领导说出的承诺不兑现,则该领导会让人认为是一个没有诚信的领导,今后就很难让人信服,更不会有人听从他的安排和指挥。

3.2 教师要有诚信

教师不但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不论在教学科研工作中,还是在行政管理工作上,都应当忠于职守,热爱本职,认真负责,老老实实,决不能敷衍失职,虚华浮夸,弄虚作假,得过且过。如果是一位诚实守信的老师,学生自然就会信服、依赖。

4 用实际行动履行诚信

4.1 领导干部带头履行诚信

因为领导干部肩负着人民的重托,一言一行都与社会诚信紧密相连。一定要提高素质,转变作风,推进工作,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要做表率,讲求实效,不务虚名。要把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真正落实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把师生的切身利益放在心上,勤政为民,多为师生办好事、办实事、办得人心的事,为师生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使领导干部真正履行诚信,关键要在各级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和考核等环节上,把诚信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从制度上保证真正能发现和使用那些埋头苦干,任劳任怨,政绩突出而不张扬的人,淘汰那些投机取巧,沽名钓誉,弄虚作假的人,绝不能让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工作的人吃亏。

4.2 教职工要讲诚信

要遵纪守法,廉洁从教,敬业爱生,教人求真,勇于创新,与时俱进。教职工要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高尚的诚信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率先垂范,做好表率。教职工应当是诚信的典范,他们的工作以育人为本,而育人之本就是诚信。我们常说的为人师表,这就是给教职工的一种责任。教职工必须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只有这样,才不会失信于学生,才能在学生心目中形成榜样人格。教育学生诚信是关系其健康成长一辈子的大事,更是关系到能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否促进社会进步、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大事。要使教职工真正做到讲诚信,关键要把诚信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认真制订《教职工行为准则》和《教师师德规范》,把教职工的诚信建设情况作为考核聘任、评优奖励、评聘晋级的重要指标,实行一票否决。

4.3 中职学生要讲诚信

要尊敬师长,遵章守纪,自觉学习,诚实做事,自尊自律,学会做老实人。树立较高的诚信意识,这不仅是当代中职学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质,也是走上社会后以德立身的基本要求。诚信是中职学生成就事业的立身之本,也是其造福社会的一个基本前提。在校期间给中职学生打下良好的诚信根基,不仅可以使之受益终生,更是我们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培养诚信、公道的品质,首先要做到以诚实守信为美,以办事公道为荣。诚信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诚信永远不过时,诚信是永远的时尚。只有诚信的人,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才能有所作为。要使学生真正做到讲诚信,关键要加强对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是落实在行动上,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并持之以恒。如在问卷中“学校要设立诚信考场,期末考试无人监考”。有80%的学生回答“即使无人监考,我也不作弊”。

中职学生要崇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公平正直的美德,鄙视背信弃义、弄虚作假、自私自利、徇私枉法等丑恶现象,珍惜自己的名誉和气节,追求高尚的人格,为将来步入职场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1]朱力宇,张伟.职业道德与法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蒉

G630

A

1671-1246(2012)12-0031-03

猜你喜欢

教职工诚信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集大教职工抗疫优秀作品选登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用先进文化引领教职工思政教育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