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现代休闲农业与文化的融合

2012-08-15张成贵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观光农业农业文化

张成贵

(中共天水市委党校,甘肃 天水 741018)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现代休闲农业以其投资少、见效快、易复制的特性,在全国遍地开花,它不仅让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也丰富和活跃了城乡文化;不仅让游客领略到优美的田园风光,也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故休闲农业产生伊始,就受到各地人们的普遍欢迎。然而,休闲农业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缺乏文化内涵,重复建设,不具当地特色的现象比较严重。休闲农业要健康持续地发展,需要深入挖掘农业文明和地方特色文化,为休闲农业注入文化内涵,赋予休闲农业更为鲜明的文化特征。只有融合了文化的休闲农业才能更好地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强大推手。

一、现代休闲农业的内涵与功能

休闲农业是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人们休闲,以增进居民对农业和农村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形态;是结合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位一体的农业,在经营上表现为产供销及旅游休闲服务等三级产业于一体的农业发展形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加快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一个崭新的亮点和农村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增强休闲农业文化内涵的途径与方式

休闲农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地方的休闲农业项目,由于缺乏文化内涵,技术含量低,容易模仿复制,重复建设现象普遍存在,模式单一,投资规模偏小,深层次开发不够,配套设施不完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不仅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误导了休闲农业的发展方向。解决这些发展中的问题,除要加大引导力度、完善经营机制、搞好规模化经营外,更重要的是,要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赋予休闲农业更为鲜明的文化特征。只有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才能提高休闲农业的附加值,才能赢得市场,保证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否则,坐视庸俗文化入侵休闲农业,任其泛滥,势必毁掉休闲农业美好前程,所以增强休闲农业的文化内涵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作为古老的农业大国,我国农业文化源远流长,从村落建筑到农田果园,从生产方式到生活习俗,这些资源随处可见,只要我们加以挖掘,就能打造成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休闲农业产品。

(一)就地取材,挖掘田园文化

田园文化是休闲农业蕴含的最普遍的文化形式,它主要是通过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鱼池等,让游客在摘果、拔菜、采茶、赏花、垂钓中,享尽田园乐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无土栽培、立体栽培、计算机管理与智能化控制等现代农业科技项目,让游客了解现代农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如天水高新科技园区开发的一些现代农业观光项目等。同时,也可在景区里恢复几近绝迹的水车、水磨、石碾、筒车、织布机、风车、斗笠、蓑衣等,以此来激发游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乡村情怀。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环境,渔樵耕读、夜不闭户的民风,孩子们嬉戏在草地,青年们徜徉于林间,少女们欢唱于果园,老年人忘情于桑圃茶园之中,这正是现代文明下的世外桃源。

(二)因地制宜,发扬山水文化

山水文化是人们以自然山水为素材而创造的精神成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无不与此密切相关。尽管不是每一处乡村都有名山异石、大江平湖,但只要我们刻意去挖掘,就会发现身边的山山水水都是性灵之物,一草一木、一石一泉,均可成为山水文化的代言物。我们可以选择溪流泉眼之处,推出野营基地,让游客体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选择地势平坦之地,开发踏青郊游项目,让游客感受“绿树屯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美景;选择荒僻险峻之境,组织开展探险活动,让游客亲历“曲径通幽处……山光悦鸟性”的妙处。

(三)追流溯源,传承建筑文化

建筑物可以直接表现地方文化的外在特征,比如乡村民居常见的堂屋、天井结构,就体现了家庭和家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家庭文化的典型代表。休闲农业项目的建筑应该在保持传统风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乡村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古桥、古井、古道、古庙等,通过修补和恢复仿古建筑,来体现当地农村建筑文化艺术,组织开展观光、怀古等休闲旅游活动,为游人观赏、摄影等提供理想的场所,从而增添人气、抢得商机,取得巨大的文化效应和经济效益。

(四)点石成金,开发物产文化

任何一种商品只要融入民俗文化,变成了蕴含文化要素的商品,就会产生超值现象。基于此,我们可以整理出一批民俗文化渗透进相关产品,提供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农产品、民间服饰、工艺美术品等供游客选择。注入了文化要素的产品具有投入少、见效快、经济效益明显、竞争力强等特点。

(五)去伪存真,浓缩民俗文化

农作方式、生活习惯、趣闻传说、乡村节庆等都是乡村历史的沉淀,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民间音乐、舞蹈、楹联、曲艺、杂技等,都是开发民俗产品的良好基础。在适当创新的前提下,组织开展一些能尽可能体现当地民风民俗的活动,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礼仪、竞技、游艺等服务内容,把民俗民风融入田园风情,注重观念和感情的沟通与体验,从而大大提高休闲农业的亲和力,休闲农业才不至流于浅层次的观光游览,而更偏重于表象下文化底蕴的体验,为游人提供清新自然的民俗风尚,让游客领略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的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

(六)寻根问祖,科学引导祭祀文化

祭祀文化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千百年来一直延续至今,从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到祷告家道平安、人丁兴旺,从寻根祭祖到对山石江河等自然环境的神秘崇拜,从家祭庙祭到各种禁忌传统,无不是在一种肃穆的气氛中,追思先民,求福消灾。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现代人们更需要精神寄托,因此,休闲农业在祭祀文化方面应大有可为。如天水的伏羲文化与农耕文化、寻根问祖、祭祀文化的结合大有潜力可挖掘。

三、增强休闲农业文化内涵要注意的问题

(一)处理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

在休闲农业文化开发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传承就是把农村传统文化原貌呈现出来,创新是指在休闲农业开发中加入我们这个时代的内容。因为社会在发展,文化也要进步,否则便适应不了社会。通过挖掘文化资源,生产文化产品,可以使传统文化以新的形式再现,这样既保存了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又使它在新的时期里得到弘扬。但是要特别警惕打着创新的旗号,将休闲农业庸俗化的倾向。

(二)处理好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在休闲农业开发过程中,不能因为经济利益而破坏文化,降低文化格调,寻求低级趣味。应该要形成文化与经济互相促进的良好格局,即通过休闲农业的文化开发促进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又能反哺文化建设,形成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的局面,是发展休闲农业的最终目标。

(三)要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先导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受文化和地理因素的影响较大,并与农业区域布局相关联。因此,要按照“点线面相衔接、大中小相配套”的原则,努力做到有序发展、相对集中、规模经营,防止一哄而上、无序开发。各地要加强对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统筹规划,科学编制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规划,使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去,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发展规划、城镇发展规划、城市旅游规划等相衔接,确保规划的整体性、前瞻性和延续性。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和建设点单体设计起点要高,特色要鲜明,功能定位要准确,要充分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等资源,开发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将农业生产、生活、生态进行有机融合,将现代农业、科普教育,以及环保、农事体验于一体。同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理念贯穿于规划始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尽量避免原本是城市的一些生活垃圾、环境压力转嫁到农村,影响农村的生态安全。

(四)要坚持以特色产业为依托

休闲农业追求的不是豪华舒适的宾馆设施,不是钢筋混凝土的堆砌,休闲农业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特色,开发休闲农业要在特色农业上做文章,离开特色就没有吸引力,没有竞争力。因此,要根据各地的农业特色,结合各地的地理特点、人文景观,精心规划、谋篇布局,合理开设休闲农业项目。要指导和帮助经营者牢固树立“民俗文化就是资源,特色品牌就是客源”的理念,将富有农业特色休闲项目引入农庄企业,打造特色招牌。要注重吸引游客参与,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开发个性化的休闲旅游产品,以满足不同类型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就是要充分体现特色二字,以“新”取胜,以“特”取胜。

(五)要坚持以创新机制为动力

一是要创新投入机制。投入不足始终是困扰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我们要着力构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动力机制,积极探索,逐步建立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机制。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大力鼓励广大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股份合作的方式,参与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要高度重视农业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工商企业、旅游企业投资开发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发展一批主题突出、科技含量高、配套齐全的品牌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和配套产业。二是要创新投融资机制。要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通过股权转让、出让冠名权、经营权拍卖等方式,广泛向社会各界筹集资金,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带动休闲观光农业向集约型、规模化方向发展。三是要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休闲观光农业要出效益,就必须做大规模,实现规模效应。因此,要根据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相关精神,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机制,通过转包、互换、转让、出租、入股等形式,促进分散的土地向园区集中、向大户集中。在流转过程中,要注重规范,尊重群众的选择,切不可侵犯农民的权益。

(六)要坚持以质量品牌为核心

要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质量。加强对休闲观光农业质量的控制,制定完善休闲观光农业相关行业标准和运行规则,努力构建完善的服务质量保证体系;要积极培育和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及中介服务组织,不断完善行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机制;要严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关,尤其对于上餐桌的食品,质监和食品监督管理部门和企业自身一定要强化监督管理,严把质量关,确保休闲农业企业的产品和餐桌上不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七)要坚持以优化服务为保障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形成工作合力,要自觉为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优质服务,要十分重视休闲观光农业管理和经营人才的培养,将人才培训纳入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休闲观光农业管理与服务知识、风土人情知识、诚信意识及行业服务规范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休闲观光农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农业、旅游部门要按照《国家旅游局、农业部关于大力推进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通知》要求,整合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发发展,明确各自职责,建立紧密型工作机制,共同承担组织推动、工作指导、服务协调、政策研究、标准制定、典型推广等工作。

猜你喜欢

观光农业农业文化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谁远谁近?
包头市九原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模式探讨
冀南地区观光农业园景观规划研究
高职院校《观光农业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