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对策
2012-08-15孙兆刚
孙兆刚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5)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对策
孙兆刚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5)
面对“三荒两高”困境,政府职能部门发布“造血”政策,搭建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之间的桥梁,把“多予、少取、放活”原则引入到中小企业发展政策中,改变银行融资的弱势地位,提高集体话语权,着力解决中小企业难题。
中小企业;融资;对策
一、政策与市场合力助推中小企业融资困局
面对“三荒两高”困境,政府职能部门密集发布相关政策。2011年5月,央行为缓解日益严重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首次推出区域集优债券融资试点。区域集优债券准备先在江苏、广东、山东等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省份展开试点。所谓区域集优债券融资,是指央行与政府部门、担保机构共同遴选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发展潜质的中小企业,将他们联合起来对外发行集体债券。银行、保险公司和个人均可购买这种债券,目的是为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2011年6月,银监会为努力实现小企业信贷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提升小企业贷款满足率、覆盖率和服务满意率,出台措施进一步推动商业银行支持和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
在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方面,要正确引导民间金融,促其规范,政府部门对待经济发展中的民间金融要改变放任自流的做法,做到正确引导,疏堵结合,将民间金融纳入法制化轨道,纳入金融监管范围,为规范民间金融构筑一个合法的活动平台。在民间金融活跃的地方,可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或咨询机构,为借贷双方提供法律服务,减少因法律盲区引起的民间纠纷。通过发展“新三板”等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的投融资链,加快实施中小企业集合债等措施,支持中小企业直接融资。
针对中小企业困境,政府各部门实施“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货币政策,减轻金融紧缩对中小企业的冲击,化解中小企业“钱荒”困局;规范民间金融,放宽金融管制,让民间金融阳光化,让草根金融支持草根企业,通过金融创新引导民间资本回归实体经济;要加快构建多层次银行体系,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发展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加快教育结构调整,通过职业教育培育更多的高素质的劳动者,解决企业面临的“技工荒”;推行电力价格市场化改革,建立电力长期有效的定价机制,解决企业面临的“电荒”。对中小企业多予、少取、放活,通过减少免税费、鼓励创新、扶持创业、拓宽民资投资领域,积极实施“化税为薪”或“提税让薪”等措施减轻企业负担,使中小企业轻装上阵。化解“三荒两高”困境,企业也要尽快实施信息化、集约化、自动化、机械化战略,加强技术创新,通过更新设备和自动化来替代人力,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企业转型、产业链整合和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来化解“高成本”;以人为本关爱员工逐步提高薪酬,稳步改善福利,加强技能培训,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改变员工过客心态,形成命运共同体,减少员工流失。
当前可扩大民间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自主定价权,提高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和信贷风险的补偿能力,促进民间金融机构的持续发展。实行存款浮动利率,扩大农村信用社利率市场化改革试点范围。小额信贷重在利率自由化,可以通过收取高利息如15%到20%的办法来吸引民间资本,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允许存款利率上浮。建立新的市场竞争体系,促其增强对民营经济信贷支持的积极性。组织民间小额贷款机构,通过信托方式将民间资金点名放贷,开展存货、应收账款、出口退税、收费权等动产抵押、质押,尤其是中小企业应收账款保值业务,缓解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状况,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如果允许现有的民间金融组织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登记注册成为真正意义上金融机构,既可以保留民间金融组织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上的信用平台优势,又可以减少由于民间金融不透明所带来的潜在风险。民间金融要想冲破地域限制并形成规模效应,必须朝正规制度约束的方向发展,交易流程的严谨化要求契约的订立应由口头向书面形式发展,且契约的内容与形式应符合法律的规定。股份制的合作基金会应完善股东治理机制,明确出资人的职责与权利。具有一定规模的机构型民间金融组织应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及审计制度。只有深层次的体制改革才能根本改变“三荒两高”的局面。
二、搭建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之间的桥梁
中小企业与民间金融的结合就是天作之合。在生产力水平方面,民间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处于同一经济层面,在组织、技术、效率、服务等方面彼此相互适应相互促进,是一种合作关系,符合发展规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在体制上,民间金融机构与非国有经济相对应,尤其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内外约束机制的加强,中小企业的难度加大,而民间金融机构应运而生克服了这一体制性原因,并在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快速成长起来。民间金融机构已经成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甚至是主要力量,信息传导性强,容易形成对称。民间金融机构处于基层,点面结合,几乎不存在沟通难的问题,交易成本较低,能提高双方的运营效率;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结合,也是实现地区金融安全、改善融资环境的重要因素。民间金融机构的稳定与发展,对于地区经济实现增长与繁荣和实现地区金融安全的积极作用已不可小视。
对中小企业来说,最合适的融资方式是中小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所以发展中小银行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发展的当务之急。发展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市场,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包括非国有的投资公司、投资基金、投资银行、金融中介机构等等,也包含民营银行、保险公司等。中国金融体系中缺乏的,首先还不仅是缺少民间银行,而且还缺少一个多层次的、能够为广大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服务的资本市场,我们现在有了两个全国性的证券市场,可以使少数大中型企业进行直接融资,但是多数其他企业,特别是大批刚刚起步的中小民营企业却仍然无法融资,这方面可以借鉴美国“天使基金”的运行模式。因此,不仅需要树立起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概念,而且需要尽快根据我国特殊国情即企业多、地区差距大、企业情况复杂的事实,建立一个“多层次、多渠道”的资本市场,各种投资活动得以开展,使得大批中小民营企业得以发展。
发展民间金融要通过立法让“民间金融”由“暗”转“明”,并辅之以规范管理,让“民间金融”从“见不得人”的氛围中走出来,获得国民待遇。对私人、家庭间的借贷融资行为应当给予充分的法律保护,放弃用正规金融一统全国金融的思想,正确认识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互补作用,有条件地允许民间金融合法化。允许建立民间银行,构建民间资本聚散平台,通过此平台聚散民间资本,实现对中小企业债权融资的支持。中小企业发达的日本,其民间既有主要服务于大企业的大银行,也有大量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如地方银行、信用合作社、信用公库、相互银行等等,他们实质是中小企业、个体劳动者组成的相互共济性金融机构,由所在地区的中小企业和个人共同出资成立,资金来源主要是居民的储蓄存款,资金投向主要是中小企业,一般占贷款比例的70%~80%。完善民间金融监督管理体系,依法保证民间金融健康安全进行。民间中小银行资金实力小,在网点设置、人才吸纳等方面都存在先天不足,决定其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因此,对民间金融的组织形式、财务制度、经营范围、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分门别类地制定出标准明确的法规和监管制度,有关部门把积极引导、发展与管理规范结合,使民间金融机构在发展中不断规范化,在管理中不断壮大。同时,依法坚决取缔、狠狠打击带有明显的“高利贷”性质或同社会黑恶势力相结合的金融活动,净化民间金融发展的环境。
三、从话语权角度改变中小企业融资的弱势地位
对于劳动人口众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中国而言,中小企业承担了安置就业的社会责任,然而现实中中小企业却往往是被“忽视和遗忘的角落”,受到的支持和关注很少。大型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资金、资源、技术、人才、产品等方面拥有雄厚的实力,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市场的垄断者。许多大型企业占有绝对的金融资源,银行的贷款大部分流向了这些企业。尽管国家上调了利率,紧缩了银行贷款,但由于它们实力雄厚,小企业越是困难,它们反而越好。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中小企业仅仅是订单少了,而眼下不少企业面临的则是订单减少,成本大大提升和人民币升值等多重压力。
中小企业不但在繁荣经济、推动创新、扩大出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是中国社会主要的稳定器。但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中既得不到银行金融的支持,又很少得到其他社会资源。表面上看,有些中小企业承担了一些政府工程,但中小企业本身就缺乏资金,而政府工程很多又是钓鱼工程,也就是先上马,在推进的过程中需要这些企业大量垫付资金,这进一步加剧了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的局面。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必然淘汰落后企业,但很多中小企业并非制造业,也不是落后产能,且很大程度上承担起了拾遗补缺和安置就业的社会职责。从长远来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会有更多的中小企业从事第三产业。中小企业早已成为解决就业的主渠道,然而却生存艰难,甚至有的企业现在面临着生死考验。
2011年新旧“非公经济36条”都未能为“非禁即入”原则提供坚实的保障。从2004年至今的七年间,国内外市场及整个全球经济格局都发生了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深刻变化,于今检讨“错失机会”的各种原因,在中央层面,统筹中小企业发展长期缺乏一个强有力的“婆婆”,是不能回避的主因之一。由于缺乏“婆婆”的保障,新旧“非公经济36条”包括其他普适的经济发展政策,在中小企业这一跨行业、跨地域的经济板块中,归谁落实、归谁协调、归谁监管、归谁考核,都无从着落,中小企业现状当然可想而知。因此说,成立“国家中小企业部”或“国家中小企业委”是非常必要的,以作为中小企业的“靠山”,系统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种种障碍,创造一个公平的生存环境。尽管目前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设有中小企业司,但事实证明作用有限,“中小企业部”似乎是中小企业唯一值得期待的“靠山”。
中小企业首先需要一个能与垄断国企博弈的坚强“靠山”。也就是说,要落实“非公经济36条”,必须真正打破国企垄断,扫除“玻璃门”。显然,长期享受垄断利润的国企不会轻易屈服,或许垄断国企背后的部门国资委也是“拦路虎”。因此,这个“靠山”既要敢于与垄断国企博弈,也要敢于与垄断国企背后的“靠山”博弈。需要一个与地方政府、金融、税务、工商等部门既能合作又能博弈的“靠山”。众所周知,一般的正部级管理机构由于自己没有财权、人事权等,很难直接约束地方政府和银行等机构。如果新成立的中小企业国家服务机构依然缺少应有的能力和权力,恐怕地方政府、银行等仍然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障碍。
四、通过“政策造血”增强中小企业的整体发展后劲
面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难、成本涨、用工荒等多重压力,政府相关部门已经注意到中小企业所处环境的变化,并积极研究对策,有望尽快采取措施缓解企业经营压力。此次出炉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被认为是后续更多扶持政策的一个前奏。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也表示,小型和微型企业将成为今后政策扶持的重点,国家将对小型和微型企业进一步研究出台普惠性的政策措施,在完善服务等方面加大扶持。各省的中小企业局正在牵头组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站,接下来将评定一批省级服务企业,为中小企业发展助力。
中国内地资金利率高企,人民币币值屡创新高,诱人的利差和人民币升值双重获利吸引之下,境外套利热钱也钱潮涌动。境外资金进入境内主要有海外融资和潜入境内地下钱庄两种途径。前者能为银行腾出给予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后者则主要参与民间借贷市场。由于香港等境外贷款利率一般年息不超过3%,相比内地贷款利率无疑极为低廉,一些符合条件的大中型企业积极要求通过海外的贸易平台进行融资。银行的境外分支机构可以根据企业要求,发放外币贷款,并通过该平台进入内地。而境内企业贷款到期可以人民币还款,在人民币升值大趋势下,综合外汇收益,贷款成本更是极具优势。大中型企业在贸易项目之下从海外融资,同时也给众多中小企业腾挪出了更多的借款机会。也有不少热线避开外管局和银监会的监控流入内地,如香港一家企业,存入当地外资银行1亿元作为担保,而这家外资银行的境内分支机构则向前者的关联企业发放贷款,资金最后以委托贷款的形式流向众多中小企业。而通过地下钱庄流入境内的热钱则更为庞大,规模较大的钱庄一般都有境外网络,经济实力雄厚。如内地有企业主想拿出1亿元海外置业,但苦于无法拿到外汇额度,就以1亿元抵押在地下钱庄,该钱庄则从境外贷出等值的美元,交与企业主完成境外置业,企业主的1亿元人民币并没有流出境外,同时购置了国外的房产。而钱庄则将这笔资金用于民间放贷,相当于海外资金变相参与了民间借贷市场。各路境外资金通过这种途径大规模流入中国内地套利。境内外资金利差扩大之后,游离于银行贷款之外的“影子银行”,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票据融资在内的融资方式,正在银根紧缩的大环境疯狂生长,中小企业融资可获得性大大提高。
在目前中小企业资金面出现恶化、经济增速面临下滑的情况下,后期继续收紧的货币政策无论是频率或者力度上都会逐步放缓。近日,央行将“优化货币政策目标体系”放在了“进一步落实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之前,此举或许表明,当前央行已更加关注货币政策多个目标之间的协调。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署名文章指出,从2010年1月以来,银行准备金和基准存货利率分别上调了12次和4次。货币和信贷供应因此恢复到正常水平。该表述已被外界视作“紧缩或进入尾声”的信号。此外,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在2011年第二季度例会上也表示,我国通胀压力仍然处在高位。未来要贯彻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节奏和力度,并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引导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提及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包括加快民间信贷合法化等金融制度改革,让中小企业钱荒的问题得到解决。而货币政策下半年的微调似乎已成为各方面的共识。随着“优化信贷结构”这一方向的得出,在今年下半年通胀压力依然存在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很可能还会保持整体调控的相对紧缩,但在中小企业融资等领域,政策将会逐步走向“相对紧缩、定向宽松”。今年下半年,中小企业的信贷额度可能不会像上半年那么紧张,随着银行开始向中小企业“放水”,之前高企的民间借贷利率,也会应声下降。
无论从解决目前中小企业融资困局问题出发,还是从长远经济发展的角度,要让银行有动力去支持中小企业,政策应建立激励机制,如对中小企业投放贷款较多的银行进行风险补助、政策优惠等,调动其积极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尽快搭建起银企平台,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让需要资金的企业可以到该平台进行登记,银行可根据登记信息进行选择,为企业提供合适的融资方式,畅通银企间的沟通渠道。中小企业也要转变错误的融资观念,增强对金融工具的认识,相关部门和银行可联合举办相关培训、讲座,帮助中小企业认识和积极运用现代金融工具;规范自身财务制度,满足银行的贷款条件,只有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自身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水平,才能充分利用各种金融工具,更好地使用现有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1]江南.浙江中小企业生存状况堪忧[N].人民日报,2011-09-15.
[2]袁定波.民间借贷案例缺席判决突出“金融化”隐现[N].法制日报,2011-09-13.
[3]李金度.为中小企业“贷”来新希望[N].辽宁日报,2011-09-13.
[4]谭亲璐.多方“会诊”开“药方”[N].湖北日报,2011-09-11.
[5]李木子.急需拓宽民间借贷的阳光化方式[N].证券日报,2011-09-09.
[6]伍莉.规范非正规金融发展[J].特区经济,2011,(08).
[7]刘希卫.浅谈如何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J].科技致富向导,2011,(26).
F832.1
A
1009-6566(2012)02-0059-04
2011-12-14
孙兆刚(1976—),男,河南南乐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科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