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脏会章门之刍议

2012-08-15陆晓红焦召华程素利

天津中医药 2012年5期
关键词:肝经五脏脾脏

陆晓红,焦召华,李 岩,程素利,陈 爽

(1.天津市公安医院,天津 300042;2.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脏之会章门的提出首见于《难经·四十五难》:“经言八会者,何也?然,腑会太仓,脏会季胁,筋会阳陵泉,髓会绝骨,血会膈俞,骨会大杼,脉会太渊,气会三焦外一筋直两乳内也。”《针灸甲乙经》曰:“大横外直脐季胁端。”即为章门穴。脏会章门,是言脾之精气结聚之处,脏气会聚在章门穴。章门穴之所以作为脏气会聚的地方,可以从其归经、生理部位、穴性和临床应用4个方面加以分析。

1 归经与脏之会

1.1 经脉循行 章门穴归于足厥阴肝经。肝足厥阴之脉“环阴器,抵少腹”[1],与任脉会于小腹,与冲、任相联系,此为元气汇聚之处,可以看出肝经与元气、生殖、阴器相关。在胸部肝经“布胁肋”[1],“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与肺经相联系,为五行中肺、肝两脏相克提供了途径。在头部肝经“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颠”[1],肝主藏血,故肝能促进血液输布于头面等部,则脑受血以元神,目受血而能视。肝与胆相表里。足少阳胆经入耳中,会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通过其支者,肝胆还与其他脏腑相连系,如厥阴肝经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而脾经又上注于心。且足阳明胃经在头面部行于鼻旁、目内眦、口唇,肝经“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1],两者在足跗、目、脑、口唇经气相通。另外,肝肾同源,足少阴肾经经脉上膈挟咽,注心中与肺相联。章门穴归于肝经,与多个脏有密切关联,故此脏会章门亦有其依据。

1.2 藏象学说 肝主疏泄,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作用。气血精津液的运行依靠肝气的疏泄,其中包括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情志的舒畅及调节生殖等功能,肝的疏泄功能对于五脏的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有着极其重要作用。同时五脏属阴,肝主藏血,所谓“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因肝脏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作用,故肝有“血海”之称,肝体阴而用阳,故选肝经章门穴作为脏会调节五脏生理,总领五脏。

2 解剖位置与脏之会

《类经图翼》记载脾的位置:“与胃用膜相连而附其上之左。”李梃《医学入门》云:“脾扁似马蹄,又如刀镰……微着左胁于胃之上。”[2]《针灸大成》曰:“脾掩乎太仓附脊十一椎。”《医纲总枢》曰:“脾生胃之左,在肋骨第九至十一条之间……”脾脏位于人体左胁部,而章门穴正在第十一肋骨游离端下缘处,故章门与脾相对应,两者的关系更为密切。且章门为肝经腧穴,居于横膈之下,上临心、肺,下临肝、肾,为脾之募,由此可知章门穴与诸脏有关。

3 穴性与脏之会

3.1 五行学说 五行中肝属木,脾属土,正常生理上两者相互为用,相互协调。脾为阴土,主运化,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其性疏泄调达,两者相互协调表现为肝木疏脾土和脾土营肝木。而当两者在病理状态下相互影响,相互传变,表现为肝旺乘脾,肝郁脾滞,脾虚肝贼和脾壅肝郁。肝、脾关系密切,脾的健运如常赖肝的疏泄正常,故选取肝经章门穴为脾之募穴。

3.2 脾之募穴 募穴是脏腑经气结聚于胸腹部的输穴,具有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故脾之募穴章门是脾之经气结聚之处,用以调节脾脏之功能。

《素问·玉机真脏论》曰:“脾脉者土也,孤脏以灌四傍者。”脾属土,位于中焦,主养四脏,为后天之本,具有运化水谷精微及输布津液的功能,为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取禀于脾”由此可知五脏所藏的精气主要靠脾来供给,故有“百病皆由脾脏衰而生”之说,可谓是“盛则同盛,衰则同衰”。所以五脏之病可以通过调理脾脏予以治疗,而章门为脾之募穴,具有调治肝、脾两脏的功能,由此选用章门穴,通过调治脾脏的作用来治疗五脏之病,故将章门穴定为脏会。

4 临床应用

章门穴可调节五脏,具有健脾和胃,理气散结,疏肝健脾,清利湿热之功。据文献记载此穴在古代应用中,统治五脏疾病,涉及心、肝、脾、肺、肾各脏。如《针灸甲乙经》曰:“腰痛不得转侧,章门主之。”《备急千金方》中曰:“主饮食不化,入腹不出,热中不嗜食,若吞而闻食臭,身黄,痛羸瘦。”“章门主心痛而呕,主四肢懈惰喜怒……”《针灸大成》曰:“主腰脊冷痛,溺多白浊……肩臂不举。”《针灸图翼》曰:“主治两胁积气如卵石,膨胀肠鸣……胸胁痛。”《医宗金鉴》曰:“主治痞块多灸左边,肾积多灸两边。”由此可见章门穴可治多种脏病,其中以肝、脾为多,且主要应用于脏病中虚实挟杂诸证[3]。在现代临床方面,章门穴治疗范围更加广泛。如急慢性肝炎[4]、胆石症、胆囊炎、泄泻、胃脘痛、结肠炎、急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5]、肠粘连、贲门失弛缓症[6]、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咳嗽、哮喘[7]等呼吸系统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骨痹等运动系统疾病;癫痫、失眠[8]等神经系统疾病;痛经、乳腺炎[9]、子宫内膜异位症[10]等妇科疾病;泌尿系结石、肾绞痛、膀胱炎等泌尿疾患,由此穴主治范围可反推章门穴为脏会。

5 小结

章门穴归于肝经,为脾脏之气积聚之处,又是五脏之气会聚的部位。此穴临近脾脏,通于脾气,且脾为后天之本,为精、气、血、津液化生之源。“五脏禀于脾”,脾在五脏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故脾之募穴章门穴,不仅具有调治肝脾的功能,并可通过调治脾脏的作用来治疗五脏之病,所以临床上可以选用章门穴通过配伍治疗五脏之疾患。综上所述,选取章门作为八会穴中脏会既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又有临床应用的佐证。

[1]沈雪勇.经络腧穴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00.

[2]明·李 梃.医学入门[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4.

[3]罗裕兴.八会穴的理论探讨及临床应用的文献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40.

[4]彭莉莉,杨保东.穴位透皮疗法配合中药循环内服治疗乙型肝炎100 例[J].陕西中医,2006,27(12):1562-1563.

[5]陆永辉,唐旭东.《灵枢》针刺深度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J].中国针灸,2011,31(11):975-977.

[6]侯玉亭,隋永杰,林 斌.针灸治疗贲门失迟缓症114例[J].陕西中医,2003,24(1):65-66.

[7]杨艳艳.埋线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和成本—效果分析[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15.

[8]陈钦亮.针灸治疗失眠的古代处方整理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19.

[9]张素君,纪彩卿,张德峰,等.低频脉冲电穴位刺激治疗产褥期早期乳腺炎 62 例[J].中国优生与遗传,2008,16(6):84.

[10]孙远征,陈洪琳.俞募配穴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06,26(12):863-865.

猜你喜欢

肝经五脏脾脏
抗病毒药物联合火针与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肝经郁热证的疗效分析
身体出现这些不适,疏通一下肝经
失眠与五脏
脾脏也会出现钙化
侧卧养肝气 仰卧和五脏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春季养肝 推推肝经
《犬脾脏海绵状血管瘤病例报告》图版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脾脏原发性血管肉瘤1例及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