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中西医研究亚健康状态诊断标准文献计量学分析*

2012-11-29王泓午

天津中医药 2012年5期
关键词:亚健康西医量表

李 戈,王泓午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天津 300193)

亚健康一般是指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无器质性病变的一些功能性改变,在身体上、心理上没有疾病,但主观却有许多不适症状表现和心理体验,对于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1-3]。亚健康已成为中国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以“亚健康”为关键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发现近些年来亚健康的研究文献不断增多,为了解亚建康研究中的诊断标准情况,采用卫生统计学中数据统计方法,分析了1984—2009年发表的亚健康方面的文献,为该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1 数据的来源和检索方法

文章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网络版,以“亚健康”、“第三状态”及“灰色状态”为检索词,检索1984—2009年间有关亚健康研究方面的文献,共筛检出1308篇,对检出的文献进行量化分析,描述亚健康研究文献诊断标准的使用情况。

2 统计分析方法

使用Epidata2.1建立数据库,采用2次录入的方法录入数据并校正,使用SPSS18.5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已校正数据进行率和构成等描述统计分析以及列联表检验。

3 分析结果

3.1 不同类别的亚健康文献诊断标准分布 1984—2009年的25年间的1308篇关于亚健康研究文献中,包含了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及其他4类。不同类别的亚健康文献有无诊断标准的分布情况见表1。从表1的统计结果可见,有诊断标准的文献共有443篇,占33.9%,其中西医类文献42.3%,中西医结合类文献37.1%,中医类文献24.5%。不同类别研究亚健康的文献对于是否选取某种诊断标准有差别,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54.049,P=0.000),经卡方分割后,西医和中西医结合类文献对诊断标准的采用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630,P=0.427)。

表1 1984—2009年中国不同类别的亚健康文献有无诊断标准分布Tab.1 Distribution of with or without diagnostic criteria about different category sub-health documents in China from 1984 to 2009

3.2 不同类型的亚健康文献诊断标准分布 1984—2009年的25年间中国关于亚健康的研究文献主要有理论研究、调查研究、试验研究、个案、综述和其他诸类型,不同类型的亚健康文献有无诊断分布情况见表2。从表2的统计结果可见,调查研究和试验研究中对亚健康的诊断标准的使用率较高,分别为80.6%和59.4%。各类型研究使用诊断标准的情况有差别,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9.77,P=0.000),经卡方分割后,调查和试验研究对是否选用诊断标准差异依然有统计学意义(χ2=25.423,P=0.000),剩余诸类研究对是否选用诊断标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937,P=0.115)。

表2 1984—2009年中国不同类型的亚健康文献有无诊断标准分布Tab.2 Distribution of with or without diagnostic criteria about different type sub-health documents in China from 1984 to 2009

3.3 诊断标准等级分布 在1984—2009年的25年间中国关于亚健康的研究文献中有443篇有相关的诊断标准,各类标准的使用构成情况见表3。从表3的统计结果可见,多年来中国在亚健康的研究领域更多地采用了自编量表,有189篇,占42.7%。除自编量表外各研究文献参照体系以国际公认量表(如SCL-90)为主,有67篇,占15.1%。

表3 诊断标准等级分布Tab.3 Ranked distribution of diagnostic criteria

3.4 中医和西医文献采用诊断标准的分布 在1984—2009年的25年间中医类文献与西医类文献对于诊断标准的选取不尽相同,为对两者进一步比较,并根据统计推断要求对表格进行合并整理,结果见表4。从表4的统计结果可以看见,西医类文献参照健康和疾病概念及自编量表有148篇,占51.4%,中医类文献除了参照健康和疾病概念并自编量表(30.2%)外,还参照了中医证侯诊断标准(23.3%)。中医类文献与西医类文献对诊断标准的选择存在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739,P=0.000)。经卡方分析中的游程检验,中医类文献诊断标准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53,P=0.001),但剔除F+G 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4,P=0.145)。西医类文献对诊断标准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1.792,P=0.000)。

表4 中医类文献和西医类文献对诊断标准的选用情况比较Tab.4 Comparison of TCM documents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adoption condition of diagnostic criteria

3.5 调查研究和试验研究文献诊断标准的分布 25年间调查研究和试验研究在总的采用诊断标准的文献中占有大多数构成,为此将此两类研究单独提出且按统计要求进行合并整理成表5。从表5的统计结果可以看见,调查研究参照健康和疾病概念及自编量表的文献有159篇,占54.8%,而试验研究对自编量表则无明显偏向性选择。调查研究文献和试验研究文献在诊断标准的选取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559,P=0.000),经卡方分析中的游程检验,调查研究文献诊断标准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6.841,P=0.000),剔除 A、B+I和 J后,差异无统计意义(χ2=0.884,P=0.643)。试验研究文献对诊断标准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52,P=0.000),在剔除C+D+E和F+G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2,P=0.241)。

表5 调查研究和试验研究诊断标准选用情况比较Tab.5 Comparison of investigation and experiment study on adoption condition of diagnostic criteria

4 讨论

4.1 亚健康诊断量表种类较多 近25年来,各类别亚健康诊断标准相继提出。主要有参照国际公认量表(如SCL-90等)制定(A)、参照预防医学有关健康、疾病概念制定标准制定(B)、参照王育学关于亚健康标准制定(C)、参照2001年亚健康学术研讨会提出标准制定(D)、参照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制定(E)、参照慢性疲劳综合征标准(美国CDC1988年制定标准)(F)、参照慢性疲劳综合征标准(美国CDC1994年制定标准)(G)、参照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制定(H)、自编量表制定标准(I)和其他(J)。其中,在亚健康研究中使用最多的为自编量表和国际公认量表(如SCL-90等)。本研究中将这些诊断标准大致可合并成6类:A为国际公认量表,C、D和E为中国国内专家修订量表,F和G为美国CDC修订量表,H为中医证候量表,B和I为个性化量表,J为尚无理论出处的量表。在6类量表中,以某种专业理论基础界定的自编量表拥有最多的份额,占42.7%。反映出开展亚健康研究的25年中,中国研究人员对亚健康人群的确定缺乏尺度,而且,在诊断标准的选择上,缺乏公认的参照系,各级各类诊断标准层出不穷,更说明亚健康的诊断标准制定,即建立亚健康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仍是当前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3],不仅是研究热点更是研究难点。但由于亚健康的表现多种多样,不同的研究者亦有各种类型的归属于判定[4],加之目前的评价方法不足,所以更有效的亚健康诊断标准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处于进一步的探讨中[5-6]。

4.2 亚健康研究所属学科类别和亚健康诊断标准的关系 25年间的1308篇文献中的443文献中含有诊断标准。在这443篇文献中,按构成比大小排列依次是西医类文献、中医类文献和中西医结合类文献。虽然中西医结合类文献贡献量很低,但其对诊断标准的使用率不低于西医类文献。西医类和中西医结合类文献较中医文献而言,更倾向于在研究中选择一种诊断标准,对诊断标准的重视度更高。中医类文献和西医类文献对各级各类诊断标准的选用情况也存在差别,西医类研究文献对自编量表有明显的偏好,其次是国际公认量表和其他类,然后为采用美国CDC诊断标准,较少采用国内专家修订量表和中医量表,而中医类文献对量表的选择上,除较少采用美国CDC诊断标准外,对其他诊断标准无明显的选择差异。

4.3 亚健康研究文献采用的方法和亚健康诊断标准的关系 25年间国内亚健康研究方法包括理论研究、调查研究、试验研究、个案研究和综述等,其中以理论研究最多,处于强势地位。在这443篇有诊断标准的文献中,按构成比大小排列位居前两位的是调查研究和试验研究。按诊断标准的使用率比较,调查研究高于试验研究,对亚健康的诊断标准更为重视,更强于理论研究和个案研究。

对亚健康状态的研究、治疗,被普遍视为“关心人类身心运动”的重要部分[7-8]。而中国研究人员对亚健康状态的界定尚存在争议,国内对亚健康人群的认识没有达成一致的共识,亚健康状态诊断标准严重的不统一,没有形成公认的亚健康状态诊断标准,故急需制定公认、统一的亚健康状态诊断标准,以规范中国科研工作者对亚健康状态的深入研究。

[1]王育学.亚健康问题纵横谈[J].解放军健康,2005,(1):6-9.

[2]傅 华.预防医学(第五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0-25.

[3]张桂欣,许 军.亚健康的测量[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1):923-925.

[4]李香兰,赵广才,徐勇灵,等.亚健康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10):942-946.

[5]庞 静,李英华,陶茂萱.亚健康与慢性疲劳综合征定义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教育,2010,26(2):129-132.

[6]王天芳,薛晓琳.亚健康状态与慢性疲劳综合征[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1):77-79.

[7]王月云,尹 平.亚健康的流行现状与研究进展[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7,24(2):140-143.

[8]刘 静,年 莉,于春泉.亚健康人群常见症状及证型的文献评价研究[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0(1):11-13.

猜你喜欢

亚健康西医量表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甩掉亚健康 我们在行动
跟踪导练(一)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