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症状及心理障碍分析

2012-08-15李长城石丽楠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19期
关键词:食管炎心理障碍反流

李长城 石丽楠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症状和(或)并发症的疾病,是消化内科常见病,其患病率逐年增高,GERD被认为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心身疾病,不仅在躯体上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可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有研究显示老年人是GERD的高危人群,本研究选取GERD作为调查内容,比较老年GERD患者与中青年患者的临床反流症状、并发症、食管外症状、内镜下食管炎分级、心理障碍等因素,探讨两者间的差异,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期间,因反流、烧心、胸骨后痛等症状在我院门诊或住院诊治的GERD患者共298例,其中男159例,女139例,男女比例为1.14∶1,按年龄分为两组,老年组156例,占52.3%,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69.5岁;中青年组142例,47.7%,年龄18~59岁,平均40.2岁。两组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诊断标准 ①有反流、烧心、胸骨后疼痛等GERD相关症状。②反流性疾病问卷(RDQ)量表[1]评分≥12分。③胃镜检查确定食管炎及分级(洛杉矶分类标准)[2]。所有入选患者均排除消化性溃疡、腹部手术史、糖尿病、恶性肿瘤和重要脏器衰竭,且无可能引起胃食管反流症状的全身疾病。

1.3 研究方法 ①统计两组患者食管症状、并发症及食管外症状发生率,并进行比较。②统计两组患者内镜下食管炎分级,并进行比较。③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3]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3]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并进行比较。计算SAS获得总粗分,总粗分乘以1.25取整数部分即为SAS的标准分,SDS总分≥50分者,为处于抑郁状态;SAS标准分>50分者,为处于焦虑状态,分值越高,抑郁和焦虑状况越重。同时计算两组患者抑郁状态、焦虑状态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以百分率(%)表示,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食管症状、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老年GERD组反流、烧心、胸骨后疼痛分别为80例(51.3%)、78例(50.0%)、51例(32.9%),中青年组分别为122例(85.9%)、107例(75.4%)、96例(6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GERD组厌食、吞咽困难、消瘦、呕血或黑粪分别为113例(72.4%)、107 例(68.6%)、101例(64.7%)、25例(16.0%),中青年组分别为 34例(23.9%)、30例(21.1%)、26例(18.3%)、8例(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GERD患者食管外症状发生率比较 老年GERD患者组食管外症状,慢性咳嗽、咽喉炎、哮喘、牙龈炎分别为52例 (33.3%)、66 例 (42.3%)、13 例 (8.3%)、63 例(40.4%),中青年组分别为31例(21.8%)、40例(28.2%)、3例(2.1%)、39例(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内镜下食管炎洛杉矶分级比较 老年组和中青年组轻度食管炎(A级 +B级)分别为122例(78.2%)、134例(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和中青年组重度食管炎(C级 +D级)分别为34例(21.8%)、8例(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心理障碍状态比较 老年组和中青年组SDS评分分别为(52.10±9.96)、(40.50±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和中青年组SAS评分分别为(51.70±8.76)、(39.52±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老年GERD患者组和中青年组抑郁发生率分别为43.6%(68例)、26.1%(3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GERD患者组和中青年组焦虑发生率分别为46.8%(73例)、26.1%(3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GERD是一种多因素促成的原发的胃食管动力紊乱性疾病,也是一种常伴心理障碍的消化系统疾病。GERD临床症状多种多样,而典型症状烧心、反酸对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老年GERD症状多不典型,反流、胸痛症状轻,可能与胃肠神经末梢感觉迟钝,疼痛敏感性下降,食管对反流物刺激的敏感性下降有关[4]。Pilotto等[5]对按不同年龄段分组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研究发现85岁以上组典型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而不典型症状如呕吐、消化不良、贫血等的发生率有随年龄增长增加上升的趋势。本研究中老年GERD组反流、烧心、胸骨后疼痛典型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中青年组,而厌食、吞咽困难、消瘦、呕血或黑粪非典型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上述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GERD不仅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还可导致食管外症状,如哮喘、慢性咳嗽、反流性咽喉炎、牙龈炎,特发性肺纤维化,非心源性胸痛[6]。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GERD患者组的食管外症状发生率较中青年患者组增高,与文献报道相符[7]。GERD患者发生食管外症状的机制比较复杂,食管-支气管反射、近端反流和微量误吸可能是主要机制[8]。老年人食管廓清能力下降、食管对酸敏感性下降,加上胃肠功能下降、胃排空时间延长,使胃酸等长时间与食管黏膜接触,增加食管-支气管反射及近端反流和微量误吸的机会;老年人食管肌群萎缩导致下食管括约肌功能下降,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发生率增加,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多次发生,使反流物反复刺激食管外组织,引起严重食管外症状[4]。因此对老年人出现以上不典型食管症状、食管外症状如反复发作的慢性咳嗽、咽喉炎、哮喘、牙龈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应考虑到有GERD的可能。高度怀疑GERD,应行诊断性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实验或胃镜检查,以免漏诊、误诊。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老年人是GERD的高危人群,糜烂性食管炎在老年人群中的检出率是非老年人群的2倍,且老年患者内镜下食管炎程度较重,常伴出血,更易发生异型增生和癌变[9]。本研究显示与中青年患者相比,老年GERD患者食管炎程度较重,与国内文献报道一致。GERD患者食管黏膜损伤程度不仅与酸、胆汁等反流物刺激有关,食管黏膜自身修复能力也起重要作用。老年人食管黏膜下血管壁增厚、血流减少,使食管黏膜屏障和营养作用降低,黏膜修复能力下降;另外老年退行性变或便秘、肥胖等致腹内压增高,可使胃食管反流增多,食管廓清障碍[4],以上因素可能是导致老年GERD患者食管炎程度重的原因。

精神心理因素对 GERD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Wiklund[10]发现生活质量低下的GERD患者常存在抑郁、焦虑、躯体化等精神心理障碍,心理障碍在GERD患者症状产生中起重要作用[11]。慢性焦虑、抑郁可通过脑-肠轴相互作用,经精神内分泌途径影响食管和胃的动力,改变食管黏膜的敏感性,使食管感受阈值降低,使患者对低强度食管内刺激反应性增强,而参与GERD的形成及症状的产生。夏志伟等[12]的研究发现,有GERD症状而胃镜和食管检测均阴性的患者,对其影响更多的是精神心理因素,而与食管远端酸暴露程度的相关性较弱。李军等[13]的研究发现,老年人GERD患者普遍存在抑郁、焦虑情绪,且情绪的不良程度与胃食管反流症状的严重程度相关,心理干预能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并能缓解主观临床症状。本研究中,老年GERD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较高,与中青年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焦虑和抑郁发生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老年GERD患者症状多不典型,食管外症状发生率较高,食管炎程度较重,伴随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比较明显。因此,对于临床高度怀疑或不典型的老年GERD患者,可行质子泵抑制剂试验,必要时行胃镜检查以提高GERD的检出率,并注意老年GERD患者存在的心理障碍。

[1]中国胃食管反流病研究协作组.反流性疾病问卷在胃食管反流病诊断中的价值.中华消化杂志,2003,23:651-654.

[2]Armstrong D,Bennett JR,Blum AL,et al.The endoscopic assessment of esophagitis:a progress report on observer agreement.Gastroenterology,1996,111:85-92.

[3]杨菊贤,陈玉龙.内科医生眼中的心理障碍.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7:270,276.

[4]郝坤艳,林琳,李学良,等.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中华消化杂志,2010,30(6):384.

[5]Pilotto A,Franceschi M,Leandro G,et al.Clinical features of reflux esophagitis in older people:a study of 840 consecutive patients.J Am Geriatr Soc,2006,54:1537-1542.

[6]陈旻湖,周丽雅,李延青.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方法与食管外症状.中华消化杂志,2009,29(11):758.

[7]高彦,陈绳武,蓝宇.老年GERD患者临床表现及疗效对比分析.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18):2045-2047.

[8]梁小燕,高青.胃食管反流病的食管外表现及其临床进展.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6,14:3387-3390.

[9]郑松柏,项平,徐富星,等.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1119例分析.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8):574-576.

[10]Wiklund I.Review of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burden of illness in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Dig Dis,2004,22:108-114.

[11]陈玉龙.消化系统心身疾病的研究与临床.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1:56-59.

[12]夏志伟,段卓洋,张莉,等.精神心理因素与不同亚型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性研究.中华消化杂志,2007,27:447-449.

[13]李军,李芳,张丽娟,等.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人民军医,2007,50(6):334-335.

猜你喜欢

食管炎心理障碍反流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初中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辅导策略
8个月的胃酸反流经历 苦难终于熬出头了!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胃袖状切除术后并发胃食管反流的防治研究进展
胃食管反流病腔内治疗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4例
药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探析
加味四逆温胆汤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
浅谈如何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