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急需标准化①

2012-08-15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吴砚峰

中国商论 2012年6期
关键词: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业标准化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吴砚峰

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发展的背景

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商流与物流发展很快,从2001年双边开始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时的416.15亿美元快速发展到2010年的2927.8亿美元,10年间翻了六倍多。2010年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之前的2009年增长了37.5%。早在2005年,东盟就已成为中国的第四大贸易(商流与物流)伙伴,2010年中国成为东盟的第一大贸易(商流与物流)伙伴,2011年至6月份的上半年东盟超过了日本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商流与物流)伙伴,可见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非常需要物流业来支撑。

近几年来,为了更好地掌握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商流与物流发展状况,我们多次到中国与东盟连接最紧密和物流量最多的中国-越南边境实地调查研究,发现中国与东盟物流标准化存在许多问题,双边很多物流标准建设对接不上,采购、运输、装卸、搬运、仓储、配送、报检、通关、流通加工和冷链物流标准存在许多不一致的地方,最典型的是许多商品物资运输到边境都需要重新分拣、包装,由此加大了物流成本。目前中国和东盟各国的物流标准化没有建立起来,严重制约着中国-东盟物流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标准化现状

物流标准化是指在采购、运输、包装、装卸、搬运、保管、流通加工、配送及信息管理等环节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各类标准,达到协调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经济效益。物流标准化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从物流系统角度出发,制定各个子系统的设施、设备、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以及业务工作或业务操作的标准;第二,研究各子系统技术标准和业务工作标准的配合性,按配合的要求,统一整个物流系统标准;第三,研究物流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的配合性,谋求物流大系统的标准统一。

2.1 中国物流标准化现状

中国于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从美欧和日本引进物流概念,2001年4月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起草、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首次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45-2001),于同年8月正式实施,该物流标准术语规定了物流活动中基本概念术语、物流作业术语、物流技术装备与设施术语以及物流管理术语,是中国物流领域的第一个基础性标准,对规范中国物流业的基本概念、促进物流业迅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物流业发展很快,中国几年后又对物流标准术语进行了修订,并于2006年12月发布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6),从2007年5月1日正式实施。短短几年两次对国家物流标准术语进行制订和颁布,大大推进了中国物流业标准化的发展。

2.2 东盟10国的物流标准化现状

东盟10国的物流标准化根据发展程度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高层次为新加坡、文莱等发达国家,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其物流业发展水平比较高,物流标准化程度也高,且多数物流和国际物流标准靠拢,物流标准化程度优于中国。中等层次为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在1万美元以下,物流业发展水平处在同一水平,其物流标准化程度与中国不相上下,有的略好于中国,都属于发展之中。低层次为老挝、缅甸、柬埔寨等欠发达国家,人均GDP少于1千美元,物流发展水平比较低,物流标准化程度也比中国低。东盟10国至今没有对物流标准进行统一,仍然是各自为政的状态。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也没有制定和实施物流标准化,使物流费用居高不下。

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标准化存在的突出问题

3.1 仓储标准化问题

相比其它的物流环节而言,仓储标准化问题是比较少的,主要原因为仓储是传统的物流之一,发展时间比较早,而且标准化程度也比较高。但在仓储环节仍有一些标准需要确定,如托盘的标准化问题,这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国家普通存在的问题。仓储标准化的主要问题反应在托盘标准化上,受到业界广泛关注的中国托盘规格标准,究竟是采用日本的1100×1100标准还是欧洲的10000×1200标准成为主要分歧点。实际上,托盘的标准化之争在某种程度上是贸易之争、利益之争。抛开经济上的因素,单纯从保障安全的技术角度分析,一些物流装备行业专家认为,10000×1200的托盘更稳定一些,因为在此规格托盘上堆放的货箱为矩形,码放第二层货箱时可以调换长宽方向,从而错开上下层货箱与旁边的货箱形成同一个缝隙,而1100×1100的托盘上货箱为正方形,则无法错开。

3.2 运输标准化问题

运输标准化的问题比较严重,尤其反应在中国向东盟国家出口的货物运输管理过程中。例如中国有大量的机电产品出口到东盟越南等国家,而中国向越南出口运输电冰箱等电器,按规定如果包装箱没有损坏而电器有损坏时由生产制造厂家负责任,如果包装箱有损坏而且电器也有损坏,责任在运输物流企业。运输中通常物流公司都是用绳子在商品两头一系就可以了,运输过程中绳子容易损坏包装用的纸箱。这时候,电器本身出现问题难以追究责任,生产制造厂家与运输物流企业容易互相扯皮。其实,运输物流过程中的标准,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货物运输的安全。比如运输车在刹车、转弯甚至翻车时,按照标准规范执行的货物应该跟随车体一起晃动,而不会由于惯性脱离车体,造成危险或损失。事实上,这类涉及到安全的标准相当重要并且急需,但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国家之间至今没有统一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要求,只是作为推荐性标准,而非市场准入标准,所以物流企业并不重视,一旦出现问题,就会互相推诿。原因在于使用普通草绳或者塑料绳包装捆绑要比使用规定的特别材料包装捆绑便宜很多,企业不会自动给自己增加成本。

3.3 物流基础设施与设备问题

中国与东盟物流标准集装单元化在集装箱方面做得比较好,但对机械设备产品和农产品、水产品方面做得比较差,机械设备产品种类繁多、形状各异,标准集装单元化有难度,而农产品、水产品等完全可以运用标准集装单元化。目前中国与东盟物流在这方面问题很突出,例如中国出口到东盟的温带水果,山东、河南、云南等出口到东盟的大蒜,黑龙江、吉林等省出口到东盟的珠葱,甘肃等省出口到东盟的洋葱,以及东盟各国出口到中国的热带水果和水产品,很多都在边境重新进行分拣和包装,这种情况在中国-东盟陆路物流主渠道的广西东兴、凭祥、友谊关、水口、龙邦、平孟以及云南河口、勐腊、畹町、瑞丽等口岸随处可见。包装和集装单元的不标准和重复劳动增加了许多费用,加大了物流成本。在东盟国家中,菲律宾对农产品香蕉的包装标准化做得比较好,笔者曾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对菲律宾出口中国的香蕉包装标准化进行过调查研究,该国对香蕉包装标准化做得比较好,保鲜技术也先进,值得中国学习。

4 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标准化的主要对策

4.1 11个国家密切合作共同重视和推进物流标准化发展

从贸易的角度来说,每一个国家的利益集团都希望其他国家采用本国的物流标准,以便本国有货物能够充分利用它国的物流设备与设施,以较低的物流成本顺利进入它国的市场,而不愿意为其它国家改变本国的物流标准,进而为改变产业标准分担代价。因此,物流标准历来成为国际标准制定和国际贸易谈判斗争的焦点之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11个国家都应该求同存异,和睦相处,11个国家密切合作共同重视和推进物流标准化发展,从大局出发采用统一的物流标准,才能较好地减少物流成本,提高自由贸易区的活力与竞争力,从而带动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发展。

4.2 深刻认识物流标准化的重要性

现代物流已经成为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以现代科技管理和物流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综合性产业,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高效的物流信息平台和发达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是现代物流的“三驾马车”,现代物流的必然发展趋势是实施物流标准化。物流信息技术需要物流标准化,才能实现物流的信息化管理,推动自由贸易区中物流企业的发展。只有通过物流标准化无障碍的物流信息通道,才可以使信息流通过计算机网络管理为基础的物流平台,突破原有的发展平台限制,规划业务流程,有效实现跨区域物流业务管理,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畅通,节省物流运营成本,提高物流业服务能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11个国家都要深刻认识物流标准化的重要性。

4.3 抓住重点,推动物流标准化建设

目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物流标准的多样化、不统一、不规范已成为制约该自由贸易区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首先要在运输、装卸、搬运、仓储、流通加工、报关、报检等重点物流环节标准化,逐步统一标准,尤其在物流条形码、物流信息的标准化工作方面多下功夫。物流标准化的形式包括流程简化、统一化、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要抓住重点推动物流标准化建设。其次,要加快自由贸易区内一些急需的物流标准化工作,如国与国之间海关电子通关的EDI标准、接口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用户协议等。最后,加强自由贸易区内物流标准化的宣传和推广,扩大影响和实施。

4.4 立足现实,建设好物流标准化的公共信息平台

标准化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通过对物流相关的信息采集,为生产、销售及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提供物流信息服务,满足企业信息系统对物流公用信息的需要,支撑企业信息系统各种功能的实现。通过构建标准化的物流信息平台,使物流企业可以实现数据标准流转,实现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劳动,节约社会资源。企业可以通过标准化公共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发布、查询,缩短物流信息流转环节,降低运营费用,拓展业务范围。同时,行业或政府可以通过平台及时获取企业信息、需求总量、供给能力和运输方式等运营情况,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行业调控和指导。

4.5 求真务实,共同迈向物流标准一体化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标准化的实施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该自由贸易区11个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投资合作发展都离不开物流,物流的标准化是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国需要密切配合,求真务实共同迈向物流标准一体化。建设该区域物流标准化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5 结语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发展迅速,中国已成为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1年至6月份的上半年,东盟超过了日本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之后一年比正式建立之前一年贸易物流额增长了37.5%,该自由贸易区的快速发展令人振奋,但自由贸易区的物流发展受制于物流标准化的滞后,使物流成本过高。例如,目前中国连接东盟国家的两条铁路(中国南宁至越南河内和中国昆明到越南河内),两个国家的铁路运输技术参数标准不一致;又如昆曼公路出入境手续不统一,中、老、泰三国在通关环节标准五花八门等等,都严重影响了物流的畅通。自由贸易区内各个国家的物流标准多种多样,缺乏统一性;汽车等物流设备、运输、包装、托盘集装、报关、报检等的标准与国际标准不完全一致,对物流速度和流通质量都造成了影响。要提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物流速度,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标准化势在必行,可见中国-东盟自由贸然区物流急需标准化。

[1]冯怀宇,周志权.推进广西物流标准化工作的思考[J].学术论坛,2010(4).

[2]晏绍庆,王晓燕,凌湖吉.标准化建设推进我国物流产业发展[J].学术,2009(12).

猜你喜欢

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业标准化
标准化简述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交通运输物流业发展策略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分析
宝鸡市物流业发展问题研究
西安市物流业发展问题研究
TPP对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影响
中国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