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民记者”与职业记者在新媒体环境中的角色

2012-08-15文丨王铭娴

中国传媒科技 2012年6期
关键词:公民受众职业

文丨王铭娴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武汉430079)

1 所谓“公民记者”

“公民记者”明确的定义一直争论不休,在本文中,“公民记者”是指在新媒体环境中发现线索、记录事件、发布消息,并且消息在受众中产生一定影响的非职业新闻传播者。

2 “公民记者”成为新闻信息的重要生产者

随着MSN、QQ、博客、微博等新的交流沟通方式层出不穷,互联网正进一步成为公众舆论的主阵地。公民想要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报道消息的欲望以及新媒体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使得“公民记者”大量出现。随着人数的增多,“公民记者”报道信息的领域越来越广,剖析新闻事件的层面也逐渐一步步深入。

相较传统媒体记者,“公民记者”不具备“党的喉舌”的身份,在传播内容上具有更大的自由性,他们可以实现即时即地无限制传播。在很多情况下“公民记者”同时甚至早于职业记者出现在热点事件的新闻现场,他们利用新媒体传播信息快、广的特性,第一时间发现、报道、更新即时讯息。“公民记者”具备独立的身份,发布的信息更能传达普通百姓的声音,因此,在事件发生后许多“公民记者”的观点往往能够在网络上率先形成一定的意见群,从而左右舆论走向,这些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正逐步影响着传统媒体的新闻选择、采写等报道角度和报道方式,乃至新闻理念,这也使得了“公民记者”在当今新闻信息传播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3 新媒体环境中职业记者角色的转变

新媒体形式的快速发展和数量的不断增多为大量“公民记者”提供了很好的传播的平台。新媒体传播的相对自由让更多的人向大众发出自己的声音,他们也逐渐成为了新闻内容的制造者。“公民记者”的出现让职业记者在传播中的角色慢慢的发生着转变。

3.1 内容识别者

新媒体环境让很多网民拥有话语权和传播权,大量的信息经过网民的转发、加工进而被广泛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很多人在信息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见解进行二次传播。而与此同时,很多人运用虚构、篡改信息、夸张事实等手段制造假新闻,很好的满足了受众的猎奇心理和强烈的刺激感,各媒体在访问量的驱使下,大量的转载这类信息,造成了新闻同质化的现象,让这种没有明确消息来源的消息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同时也影响着人们对事件的认识。

在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针对网络传播内容的法律制度,也没有网络传播内容的衡量标准的情况下,职业记者有必要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在网络上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分类,一方面帮助受众来识别哪些是真实的信息,哪些是不准确甚至是虚假的信息。另一方面,专业记者也应该在海量的信息中根据专业的衡量新闻价值、社会价值的标准来提炼受众感兴趣、对受众有用的新闻信息。

3.2 深度意义挖掘者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信息的获取越来越多的来自“公民记者”,这种非专业的潮流强势袭来,便要求专业记者在现有的新闻事实上进行更加专业的处理,突出相比于“公民记者”的专业能力,深度挖掘新闻事实的深层含义。

首先,在海量的信息时代,单单新闻事实表层是远远不能够满足受众对了解事实真相的欲望,在大量的信息中提炼可挖掘的信息进行深度报道也是考验职业记者的重要方面。过剩的各种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让网民在使用网络中失去了原有的兴趣和耐性,因此,只有表层现象的信息显得过于单一,综合性、丰富性的信息才能够真正吸引公众的眼球。其次,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多信息的发布者过于夸大事件本身的负面影响,使网民内心对信息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偏差。例如在“小悦悦”事件中,人们过多的跟随记者的角度对过路人视死不救进行斥责,而忽视了当时的时间和气候对于事件的影响。这种表层新闻对社会甚至国家的形象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公众对社会的认识。因此,专业记者对于重大新闻事件进行挖掘,对新闻事件进行由表到里、由浅到深,全方位、多角度的处理,可以让公众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和评判新闻事件。

4 “公民记者”与职业记者传播的互补模式

尽管“公民记者”在当今新媒体环境中占据了很大的份量,但职业记者的专业技能与对新闻价值的把握是“公民记者”力不能及的。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中“公民记者”是不能完全取代专业记者的,而将“公民记者”与职业记者相融合将会成为一种传播新闻、消息的更好的模式。

首先,“公民记者”拥有海量的信息,为职业记者提供更多的信息来源和新闻题材,同时也可将手中的一手资料,例如照片、视频提交给职业记者,接受过新闻业务专门训练的职业记者以专业的业务素质来报道新闻事件, 从纷繁复杂的变化中理顺时事的大致脉络为受众报道社会热点甚至热点之外的难点、重点等关系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内容, 消除受众根本性的迷惑。

其次,“公民记者”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是一个双重的身份,不仅是传者,同时也是受者。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新闻媒体与受众之间的界限,“公民记者”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主流媒体传播信息的一种反馈,让职业记者更好的把握新闻事件,体现了传播的双向性。

最后,“公民记者”可以让职业记者更客观、更真实地把握新闻事件。有了以“公民记者”为代表的受众的参与,职业记者和媒体的报道将会更加的理性,而媒体新闻也不再在传播过程中充当“发言人”的身份,而是反映全社会的声音。

“公民记者”与职业记者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两者相辅相成,互补的关系将有利于信息更好的传播。

[1]陈玉霞. 新媒体环境下记者角色地位的转变. 新闻前哨,2001(1).

[2]张帅. 略述新闻记者在网络时代的角色转换. 法制与社会,2009(4).

[3]朱霍煊.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新闻记者职业素养探析. 大舞台,2010(6).

[4]张震. 中国公民记者的个性特点分析. 大众文艺,2010(8).

猜你喜欢

公民受众职业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职业写作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我爱的职业
十二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