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过境迁:看纸媒的昨日今朝——以北京邮电大学团刊《北邮今周》为例

2012-08-15文丨古显义

中国传媒科技 2012年6期
关键词:网络媒体纸质报纸

文丨古显义

(北京邮电大学,北京 100876)

1996年在中国纸质传媒行业发展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各类报刊行业在前期的摸爬滚打中找到了走向成功的商业化模式,并逐步稳定发展,整个行业圈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之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与此同时,各大媒体之间的相互竞争促进了纸媒行业的革新。新创立的报刊的关注点不再仅仅是干枯的国家大事,更多地转向了大众关心的领域,财经、娱乐、文学、生活等方面越来越多地被重视,报刊内容也愈发丰富多彩。在此番大背景下,新创立的报纸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谱写了中国纸质媒体的华丽篇章。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地改变了大众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的人越来越少,而对网络的依存度却越来越高。早几年,“80后”就已经被称为“网络的一代”。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网络既是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又是与物理校园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的虚拟生活空间[1]。与传统的纸质媒体相比,网络媒体具有更强的时效性与更大的影响力。由中国出版社科学研究所所作的2009年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09年民众报纸阅读率为58.3%,期刊阅读率为45.6%,比2008年分别下降了5.6%和4.5%[2],而在网络媒体大行其事的今天,两项统计也再持续下降。“人民日报,一块钱一份啦”,这样带着一抹余韵悠长的音调的清脆的吆喝声,是不是记忆深处很熟悉的场景?却又后知后觉,这样的声音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了,就好象突然消失了一样。这是最真实的感受,走向衰落的纸质媒体逐渐淡出了你我的视线。甚至有人断言:2014年所有的纸质媒体将退出历史的舞台。虽然纸媒“彻底消失”的言论有待商榷,但其出现已经预示了一个历史的必然:一个不再属于纸质媒体的时代的到来。时过境迁,纸质媒体将会迎来一个华丽的转身:走向新媒体。

从当下的语境来看,新媒体被普遍认为是区别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的传播媒介,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和多媒体信息平台、卫星广播系统等[3]。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新兴的网络媒体应运而生,经过多年的摸索发展,现今的网络媒体环境已然十分成熟,展现出惊人的竞争力。网络媒体(如微博2.0,人人网,MSN)的独特优势,使之能够打破时空界限,即时传播世界各地最新的消息,并凭借音频、视频的强大表现力,逐渐蚕食传统纸媒的生存空间。在这个追求高效率的时代,大多数报业商逐渐接受网络媒体的这种运营模式,并期待利用在纸媒领域的经验和资源优势,在未来的传媒界分得一杯羹。于是乎,众多报业集团开辟出属于自己的网络版图,自1995年10月20日我国的《中国贸易报》成为首家上网的中文报开始,在短短几年内,几乎国内的所有主流报社和杂志都开始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电子版报纸刊物。据国务院新闻办统计,包括人民网在内的9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28家地方重点新闻网站,提供了85%以上的网上时政类新闻,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日访问量达到3亿左右[4]。

新媒体在你我身边不仅表现为网络媒体,同时也包括手机媒体。中国国家新闻出版社在《第五媒体行业发展报告》中指出:在日新月异的IT时代,与人们日常生活结合最紧密的媒体首推手机,手机将音乐、摄像与智能(搜索、文字与图片)功能结合为一体,整合为一个移动的而有规模体积较小的个人电脑。媒体的发展随着电子科技的进步而突飞猛进,继报纸、电视、互联网之后,手机以其随身性、及时性、交互性等特点迅速成为媒体中的新兴一族,被称为“第五媒体”。以前手机只是一个通讯工具,而现在手机已经可以充当新媒体的通讯与娱乐工具。对于“第五媒体”,一般是将其定义为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即时信息传播载体,因此“第五媒体”也称为“手机媒体”[5]。根据爱立信公司在2012年2月25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手机普及率在2011年第四季度达到85%,若以一用户一手机计算,目前手机用户接近60亿。60亿的受众群体使得手机报这一新兴媒体应运而生,手机报是将传统媒体的新闻内容通过无线技术平台发送到彩信手机上,从而在手机上开发发送短信新闻、彩图、动漫和WAP(上网浏览)等功能。手机报,已经成为传统报业继创办网络版、兴办网站之后,跻身电子媒体的又一举措,是报业开发新媒体的一种特殊方式。最熟悉不过的是涵盖了政治、经济、科学、生活、娱乐的中国移动手机报。

《北邮今周》创刊于1996年12月,至今已走过近16个春秋,有304期纸质媒体的光景。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媒体的推陈出新,身为处“信息黄埔”的北京邮电大学学子更倾向于利用Google、百度等获取信息资源,关注校内外大事,加之北邮人论坛、人人网、微博(WEB2.0)的冲击,纸质版的《北邮今周》的受众空间已经所剩无几。此时选择“弃纸上网”无疑是主动求变的最好选择。同时,《北邮今周》以改革为契机,利用客户端平台为北邮同学送上了周五定时发送的彩信手机报,无论是对北邮人论坛十大热点“38求婚汇报贴”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精彩描述还是微博头条里“@北邮CAD中心考勤机”的深度报道……都是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新闻。自此,北邮同学不再需要每日刷北邮人论坛才能知道北邮的十大热点,不再需要每日上办公布告栏才能知道北邮要闻和各学院的风采,不再需要每周末利用百度地图搜索附近的春游景点……手机报不仅满足了个性化的需要,其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它的交互性。传统的媒体如报纸、电视主要以单向传播为主,带有比较浓厚的“宣传”意味。而手机报每天在传播信息的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同学们的反馈,真正实现了新闻的“传播与交流”功能。

北京邮电大学团刊《北邮今周》的改革,无疑是当代纸质媒体衰落转身为新媒体时代的缩影。与传统的纸质媒体《北邮今周》相比,如今的电子版呈现出四个方面的新特点:第一:个性化突出,不再以黑白面目示人的报纸,承载了网络最新流行的漫画、风景图和淘宝体、凡客体等幽默性语言;第二:受众选择性增多,同学们更习惯于利用网络获取信息来源,“弃纸上网”正是迎合了同学们的需求;第三:表现形式多样,电子版的《北邮今周》不仅仅是依靠北邮团委网站的技术支撑,同时以图片的形式上传到北邮人论坛、人人网、微博上,甚至可以刻成光盘以供同学们保存;第四:信息发布及时,纸质版的报纸由于印刷的时间耽搁,新闻往往不及时,现在可以实现当天的新闻当天报。这正是新媒体之所以动摇纸质媒体主导地位的原因。

自2009年首都高校传媒的“老大哥”——《北大青年》“弃纸上网”之时,中国各高校传媒陆续引进新媒体。据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最新的关于新媒体的调查显示,92.86%的校媒都有进一步发展新媒体的计划,新媒体的产品大多数集中为人人网、新浪微博、网站等,其中新浪微博所占比例最高为78%,人人网其次为74.57%。新媒体的信息来源主要还是集中在精选传统媒体(报纸、杂志)的内容,且每日更新新媒体占到了44%[6]。

由于工作与生活节奏的加快,当代信息消费群体的休闲时间呈现出碎片化倾向,新媒体正是迎合了这种需求而生的[7]。加之相比于传统纸质媒体,新媒体自身所体现的及时性、便捷性等特点更能满足互动性表达、娱乐与信息需要,可以预见新媒体正在日渐取代传统纸质媒体的地位。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的调查数据同样印证了这个假设。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新媒体在传播的诉求方面走向个性表达与交流阶段,对于网络电视和手机电视而言,消费者同时也是生产者,其次人们使用新媒体的目的性与选择的主动性将会更强,因此新媒体的发展更加注重人性化,校园新闻、服务资讯(讲座、教务信息)心灵鸡汤(问安、语丝)和学生评论成为新媒体的品牌栏目。

电报曾是世界的主宰,却被电话彻底拉出了时代的舞台,每一次信息化大潮的来临,不可避免的就是一场新生血液和老旧力量的对抗,对于传统的纸质媒体我们更多的是情感上的依赖,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享受,沉醉于那种静静地阅读着报纸、聆听着音乐的美好中,但其实欣赏色彩缤纷的电子杂志,及时接受手机短信(彩信)也是一种与时俱进的人生体验。

[1]韩流. 写在北大青年. 电子日报半岁之际,2009(7).

[2]2009年国民阅读调查. 北京:中国出版社科学研究所,2010(4).

[3]张硕.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探讨. 北京大学学报,2004(8).

[4]钱毅,何美. 传媒——2007中国新媒体:浓墨重彩的一年,2008(1).

[5]第五媒体行业发展报告. 中国新闻出版社,2010(12).

[6]中国高校传媒联盟会员媒体新媒体发展调查问卷. 原始数据来源:http://www.sojump.com/report/1302549.aspx

[7]白传之. 现代视听——新媒体发展模式初探,2007(4).

猜你喜欢

网络媒体纸质报纸
网络媒体记者走进山西农谷
四川省图书馆发布2019年阅读报告
报纸
布达拉宫纸质文物修复——以佛经公文为例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商业新闻
试论网络媒体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