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因论视阈下的公示语英译策略

2012-08-15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模因英译汉语

韩 燕

(河西学院外国语学院,甘肃张掖734000)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交往也越来越频繁,标有英汉两种语言的“公示语”在城市中日渐增多。利用地道的公示语,为外国宾客提供有效的引导或警告,不仅为外国朋友提供便利,增进中外友谊,而且能够体现国家和城市的文化素质与水平,树立国家和城市的良好形象。可以说,公示语的翻译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象征。

公示语是指在公共场合所展示的指令性或导引性文本,诸如告示语、宣传标语、网络公告、旅游景点介绍及指示牌、电子屏幕、会议横幅上使用的文字标识,有告示、指示、提示、警示等作用。由于公示语在公众和旅游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对公示语的任何歧义、误解、滥用都会导致不良后果。错误的翻译会影响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形象和对外交流,也给外国游客带来诸多不便。

上世纪国内只有极少数学者开始探讨公示语的翻译,进入21世纪后,公示语翻译才逐渐成为翻译界关注的热点。吕和发[1]对公示语的功能特点、语言风格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公示语翻译的汉英置换策略;王银泉[2]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错误的公示语翻译,并且研究了公示语翻译的译学理据;刘法公、徐蓓佳[3]以纽马克的文本分类作为理论依据,提出公示语翻译的简洁、统一、易懂三原则。这些研究对规范公示语翻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本文旨在以模因论为指导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一、公示语翻译现状

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使各省市在公共设施、交通设施、旅游设施等处都大量采用了中英两种语言的公示用语。2008年为了提升北京作为奥运会举办城市的整体形象,相关部门对公示语做了一些规范工作。例如,厕所“WC”改为“Toilet”,药店从“Drug Store”改为“Pharmacy”。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及社会人员研究及关注公示语翻译,我国公示语翻译水平整体上升。但是,这些变化主要集中在官方或政府公示语,不规范的公示语翻译依然大量存在于公司、公园、商店、餐厅等场所。例如,甘肃省某公园对几则公示语的离谱翻译:划船项目的一则公示语“水深危险,严禁下水,严禁打水仗,严禁超员”被翻译成“The water depth danger, refuses the sewer, refuses to splash water on each other,refuses the overstrength”,完全没有什么语法可言;“乘梯须知”也被译成“MULTIPLY BY STEPS BEARD KNOW”,该英语翻译一一对等于“乘法、楼梯、胡须、知道”;“游人止步”本是一句再简单不过的公示语,但却译作“Tourists stop the steps!”,甚至将“止步”译作“stop”甚至“stop the steps”,不仅难以传达原意,还可能因此而闹出笑话。很多公示语的英语表达都存在错译、乱译和死译的问题。

二、模因论与翻译

模因论(memetics)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论的核心概念是模因(meme),而模因概念的核心则是模仿,由道金斯[4](Dawkins)于1976年首次提出,并被定义为文化传递的单位。模因作为文化基因,靠复制、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又靠语言复制和传播,可见模因与语言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进一步说,语言本身就是模因,它可以在字、词、句乃至篇章层面上表现出来。模因的复制不是说词语的原件与复制件从内容到形式都完全一致。语言模因在复制、传播的过程中往往与不同的语境相结合,组成新的模因复合体。所以人既可以复制文化,同时还可以创新文化。

彻斯特曼[5](Chesterman)将模因这一概念引入到翻译中,提出了“翻译模因论”。他认为翻译理论进化(即理论的更迭和演变)的本身就是翻译模因不断复制和传播的结果,彻斯特曼的翻译模因论还指出,在翻译模因库中存在大量的翻译模因。一方面,每一模因既是对以前模因的复制和继承;另一方面它也会在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变异,在变异中求得发展。模因复制的结果不一定是内容前后完全相同,更非形式等同的转移。翻译模因复制可能出现增值或删减的动态过程。

三、模因论视阈下的汉语公示语英译策略

根据模因论及翻译模因概念,公示语可以看作是语言模因集合中的特殊因子,汉语公示语的英译关键就在于:以何种方式对源语模因进行编码,最大程度地复制源语模因以便让新宿主接受。

(一)借用

公示语的目的明确,在应用中通常具有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等突出的功能。公示语的服务对象为国外友人,所以要符合英语思维和表达习惯,运用的词语不仅在意义上要表达准确得体,而且在语用上也要等效,从而真正达到对外交流和宣传的效果。正如尹丕安强调的“要尽可能地将源语文化转换成目的语文化,使源语文本所反映的世界接近以目的语文化为依归的读者的世界,在目的语中寻找和源语文化信息相似的模因,以期产生原作模因对其读者产生的相似效果,从而相对忠实地传播原作模因综合体中的核心模因”。虽然源语和目的语的语言是独特的,但文化的共性使得相对的模因复制成为可能。因此,除了一些民族文化色彩鲜明的汉语公示语,大多数汉语公示语可以从英语中找到相似模因,并产生同样的语用效果。

某些常见的指示性、提示性公示语完全可以直接借用英语模因。例如:Business Hours营业时间;Open 营业;Keep Right/Left靠左 /右;Wet Paint油漆未干;Safety First安全第一;This Side Up此面向上;One way单行道。

对于限制性、强制性公示语的翻译也可采用同样的方法,比如可以用动词、动名词或固定结构。表示“……专用”,可用“名词+only”结构,如员工专用:staff only;贵宾专用:VIP only。表示“请勿……”可以借用“Do not+动词”,如禁止超车:Do Not Pass;请勿触摸:DO Not Touch等。表示“严禁……”则多用“No+ 名词 /动名词”,例如禁止吸烟:No Smoking;请勿拍照:No Photos;禁止鸣喇叭:No Honking;游人止步:No Visitors等。

各种短语、缩略语在英语公示语中也大量使用,如公交车的“前门上”译为“In”,而“后门下”则是“out”。

除此以外,有些公示语英译时要考虑英语国家的语用原则和得体性,根据英语习惯引入恰当的模因,因为话语的语用功能往往不是取决于语法性或可理解性,而是它在特定场合的得体性或合适性。例如“请勿将手伸出窗外”的英译,“Keep Head Inside Vehicle ”比“Don’t Put Your Head Out Of The Window”更地道。还有汉语的“小心”在英语中就有不同的表达:“小心地滑”译为“Caution! Wet Floor”;“小心台阶”为“Watch Your Step”;小心轻放“Handle With Care”;当心触电“Danger! High Voltage”等。

如今要“拣”到现成的外语公示语已不困难,即便没有机会去国外实地采集,网络和国内外图书也可资利用。

(二)仿译

公示语是应用文,翻译时当以读者为本,译文也应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使来华人士一看就懂,使公示语英译在对外交流与宣传领域的特有作用得以发挥。化用是模因传承与传播的一个重要现象和规律,“桂林山水甲天下”如译作“GUILIN LANDSCAPE IS THE BEST OF ALL”,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源语模因的复制,是模因的纵向传承与横向传播在不同程度上的复制及形式上的不同体现,是运用已有的目的语表达方式来表现新的内容。而吴伟雄教授的译文“EAST OR WEST,GUILIN LANDSCAPE IS BEST.”,则采用的是目的语模因的化用策略,仿译目的语“EAST OR WEST,HOME IS BEST.”,也就是明显用目的语表达方式表现中国特有的事物与概念。例如日本企业对华宣传而化用的汉语模因“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

(三)创译

21世纪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交际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突出特征[6]。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两者密不可分,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来说,双文化能力甚至比双语能力更重要,因为词汇只有在文化的环境中才显得有意义[7]。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示语的英译离不开文化的影响,因此在翻译公示语时,我们不仅要理解源语及目的语的字面含义,还要掌握其所蕴含的社会文化背景,并充分考虑到中西文化差异,把读者的文化模式放在首位,使读者能够顺利理解译文的内容,从而达到交流的效果。这类公示语主要指富有中国特色的标语、宣传文本及介绍等。

来自不同文化氛围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和认识是截然不同的。汉语公示语英译时就得充分考虑英语国家人们的思维习惯。例如下面这则交通安全温馨提示“文明驾车,平安常相伴”译为“To drive in a civilized way and you’ll be safe.”,在汉语中“文明驾车”是指驾驶时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礼让,小心驾驶;而在英语中,“civilized”一词是相对于“野蛮的,不开化的”而言,如果这样翻译,那么其他违反交通规则的驾驶员就是没被“教化的”,显然与原文意思不吻合。笔者认为,该交通提示译为“To drive with care for safety!”较妥。可见,语言翻译不仅仅是概念意义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相互沟通和移植。

四、结语

从一定程度上说,规范正确的公示语是城市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该城市开放程度和国际化程度。模因论为我们探讨汉语公示语英译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为公示语英译引入了信息复制的模式。在模因的作用下,词语得到复制,创造词语的创意也同样得到复制,使英译后的公示语对英语本族语使用者产生等同的语用效果。笔者认为,在翻译公示语时首先要将公示语进行分类,是通用公示语还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示语,前者可采用“借用”的策略,后者则根据模因论中核心模因的复制进行仿译和创译。同时考虑到中西两种文化的差异,始终把读者的思维习惯放在首位,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用词地道准确,这样才能得到准确无误的译文,真正发挥英语公示语在推进我国城市国际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1]吕和发.公示语的汉英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4,(2):38-40.

[2]王银泉,陈新仁.城市标识用语英译失误及其实例剖析[J].中国翻译,2004,(2):81-82.

[3]刘法公,徐蓓佳.公示语汉英翻译原则的探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2):47-50.

[4]Dawkins R.The Selfish Gene[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5]Chesterman A.Teaching Translation Theory:The Significance of Memes[M].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6.

[6]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7]Nida Eugene.Language,Culture,and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

猜你喜欢

模因英译汉语
学汉语
摘要英译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基于语言模因论的朝汉语言接触探析*——以汉字词形态构成为例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An Analysis on Advertising Langu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metics
《论语》英译的转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