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英习语文化差异及其不可译性的缘由

2012-08-15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习语中英文典故

雷 芸

(遵义师范学院,贵州遵义563002)

习语是语言长期运用和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固定的语言表达形式,代表了本国语言文化特色。其演变形成历时久远,非本土人士很难理解,这给学习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阻扰。本文就中英习语文化差异进行分析,浅析了习语不可译的原因,借以帮助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主动了解跨文化交流的艺术。

一、中英习语中的文化差异

1.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

中英文习语的形成都是经过长期的语言演变发展而成。两种语言中有许多由历史典故形成的习语,这些习语看似结构简洁,但其引申意义却很深远。要正确理解习语,绝对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翻译,若不知其历史典故,就无法从其字面上获得有效、准确的信息。例如:中文中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从字面上我们只能知晓“项庄在舞剑,他舞剑的目的在沛公”这样的模糊含义。而殊不知其真正含义是项庄舞剑是做掩饰,其目的是想杀沛公。同样,英文中的“a Pandora’s box”来自希腊神话典故,若不知道这个神话故事,我们也不会明白潘多拉的盒子里装了什么,为什么潘多拉的盒子是灾难和不祥的象征。又如“meet one’s Waterloo”(一败涂地),如果从字面意思理解,读者无法明白为什么要在滑铁卢见人。而真正的含义则是滑铁卢是法军著名战将拿破仑的战败之地,该习语意思就是失败,通常指从至高点跌到完全溃败。又如汉语中用“破釜沉舟”来比喻痛下决心,不留后路。据史载是楚霸王项羽出兵救赵,引兵渡河后,他命令部下破釜沉舟,鼓励士兵决一死战,宁死也不后退。在英语中习惯用“to cross the Rubicon”(渡过罗比孔河)来比喻采取断然行动,这与破釜沉舟的意思相同。学习这些习语都需要了解本族语特殊的历史背景,方能理解其真正含义。

2.风俗习惯的差异

风俗习惯是一种社会现象,与不同种族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它不是个人因素的产物,而是社会群体共同创造的,通过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和交流表达出来。在英汉习语中,有关风俗习惯的习语也是很多的。中英习语的差异表现在人们对待动物的不同观点。例如:汉语中的“天生有福”,在英语中就成了“生来嘴里就含着一把银勺”(born with a silver spoon in one's mouth);又如成语“一箭双雕”或“一举两得”,用英语表达则是“一石打死二鸟”(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即便是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文化背景里可以体现不同的价值观念,体现不同的内涵。各民族语言都有许多以动物来作比喻的习语,但同一动物在不同语言中所指的含义是不相同的。在我国“龙”是神话传说中的吉祥物,象征着权威、高贵和繁荣富贵,在西方文化中则不然,他们认为dragon是邪恶的代表,是一种狰狞的、令人厌恶的怪兽,是邪恶和恶魔的化身。又如中英文中的“狗”也体现出中西文化不同的文化意向,汉语中所用的有关狗的习语大都是贬义,如“狗眼看人低”“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贬义词汇;相反对于英国人,他们把狗当作自己最好的朋友,因此也就有“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top dog”(最重要的人物)、“lucky dog”(幸运儿)等有关狗的褒义词汇。另外,有一些词汇,它们在中英文中的含义相同,但在用词上却存在很大的差异,如:a lion in the way(拦路虎)、one should not touch the lion's tail(老虎屁股摸不得)、beard the lion in den(虎口拔牙)、play oneself in the lion's mouth(置身虎穴),从这组词汇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由于风俗习惯的差异,英文中用的lion(狮子)在汉语中都会相应地换成老虎一词。对于风俗习惯造成的中英文习语差异,需要我们细细品味,提炼总结。由此可以看出中英文习语存在许多有趣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将有助于英文学习者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

3.宗教信仰差异

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是在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积淀而成的,宗教信仰对每个民族的形成和兴起都有着重要意义。西方国家,特别是英美国家,人们普遍信奉基督教或天主教,所以宗教文化是西方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着西方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同时也对人们的思想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英语中包含很多宗教词汇,如,“The governor was elected at a very auspicious moment.”,其意义为“这位州长在吉祥如意的氛围中当选”。

宗教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语言不可避免会受到宗教的影响,英语中很多习语就与基督教有关:go to church(到教堂去),意思是去做礼拜;in the right church,but in the wrong pew(进对了教堂,但坐错了椅子),比喻“总体大局来说是好的,但细节上还需完善。西方人信奉基督教,相信上帝无所不在,认为是上帝创造了一切。英语习语中常常能听到:“Oh,my God.”、“God bless me.”、“For God’s sake.”(看在上帝的份上)、“Thank God.”、“God forbid”(苍天不容)、“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God sends fortune to fools.”(傻人有傻福)等句子。英语中的很多习语来自于《圣经》典故,“the apple of one's eye”(眼睛中的瞳孔),现在这一词语的意思是“心尖尖上的肉,掌上明珠”(person or thing that is loved more than any other),在那时,瞳孔被认为是坚硬的物体。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众信奉的宗教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其中又以信奉佛教者居多。中文习语中也有许多有关佛教的语句:“佛要金装,人要衣装”,“佛靠一炷香,人靠一口气”,“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4.地域环境差异

习语的产生与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文化密切相关,地理环境文化是指由于不同的地域条件和居住环境而形成的不同的文化。由于英国是一个岛国,周边临海,航海业发达,所以产生了大量的与航海和海水有关的习语,例如,“spend money like water”,比喻花钱如水,极端浪费;“like a fish out of water”,比喻处在困境中或者难以生存。而中国是陆地国家,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因而产生了与农业有关的习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斩草除根”等。又如英国四面环海,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每年温暖的海风从西面吹来,这时的天气不冷也不热,对于他们来说这是非常舒适的夏天。因此他们的习语中会有许多热爱夏天,喜爱西风的语句:The of a prophecy! Oh wind,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把沉睡的大地唤醒!哦,西风,如果严冬已经来临,那春天还会远吗?)。而对于中国恰恰相反,西风是最冷的风,而东风是中国人最喜爱的春风,中文中也常常用东风来表示褒义的词汇,如:诸葛亮“借东风”,“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等语句。

总而言之,我们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在中英文互译中“百遇百译”。

二、不可译性的缘由

即使了解了英语国家的文化、风俗和历史背景,但在中英互译中我们仍然会遇到翻译空白的现象,这就是不可译性。以下是作者总结的6种不可译性的缘由。

1.典故

典故是在一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不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人们就无法理解典故中的语言。例如:中文中的“垂帘听政”,对于西方人,他们根本无法猜测是谁在帘子后面听政,为什么听政还需隔着帘子。又如“守株待兔”、“杞人忧天”、“庖丁解牛”、“画龙点睛”、“夸父逐日”等出自古典史书或神话传说的成语都包含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故事,这些习语充分体现了汉民族独特的古代文化,而西方人就不了解中国的这些古代文化,在文化上就表现出东西方的巨大差异。

2.谐音

这是中英文习语互译中最难的部分,而这样的习语在中文中大量存在,如:蓝纸上写字,蓝(难)上加蓝(难),外甥点灯笼——照舅(旧)等语句。这样的语句是我们无法正常翻译的,即使能将其意思传达,也会少了中文习语的韵味。又如渭城朝雨浥轻尘(No dust is raised on the mad wet with morning rain),客舍青青柳色新(The willows by the hotel look on fresh and green),“柳”因在汉语中与“留”谐音,经常被用来表示人们对行将离别之人的不舍之情,虽然英语中的“willow”同汉语中的“柳”具有相同的含义,但却无法准确表达出汉语中“柳”的情感内涵。

3.习俗与观念

不同的种族有不同的习俗与观念,对事物的看法也不同。例如:中国人有挂竹画的习惯,寓意“竹报平安”,将花生,枣,桂圆等物撒在婚床上寓意“早生贵子”。而春节,我国北方地区有吃饺子的习俗,取“更岁交子”之意,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活步步高。加上其他习俗,更是数不胜数,而西方人对这些中国的民俗却不甚了解。

4.数字

如“二一添作五,三下五除二”,翻译出来就像在算算术似的,却殊不知它在中文中是干净迅速的意思。又如“一不做,二不休”,表示做事不考虑周到,干了再说,而用英语则是“may as well be hanged for a sheep as a lamp”,翻译出来是不沾边的,并且会让人误解其含义,因此在数字上也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较大差异。

5.理解障碍

有些习语我们只能字面翻译或翻译出一些词句,但无法知晓其本意。例如“胸有成竹”“吊儿郎当”等词语,外国人就无法理解胸中有竹子是什么意思。又如“宰相肚里能撑船”,如果不了解中国历史,不知道这句话的内涵,不知道这句话的来源,就不能理解为什么宰相的肚子里会有船,这就是理解障碍。

6.环境差异

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与上述文化差异一样,地缘环境也造成了不可译性。如“东风压倒西风”、“借东风”等语句都是将东风作为褒义词。西方的著名诗歌“Ode to the West Wind”(西风颂)却又将西风作为褒义词。

三、结语

词本无义,义随人生。习语是文化的产物。经历了千百年的锤炼与传承。我们若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学习者,我们必须通晓别国的文化,历史,环境,习俗等影响语言的因素,才能更好地为学习和交流打下基础。

[1]石建美.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2):147.

[2]叶艳阳.中文习语的不可译性[J].工学院学报,2002,(3):144-146.

[3]李颖.浅析中英习语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 [J].科教创新,2007,(22):72-73.

[4]包惠南,包昂.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3.

[5]谢天振.翻译研究新视野[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1.

[6]仝婷婷.试论地理环境与英汉习语的差异[J].考试周刊,2009,(26):193-194.

[7]MailiLei.Cultural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Idioms and Chinese ones[J].US -China Foreign Language,2006,4(7):6-9.

[8]王婷;王琛琛.浅析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J].青年文学家,2011,(7):182.

猜你喜欢

习语中英文典故
《隧道建设(中英文)》征稿简则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常用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常用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常用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闻鸡起舞
那些年,我们写作文用烂的典故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习语自有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