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启外来民工子女习作的“话匣子”——一次作文测试引发的思考

2012-08-15浙江陈劲芳

作文教学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话匣子外地民工

浙江 陈劲芳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特别是外地民工子女承载量已超过50%的学校的教师都有深切的体会,我们在提高小学生语文习作能力方面可谓呕心沥血——做了无数工作,尝试了无数方法,可是收效甚微。笔者所教的班级,85%的学生都是外地孩子,当面对着孩子们作文课的无奈的表情,面对着他们所写的一篇篇语言干枯,不知所云的作文时,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怎能不感到头疼又着急!

在一次六年级的期末作文测试中,孩子们遇到了这样一个话题:“盼,是一种迫切的心情,是一种期待的感觉,在同学们的生活中、想象中无不充满着不同的‘盼’的情景。请以‘我盼______’为题目写一篇习作,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展开你的想象,写你心中的期盼。”我担心孩子们又该为难了,他们能盼望什么呢?这些内容我们的作文训练课可没有涉及,他们能表达清楚吗?在学生测试的时候我的心情尤为忐忑。

但是出乎意料之外,这次的作文,在完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在没有范文的引领下,在没有同学们之间的相互交流中,孩子们却都写得满满的,足足的,实实在在的,全然没有“假”、“ 空”、“大’的现象,似乎有说不完的话,表不完的情。

这阵子连续下了一星期的雨,我的心情很不好,看着不断下落的雨点,越看越烦……下雨我最担心的事就是洗的衣服干不了,因为家里的衣服只够每天换的。我计算着下雨的天数,而且不爱看天气预报的我,现在每天准时守候在家里那台旧电视机前看天气预报。我盼望着出太阳,把衣服都晾干,也使我不那么烦躁。

文章选自班级中小罗同学的《我盼出太阳》一文,文中记录着在雨天小作者雨天盼望阳光的心情。文章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运用高明的修辞,但是还没有读完,我却已经是泪眼潸潸了。不是吗?外地人条件艰苦,没有多余的衣服穿,下雨就意味没有衣服可换,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孩子急切地看着天气预报的情景。

我在感动中批改完了所有作文,原来这些质朴的孩子的内心是如此的丰富,原来他们也是多么的渴望表达,原来他们也是多么的会表达。此刻我也豁然开朗,要让这些特殊的孩子享受作文的乐趣,就必须开启他们的尘封已久的“话匣子”。

那么如何开启外来民工子女作文的“话匣子”呢?

记得英国诗人雪莱曾经说过:“我从童年就熟悉山岭、湖泊、海洋和寂静的森林……我曾在遥远的原野里漂泊。我曾泛舟于波澜壮阔的江上,夜以继日地驶过山间的急湍,看日出、日落,看满天繁星闪现……我就是从这些源泉中汲取了我的诗歌形象的养料。”

是的,生活,就是我们素材积累的源泉。如果没有一定材料的积累,写作就如同无米下炊。长久以来,我们对外来民工子女的作文教学,重视对写作技巧的培养,也就是希望他们能够尽快地掌握怎么写,却忘了如何开启学生习作之源——从生活中积累材料,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我们的外地孩子在语言表达和写作技法的掌握上与本地孩子有明显的差异,但是在写作素材的积累方面,却有一定的优势:当城区孩子终日奔波于这个那个兴趣班之间,外地的孩子却依然呼朋引伴地四处玩耍;当城区孩子被很好地保护于家人筑起的高高的象牙塔中,外地的孩子却早早地开始学习烧饭、做菜、带弟弟妹妹……这些与本地孩子不同的生活经历,不正是他们的优势所在吗?沙里尚且能淘出金子,何况我们所面对的是如此独特的生灵。

我们为何不从写作材料的积累入手,从而开启他们的习作“话匣子”呢?

我觉得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梳理写作的素材,有了感兴趣的写作素材,才能使他们侃侃而谈,表达自我。还是以:《我盼_____》这个话题为突破口,笔者认为外来民工子女的写作素材积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感怀父母恩情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礼仪之邦,凡事“孝”为先。笔者所在的班级,家长的忙碌和艰辛是学生耳闻目睹并为之心痛的。他们的父母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而收入却极为有限;家庭花销的绝大部分都用在了房租和孩子们日常生活开销上。这些外地孩子普遍很懂事,他们很清楚父母的辛苦。如果说,我们能很好地拨动“亲情”这根弦,那么孩子身上最细腻的情感部分就会被触及,感情之源会被无限地发掘。

如:《我盼快点长大》一文选段:

有一次,妈妈很晚才回来,倒在床上就睡了。可我约好了和朋友们明天一起去玩,我看妈妈太累了,就想着明天再和妈妈说。第二天一早,我就起来和妈妈说,可妈妈一直躺着不理我。到最后,妈妈转过头来,满脸疲惫地说:“婷啊,妈妈昨天太累了,你能不能让我再休息一会。”我伤心极了,不再说话,心想:这次肯定是和朋友爽约了。不过,真没有想到,妈妈还是起来送我去了朋友家。现在,我想起着件事,感觉特别后悔,觉得不懂事,对不起妈妈……这就是我想长大的原因,因为我想尽早回报爸爸妈妈,让爸爸妈妈每天都开开心心,不要太辛苦,不要为我的事烦恼,不要让他们的白头发越来越多,我想让他们越活越年轻,越活越精神,让他们永远在我的身边。我盼长大。

文中小婷表达了对妈妈的歉意,同时又是多么希望爸爸妈妈能永远在自己身边,自己能快快长大,为这个家庭分担。这种情怀真实不虚伪,应该说这个话题,很好地拨动了小婷的感恩的“情弦”。班级中有很大一部分同学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类的话题,文中真实地表达了他们对爸爸妈妈辛勤付出的感恩,同时也盼着自己能尽快地长大成人让父母放心的情感。

正如下面这位孩子表达的:“我希望快快长大,可以赚很多的钱,首先我要用这些钱来孝敬自己的父母,让他们能够早一点享受到神仙般的幸福,过上神仙般的日子。一部分用来供弟弟读书,让他在很好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成长,让他有出息,为父母分忧。”

2.珍念同学友谊

这些孩子来自四面八方,聚在一起是多么的有缘分,而且分离后也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再相聚,所以这些孩子往往很珍惜同学之间的情谊。这显然是一块比较容易积累的内容,人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材料也必有所差异,可是,在积累的过程中,孩子们很容易“笼统”。因此,在指导学生积累此类素材的时候,应特别关注生活的细节,即从细处着眼,记录最为细腻的部分。

如:《我盼望他能实现愿望》一文选段:

“我们穿过了一次次的红绿灯,越过了一条条陌生的路,终于到达了树人中学的大门口。大门紧闭着,我们的心却已经游历在其中了。我陪着小杨默默地站在门口,张望,也许他也看到了我们的未来。希望这几眼小杨没有白看……我撑开伞,和小杨一起慢慢地走在了回家的路上。”

“我不知道,这次行程是为了什么,仅仅是为了陪小杨看一下树人中学?我希望他这几眼没有白看,我渴望这次行程是值得的,是他从小学到初中的转折点,是他一生的转折点。在这条留下千百万辆车子轮胎碾压过的痕迹的公路上,残留着我们行程的痕迹,残留着我们风雨中相伴的足迹。我盼望着,他可以和我们一起,踏进树人中学的大门。”

这是一个小男生内心真实的表白,细腻而且深切。小作者为了帮助同学实现愿望,冒着雨陪着小伙伴穿越了几条大街,踏着泥泞去心仪的学校探访。表达了希望自己的好朋友能和自己一同进入同样的中学的期盼。孩子们之间的那种纯真的友谊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也从中反映了外地孩子对读书的渴望。

3.表达立志之心

外地孩子虽然贫穷,但是很有志气,学习自主独立。他们渴望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奋斗能够出人头地。他们的学习环境不尽如人意,但是学习自觉,成绩优异,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

如:《我盼能上树人中学》一文选段:

“我马上要小学毕业了,上初中了。在考中学的时候,我被树人中学录取了,而且,我发现我的好多同学都到那里上学,所以我想去树人中学的愿望就更强烈了。但是由于我的双胞胎弟弟没有考上,爸爸就决定不让我去了。我跟爸爸说了好多次我要上树人中学,可他就是不听,没有说几句就吵起来,我也哭了。无奈之下,我只好打电话给姐姐让她劝劝我爸,在等待期间,我每晚都做同样的梦:爸爸同意我上树人中学了,我开心地笑了,还看见了同学们也在替我高兴呢!”

这是我们班级的语文课代表,她成绩优秀,是我们心目中最坚强的女生。从小得了糖尿病,每天上午必须自己打针维持生命,每天得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可是,我们总能在她的脸上看到坚持和淡定,看到了她活下去的信念,她最渴望的就是能够读书。

再如:《我盼上初中的日子》

“从小学到中学,再从中学到高中到大学,这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为了生活,爸爸很少在我们的身边,所以妈妈一个人要花费两倍的精力养活我和弟弟。而且弟弟既调皮又任性,妈妈很难管住他。现在,我想快快长大,进入初中,因为,该轮到我养活爸爸妈妈了。所以我的那个急迫的心情,到现在也不能平静下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教导了我十二年,也教会了我无何学习和生活。

这也是个小姑娘,她在文中表达的就是立志好好学习,从而能够成人成才,报答父母的愿意。

4.抒发内心渴望

外地孩子很纯真,他们的愿望往往很简单,但是却由于家庭等条件的制约很不容易达成。有时他们会承受我们本地孩子所无法承受的东西,来自学校,来自社区等。但是就是这些,才铸就了他们的坚强和乐观。

如:《我盼书》

我日盼夜盼,就连晚上做梦都梦见妈妈给我买了这本书。过了一个月,妈妈回来了,我问妈妈:“妈妈,我的书呢?”她说忘记买了。我的心一下子跌到了谷底。过了几天,我拉着妈妈的手去世纪联华超市,我看到了那本让我朝思暮想的书,我把书拿到了妈妈的面前,妈妈看看标价:25元。“太贵了,还不能还价!”妈妈又对我说:“下次再给你买,好吗?”她的眼神中带着满满的歉意,我也不好说什么,垂头丧气地答应了。虽然到现在我还没有拥有那本《隋唐演义》,可我相信妈妈会给我买的。我的期盼什么时候才能到头呢?期盼着……

再如:《我盼吃一次肯德基》

……一回到家,我就情不自禁地号啕大哭起来。爸爸走过来,看我哭得这么伤心,就过来安慰我说:“怎么了?”我吞吞吐吐地半天才说:“爸爸,刚刚邻居姐姐过来,拿着肯德基,说我是乡巴佬,还说我们家买不起肯德基。爸爸,我们真的买不起吗?”“孩子,别哭了,爸爸总有一天,会让你吃到的!”一晃几年过去了,那时我已经读小学了,是个乖巧懂事的小女孩了。一天爸爸问我:“宝贝,生日要什么?”我说:“爸爸,我……想……想吃肯德基,行吗?”“没问题!”就在我生日那天,我实现了我的盼望已久的愿望。现在那件事回想起来,我的眼泪还会不时地在眼眶里打转。爸爸,谢谢您!

为了一本书,为了一次肯德基,我们的孩子有如此的渴望,这种期盼和渴望,让人心疼。同时我们更看到了外地孩子身上的坚毅,让人也不得不为他们竖起了大拇指:外地孩子真是好样的!

5.领悟家的魅力

家,在外来民工的心中是神圣的。我们的孩子常年和父母颠沛流离,回家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意义重大的,因为在他们的眼中回家意味着亲人团聚,回家意味着温暖稳定,回家意味着幸福快乐。

如:《我盼下雪》

我盼望下雪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下雪是在冬天;冬天来了,也就意味着春节来临了;春节来了就是说又可以回老家和家人团聚了。这样身在异乡的游子终于可以暂时放下沉重的包袱和亲人在一起了,这样思念儿女的老人们也就可以见到他们日思夜想的儿女了。冬天虽然是寒冷的,可它也是温暖的,因为家人在一起再冷也感觉是暖的,所以我盼望下着雪的暖暖的冬天的到来。

再如:《我盼爸爸再回来》

同学们,你们的爸爸是不是天天都回来?而我的爸爸是一两个月才回来一次,甚至是更久才回来一次,每次回来都只住一两天,所以从小没有父爱的我几乎对自己的爸爸没有什么印象。记得有一次,那天刚好是我的生日,爸爸突然回来了……我扑向爸爸。再看看爸爸,发现他变黑了,变老了,头发变白了,皱纹变多了。我哭了,爸爸用辛苦挣到的钱给我买了一台电脑作为生日礼物。爸爸妈妈还陪我到肯德基过生日。爸爸,我多么希望您能再回来,多回来!我不需要豪华的生日礼物,只要你回家就好!

我们从来也不知道,有孩子盼望下雪不是因为可以打雪仗,玩雪人,而是为了能回家,而我们也不能体会那下着雪的暖暖的冬天的感觉。而我们的孩子能做到。我更为孩子的那句:“爸爸,回家就好!”而心中为之一振,多么真挚的情感,不矫揉不做作。是啊,回家的感觉真好!真要为这些孩子喝彩。

语文新“课标”规定:“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可见新“课标”十分强调作文要写自己想说的话,要注重生活和感情的积累。

对于外来民工子女来说,写作更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在作文中追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他们也在作文中不断审视自己,校正自己精神的航向,使自己的精神健康发展。作文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他们人生的“史记”。因此,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是学习做真人的一种历练。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我们有责任给予他们写作的权利,给予他们表达的权利,给予他们精彩的权利。

猜你喜欢

话匣子外地民工
打开话匣子的好物件
是谁打翻了话匣子
甩掉“话匣子”
寒冷冬夜 地下通道睡滿待業農民工
北京郊区外埠车猛增本地人高价买外地牌
谁更老实?
借伞
话匣子与瞌睡虫
没有不会停下来的绝望
民工孩子的“知心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