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领学生深入文本的教学策略

2012-08-15河南孙长庚

作文教学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创设文本情境

河南 孙长庚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强调学生应该“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教学建议”中进一步强调“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就是倡导“阅读要读”,“阅读自己读”,“阅读是学生读的回归”。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在谈对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时也提出,“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不但要解读文本的“字面意”,更要体味文本的“字中意,字外意”。可见我们的阅读教学就应让学生直接接触语言文字,面对文本,用他们自己的眼、口、心去诵读、感悟,与文本对话,与文本后面的作者对话。“去体味、体验内中情味或情感,去寻绎文本语言背后的特殊的意味、意蕴,最终得到自己对于文本的理解”,形成一定的语言文字素养。

然而,审视我们当前的阅读教学,却不难发现:部分教师误读了新“课标”“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于是或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成了旁观者;或仅仅是把文本当作一个由头,匆匆忙忙读上几遍,就转而拓展迁移,导致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时间短,甚至走过场、形式化。学生的阅读始终在文本的外围打转,其思维与情感无法主动积极活动,降低了教学效率。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引领学生深入文本,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呢?我们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一、激发阅读期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的确,阅读期待可以强化阅读主体对文本的探究欲望,有了阅读期待,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主动参与度就会提高。教师可以通过背景介绍,音乐渲染,图片展示,语言描绘等方法,在学生与文本对话之前,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二、注重反复诵读

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以读为本,以读攻读,反复诵读是理解文字、理解作者的基本途径。“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独立发挥,通过散读、猜读、齐读、默读、配乐读、分角色读、带着问题读、自主选择读、对手挑战读、小组比赛读等形式读出个性来。让学生与文本主动对话,通过文字表面与文字后面的智者进行心智的交流,逐渐有所感悟和思考。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语气的流露、情感的表白,就是对文本解读最好的体现。

三、巧妙设置问题

以问题为载体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一种好方式,因为问题具有定向、整合、导学、引思的功能,从本质上说,是问题驱动了课堂教学。一方面,师生围绕问题进行对话,层层深入,深化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反复回扣文本、研读文本、感悟语言、揣摩语言、领悟内涵、感受情感的过程。设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设问要树立核心问题意识。要避免课堂上的低效甚至无效的碎问碎答。过多的问题会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变得窄小,思维长度变得短促。学生只能在教师的步步紧逼中,认同似的回答问题,难以达到启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目的。我们要善于抓住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问题,这样才能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才能把学生的思维导向深入。如学习《藤野先生》时,基于历来对文章主题有不同的理解这一情况,以此为“抓手”,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引领学生深入课文,深入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断。

第二、设问要指明学生思考的方向。针对特定的一篇文章,我们的教学期待应该是通过有导向性的问题,引领学生把握某一特定的情感,领悟某一特定的思考。所以在设问时,要避免提出一些过于宽泛的问题,应将要求具体化。在问题出现后辅之以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深入文本过程中既明白做什么,又知道该怎样思考。

第三、设问要体现思维的张力和弹力,要有启发性。知识之间要有一定的跨度,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才感觉到解渴、过瘾,才能激发他们思考的欲望和激情。例如,在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时,结合苏轼的有关资料,提出“如何理解‘闲人’”的问题,使问题具有张力和弹性,给学生思考创设了广阔的空间,学生读与思的过程也就成了丰富而富有火花的探索文本的过程。

四、创设具体情境

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视通万里”、“思接千载”,是缩短文本与学生视界差距的有效途径。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一些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情境。寓理于境,寓理于情,情境交融,增强体验,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自然就会深入。创设情境的方法有许多,比如图片再现、实物演示、语言描述、展现生活场景、音乐渲染、角色体验等。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清平乐·村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上课伊始,窦老师就用柔美、舒缓的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走入意境,产生了与文本对话的意愿。接着她又以手舞、足蹈的方式,创设学习古诗文的情境,解放了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敢于大胆地与文本对话。尤其是在学生与文本对话受阻时,如在理解“媚”时,学生遇到了困难,此时,窦老师就请同学扮成翁与媪,让学生将文本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让他们穿越时空的隧道,翁与媪相互赞美,互述衷肠,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媚”的含义,从而达到对文本深入地进行解读的目的。

五、巧抓关键词句

汉语内涵的丰富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对语词的揣摩、品味过程中应是“满嘴留香”,意味无穷。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扣住语言文字,特别是抓住关键词句咬文嚼字。这些词句在文章中或统领全文全段,或提示中心,或蕴含深意,可以据此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文本,与作者、文本达成心灵的对话。

六、指导圈点批注

“不动笔墨不读书”,圈点批注是一种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读出自己的个性化理解的好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文中寻找令其生命欢跃的元素,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文本或作者进行鉴赏性评价,并把理解诉诸文字,这一圈点批注的过程正是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深入文本的过程。

具体操作中可指导学生用古诗句、名言、生活实例、自身体验甚至流行歌曲等形式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特别是可巧妙使用“补白”这种方法,让学生填补文本中有意或无意留下的“不确定的内容”。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独特的理解和体验参与解读文本,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学生补白的过程,其实就是他们主动积极思维与情感活动的过程,就是思维逐步深入的过程。

当然,阅读教学中的教学策略还有很多,如巧设悬念、设置障碍等,关键是灵活运用,不能为了运用而运用。要从教学实际出发,通过多种语言实践活动,努力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深入体验感悟,读出个性化的理解,使课堂洋溢浓郁的“人文”气息,相信这样的课堂一定会流光溢彩,灵性飞扬。

[1]孙双金.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7.

[2]语文教学通讯.2008年.5B期P15-18.

[3]窦桂梅与主题教学.窦桂梅.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

猜你喜欢

创设文本情境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