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经济地理格局的重塑及对云南经济发展的影响

2012-08-15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重塑云南区域

余 游

(云南民族大学 预科教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2)

中国经济地理格局的重塑及对云南经济发展的影响

余 游

(云南民族大学 预科教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2)

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是中国经济地理格局重塑的时期,形成了以上海和香港两大城市为中心的产业聚集和城市聚集现象,由此,中国的内陆城市和地区基本按距这两大聚集区的距离为半径,呈现出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梯度差距。云南地处西部,远离这一中心,出口和制造业均落后于全国,处于梯度差距的末端。因此,要改变云南的这一地位,就应当主动地参与中国经济地理重塑的过程,将云南快速建成中国西南的贸易和经济大通道,推动云南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中国;经济地理;云南;产业聚集;贸易通道;产业结构升级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近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标志性事件。是年,中国贸易额约为5100亿美元。此后的十年间,中国对外贸易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不仅远远高于同期世界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也远远快于中国GDP的增长速度。它成为了推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主要因素。2010年,中国的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已近3万亿美元,在成为全球GDP第二大国的同时,成为了全球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①开放的中国,不仅作为一个“世界工厂”,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也作为一个“世界市场”,为全球的投资者和生产者提供投资场所和购买市场,中国在与世界经济互惠中,自身经济实力也与日俱增。中国入世十年来,我们还发现一个事实:中国的经济地理空间与改革开放前相较,发生了结构性的重塑。这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特别是对云南经济的未来发展必然产生相当影响。

一、中国经济空间格局变化的加速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经济地理是一种典型的内向封闭格局。产业布局,特别是主要的工业,如资源性产业和重化工业布局呈现内地化:各个省区都有相对完整的工农业经济体系,另一方面,在全国范围内都还没有形成具有国际开放性的经济要素聚集区域,更不用说全球贸易、金融和生产中心,以及相应的经济增长极区域了。

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走出了中国经济开放空间新格局的第一步。特别是1997年香港回归,加深和加速了深港两地的经济融合,基本形成了依托香港这一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拉动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大发展的格局。1994年浦东新区建立,在此推动下,上海大规模和大范围的向全球开放,步向了新的世界贸易和金融中心的道路,因此也开始拉动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应当说,这些政策性和体制性的大变革,为中国经济地理的重塑创造了良好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迈出了融入全球经济新的一步。正是这一步,给香港——深圳与上海,以及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的动力和源泉。十年以来,这两大区域的进出口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特别是出口加工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两大产业空前聚集,并很快具有全球经济意义,逐渐成为了影响世界的中国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中心。到2010年,上海、浙江和江苏三省市的进出口贸易总额高达10883亿美元,是2001年1281亿美元的8倍多,占当年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36.6%。如果算上广东省的进出口贸易额,那么,2010年两个三角洲地区的进出口贸易量就占了全国的63%。②正是由于对外贸易的快速持续增长,两个三角洲地区的经济总量在全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地位,也就是说,在入世十年中,两个三角洲的GDP始终占有了全国GDP的33%左右。③

在高度的经济集聚效应推动下,长三角与珠三角也成为了中国城市化发展最快的地区。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上海和香港为轴心,与其邻近省区的中心城市,也就是省会城市,如香港与广州间,上海与南京或与杭州间形成了星罗棋布的中小城镇聚集带。在这些地区,率先形成了中国最发达的制造业聚集、出口加工业的聚集、国际贸易物流业聚集及技术和人力资源的聚集,从而形成了城市群的聚集。这应当是近十年来中国乃至世界最突出的经济现象。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两个区域中,原有的以区域中心城市为主的聚集现象已经为以上海和香港为主的聚集现象替代。也就是说,制造业聚集的程度、出口加工和出口服务业聚焦的程度、市场化和城市化的程度及技术和人力资源聚焦的程度,不再以中心城市的距离为主,而是以邻近上海和香港的距离为主了,如昆山比苏州经济资源聚集快,苏州比南京快,深圳比广州快。

这样一来,中国的经济空间格局由此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近十年来,形成了这样一种经济空间推移态势,无论经济的聚集程度,还是人均GDP的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都以香港和上海为起点,基本上按与这两个起点的距离长短,在空间上向内陆省区发生梯度递减的态势。也就是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和经济实力的状况,是与邻近上海和香港的距离有相当密切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以东南沿海地区为增长启动的中国市场分布和经济半径的格局,在这十年中被强化了。这样的过程,被称之为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地理重塑的过程,这一过程有力地解释了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经济增长梯度效应。

二、未来十年云南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入世十年来,推动中国经济地理重塑的最突出经济动力来自于三个,即:出口导向经济、出口加工制造业,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产业结构升级。因此,中国经济向世界开放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最基本因素。在中国向世界开放的这些年里,特别是近十年来,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也就是取决与这三个因素,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扩大也来源于这三个因素。而决定这三大因素差距的,又是经济资源流动和聚集的空间成本和市场潜力。

在中国经济地理重塑的过程中,云南的先天不足暴露无遗。不仅在空间上远离上海和香港这两大出口经济聚集中心,还由于地理环境的制约,其物流成本也高于其它同距离的省区,难以形成出口加工制造业的聚集条件,努力了三十年,至今没有出现外向型经济的产业聚集。云南的出口加工制造业,这些年不仅没有发展反而有逐渐衰减的趋势,于是,云南的对外贸易以致于区域经济竞争力与全国的差距越来越大。

通过十多年的重塑过程,已经形成的中国经济地理空间格局,在未来十年中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只会加强。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是在逐步地改变,但基本面不会在近些年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沿渤海湾港口城市群的形成,连云港、上海洋山港、宁波港的扩建,将极大地改善和提升东部沿海城市的聚集能力,这一切都将强化区域经济的梯度落差。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地理空间格局的重塑过程还将沿着原有的方向推进,这对于远离东部国际大港的云南来讲,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这些年,在中国空间经济的大格局中,已经发生了不少的区域性改变。如,内蒙古就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经济增长、区域城市化的速度和质量都较西部其它省区为优,这显然是来自于区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特别是资源产业的升级,制造业的迅速扩大,市场潜力有了较大的发挥。另外,内陆省区的出口增长也出现了积极变化。据2011的对外贸易公告,2011年1—11月,我国区域出口增长最快的为重庆(180%)、河南(78.4%)、江西(68.1%)、贵州(56.3%),④均高于全国水平,也高于传统的高出口省区市。这也对云南经济地位和对外贸易地位量提出了严峻挑战。

云南在未来的10年有没有可能改变目前区域分工中的地位,在中国经济地理空间进一步重塑过程中冲破“梯度转移效应”,实现自己的跨越发展呢?应当说,挑战是严峻的,困难是重重的,但希望也是巨大的。

第一,能否真正缩小与全国,特别是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改变云南在中国区域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中国地理空间进一步重塑过程中,云南能否从对外开放的末端变为前沿,也就是云南能否真正从一个内陆省区转变为一个“口岸”省区。毫无疑问,加快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大通道是正确选择,而且这一选择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并在云南实施,这是历史性的机遇。我们应当在中缅油气管道建设的基础上,下大决心,花大力推进中缅公路和铁路建设,实现打开中国直接西下印度洋的陆路出海通道。这不仅对中国的贸易和能源具有战略性意义,对于云南来讲,才真正形成了能与中国东部沿海港口竞争的、相对有利的物流与贸易条件,云南才有望成为中国西部甚至中部相当省区选择的国际贸易通道。如果加上南下新加坡和柬埔寨的出海通道也建成了,云南就转型为中国西部新的出口国际港,这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经济地理的空间格局,使云南省的经济聚集力极大增强,经济空间发生本质性变化。这是云南主动加入中国经济地理空间格局重塑的过程,是推动云南实现跨越发展的选择。

第二,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结构的转型是云南扩大对外开放必然的也是应当实现的目标。在建设国际大通道的同时,也就创造了云南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机遇和空间。首先,贸易大通道建设本身将刺激区域内的投资,同时,新兴的物流、通讯和金融等国际贸易服务业将得到发展;其次,贸易大通道形成的便利服务环境,将吸引外向型产业和出口加工型企业的转移和进入,推动新型制造业的迅速成长,形成新的以出口加工为主的产业区域聚集;另外,新型制造业的聚集,必然为云南传统的资源型产业提供更有效的组织、技术、资金、劳动和市场资源,推动资源型产业自身的升级。然后,新的产业区域聚集会推动城市的聚集过程,有力地提升云南的社会经济功能,包括教育、社会保障和社区服务等。因此,在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过程中,云南的市场潜力将被充分挖掘,内外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有条件在区域内形成新的聚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获得了充分的实现条件,云南将成为中国新的以产业转型为标志的增长区域。

以上两大发展趋势的结合,将使云南产生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也就是说,在推动印度洋贸易新通道形成的同时,依托新形成的产业竞争力,将周边国家市场与云南市场和国内市场联系起来,有效地降低与国际市场的距离和物流成本,使云南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新的聚集区域。这就是云南未来十年主动参与中国经济地理重塑的过程,改变传统的中国区域经济格局,跳出“梯度转移效应”,实现跨越发展而应当作出的选择。

注释:

①《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12月9日

②③《中国统计年鉴》2011年。

④《中国国际贸易公告》,2011年12月,商务部网站。

责任编辑:刘建文

F129.9

A

1671-2994(2012)03-0106-03

2012-03-25

余 游(1958- ),女,云南石屏人,云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经济学。

猜你喜欢

重塑云南区域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重塑未来
分割区域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李沧:再造与重塑
区域发展篇
重塑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