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的人格力量

2012-08-15郑新胜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人格力量道德

郑新胜

(闽江学院 历史学系,福建 福州 350108)

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的人格力量

郑新胜

(闽江学院 历史学系,福建 福州 350108)

在实际工作中,领导干部的人格力量是构成其威信最坚实的基础,也是保证其权力不发生异变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阐述新形势下领导干部人格素质的目标与内容,提出增强领导干部人格力量的途径和方法,使得领导干部在自觉追求理想人格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更好地为民服务,奉献社会。

领导干部;人格力量;目标;途径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指出:“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对党的建设现状的理性认识,也是对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深刻警醒。在新的形势下,克服“四个危险”,需要我们重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切实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生机活力,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毛泽东早就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坚定信仰者、忠实执行者、自觉实践者和积极促进者,是对今天党员领导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的最新阐释,也是对新形势下领导干部人格修养和人格力量的具体要求。

一、人格力量及其在领导工作中的重要性

“人格”一词,在不同的学科里含义有所不同,这里我们主要从伦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人格”通俗来讲就是一个人的品格与素质。对领导干部而言,最重要的人格含义是指高尚的道德修养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人格修养是领导干部的基本修养;而人格力量,就是一种在道德修养和心理品质等方面所具有的很能吸引人且影响他人的力量。这种力量不需要强制的因素,而是建立于群众对领导干部的崇敬、钦佩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向心力,感染力和号召力。

人格修养是构成领导干部的有效性和威信的最坚实基础,也是保证其权力不发生异变的重要因素。领导的有效性和威信可以从领导素质、领导行为和领导情境等方面表现出来,而领导者的影响力是一个重要方面。这种影响力主要是影响和改变下属成员心理及行为的能力。领导干部的影响力,除了由职位因素和资历因素等构成的权力性影响力外,还有非权力性影响力。恩格斯曾经就权威问题发表过著名的论述,他指出:领导者的权威由正式权威与非正式权威构成。正式权威即组织赋予的职权,带有法定性质,具有强制性;非正式权威则由领导者个人素质、德才表现凝聚而成的影响力,这是一种无声无形的精神感召力。非正式权威以正式权威为基础,其影响力却比正式权威更为广泛和深远。因此,领导干部在履行职责,运用权力的同时,还应当重视发挥非权力影响力,去扩展领导工作的深度。在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几个构成要素中,如品格、能力、知识、感情等,人格的力量不仅反映一个人的基本品格,而且在深层次上体现着人所达到的精神境界和内在凝聚力,并直接表现为人在社会活动中的行为方式。

领导干部,特别是一个单位、部门的主要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他们的人格起着更重要的作用。相对于管理能力上的不足,领导干部在道德上、心理品质上的缺陷是其他成员难以弥补的。当主要领导人的道德相对完善时,其他领导在这方面的优点可对领导集团整体非权力性影响力起强化作用;但主要领导人道德基本完善的前提是不可缺少的。因此,人格是领导干部非权力性影响力诸要素中的核心。

加强领导干部的人格修养有利于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人格构成中的思想道德修养是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基本内容。我们党现在是一个拥有8000多万党员、380多万个基层组织的大党,又处在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的环境下,保持党员队伍和党的干部队伍的纯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保持纯洁性,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这就需要从人格方面着眼,要注重加强思想建设,以昂扬向上的蓬勃朝气、敢于担当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改革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潮中,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二、新形势下领导干部人格塑造的目标与内容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更好地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培养、选拔优秀领导人才,这是当前党的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对此,可以从多方面来进行探讨和回答。其中领导干部自身人格的塑造问题,与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的培养关系极为密切,因而特别值得我们重视和思考。新时期领导干部应具备怎样的人格特征呢?

1、增强忧患意识,具有爱国爱民的深厚感情。列宁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形成了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的信念。早在《周易》中,就有“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之说,这种情感早已融入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之中,坚不可摧。正如江泽民在《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一文中指出的,“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爱国主义文化传统十分重视增强忧患意识,这种爱国主义文化传统和忧患意识,是对国家兴衰存亡内在规律的深刻思考,也是以榜样的力量感染人、教育人的。从孟子“拯民于水火”“舍我其谁”的历史使命感,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从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以”的责任感,到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献身精神……,忧国忧民的价值情怀,构成了中国知识分子最珍贵的精神品格之一。在中国现代历史上,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奉献自身的丰功伟绩更是我们的榜样。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以强烈的“关怀——拯救”意识,为实现拯民救亡的历史使命而舍身忘我,挺身而出;周恩来在少年时期就坚定地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人生志向,几十年如一日,不断完善自身的道德修养,最后形成了崇高伟大的人格。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在为新的伟大事业奋斗的进程中,涌现出许许多多新的时代楷模,雷锋、孟泰、王进喜、邓稼先、孔繁森、郑培民、丁晓兵、袁隆平……这些坚守人格的典范,深受人们祟敬,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今天,我们强调增强忧患意识,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要学习和发扬各个时期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的时代风范和爱国情怀,其实质就是要激励人们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奉献自身;就是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2、坚定理想信念与增强社会责任感。人们常说,“共产党人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这里讲的“特殊材料”实质就是指一种精神力量,即理想、信念、献身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可以说是超越自我的人格力量。有了这种人格力量,就能无所畏惧。在战争年代,为了革命事业的需要,许多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辞;在和平时期,对于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来说,那就是心中装着全体人民,惟独没有自己,全心全意地为人民谋利益,也就是邓小平常讲的,一切要以人民满意不满意、允许不允许、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党的工作好坏的标准。邓小平曾深刻地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他还特别强调,“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邓小平的丰功伟绩使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伟大的人格力量所起的巨大作用,这种人格力量虽然表现于许多方面,但最感人的还是他那对千百年来以个人为本位的自我的超越,即“无我”。在他一生“三起三落”的传奇经历,他对待个人的利益得失所做的选择和生死荣辱所取的态度中,最为直接、最为鲜明地表现了他的这一伟大品格。在早年成为共产主义者时他就说过,我要“把我的身子交给我们的党,交给本阶级”,接受“铁的纪律的训练,共产主义的洗礼,使我的思想行动都成为一贯的共产主义化。”祟高的理想、信念,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超越自我的非凡品格,使我们看到了作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的伟大的人格力量。当前,凝聚核心价值、追求共同理想、培育崇高精神、崇尚真善美,正是反映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也是我们党员领导干部增强理想信念修养与社会责任感的价值取向。

3、高尚的道德修养。古人云:“德奉三无: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物质财富是有限的,而人的道德修养是无限的。中华民族历来重视道德榜样在形成道德传统和教化万民中的作用。古人倡导“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讲“修、齐、治、平”之前应有足够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修身,就是要坚守人格。作为新时期的领导干部更应重视发扬道德榜样的作用。第一,要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系统而又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民族性、针对性和实践性,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要求,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结合;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完善领导干部的人格素养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第二,必须加强从政道德建设。2011年底中组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强调要以对党忠诚、服务人民、廉洁自律为重点,加强对干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的考核。考核政治品质,主要考核干部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纪律、党性原则等方面的表现;考核道德品行,主要考核干部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从本质上说,从政道德也是职业道德,它是执政党、国家机构的全体公职人员在从政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从政道德是从政者的立身之本,要想做一名廉政勤政的领导干部,必须具有良好的“官德”。否则,就不可能做到廉洁自律。“物必自腐而后虫生”。胡长清、成克杰等身为受党教育多年的领导干部,大肆受贿,腐化堕落,被判处死刑,其教训是十分深刻的。分析他们走向犯罪之路的原因,不注重“官德”修养,自身政治思想素质上存在的差异是一个重要方面。“一德而立,百善从之”“其身正,不令而行”。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位置,所担负的责任,对自己应高标准、严要求,以身作则。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强调在新的形势下保持党的纯洁性,要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领导干部在增强“四自”能力上下功夫,在带头示范上下功夫,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党的纯洁性的重要保证。

4、良好的心理品质。从心理学的范畴看,人格就是指一个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之总和。在内容上,动机、兴趣、理想、信念、意志、情绪等均在其列。高尚的道德是人格力量中决定性因素,而良好的心理品质也是不可缺少的方面,因为良好的心理品质能使高尚的道德更加感人。这种心理品质和高尚的道德连在一起,就能使领导者在决策及运用权力时更易考虑到与非权力性影响的结合,从而使权力性影响得以加强。第一,从动机上看,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领导干部,应确立为民族振兴,为国富民强的强烈责任感。只有把建设现代化国家和做好每一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组成高尚的动机体系,才能产生巨大而持久的工作热情。第二,应有良好的意志力量,表现为能自觉地不受外界的干扰和诱惑;正确运用权力,在复杂、紧急的情况下,善于辨别,而在时机成熟时果断决策。同时,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约束自己的言论,节制自己的行动;面对困难和挫折,具有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韧性。此外,还应注意培养高雅的情趣爱好,了解自己的性格、气质特征并能做到扬长避短,乐于以健康的方式和态度对待工作生活,培养良好的情感性素质等等,这些都是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因素。

三、增强领导干部人格力量的途径与方法

实现新时期领导干部人格素养的目标与要求,还需要好的途径与方法,否则,再好的理想和愿望都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l、加强法制建设,创建良好社会环境,消除由于环境剧变所带来的人格冲突。人格是由人在社会环境影响下形成的个体品质所构成的素质结构。人格是个性和社会性的统一,社会环境是构成人格塑造的外部机制。领导干部中出现腐败现象,既有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同时也有领导干部自身的缺陷和问题。这种诱因是导致腐败行为的直接内在原因。特别是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这些复杂的社会心理诱因通过有机可乘的、不健全的法制,某些混乱状态,政治体制方面的某些有待改进的监督机制等可以利用的条件,诱发了某些领导干部潜藏在内心深处的为社会法律道德风范所不允许的私欲的恶性膨胀。过分强烈的内心焦虑紧张就很容易导致人格的冲突,甚至崩溃。因此,在领导干部人格素养的塑造过程中,内在的因素固然重要,而消除导致社会心理失衡的外界因素,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合理有序的良好社会环境,也不可忽视。

2、弘扬传统道德价值中的优良成分,作为领导干部人格塑造的有力依托。人格塑造在中国有深厚的基础。古人虽不曾直接提及“人格”一词,但对“人品”、“德性”的重视,实质上就是对崇高人格的不懈追求,在传统文化中占有突出位置。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诸如热爱祖国、勤学求索、自强不息、律己修身、诚信好礼等,代表着中华民族整体的道德精神风貌和精神特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它以美好的道德品质为核心,提升为一定的价值取向,体现着中华民族优秀品质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过积极推动作用。我们应当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与方法,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实际,以科学的态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其重新熔铸,注意挖掘和整理中华民族文化中有关健康人格的精神财富,汲取其思想精华,实现对中国古代优秀道德传统的弘扬,使其升华为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的构成要素,以增强领导干部理想人格塑造的基础和依托。

3、加强对领导干部的人格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当前,大多数的领导干部能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尽心尽力,能起先锋模范和表率作用。但是,有的党员干部还存在着不符合纯洁性要求的问题。如,有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淡薄,忘记了党的根本宗旨和优良作风;有的作风不纯,高高在上,不关心群众疾苦;有的不思进取,精神懈怠,哗众取宠,热衷于搞形式主义;有的领导干部自律不严,以权谋私,甚至出现违法乱纪现象。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党的纯洁性,损害了党的形象。对此,应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人格教育,提高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0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的讲话中强调:“新的形势和任务对领导干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国际国内环境深刻变化使领导干部面临的挑战和考验越来越大。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崇高理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尽心尽力干好工作”。领导干部比一般党员干部有更大的影响,他们的“三观”状况如何,是体现其人格力量的重要内涵之一,也将直接影响着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行为。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三观”,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思想教育,奠定领导干部的思想理论基础和道德价值基础。同时,应大力弘扬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利益的关系,引导领导干部超越传统的“义利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利观事业观。

4、加强学习,改变学习观念。作为一个具有良好人格修养和人格力量的领导干部,不仅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还要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胡锦涛总书记将“能力不足的危险”放在“四个危险”的第二位,表明“能力不足”绝非小事。加强能力建设是党员领导干部应对各种风险的基础性工程。特别是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党员领导干部唯有加强学习,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提升工作能力。知识经济时代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方式。作为新时期领导干部,应站在时代发展前列,重视学习,把终身学习提到“生存概念”的高度,以响应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召唤,实现知识的不断更新,使知识的魅力在增强自身人格力量的实践中添辉增色。当前,要增强学习意识,通过学习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高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特别要加强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因为它们是形成领导人格力量的最基本条件。增强领导干部人格力量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关键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深化反腐倡廉工作,加强法制建设,优化社会环境等等,建立互通机制,彼此协助,形成合力,使得领导干部在自觉追求理想人格的过程中升华自我,实现人生的价值,更好地造福人民,奉献社会。领导干部只有真正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才能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胜任领导工作,为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做出榜样。

5、充分调动领导干部塑造理想人格的主体意识。人格的主体意识就是自主、自强的意识。塑造理想人格的主体意识表现为对当代社会道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表现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自主自立的人格尊严感,以及追求崇高人格的内心动力。如果说上述几方面是侧重对个体人格建构的外在影响上考虑的话,那么,调动领导干部作为道德主体的意识则是增强内在动因的关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人格塑造中把理想的人格要求转化为个体的人格需求、道德情感,并在其不断地对道德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进行自主选择中培养选择能力和选择勇气,提高人格追求的内驱力,使得外界的各种对增强人格力量的规范通过个体自觉的意识而发挥作用,达到目的。具体地说,在当前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用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克服“四个危险”,把自觉遵守党的纪律作为必备的政治品格,当做自己应尽的义务;要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增强人格力量,做到“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清清白白为官”,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这是增强党员领导干部人格力量的关键因素。

D261.4

A

1671-2994(2012)03-0164-04

2012-04-11

郑新胜(1965- ),男,福建长乐人,闽江学院历史学系党总支书记、副研究员,福建师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校园文化、闽都文化。

责任编辑:陈文兴

猜你喜欢

人格力量道德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怀疑一切的力量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