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哮喘的发病机理探讨及预防治疗体会

2012-08-15郑红玲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24期
关键词:激素气道支气管

郑红玲

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河南 洛阳 471000

近几年小儿哮喘的发病率曾明显上升趋势,据统计2000年我国儿童哮喘的平均患病率为1.97%。《幼科发挥·哮喘》记载:“发则连绵不已,发过如常,有时复发,此为宿疾,不可除也。”可见小儿哮喘具有极易复发,难以根除的特点[1]。但小儿哮喘并非不可控制,只要熟悉了哮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并及时进行预防和控制,就能够有效的减少哮喘的发作,使患儿得到康复。

1 小儿哮喘发病机理

1.1 发病原因

引起小儿哮喘的原因常见有体质因素、环境因素和精神运动因素等。

(1)体制因素:①遗传因素:哮喘的发病与遗传相关,若家庭成员具有特殊体质,则子女患哮喘的可能性明显增加,所以哮喘儿童多同时伴有荨麻疹或湿疹等病史,且多有家族史;②免疫状态和营养状况:哮喘的发作多由外感诱发,若患儿免疫功能低下或紊乱、营养不良或过度偏食,均易患呼吸道疾病,而引发哮喘。

(2)环境因素:①过敏原:接触过敏原是引发哮喘的重要环节,常见的过敏原有引起感染的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尘螨、霉菌、花粉等吸入物;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多为鱼虾、牛奶等异性蛋白质;②气候、环境的因素:气候的突变,气候干燥或患儿所处环境气压变低,均可导致气道功能改变引发哮喘。

(3)精神运动因素:患儿过度的哭闹、受到突发的惊吓或者进行剧烈不适合的运动。

结合以上因素,我们的体会是:对于临床有过敏体质的患儿一定要注意调整饮食,少吃海鲜、牛奶等高蛋白易过敏的食物,注意饮食科学搭配;注意平时多锻炼,多室外活动,增加体质,预防感染,从而可以降低哮喘的发生;对于有运动性哮喘倾向者应适度运动,并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量。

1.2 发病机制

哮喘的病理是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炎性细胞浸润、气道粘膜水肿、粘液分泌增加,粘膜纤毛功能障碍,从而造成气道狭窄、气道阻力增加,引发哮喘。而气道重塑主要表现为炎症细胞浸润和腺体增生肥大,细胞外基质沉积、基底膜增厚及气道平滑肌增厚,同时伴有非特异性的气道高反应性,被认为是难治性哮喘的重要的病理基础。鉴于以上发病机制,对于哮喘的治疗应早期规范治疗,以免气道发生重塑后难以控制。

2 小儿哮喘的药物治疗

小儿哮喘药物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治疗哮喘的给药方法有吸入、口服及注射等,其中吸入给药是药效最明显、副作用较少的一种方法,教育儿童正确使用吸入治疗至关重要。治疗小儿哮喘的常见药物有以下几种。

①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哮喘控制发作、预防哮喘复发的首选药物。急性发作期主要用于中度哮喘发作者,能够快速有效的控制哮喘发作。吸入激素可以使局部抗炎效价明显增加,减轻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减少哮喘发作、降低死亡率[2]。口服或静脉常用药物有琥珀酸氢化可的松、甲泼尼龙、强的松;吸入性激素常用有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及其复合剂型等。

急性期激素一般在使用4 h左右就会对症状有明显的缓解效果,至患儿的肺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时逐渐减量或停用,一般疗程7 d,并可配合雾化吸入治疗。缓解期应采用吸入治疗为主,疗程一般6个月~2年时间,根据临床哮喘的分级减少药物用量或用药次数。

临床很多家长及患者有“激素恐惧症”,认为激素的副作用较大,不愿意采用激素治疗。尤其进行长期吸入治疗时,有的家长会因患儿的病情有所缓解即停用治疗,这极易引起患儿病情的反复。因此一定要嘱咐患儿家长坚持完成治疗。

②支气管舒张剂:此类药物分为口服和吸入两种剂型,能够起到迅速平喘的作用,短效药物见效快,但实际作用较短。长效药物作用时间比较长,适合于对小儿哮喘的长期控制。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是目前最有效、临床应用最广泛的速效支气管舒张剂,常用的药物有: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可吸入和口服给药。该类药物不宜单独使用,需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

③抗胆碱能药物:此类药物看通过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舒张支气管。抗胆碱能药物易与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应用,进而可以延长作用时间。常用药物:0.025%异丙托溴铵(溴化异丙托品)雾化液。

④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此类药物可与位于支气管平滑肌等部位上的受体选择性结合,竞争性地阻断半胱氨酸白三烯的作用,进而阻断器官对白三烯的反应。临床常用顺尔宁等,一般疗程3 个月。 用量:2~5 岁,每日 4mg;5~14 岁,5mg/d;14 岁以上10mg/d。

此外哮喘发病过程中还可选用茶碱类、色甘酸钠、免疫调节剂。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功能,增加体质,在哮喘的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许多临床研究提示,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应积极使用免疫调节剂,但对于临床无明确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不建议使用免疫调节剂,特别是在哮喘的急性发作期。

3 体会与展望

目前我国的哮喘患儿接受规范治疗的比例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应积极宣传哮喘治疗常识,预防措施和护理措施。哮喘病的研究需从发病原因、发病机制等多方面进行,在上述药物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治疗哮喘的新的综合。中医药治疗哮喘有悠久的历史,应积极挖掘有效的中医疗法和有效方剂以及非药物疗法,为提高哮喘的疗效提供保证。

[1]江育仁.中医儿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5-7,37-41.

[2]郑桂芳,谢晓恬,黄国华,等.哮喘知识教育和吸入激素对儿童哮喘的治疗作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1,3(5):551-552.

猜你喜欢

激素气道支气管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直面激素,正视它的好与坏
宁波第二激素厂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绝经治疗,该怎么选择激素药物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备孕需要查激素六项吗
芎归六君子汤减少COPD大鼠气道黏液的高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