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在治疗颅内感染中的护理体会

2012-08-15闫海花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28期
关键词:大池引流术脑脊液

闫海花

颅内感染具有病程长、病情重、发展快、死亡率高、预后差等优点,是神经外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治疗非常困难,而且颅内感染常同时存在脑脓肿、脑积水等,并相互促进,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采取腰大池引流术治疗颅内感染,具有患者恢复快、可控制引流量和引流速度、创伤小等优点。我科对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24例颅内感染患者进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并给予科学、合理的护理,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24例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20~62岁,平均(40±11.2)岁;其中11例为颅脑外伤开颅术后感染,3例为脑室外引流,3例动脉瘤夹闭术后感染,3例为经蝶垂体瘤术后感染,2例为后颅凹肿瘤术后感染,1例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感染,1例为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

1.2 操作方法 准备用物,帮助患者取蜷曲侧卧位,穿刺点选取L3-4或L4-5间隙,用穿刺针进行常规穿刺,注意穿刺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流出脑脊液后,将细硅胶管送入蛛网膜下腔头侧,保持引流管位于蛛网膜下腔约5 cm,观察脑脊液呈流通状态后,拔出穿刺针,在穿刺处缝合1针,固定引流管,无菌纱布覆盖,外接引流袋,床边固定,以防脱出。一般待脑脊液转清、患者头痛明显好转或消失,实验室检查脑脊液细胞数<20×106/L,蛋白<900 mg/L应及时拔除引流管。

1.3 护理

1.3.1 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敷料是否有渗血、脱出,保持局部干燥,敷料固定完好,发现敷料有潮湿,及时查找原因,如果有脑脊液渗漏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患者自身出汗引起敷料潮湿,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将患者背部垫毛巾起到吸汗的作用。

1.3.2 体位护理 腰大池引流术后患者取平卧位或侧卧位。

1.3.3 引流管的护理 ①引流管的固定:嘱患者不要随便改变引流管的高度及体位;搬运患者时,应先夹闭引流管并固定好,安置好体位后再继续引流;对于烦躁患者,应先约束肢体,避免导管脱出。②控制引流量:引流速度10~15 ml/h,引流量250~350 ml,引流量不宜过多,引流速度忌忽快忽慢,以防发生低颅压。③保持引流管通畅:是治疗颅内感染成功的关键。护理人员应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和脱落,为患者更换体位时,注意引流管液面高于穿刺口,并避免引流管弯曲,以免逆行性感染。④观察并记录脑脊液的颜色、量和性状:根据患者的引流情况及病情,调整流速、流量、引流管的高度。当脑脊液由清亮变混浊、出现鲜红色脑脊液或有沉淀物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同时每日应进行脑脊液的常规及生化检查。⑤拔管时间:当患者体温正常3 d,连续3次脑脊液细菌培养为阴性或连续3 d脑脊液的蛋白、细胞数正常,无颅内感染引起的脑膜刺激征及头痛时,可考虑拔管。拔管前应先夹毕引流管,一般1~2 d,待生命体征稳顶后拔管。⑥拔管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意识及有无脑脊液漏等[1]。

1.3.4 基础护理 保持床铺清洁、干燥;鼓励患者多饮水,避免尿路感染;定时翻身拍背,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保持呼吸道通畅;按摩受压部位的皮肤,预防发生褥疮。给予患者高纤维、高蛋白、高热量食物,补充患者营养。对便秘者,给予缓泻剂或润肠剂,保持大便通畅。

1.3.5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①低颅压或气颅:当患者改变体位,变化头部高度时,过快的引流速度及过多的引流量,均可使外界大气压与颅内压形成负压梯度[2],从漏口使空气进入颅内,患者会出现头疼,当抬高头部时会加重头痛,严重者甚至发生脑疝,因此,应控制好引流速度、引流量、引流告诉,流速一般为10~15 ml/h,引流量200~300 ml/d,引流高度高于穿刺点60 cm以上。②逆行性感染:持续引流时外界与颅腔相通,可增加颅内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更换床单和进行特殊检查的过程中,应暂时关闭三通管,避免引流液逆流,从而减少感染机会。③脑脊液漏:部分患者由于感染严重,带管时间长,导致穿刺部位的周围组织出现炎症反应,此时,穿刺点被扩大,脑脊液渗出液流出引流口。因此,在引流期间,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引流口有无渗液,如有异常,及时处理。当引流管拔除后,应进行局部加压,可促进引流口愈合。

2 结果

24例患者采取腰大池引流术,经有效治疗和护理后,可有效控制患者感染,留置引流管时间7~21 d,平均(10±6.8)d,24例患者中放弃治疗出院1例,因膀胱出血死亡1例,其余均治愈出院。

3 讨论

腰大池置管可持续引流感染的脑脊液到体外,从而降低颅内压,刺激脑脊液分泌,稀释和冲洗颅腔,起到自身置换作用[2]。颅内压明显增高者、有脑疝征象者、全身严重感染者、躁动不安严重者、穿刺部位皮肤感染者、脑脊液循环通路不畅者[3]应禁忌持续腰大池引流。行腰大池引流符合外科感染治疗的基本原则,且利于进行鞘内注射抗生素,可快速达到有效浓度,使用药时间缩短[4]。腰大池引流术还有助于排除颅内的毒素、细菌、炎性物质及血红蛋白,可加速脑脊液的代谢,减轻脑膜刺激症状,而且可减少癫痫的发作和交通性脑积水、蛛网膜粘连的发生[5,6],从而使治疗时间缩短,治疗费用减少,提高患者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

本次研究对24例颅内感染患者采取腰大池持续引流术治疗,同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所有患者除1例放弃治疗出院,1例因膀胱出血死亡,其余均治愈出院。总之,持续腰大池引流术治疗颅内感染,并做好穿刺点的护理、体位的护理、引流管的护理、并发症的护理等,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1]宗西明,吴建强,唐玉明.不同导管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外引流术后临床观察.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23(1):13.

[2]顾征,徐爱民,孙永权,等.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的探讨.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4,12(1):61-63.

[3]杨岳炜,腰大池引流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吉林医学,2012,33(5):3027-3029.

[4]时忠华,蔡学见,王玉海,等.颅内细菌感染的诊治.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2):1366-1368.

[5]陈锷,唐建建,张俊卿.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术后颅内感染.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4,3(3):143-145.

[6]钟景灿,张嘉林.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重症颅内感染.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0):1187-1188.

猜你喜欢

大池引流术脑脊液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维护服在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皮下隧道式腰大池外引流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分析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
脑脊液引流在早期颅内破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PC-MRI对脑脊液循环的研究价值
开颅手术后常规腰大池引流对防治颅内感染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