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应用
2012-08-15王东明阙云端
王东明 阙云端
治疗四肢骨折,内固定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作为并发症仍不可避免。传统方法多为局部清创后定期创面换药处理,以及配合全身抗生素应用,但是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骨折及感染创面迁延不愈,有的甚至发展成为慢性骨髓炎。作者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使用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取得了较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VSD治疗四肢骨折术后感染8例。男5例,女3例;年龄29~52岁,平均年龄35岁。股骨干骨折2例、胫骨骨折3例、多发跖骨骨折1例、尺桡骨骨折2例。感染发现时间:术后7 d~3个月,切口分泌物培养均为阳性:4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为铜绿假单胞菌,2例为大肠埃希氏菌。术后住院时间18~42 d,平均 28 d。
1.2 材料 a.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维斯第(VSD)敷料,内置2根具有多个侧孔的硬质硅胶引流管。b.英国S&N公司生产的具有单方向透气功能的透明薄膜。c.中心负压吸引装置。
1.3 治疗方法 术前准备:常规检查血常规、生化作全身状况的评估,以及血沉、C反应蛋白等感染指标,感染病变部位拍X线片、CT、MRI检查等,根据分泌物培养结果术前使用敏感抗生素5~7 d。手术方法:彻底清创,包括创面及腔隙的异常分泌物和炎性组织等。对伴血管、神经外露者局部转移筋膜或肌肉将其覆盖。对于感染时间较长,局部炎症较重者,予以去除感染部位的内固定物,发现感染时间较短,局部炎症较轻者可以暂时保留内固定物。根据创面的形状和大小,设计修剪VSD敷料,将其缝合在周围正常皮肤上,使用酒精脱去皮肤周围油脂后,用透明薄膜将VSD敷料覆盖,必须使引流管的端孔及所有侧孔完全为VSD敷料包裹。
术后观察:将负压调节在-125~-450 mm Hg的压力,术后当天适当调低负压,仅需确保负压封闭引流正常即可,以免造成骨新鲜创面及骨髓腔的大量失血。术后第2天即可将压力调整至正常水平。一周左右拆除VSD敷料,或观察负压引流量<50 ml/d,最长不超过10 d。检查创面,如果创面肉芽组织生长饱满,鲜红嫩活,如“草莓状”,且没有骨骼肌腱外露,可以直接缝合或植皮闭合创面,否则可重新填入VSD敷料继续引流,有时要更换敷料1~2次,直至创面新鲜再行游离植皮或皮瓣手术,修复创面。综合治疗:术后继续静脉用抗生素5~7 d,然后改为口服至术后4周,同时注意营养支持治疗,必要时可以输白蛋白、新鲜血及血浆等。
2 结果
本组8例患者中有7例清创过程中取出内固定物,1例由于发现时间短,局部炎症较轻者暂时保留内固定物。其中有5例经负压吸引治疗一次后,观察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且没有骨骼肌腱外露,予以游离植皮或直接缝合处理直至创面愈合。另2例患者,由于创面感染较重再一次清创后,继续负压闭式引流一周,示肉芽组织鲜活平整,同前法以游离植皮处理。术后每隔一周复查血常规、生化、血沉、C反应蛋白至术后一个月,每月复查一次X片。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4~6周骨折周围有不同程度的新骨痂生成.8例创面均愈合,无渗出,肢体红肿热痛等症状消失。
3 讨论
四肢骨折内固定手术后创面感染,是目前医疗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1]。闭合骨折,由于无菌观念的加强,以及抗生素的应用,内固定后感染发生率较低,但是开放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发生率却高达30%[2]。内固定术发生后感染,使组织创伤进一步加重,严重者将导致创面迁延不愈甚至发展为慢性骨髓炎,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难度。传统方法包括清创、开放换药、全身应用抗生素等。有文献报道慢性感染者往往需要应用大剂量抗生素6~12周[3]。但是由于感染部位血液循环差,且常常伴有死骨、死腔等形成,即使血清中的抗生素达到较高的浓度,局部病灶内也未能达到有效杀菌浓度,所以治疗效果往往也不理想[4]。因此,治疗感染的关键在于及时、彻底的清创,有效的引流,适宜的固定及应用敏感抗生素等这一系列的综合治疗。彻底清创是治疗感染的基础,必须清除掉所有坏死、感染的组织和骨质。感染部位一定要保持通畅有效的引流[5]。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 drainge,VSD)是由 Fleischmann 等[6]首创,我国裘华德[7]1994年首先引进。研究报道,封闭式负压吸引能够显著提高感染创面血流量,促进坏死组织和细菌清除,加速肉芽组织生长和细胞增殖修复,促进毛细血管新生,促进增生期的胶原合成和修复期的收缩性纤维合成,能迅速增强白细胞活性及其吞噬功能、减少细菌数量、促进伤口愈合[8]。生物贴膜的半透性功能,将开放性创面变为闭合性创面,使外界与感染创面隔绝,可以有效的防止交叉感染。负压封闭后创面局部环境及血液循环的改善,使免疫细胞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能够有效缓解感染创面的炎症反应,限制感染的扩散,加速创面愈合[9]。
4 结论
笔者认为,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利用高负压,彻底去除腔隙或创面分泌物和坏死组织,同时刺激肉芽组织快速和良好生长,可以使创面的处理简单化,对促进骨折愈合非常有用。而且操作简便,疗效显著,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医务人员工作量,为治疗此类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1]李伟,陈龙.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体会.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1):46.
[2]Darouiche RO.Treatment of infections associated with surgical implants.N Eng J Med,2004,35o(14):1422-1429.
[3]董吴平,张爱虹.慢性骨髓炎治疗新进展.中国热带医学,2005,5(7):1548.
[4]张永民,施忠民,赵钢生,等.四肢骨折术后感染的综合治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14):1116-1117.
[5]张玉富,孙旭,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骨科术后感染中的应用.山东医药,2010,50(44):39-40.
[6]Fleisehmann W,Strecker W,Bombelli M,et al.Vacu-um Sealing as Treatment of Soft Tissue Damage in()pen Fractures.Unfallchirurg,1993,96(3):488-492.
[7]裘华德.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2-82.
[8]Kilpadi DV,Bower CE,Reade CC,et al.Efect of vaecum assisted closure therapy On early systemic cytokine levels in a swine model.Wound Repair Regen,2006,14(2):210-215.
[9]阙云端,王东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四肢复杂创面治疗中的应用18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9):2238-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