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洪武永乐时期明朝与西域诸“地面”的关系

2012-08-15董知珍

关键词:朝贡永乐西域

武 沐,董知珍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20)

明初洪武永乐时期,在西域最有影响的政权除撒马儿罕(哈烈)和别失八里外,还有为数众多的居民相对集中的小城。这种局面正如《明史》中所说的:“地大者称国,小者止称地面”。①《明史》卷332《西域四》,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8616页。这些“地面”,与明朝关系相对密切的当是在东察合台汗国控制下的土鲁番、哈剌火州和柳城等。地处南疆的于阗虽然在永乐时与明朝发生一些联系,在永乐后与明朝的关系逐渐疏远。这一时期,瓦剌进入西域,并与东察合台汗国展开角逐。瓦剌在西域的兴衰不仅对当时西域局势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以后西域历史的发展影响深远,因而本文对此做一论述。

一、土鲁番

明初的土鲁番②明代的土鲁番又称土尔番,是由元朝忽必烈时的秃尔班一词演化而来的。参见田卫疆:《关于明代吐鲁番史若干问题的探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第3期。辖有崖尔城(今交河古城)和盐泽二城。该地在西北宗王叛乱后被元朝控制,直到元末至正七年(1347年)“西番盗起,凡二百余所,陷哈剌火州,劫供御蒲萄酒,杀使臣”③《元史》卷41《顺帝本纪四》,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879页。,土鲁番被东察合台汗国攻占。明初之际,黑的儿火者以传播伊斯兰教的“圣战”为名,积极向土鲁番一带扩张,并迫使当地居民接受伊斯兰教,但他死于这次圣战中。④苗普生、田卫疆:《新疆史纲》,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75页。

明代,土鲁番与明朝的交往开始于永乐时期。永乐三年(1405年),“火州回回满剌乞牙木丁等来朝贡马及方物”⑤《明太宗实录》卷38,永乐三年正月壬戌条,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第647页。。明朝从这批使者了解到土鲁番一带的情况,翌年,明朝派鸿胪寺臣刘帖木儿等出使别失八里时带上彩币对土鲁番的头目以赏赐,这是明朝与土鲁番头目的首次交往。永乐五年(1407年),土鲁番万户赛音帖木儿派人随同哈剌火州和柳城的使者向明朝贡玉璞等物。①《明太宗实录》卷66,永乐五年四月丁酉条,第2册,第929页。这是土鲁番头目对明朝赏赐的回应,土鲁番与明朝之间友好的贡赐往来开始。土鲁番居民信奉佛教,即使是黑的儿火者强迫他们改信伊斯兰教,但仍未改变。黑的儿火者死后,土鲁番的佛教依然很兴盛,永乐十三年(1415年),陈诚在其《西域番国志》中说土鲁番“居人信佛法,多建僧寺”。②杨建新注:《古西行记》,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92页。《沙哈鲁遣使中国记》中记述这个使团经过土鲁番的情形中也写到:“其地人民大半崇奉佛教,庙宇甚多,俱宽大宏敞。正殿中央,皆供释迦牟尼佛像。”③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3册)》,《沙哈鲁遣使中国记》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第292页。因而,土鲁番的佛教首领受到当地人民的尊崇,土鲁番以佛教首领的名义向明朝遣使入贡,这成为西域地区与明朝关系的一个重要特点。永乐六年(1408年),土鲁番僧清来率其徒法泉来到明朝,并向明朝进贡方物,明朝对他们予以优厚的赏赐。④《明太宗实录》卷79,永乐六年五月辛酉条,第2册,第1062页。同年,土鲁番僧古麻剌失里等人向明朝进贡马匹和方物⑤《明太宗实录》卷80,永乐六年七月乙巳条,第2册,第1075页。,明朝对他接待的规格低于清来。这位古麻剌失里很可能是洪武二年和三年两次来到明朝的班的达之徒弟⑥《明太祖实录》卷47、卷59,洪武二年二年十一月庚寅条,第2册,第946页、洪武三年十二年壬午条,第1165页。。《明实录》中的这两条史料可能有误,他们不可能在一年之内两次到达南京,可能是史官记载有误。古麻剌失里于洪武十三年请求回国,朱元璋授命礼部,要求对其所驻诸国,及诸酋长遇僧至宜善送之。永乐九年(1411年),古麻剌失里以总统身份派南答失里等贡马及方物⑦《明太宗实录》卷115,永乐九年五月癸酉条,第3册,第1471页。。但此后到明成祖去世,土鲁番的佛教首领再没有遣使到明朝入贡。

除土鲁番的佛教首领派人与明朝进行交往外,土鲁番的头目也遣人前往明朝。永乐十一年(1413年),土鲁番万胡赛音帖木儿遣使臣随从给事中傅安向明朝进贡名马和海青等⑧《明太宗实录》卷145,永乐十一年十一月辛丑条,第3册,第1717页。;永乐十三年(1415年),土鲁番遣使与哈烈、撒马儿罕等处使臣来明朝朝贡⑨《明太宗实录》卷170,永乐十三年十一月丁酉条,第3册,第1895页。;永乐十四年(1416年),土鲁番地面回回法忽儿丁来朝贡马一百七十匹⑩《明太宗实录》卷181,永乐十四年十月丙子条,第3册,第1960页。;永乐十七年(1419年),土鲁番与哈密等处一百三十七名使臣来朝贡马⑪《明太宗实录》卷210,永乐十七年三月丙午条,第4册,第2127页。;永乐二十年(1422年),土鲁番与哈密两次向明朝贡马⑫《明太宗实录》卷247;卷254(上),永乐二十年三月甲戌条,第4册,第2313页;十二月戊子条,第4册,第2359页。;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土鲁番都督速哥、尹吉儿察等进马⑬《明太宗实录》卷269,永乐二十二年三月戊戌条,第4册,第2440页。。从土鲁番与明朝建立朝贡关系后,土鲁番头目向明朝朝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土鲁番不是单独派遣使臣进行朝贡,而是与其他使臣联合进行朝贡的。前期与周边的火州和柳城等地面,后期多与哈密使臣一起进行朝贡。这也说明土鲁番当时的影响力是非常有限的,其地的头目没有单独组成一个庞大的使团的条件,只能通过与其他地面一起向明朝进行朝贡,一方面得到明朝的认可,另一方面获得丰厚的赏赐。

土鲁番是陆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据点,是中西商旅、使节来往的一个必经之地;土鲁番在西域地区的影响力很小。因此,明朝在处理与土鲁番的关系的问题上,不可能单独派遣使臣以显示对土鲁番的重视,而是在出使西域大国的时候顺便带上相应的赏赐品敕谕当地的头目。对土鲁番如此,对火州、柳城亦是如此。

土鲁番在永乐后期遭受东察合台汗国的侵掠,西迁伊犁河谷的歪思汗向东以传播伊斯兰教为借口发动“圣战”。这可能是土鲁番的头目勤于向明朝朝贡的重要原因,以期得到明朝的军事保护。然而明成祖这时把精力放在征讨鞑靼上,对土鲁番没有给予像哈密那样的重视。明成祖去世后,其继任者对西域采取消极政策,最终使勤于向明朝进贡的土鲁番头目尹吉儿察于宣德元年(1426年)被歪思汗驱逐到甘肃,土鲁番被直接置于东察合台汗国的控制之下。歪思汗死后,东察合台汗国一分为二,后来东察合台汗国王系后裔在土鲁番建都,土鲁番迅速强大起来,在明朝中期时与明朝直接对抗,对西域地区的民族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二、哈剌火州和柳城

根据陈诚的《西域番国志》载:“土尔番城在火州之西仅百里,……在鲁城之西七十里。”⑭杨建新注:《古西行记》,第292-293页。土尔番即土鲁番,鲁城即柳城,这三城之间相距不远。火州在元朝时的地位很重要,元初,畏兀儿亦都护因战火由别十八里(北庭)迁到火州。元朝于至元二十年(1283年)设宣慰司于此,后因战火不复存在。元朝也在此设有总管府,火州的官民有向元廷进贡葡萄酒的义务。西北宗王叛乱平定后,元朝加强对该地的控制,但在1347年被东察合台汗国攻占。到明初时,这里的战火仍未停息,战乱使这里人烟稀少,经济凋敝。永乐十三年(1415年)当陈诚使西域返还明朝经过火州时,依然残留着战火的痕迹,“城方十余里,昔日惟多,僧堂佛寺过半,今皆零落。”①杨建新注:《古西行记》,第294页。明朝时,火州在西域的地位大不如元朝,而被土鲁番取而代之。

火州和柳城虽隶属于东察合台汗国,但在对外交往方面相对独立。由于火州和柳城与土鲁番同处土鲁番盆地,在地理上相邻,因而在与明朝的交往上多是联合组成一个使团,或者跟从别失八里哈烈和撒马儿罕等地的使团向明朝朝贡。明朝同样派遣使节向途经的这两个小城以赏赐,这正如《明史》中所说的:“凡天朝遣使及其酋长入贡,多与之偕”②《明史》卷329《西域一》,第28册,第8527页。。

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西域回回者鲁剌丁等使哈剌火州还”③《明太宗实录》卷12下,洪武三十五年九月戊戌条,第1册,第219页。,这是火州与明朝交往的最早记录。与土鲁番不同的是,火州一地的伊斯兰教比较兴盛,因而火州头目向明朝派遣的使者多为满剌,这是火州与明朝交往的一个特点。永乐三年(1405年),火州回回满剌乞牙木丁等来朝贡马及方物④《明太宗实录》卷38,永乐三年正月壬戌条,第1册,第647页。,次年,明朝命鸿胪丞刘帖木儿护别失八里使者回国时,顺便带上彩币赏赐赐火州王子哈散。永乐五年(1407年),火州派遣使者向明朝朝贡时,向明朝报告一个重要信息:“回回行贾京师者,甘、凉军士多私送出境,泄漏边务”⑤《明史》卷329《西域一》,第28册,第8528页。。当时有一些西域回回以在明朝行商为名,在回归途中,贩卖明朝境内的人口到火州和别失八里等地。他们一方面勾结明朝的官军,另一方面获得明朝的一些重要军事机密,这一方面为明朝法律不容,另一方面给明朝的安全构成威胁,这使明朝加强对过往回回商人的管理,明朝两次下令让镇守甘肃的总兵官宋晟“自今宜严禁约”⑥《明太宗实录》卷66,永乐五年四月戊戌条,第2册,第929页。。这年底,火州回回也速与哈密卫指挥马马火者向明朝贡马⑦《明太宗实录》卷74,永乐五年十二月丙戌条,第2册,第1023页。。永乐六年(1408年),哈剌火州回回阿里迭里失等与哈密卫所镇抚黑的儿等向明朝进贡硇砂⑧《明太宗实录》卷83,永乐六年九月戊申条,第2册,第1110页。。永乐七年(1409年),哈剌火州等城回回者伯里等向明朝进贡方物⑨《明太宗实录》卷91,永乐七年闰四月庚午条,第2册,第1198页。。永乐八年(1410年),火州等处回回者马儿等与撒马儿罕使臣向明朝贡献玉璞和硇砂⑩《明太宗实录》卷111,永乐八年十一月乙卯条,第3册,第1421页。。永乐十一年(1413年)火州王子哈三先后两次遣使随从给事中傅安和白阿儿忻台等贡名马及方物等⑪《明太宗实录》卷140,卷145,永乐十一年六月癸酉条,第3册,第1690页;永乐十一年十一月辛丑条,第1717页。。永乐十三年(1415年),陈诚使西域后,火州随西域诸国遣使来到明朝朝贡。

从永乐三年到永乐十三年,火州先后8次派遣使者向明朝朝贡,其次数远远超过明朝规定的三年或五年一次,这一时期火州的使者向明朝提供一些重要信息,使明朝加强对过往商旅和使节的管理,有利于遏制西域回回在明朝境内贩卖人口的不法活动。但让人费解的是,火州与明朝的朝贡关系在永乐十三年后中断,由于史料的匮乏,我们也无从得知其中的缘由。直到正统十三年(1448年),此后,土鲁番迅速崛起,火州和柳城很快被其攻灭。

柳城,一名城鲁,又名柳陈城,在火州东七十里,是一个小城,在民风、土产等方面与土鲁番和火州大抵相同。柳城与明朝的交往与火州相比少多了。柳城向明朝入贡,从永乐五年(1407年)开始,有时随明朝使者在回国途中;有时与西域诸国结伴入贡。永乐二十年(1422年)与哈密共献上二千只羊后再也没有朝贡,直到其被土鲁番攻占。

三、于 阗

于阗在明朝时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大国,该国位于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的南缘,是汉唐时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之地。元朝时这里是西北诸王与元廷的主要战场,但不日后得以恢复。元末时,于阗国“其主暗弱,邻国交侵。人民仅万计,悉避居山谷,生理萧条”⑫《明史》卷332《西域四》,第七册,第8614页。。明初,由于中原王朝的势力难以达到这里,于阗渐渐地陷入政治上的混乱状态。据《拉失德史》记载,明初,这里发生了一系列战争,于阗成了战乱的中心,因而遭受的破毁最为惨重,①米儿咱·马黑麻·海答儿著、王致来校注:《拉失德史》,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306页。其经济在明初经过战乱的破坏已大为萧条。其交通因战乱和生态环境的恶化而日渐闭塞。明朝向西域诸国派遣使者大多走的是沿天山南北的道路,沿昆仑山北麓的丝绸之路南道已基本上断绝,因而于阗与明朝是在交通极其不便的情形下开始交往。

永乐四年(1406年),于阗开始与明朝的交往,这年,于阗派遣满剌哈撒木丁与阿端卫指挥佥事伦只吧来到明朝贡献方物。②《明太宗实录》卷56,永乐四年七月丙申条,第2册,第827页。同年底,在其使者回归时,明朝派指挥神忠毋撒等带上金织文绮等赏赐品,与之通往诏谕于阗等处头目。③《明太宗实录》卷62,永乐四年十二月乙未条,第2册,第892页。永乐六年(1408年),于阗再次派遣满剌哈撒木丁向明朝进贡玉璞,作为回报,明朝派遣指挥向衡等“赉敕往劳之”。④《明太宗实录》卷81,永乐六年七月丁未条,第2册,第1077页。永乐十八年(1420年),于阗与哈烈、撒马儿罕等国遣使向明朝贡马后,明朝派出以陈诚为右参事,同中官郭敬等赉敕赏赐上述各国。⑤《明太宗实录》卷226,永乐十八年六月乙酉条,第4册,第2216页。永乐二十年(1422年),于阗与哈烈等国向明朝贡玉。⑥《明太宗实录》卷245,永乐二十年正月己卯条,第4册,第2304页。永乐二十二年于阗使者陕西丁向明朝贡马,这时成祖驾崩,仁宗刚即位,这位新皇帝对西域的贡使已经没有多大的热情,这些使者在到京师不久就被遣送回国。⑦《明史》卷332《西域四》,第28册,第8614页。此后直到万历时,于阗再没有向明朝朝贡。

永乐时期于阗与明朝的关系不同于与土鲁番、火州和柳城的是:明朝派专人出使于阗,这与于阗交通不便直接相关,同时也反映了明朝对与于阗发展关系的重视。于阗自古以来是玉石的重要产地,该地素以出美玉而著称于世,因而于阗的玉石成为朝贡的重要贡品,这也是于阗朝贡的一个重要特点。通过于阗与明朝交往的史实可以看出于阗的社会状况:可以肯定的是,于阗在这时已经被伊斯兰化,这从于阗以满剌的身份派遣使者有所反映。《西域番国志》对于阗有粗略的记载,而陈诚在永乐十二年(1414年)出使西域时没有经过其地,因而留下的关于于阗的记载并非他的见闻录,而其他的记载更是简略。因此我们无从了解于阗详细情况。正如《明史》中所说的那样:“永乐中,西域惮天子威灵,咸修职贡,不敢擅相攻,于阗始获休息。渐行贾诸蕃,复致富庶”⑧《明史》卷332《西域四》,第28册,第8614页。。明朝与于阗的关系,维护了于阗社会的稳定,促进了于阗经济的发展。

四、瓦剌在西域地区势力的发展

瓦剌,即蒙元时期的斡亦剌惕,分布于扎布汗河、科布多河流域及额尔齐斯河、叶尼塞河上游一带,北与乞儿吉思(吉利吉思)为邻,西南及南边与别失八里(属东察合台汗国)、哈密毗连,东与鞑靼相接,东南伸向陕甘边外⑨白翠琴:《瓦剌史》,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37-38页。。从史书记载看,早在蒙古汗国阿里不哥与忽必烈发生战争时,斡亦剌惕(瓦剌)已经与西域发生关系。战争结束后,斡亦剌惕散居到西域各地,成了早期西迁的瓦剌人。⑩马曼丽:《明代瓦剌与西域》,《西北史地》1984年第1期。元朝灭亡后,瓦剌部被强臣猛可帖木儿控制,建文时猛可帖木儿死去。此后,瓦剌一分为三,“其渠曰马哈木,曰太平,曰把秃孛罗。”⑪《明史》卷328《外国九·瓦剌传》,第28册,第8497页。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乌格齐哈什哈率兵袭杀额勒伯克汗,掌握蒙古实权。瓦剌从此摆脱蒙古可汗的羁绊,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活跃在蒙古的历史舞台上。永乐时,瓦剌在明朝的扶持下开始发展起来,它在西域地区的影响随之逐渐扩大。

朱棣即位后,派人前往瓦剌部告知即位之事,后多次派遣镇抚答哈帖木儿等诏谕瓦剌部首领马哈木等。在明朝的多次诏谕下,永乐六年(1408年)冬,马哈木等派遣使臣暖答失等随亦剌思来朝贡马,请求明朝对其头目封爵赏赐。明朝于次年夏天封马哈木为特进金紫光禄大夫、顺宁王;太平为特进金紫光禄大夫、贤义王;把秃孛罗为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安乐王。瓦剌于永乐八年(1410年)再次向明朝贡马致谢,从此确立起瓦剌每年向明朝入贡的制度。明朝在第一次打败鞑靼后,瓦剌趁机杀死鞑靼头目本雅失里。瓦剌对明朝的态度开始蛮横起来,扣留明使,并准备进攻明朝。朱棣于永乐十二年(1414年)亲征瓦剌,于忽兰忽失温(今蒙古共和国乌兰巴托东)大破瓦剌,斩获王子十余人,部众数千,马哈木在明军的追杀下侥幸逃脱。永乐十四年(1416年),遭受重大打击的瓦剌遣使向明朝贡马以谢罪,明朝与瓦剌的朝贡关系逐渐恢复。①《明史》卷328《外国九·瓦剌传》,第28册,第8498页。此时鞑靼的势力在明朝与瓦剌的混战中坐大,明朝开始把其精力用在攻打鞑靼,而瓦剌把其发展的重点放在西域地区,与东察合台汗国开始对西域的争夺。

瓦剌与东察合台汗国的冲突随着其实力的壮大而日渐频繁、激烈。早在别失八里王沙迷查干在位时,双方在边境地区发生冲突,前苏联史家兹拉特金说:“就在这个时期,瓦剌与这个邻居发生了矛盾冲突。”②马曼丽:《明代瓦剌与西域》,《西北史地》1984年第1期。面对瓦剌的咄咄攻势,东察合台汗国只好与明朝结好来抵御其入侵。永乐九年(1411年),东察合台汗国王马哈麻改变守势,准备以武力攻打瓦剌,这一信息通过瓦剌的使者传到明朝,明朝于是派傅安等前往别失八里说服马哈木放弃攻打瓦剌,马哈木于是放弃对瓦剌的军事行动。③《明太宗实录》卷123,永乐九年闰十二月乙卯条,第3册,第1552页。但瓦剌与东察合同汗国的矛盾并未消除,瓦剌在西域继续发展势力,并且大约在纳黑失只罕统治时期进入蒙兀儿斯坦境内。歪思篡位后,为了避免与瓦剌的正面冲突,他把都城迁移到今伊犁河流域,更国号为亦力把里。④《明太宗实录》卷197,永乐十六年二月庚戌条,第3册,第2064页。此后,哈密成了瓦剌攻取的目标,永乐十九年(1421年),瓦剌侵掠哈密,哈密忠义王免力帖木儿向明朝告急,明朝遣使斥责瓦剌首领贤义王太平等,责令其归还抢掠哈密的财物。迫于明朝的压力,瓦剌于次年派人向明朝贡马谢罪,⑤《明太宗实录》卷238、卷254,永乐十九年六月庚戌条,第4册,第2277页;永乐二十年十二月己亥条,第4册,第2360页。瓦剌第一次攻取哈密的行动在明朝的干预下以失败告终。然而永乐之后,随着明朝国力日渐衰弱,明朝对哈密的控制力越来越弱,最终在与瓦剌和东察合台汗国激烈竞争中放弃哈密。东察合台汗国将都城西迁后,与瓦剌之间的冲突并未结束,歪思在汗国北边多次与瓦剌发生冲突,但屡次被瓦剌打败。歪思转而以传播伊斯兰教为名向土鲁番地区扩张并逐步占领该地,歪思开始在那里苦心经营,逐渐清除明朝在那里的影响力。从此,东察合台汗国以土鲁番地区为重要据点,使之成为东进明朝、北拒瓦剌的重要战略基地。

总之,永乐时期的土鲁番、火州、柳城、于阗等地与明朝的交往是明代最频繁、活跃的时期,土鲁番在15世纪中叶以后由于东察合台汗国都城迁都于此,其实力得到迅速发展,最终吞并火州和柳城。而于阗由于地处南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与明朝的交往较少,其在西域的影响力有限。瓦剌在这一时期开始在西域地区扩张势力,在与东察合台汗国的纷争中逐渐壮大自己的力量,永乐以后瓦剌与东察合台汗国的斗争更加激烈,而哈密则成为明朝、瓦剌和东察合台汗国三方角逐的焦点。

猜你喜欢

朝贡永乐西域
张骞探西域
彩色笔动起来
西域门户——两关遗址
辽属女真与北宋的朝贡隶属关系
朝贡体系与宋朝国家安全
班超出使西域
西域散章
夫余国与汉魏晋王朝的朝贡关系
宋代西南少数民族朝贡初步制度化的几个问题
中国书籍史上最大疑案:《永乐大典》流失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