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学术型医师是适应临床实习带教现代要求的重要路径

2012-08-15王劭宏丁雪梅孙文兵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2年3期
关键词:医学生医师医学

高 君,王劭宏,柯 山,丁雪梅,孙文兵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肝胆外科西区,北京 100043)

做学术型医师是适应临床实习带教现代要求的重要路径

高 君,王劭宏,柯 山,丁雪梅,孙文兵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肝胆外科西区,北京 100043)

临床带教教师是医学生职业生涯的启蒙者,其带教能力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医学生未来的职业能力和成就。传统的临床实习带教模式更强调对医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和锻炼,对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缺乏足够的重视,对医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学术起点未能产生良性影响。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呼唤有转化医学理念和能力、基础与临床结合的学术型医学人才,而这需要从临床实习带教环节抓起。学术型医师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对于医学生养成思想品质、培养临床思维方式、激发科研兴趣、培养科研能力等方面更具优势。做学术型医师是适应临床实习带教现代要求的必然选择。

临床实习;教学;学术型医师

从医学院校转入临床科室实习是临床医师职业成长的特殊阶段,该阶段是医学生从基础走向临床、理论联系实际、确定职业信念、强化心理素质、获得未来发展潜能的关键时期。临床带教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医学生实习质量的直接决定因素,并能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医学生未来的职业能力和成就。

由于我国在科研体系的完善、医师培养体系建设等方面起步较晚,我国临床医师的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粗放型的,在某些环节上,甚至是随意的。传统的临床实习带教模式,更强调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对医学生的学术能力培养和提高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相当数量的医学生不能够在职业初期即顺利地进入学术成长轨道,甚至一些医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长期与学术乏缘,表现为医疗服务能力较强、教学意识不够、学术研究兴趣不浓、科研能力不足等,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医师队伍的整体素质[1]。

进入21世纪,医学模式正在发生着深刻转变,以高效率解决临床问题为着力点的转化医学理念已经建立,并且已成为临床医师职业核心能力体系中的基本要求[2-5]。新的医疗模式下,医院需要从临床型向学院型乃至研究型转变,临床医师也需要从临床型向学术型转变,这种转变的“发力点”无疑应前移至临床实习这一医师职业生涯的“夯基”阶段,临床带教教师做学术型医师也就成为了新时期临床实习带教的必然要求[6-7]。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做学术型医师是适应临床实习带教现代要求的重要路径。

1 学术型医师的特征

随着对医学科学特点和规律认识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医学虽然是一门重经验技术的学科,但是仅有经验和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医师的成长、学科的建设和医院的发展均有赖于医师综合素质的提高。科研素养作为探究未知能力的基础,是基于思想品德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等基础之上的高层次素质,是学术型医师应具有的综合素质之一和重要标志。只有具备良好的科研素养,才能对科学问题足够敏感,善于从患者的一声叹息、工作中的一点“意外”、病情的“非正常”转归中发现科学问题之芽,将瞬间的灵感转化为澎湃的激情,进而凝练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并通过临床和实验室的配合进行研究,形成有价值的创新性思想和理论。

科研素养的培养,需要日积月累,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科研素养与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和理论进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不注意追踪前沿的理论和技术,科研素养将会有明显降低。借鉴国外学者对学术型医师的阐述[6-7],结合我国具体情况,不妨将学术型医师的特征总结为如下几点:以学术研究和贡献作为重要的人生追求,并积极地投身于其中;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四方面能力并重,科研工作贯穿于日常工作之中,且能够以科研工作和方法促进医疗、教学和管理工作;每周有一定比例的时间用于学术研究工作,而且,这一比例随职业生涯的推进逐步增加;有与职业时间或职业阶段相匹配的创新性积累或成果。

重视学术发展和进步,是临床医师成为学术型医师的必由之路。当临床医师在学术研究方面做大做强,对医学科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的时候,也就自然成为了学术型医师。进入学术轨道越早,追求越执着,工作越勤奋,就越有可能成为学术型医师,甚至可能成为医学科学家。

2 学术型医师在临床实习带教工作中的优势

过去,我国大多数医院的定位是以救治患者为最主要目的的临床型医院,医师的主要工作定位是治病救人,主要职业色彩是“医匠”。在此思维方式影响下,临床带教教师往往只重视对医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和锻炼,忽视科研素养的培养和教导;认为医生就应该先学“治病”,科研素养只能通过研究生阶段的训练才能获得,只要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科研素养就自然而然地养成了。这些不正确的理念导致医学生缺乏科研素养培养的问题日益凸显。

转化医学的核心内容是要求临床医师从纷繁复杂的临床资料中凝练出科学问题,再用基础研究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再转化为可用于临床的理论、技术、方法及药物,最终让患者获益[2-5]。进行转化性医学研究,就必须培养既会研究又能看病、有转化医学理念和能力、做到基础与临床结合的高水平人才——学术型医师。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对医学生的培养在重视专业技术技能的基础上,必须要强调科研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这正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临床医师培养体系中,高度重视学术型医师和医师科学家的培养理念的原因所在[6-7]。

临床带教教师只有自身具备较高的科研素养,才可能在临床教学中“润物细无声”般地训练学生的科研思维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与传统带教模式相比,学术型医师在临床带教工作中,以下方面更具有优势。

养成思想品质。任何一位以学术进步为己任的临床医师或科学家,无一不是简单之人——追求简单,除了事业发展,学术进步,别无其他;思维简单,几乎所有的价值判断和思想,只唯患者利益,只唯团队建设,只唯学科发展,只唯学术进步。思想“简单”之人,追求更执着,志向会更坚定[8]。学术型医师的简单、勤奋、严谨、求真的素质特征以及对学术思想挚深的追求和热爱,会对医学生的人生观、人文理念、工作态度、工作作风等产生深远的影响力。

培养临床思维方法。学术型医师在临床带教中,能将解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知识融汇贯通,而且结合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向学生介绍疾病治疗的现代理念和展望。不但教授疾病的诊治规范,还会让学生了解形成诊断规范的历史,以及疾病诊治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以扩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有助于医学生的临床思维方式从记忆型、模仿型向思考型、创新型的转变。对医学生而言,以学术为主线的带教无疑更具有吸引力和亲和力。

激发科研兴趣。学术型医师对临床问题的感知具有独特的学术视角,善于捕捉临床上或隐或现的学术灵感,并将这种灵感转化为有价值的科研方向和科研成果。这种敏锐的临床感知力可潜移默化地影响医学生,使他们认识到科研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临床关系十分密切,从而摆脱对科研的“陌生感”和“恐惧感”,激发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热情;只要在临床工作中做“敏心人”,遇到问题多问为什么,便能“临床俯拾皆科研,医生有心皆文章”。

培养科研能力。学术型医师可直接引导医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了解和学习科研工作的各个环节:查阅资料、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分析结果、撰写论文、转化成果。让学生在参观、操作、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学习系统的科研方法,培养和锻炼科研实践能力。组织和鼓励医学生参加各种专题讲座、学术沙龙和科技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在良好的学术氛围中,互相学习,大胆交流,提升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还可与学生分享自己科研工作中的成功和失败经验,从成功经验中帮助学生认识科学研究的普遍规律,效仿成功者的成长轨迹;从失败经验中汲取教训,培养其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科研精神。

3 学术型医师在临床带教中应具备的其他素质

3.1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自身修养

临床带教工作兼有医生和教师的双重职责,作为临床医生要救死扶伤,具备高尚的医德;作为带教教师则应当遵循高等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基本规范,具备高尚的师德。一切职业道德基本点就是热爱本职工作,而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责任心,就是对学生负责,对医学事业负责,对社会和未来负责。有了责任心就能积极工作,勤于钻研,热爱教学,乐于育人,擅于管理,也才能以为人师表来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楷模。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希望引导别人走正确的道路,激发别人对真和善的渴望,使别人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最高的发展,他应当首先发展他本身的这些优秀本质。孔子认为,在教育学生时教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临床带教教师,不仅要以治病救人为己任,还要传承人性化医疗的内涵,注重学识、气质、情趣、韵味等文化底蕴的积累,塑造真诚善良、谦虚豁达、追求卓越和坚忍不拔的人格风范。通过自己崇高的理想、健全的人生观、渊博的知识、良好的心态、严谨的治学态度来潜移默化地吸引和教育学生[9]。

3.2 合理的知识结构

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和医疗专业的分支不断细化,专病专治将成为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专业细化是为了更好地专病专治,在技术上更加精益求精,提高医疗质量。然而,分科越细,医生的知识面就越窄,除了本科的疾病,对跨科疾病知之甚少。很多三甲医院里,患者出现稍微跨科室的病情,病房医生就请会诊的情况已经成为常态。

其实,“博大”与“精深”并不矛盾,万丈高楼必须有深厚宽大的根基。新时代的教师不应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传授者,不应是固守于一门学科的狭隘专业人士,而应成为具有全面性知识的人才。对每一个带教教师来说,自己的专科知识当然应是必备知识,医学领域的其他专科知识也应熟悉,并且应涉猎相邻学科的知识,如哲学、法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绘画学、雕塑学、美学等[10]。只有具备了合理的知识结构,才能有广阔的视野和思维,才能担负起育人和科研的任务,这是教育工作者准备步入高等教育的起点,也是今后应不断加强且无止境的终点,这样才能随着综合修养的不断完善而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才能。

3.3 优秀的教学能力

一个人具有博大精深的知识,他可以成为一个学者,但未必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正所谓“学者未必是良师”。一个优秀的教师,除了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外,还必须具有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3]。

教师的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如果说,高校教师精通自己所教学科的理论知识是解决了教什么、培养哪方面人才的问题,那么掌握教育科学、懂得教育规律则解决了任何教、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因此,临床带教教师只有懂得教育科学,掌握教育规律,培养自己优秀的教育能力,并且把它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去,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工作事半功倍。带教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全面掌握并正确处理教材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教学设计和组织管理能力;良好的临床指导能力等[11-12]。

总之,新时代的临床带教工作,要求高素质的带教教师。只有做学术型医师,具备以科研素养为标志的综合素质,方能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丰富的教学经验指导学生,以先进的理念引导学生,使实习医生成长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学术型医师。

[1]孙文兵,门 阳,张 瑜,等.从学术视角浅析现代临床医师的内涵和素质特征[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0,26(1):58-60.

[2]Albani S,Prakken B.The advancement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from regional challenges to global solutions[J].Nat Med,2009,15(9):1006-1009.

[3]Curry SH.Translational science:past,present and future[J].Biotechniques,2008,44(2):ii-viii.

[4]洪 琪,郭 进,刘 媛,等.转化医学:新世纪医学发展新动力[J].医学教育探索,2009,8(3):339-342.

[5]来荗德.转化医学:从理论到实践[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7(5):429-432.

[6]McNeil HP.Enhancing academic physician training[J].Intern Med J,2008,38(7):616-617.

[7]Brass EP.Basic Biomedical Sciences and the Future of Medical Education:Implications for Internal Medicine[J].J Gen Intern Med,2009,24(11):1251-1254.

[8]孙文兵,沈雁英,魏永祥,等.谈学科带头人的十种管理能力[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24(10):702-704.

[9]孙文兵.外科医生应重“炼心”[J].医学与哲学,2006,27(3):76-77.

[10]Dala-Ali BM,Lloyd MA,Al-Abed Y.The uses of the iPhone for surgeons[J].Surgeon,2011,9(1):44-48.

[11]Chan LC,Beh PS,Yip AL.Young Chinese medical students adapt well to problem-based learning[J].Med Teach,2011,33(6):506.

[12]McGaghie WC,Siddall VJ,Mazmanian PE,et al.Lessons for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From Simulation Research in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J].Chest,2009,135(3 Suppl):62S-68S.

Being Academic-type Physicians Is an Important Pathway to Meeting the Needs of Modern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

GAO Jun,WANG Shao-hong,KE Shan,DING Xue-mei,SUN Wen-bing
(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West Campus,Beijing Chaoy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43,China)

Clinical instruction teachers are the first teachers instructing medical students in clinical practice,the overall qualities of which make a direct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the practice and indirect impact on the future of medical students.Under the traditional apprenticeship mode,the clinical instruction teachers paid more attention to clinical training and ignore academic training of medical student.As a result,it was prominent that the medical students were lack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The change of medical mode needs academic medical personnel who can undertake both clinical work and translational research.The academic physicians have good overall qualities,therefore,have the advantage for culturing the ethical quality,the clinical thinking and the scientific interesting and ability of the medical students.Being an academic physician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to adapt to modern demands of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

clinical practice;teaching;academic physician

G642.44

A

1006-2769(2012)03-0616-04

2012-02-01

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2009-3-11)

孙文兵

猜你喜欢

医学生医师医学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中国医师节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转化医学理念结合CBL教学法在口腔基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医师节》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医学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