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SWOT分析
2012-08-15陈琴
陈 琴
(广东医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广东东莞 523808)
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SWOT分析
陈 琴
(广东医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广东东莞 523808)
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对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全科医学教育提出相应的建议。
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教育;SWOT
以初级医疗卫生保健为基础的正三角形即称金字塔形医疗卫生体系认为是最理想的保健体系。顶部是处理疑难和高技术问题的少数三级医院,中部是二级医院、护理院和其它能处理需要住院的常见问题的机构,宽大的底部则是立足于基层、提供大量基本医疗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向个人、家庭、社区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计划生育、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基层医疗保健服务[1]。新医改把强基层摆到突出位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仅需要在硬件设备上得到改善,更需要充实大量专业化的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卫生人才。面对改革对卫生人才的需要,发展全科医学教育成为医学院校教育改革的重点方向。
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内部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和外部机遇(Opportunities)与挑战(Threats)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1 优势(S)
教育环境优势:全科医学教育培养的全科医生必须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全科医生不仅需要精湛的临床技能,还应具备预防、保健、康复甚至是中医药知识,具有较高的医学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良好医德医风。这些需要学校拥有高层次的教师队伍和丰富的人文底蕴,高等医学院校具备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业化全科医生最好的选择。
组织管理优势:高等医学院校都有直属或附属医院多家,并且很多医学院在基层有实习基地。医学院、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在医学院的组织协调之下,形成较为完善的网络,满足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三个教学环节即理论教学、临床实践和社区实践的教学需要。
毕业生就业竞争优势:高等医学院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并开设全科医学专业方向,全科医学毕业生必定具备竞争优势。由于我国目前只有少部分医学院校开办全科医学专业,因此全科医学专业毕业生数量很有限,全科医学生就业前景较好。以广州医学院为例,2001年开始招收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专业本科生,其“全科医学”本科毕业生被提前预定,全科医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十分可观。
2 劣势(W)
医学院校对全科医学的认同度低。对全科医学的认同度低体现在各个层面,高等医学院校本身同样对全科医学的认同度不高,这也正是为何我国开办全科医学教育的学校较少的原因。高校由于受生物医学模式发展以及医学生希望到大医院就业等诸多影响,学校愿意为大医院培养临床专科医生,而不愿意培养基层需要的全科医生。高等医学院校摆脱传统观念的影响,与时俱进,顺应我国卫生改革和时代发展的需要,重视全科医学教育,积极开展全科医学教育教学和研究。
缺少专业师资。长期以来高等医学院校一直是按照生物医学模式在培养医学生,注重医学理论和临床技能教学,以培养专科医生为重点,只有部分医学院校开展全科医学教育有少量师资。医学院校如果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可以利用公共卫生或预防医学领域现有师资,但毕竟不是专业全科医学师资,因此专业的全科医学师资极为缺乏。另外,全科医学教育包括理论教学、临床教学和社区实践教学,个环节由于教学内容的差异都需要专门的师资,目前的授课教师只能从学校、医院或社区现有师资转行而来,全科医学思维模式较为缺乏,专科化倾向严重,较难实现规范化带教[2]。
教学基地不健全。临床教学和社区实习是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基地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全科医学教育的质量,目前全国各地虽然都有临床教学基地和社区教学基地,但是基地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基地设置不规范,同时基地在数量和质量上不能满足全科医学教育的需求[3]。
3 机遇(O)
3.1 政策支持
2010年3月由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的《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要求大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对全科医生的培养目标包括:远期目标是到2020年,通过多种途径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基本满足“小病在基层”的人力资源要求;近期目标是3年内培养6万名全科医生。
2011年7月《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出台,确立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规范化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为“5+3”模式,即先接受5年的临床医学(含中医学)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这一培养模式的提出使得我国多年来对全科医生培养的探索得以制度化、规范化,也给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高等医学院校应该顺应时代和卫生改革需要,积极主动进行教育改革,为落实国家政策做出努力,改变长期以来只培养专科医生的教育模式。
3.2 全科医生需求量大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执业医师尤其是全科医师数量严重不足,约有6万名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的执业(助理)医师,仅占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3.5%,远低于国际上30%-60%的平均水平。我国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率为30%左右,与50%-80%的国际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基层高素质全科医生的缺乏是主要的原因。随着卫生改革的推进,居民对基层卫生服务利用量增加,全科医生市场需求量大的现象会持续较长时间。面对供不应求的局面,高等医学院校应审时度势,积极开展全科医学教育。
3.3 基层就业环境的改善
随着我国卫生改革的深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各级政府加大对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基层卫生服务硬件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使得基层就业环境改善,为全科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创造了基本条件。
4 威胁(T)
社会对基层机构和全科医生的信任度低。长期以来,我国居民就医不受相关制度限制,可以自由选择到不同级别医院就医,居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多有“就高不就低”的现象,使得不管是大病还是小病,不管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大部分人愿意多花钱到大医院看病,愿意找高职称的专科医生看病,认为这样比较有保障,担心基层看不好病或延误病情,对基层卫生机构和基层全科医生的信任度低。这也正是在全民医保背景下,“社区首诊”制度不能即刻落实的原因。短期内,社会对基层机构和全科医生的信任度不会发生很大的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全科医生会面临较大压力。在这种外部压力的情况下,多数医生不愿做全科医生,学生不愿意报考全科医学专业。
全科医生基层就业待遇不高,面临招生困难。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目的是为基层培养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有作为”的应用型医学专业人才,全科医学生毕业绝大部分是进基层卫生机构。目前来说,全科医学生下基层除了面临信任压力,还会面临收入压力,现有在基层从事全科工作的医务工作人员的待遇与城市大医院的医务工作人员有较大的差距,导致医学生就业愿意选择到城市大医院工作,而不愿意到农村乡镇卫生院或城市社区,因此医学生愿意报考临床医学专科不愿意选择全科,所以近些年部分高校招收全科医学专业本科生数量有限。
5 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建议
5.1 全科医学普教和专业学历教育
高等医学院校应该对所有医学生开展全科医学教育,不管是医学本科学生还是研究生教育均应该开设《全科医学概论》作为必修课程,通过这种普及教育,使所有医学生能正确认识全科医学。
全科医学专业学历教育包括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的全科医学方向。对于本科全科医学专业,将其作为临床医学的一个专业方向,可以采取中期分流、自由选择的方式,也就是对所有临床医学生开展全科医学普及教育和医改政策宣教后,让临床医学生自由选择是否学习全科医学专业方向。这样使得医学生对全科医学专业方向的选择是在兴趣和爱好的基础上,会增强学生的学习目的和树立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培养高素质、愿意服务基层的全科医生无疑大有裨益。
有条件的医学院校应积极探索开展全科医学研究生教育。《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指出规范化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为“5+3”模式,即先接受5年的临床医学(含中医学)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3年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可以实行“毕业后规范化培训”和“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两种方式。因此,开展全科医学研究生教育可以作为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的重要途径,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对全科医生需求量增加和全科医学的发展,研究生学习阶段选择全科医学方向必定会成为很多医学生的选择。
5.2 与地方部门或机构开展定向培养
由于我国开展全科医学本科教育的医学院较少,高校会存在对全科医学生招生难或担心全科医学毕业生就业的问题,笔者认为高等医学院校不妨主动与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订单定向培养,或者联合培养的方式。在制定培养计划时,学校与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充分沟通,获得当地或周边地区未来几年全科医生需求数量,与卫生行政部门甚至是医疗机构签订协议,为其培养全科医学生。这样供需双方就全科医学人才培养达成一致,医疗机构甚至可以参与全科医学生的培养,通过给学校或实习基地提出所需全科医生的培养要求,使教学与具体工作挂钩,在校期间医学生与定向机构也可以进行沟通,使医学生更清楚今后的工作需要,明确学习重点。这样供方、需方和医学生之间都能形成良性互动,而不是相互隔离,使招生、培养、需求各环节畅通。
5.3 建设规范的全科医学实践基地
全科医学教学基地包括临床实践基地和社区实践基地,两个基地都需要进行规范化建设。临床实践基地依靠大型综合医院特别是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设立,医学生理论学习结束后转入临床实践基地,在大型医院各科室轮转以充实临床知识和熟悉各科室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基地建设主要是增加转向资金投入并配备师资,明确基地培养目标并建立考评体系[4]。社区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培养“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观念,体现社区卫生服务“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服务内容,改变传统重治疗轻预防的现象。社区实践基地不仅重视培养医学生处理社区常见病,还要重视培养医学生如何与社区居民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重视培养全科医生心理医学知识和技能。
5.4 加强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高等医学院校应积极加强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加大对全科医学教育的投入力度,成立相应的院系或研究机构,配备专职管理和教学人员,在开展本科全科医学教育的基础上发展全科医学研究生教育。借助国内外的经验和专家的建议,制定相应的培训师资的学习班,对我国现有的师资进行集中整合培训。仅将临床教学人员直接转变为全科医学教师是不科学的,应该针对新增设课程引进新的师资,对于临床教学部分也需要对现有临床教学人员进行规范化的培训,因为教学过程中更应注重社区和基层卫生服务的实际需要,不同于培养符合大医院需要的专科医生,同时医学院需要与各大医院、社区或县乡村卫生机构紧密合作,借助医院、社区师资,全面建设全科医学的理论师资、临床师资和社区带教师资[5]。
[1]高 洋.军队医学院校培养部队基层医疗卫生专业人才的理论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硕士论文,2005.
[2]焦明丽,赵庆华,吴群红,等.基于临床医学生认知调查的高校培养全科医生SWOT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7):94-95.
[3]孟 群,解江林,吴沛新,等.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现状与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2006(3):175-176.
[4]王 晨,吴 萍.全科医学临床培训基地建设探讨[J].实用全科医学,2008(4):331-332.
[5]陈 琴.论基层卫生人才培养与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改革[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3):459-460.
SWOT Analysis of General Medical Education at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HEN Qin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Management,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Dongguan 523808,China)
Using the SWOT analytic procedure,the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nal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as well as external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general medical education at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n it proposes suggestions for carrying out general medical education at institutions of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general medical education;SWOT
G640
A
1006-2769(2012)03-0429-03
2011-12-30
2011年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湛江市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队伍建设战略研究”成果(2011C3108019)
陈 琴(1977-),女 ,湖北荆门人,讲师,研究方向为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