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地方高等医学院校为当地培养全科医生的设想
——以湛江市为例

2012-08-15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2年3期
关键词: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湛江市

陈 琴

(广东医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广东东莞 523808)

借助地方高等医学院校为当地培养全科医生的设想
——以湛江市为例

陈 琴

(广东医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广东东莞 523808)

对湛江市现有全科医生主要培养方式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探讨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参与培养全科医生的可行性,也对地方高等医学院校为当地培养全科医生作出了一些设想。

高等医学院校;培养;全科医生

随着我国卫生改革的深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各级政府加大对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基层卫生服务硬件条件有了明显改善,相比硬件条件的改善,基层卫生队伍建设较为薄弱,已成为制约基层卫生机构改善服务、提高质量的“瓶颈”。目前,我国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执业医师尤其是全科医师数量严重不足,约有6万名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的执业(助理)医师,仅占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3.5%,远低于国际上30%-60%的平均水平。我国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率为30%左右,与50%-80%的国际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基层高素质卫生人才的缺乏是主要的原因。2010年3月由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的《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2011年7月《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出台,标志着我国全科医生制度的建立。培养全科医生才能引导卫生服务下基层,才能实现首诊在基层,才能更合理地使用卫生资源、实现医疗保险的持续性发展,最终落实新医改政策。

1 湛江市全科医生培养现状及问题

1.1 湛江市现有全科医生主要培养方式

《湛江市2009-2011年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实施方案》要求2010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全市796人的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工作,其中全科医师骨干培训35人、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15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类在职管理人员68人、执业(助理)医师381人、注册护士297人。除去注册护士和管理人员,参加培训的全科医生共计431人。

湛江市全科医生培养过程中已考虑对不同层次和类别全科医生培训的差异性而采用不同的措施。全科医师骨干培训主要对象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或具有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的高年资注册执业医师,采取全脱产培训10个月。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对象为从事或即将进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中医类别执业(含助理)医师。全市共15人参加培训,全脱产培训5个月,其中理论培训300学时(约2个月),社区实践1个月,临床科室轮转培训2个月。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对象为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临床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分期分批开班,采取全脱产或半脱产的集中培训方式。培训学时共500-600学时,时间大约为6个月。全科医师骨干培训和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经费由省财政全额资助,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费用由省、市财政补助。

1.2 现有全科医生培养方式存在的问题

全科医生培养数量不够。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湛江市户籍人口约有763万,在广东省仅次于省会广州市。其中城市人口约为294万,农村人口为469万,2009年湛江市共有106所乡镇卫生院。《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要求三年内实现城市每万名居民有1-2名全科医生,农村每所乡镇卫生院有1名全科医生的目标,湛江需要400-694名全科医生,而近三年湛江的全科医生培训人数为431人,仅仅实现最小目标,如果按照城市每万名居民2名全科医生计算,还有263人的差额。另外,尤其全科医师骨干和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对象数量偏少。

全科医生培养时间短。湛江市全科医师培训时间最长的是对全科医师骨干的培训,全脱产10个月,而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全脱产为5个月,全科医生岗位培训采取全脱产与半脱产结合的方式,有效培训时间更短,与《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中1-2年转岗培训时间有较大差距。

缺乏规范化的培养途径,培养层次较低。《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要求近三年全科医生培养以1-2年的转岗培训为主要培养途径,同时招收本科医学毕业生进行全科医学方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训合格后鼓励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湛江市的全科医生培训主要采取岗位培训,即从现有在岗人员培训的方式培养,没有采取招收本科医学毕业生进行全科医学方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方式培养全科医生,从中长期发展目标来看,缺乏战略考虑,全科医生培养的起点不高。

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参与性不强,不能满足对基层全科医生“高层次、专业化”的需求。目前湛江全科医生培养中,全科医师骨干培训理论培训由广州医学院承担,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理论培训由广东医学院承办。虽然有高校的参与,但是与对全科医生“高层次、专业化”的要求相比,现有的参与性还很低,特别是位于当地的广东医学院还可以探索多种途径参与全科医生培养,比如定单定向培养全科医学本科生、开展全科医学研究生教育、参与毕业后规范化培养、开设全科医学继续教育等等。

2 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参与培养全科医生的可行性

2.1 全科医生培养制度的确立

2011年7月《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出台,确立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规范化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为“5+3”模式,即先接受5年的临床医学(含中医学)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这一培养模式的提出终于使得我国多年来对全科医生培养的探索得以制度化、规范化。同时,也给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指明方向,因为3年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可以实行“毕业后规范化培训”和“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两种方式,不管哪种方式都离不开高等医学院校的参与。高等医学院校应该顺应时代和卫生改革需要,积极主动进行教育改革,为落实国家政策做出努力,改变长期以来只培养专科医生的教育模式。

2.2 全科医学生培养的成功经验借鉴

借鉴浙江大学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徐州医学院等丰富的全科医学教育经验,广州医学院率先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中开展以社区为导向的防治结合型高素质实用医学人才的培养,2001年开始招收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专业本科生。媒体曾多次报道广州医学院“全科医学”本科毕业生被提前预定,不仅仅满足广州市社区对全科医生的需求,同时很多毕业生成为深圳、佛山、珠海等地的全科医学专业教师,全科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十分可观。广州医学院由于开办全科医学本科专业,具备专业师资,因而广东省卫生厅将广东省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设在广州医学院,承担全省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具体事务。可见高等医学院校培养全科医学生不仅满足我国医改政策需要,也能实现医学生轻松就业的需要,同时也是医学院校实现自身发展的需要和服务社会的需要。高等医学院校可以积极借鉴国内的经验。

2.3 地方高等医学院现有条件和基地的充分利用

湛江市现有高等医学院校——广东医学院,该院是广东省唯一省属重点建设医学院校,主校区位于湛江市区。广东医学院办学层次较高,办学实力较强,学科专业齐全,实验设备先进,是粤西地区唯一、广东省内学科力量较强的医科类大学,同时广医拥有粤西地区医疗水平最高的三甲医院为其直属医院。湛江市与广医曾有多次合作,湛江市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挂靠广医建立,对市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的卫生技术人员和乡村医生开展全科医学培训或继续教育。“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建设项目”已得到批准,将投资6,713万元新建技能中心、全科医学教学用房、全科医学示教门诊、全科病房、学员宿舍等,总建筑面积16,250平方米。《广东省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实施方案》要求广东医学院2011年开始连续三年承担粤西片(主要是湛江、茂名、阳江和江门等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人才的全科医师转岗集中理论培训任务。由此可见位于湛江市的广东医学院具有一定的全科医学教育经验和相应的基地,应充分加以利用。

3 借助地方高等医学院校为当地培养全科医生的设想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 (WHO)提出,在新世纪中社区平均每2,000人配备1名全科医生才能满足人们对基层卫生保健的需求[1]。那么湛江市现有的763万户籍居民就需要3,815名全科医生,与现在的499名相比需求空间极其大,如果放大到全省,全科医学人才的需求量更大,这一人才需求现象应该受到政府和当地医学院校的重视。

3.1 从高等医学院校的角度分析

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实现服务社会的功能。高校不仅需要实现自己教学和科研的功能,同时也要实现服务社会的功能,以促进自身的发展,因此在校-政府、校-市合作中应积极主动。广东医学院应积极配合国家和政府,努力做好已经开展的全科医学继续教育和培训中心工作,尽最大力量出色完成省交给的承担粤西片区全科医师转岗培训任务,重视湛江市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建设,巩固和做强作为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和全科医学继续教育机构的实力,为当地、全省全科医学终身教育出力。医学院校需要积极主动与上级教育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当地政府部门联系,为学校全科医学发展和实现高校服务社会功能开辟思路。

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实现医学教育改革。尽快在临床医学专业中开设“全科医学”方向,招收全科医学学历教育,探索全科医学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落实全科医生“5+3”培养模式。同时在现有临床医学生中普遍开设《全科医学概论》课程,实现医学教学改革。

3.2 从当地政府角度分析

首先,当地政府部门应该进行卫生人力资源规划,特别是对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的卫生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对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进行近期和长远规划,包括培养方式、数量和质量等,全科医学人才培养规划应与当地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人才教育挂钩。其次,地方政府对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应该给予财政支持,以保障全科医生培养数量和质量。现有政策显示,湛江市全科医师骨干培训和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经费由省财政全额资助,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费用由省、市财政补助。湛江市属于广东省欠发达地区,省财政在全科医生培养上给予较大支持。但作为近代兴起的一座海滨城,湛江市属于全国综合实力50强城市,省政府希望湛江“奋力争当粤西地区振兴发展龙头”,随着重大工业项目带动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就业和消费人口的增加,湛江市将迎来发展的好时机。当地政府应该重视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全科医生培养过程中,市财政应积极加大投入,才能保障足够数量的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的医务工作人员能参加培训,也才能保障培训质量和效果。

3.3 为当地培养全科医生的共同设想

地方政府和高等医学院校展开合作,地方政府借助高等医学院校为当地培养优秀全科医生,高等医学院校借助地方支持,实现医学院校全科医学专业学历教育、继续教育改革,使医学院校更好服务社会。短期内,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有计划地对现有基层从事全科工作的医护人员开展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岗位培训的时间尽量充足,培训师资和基地一定要具备相应的条件,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应承担积极作用,包括配备和培训师资,利用附属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基层社区实习基地建立起完善规范化的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网络,不仅重视理论教学,同时重视实习基地建设,包括临床实习基地和社区实习基地,因为实习基地的建设直接影响到全科医学教育的质量[2]。中期来看,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积极招收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或专科毕业生,借助医学院开展现有毕业生的3年(或2年)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从长远来看,由于全科医生缺口巨大,高等医学院校开设全科医学专业本科、研究生学历教育,地方卫生行政部门采取订单定向培养全科医生。从国外经验看,高等医学院校应积极建立和完善包括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3个阶段的全科医学终身教育培训体系,以保证全科医生素质水平的不断提高[3]。

湛江市培养全科医生有其独特的优势,省属医学院校就在当地,不管是近期还是长期都应该充分进行合作,形成良好的互动,共同努力为当地培养一定数量的优秀的全科医生,保障居民健康,促进医改目标达成,同时实现高等医学院校服务社会的目标,实现多赢。

[1]董燕敏.全科医生 寄望未来:透视中国全科医生队伍建设[J].中国卫生人才,2010(6):22-24.

[2]杨韵菲,张 瑾.对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若干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7(6):12-13.

[3]田 疆.国外全科医生队伍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卫生人才,2010(9):32-33.

Training General Practitioners with the Help of Local Medical Colleges:Taking Zhanjiang City as an Example

CHEN Qin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Management,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Dongguan 523808,China)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main method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general practitioner training in Zhanjiang City.Then it discusses the feasibility of involving local medical colleges in training general practitioners and what local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do to train general practitioners.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raining;general practitioner

G640

A

1006-2769(2012)03-0444-03

2011-12-30

2011年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湛江市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队伍建设战略研究”成果(2011C3108019)

陈 琴(1977-),女,湖北荆门人,讲师,研究方向为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猜你喜欢

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湛江市
湛江市文联等三家单位扶贫送温暖
湛江市文联领导慰问德高望重艺术家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广西2012—2015年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情况的调查研究
基于微课的岗位培训教材建设方法研究
以需求为切入的全科医师临床技能强化训练的效果评价
我国羽毛球教练员现状与岗位培训情况研究
中小学教师有效培训的实践探索
湛江市文联领导到城月镇坑仔村扶贫
空中交通管制员的素质与技能培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