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健康研究展望
2012-08-15郭玉成
郭玉成
当“健康第一”的时代号角响彻21世纪寰宇之际,人类对健康的诉求显得更加迫切。作为武术最具代表性的健身方式之一,太极拳已成为武术健康运动最为耀眼的名片。现在,学术界对太极拳的研究已经涉及人体科学、康复医学等多个学科,在多元化视野下,太极拳在增进人类健康方面出现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这为太极拳的健康传播提供了有益保障。因此,在日常生活“医学化”的今天,人们相信太极拳是一种有益的健身方式,尤其是中老年人群普遍选择太极拳来增进健康。随着太极拳健康研究的不断深入,太极拳与临床医学的结合逐渐成为趋势,这使我们深刻感觉到,当“健康”成为人们生活主题的今天,属于太极拳发展的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2000年,中国武术协会开始推广太极拳健康工程,面向社会传授太极拳,这在推动太极拳国内外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地带动了太极拳的科学研究。在国内太极拳研究如火如荼的同时,国外研究也呈现出深入、全面的探究态势。纵观近三年国外太极拳健康研究成果,其重点集中在针对性疾病治疗方面,如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乳腺癌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慢性肌肉骨骼痛患者、慢性中风患者、帕金森症患者等,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就生活质量、睡眠质量、平衡能力、主观能量等一系列指标进行全面研究。而且,国外学者还将与太极拳联系密切的中医纳入研究视野,并认为对太极拳健身机理认识的真正突破在于对中医在分子水平上的认识突破,如“气”和“经络”的本质以及太极拳对气和经络的作用机制等,从深层次解读太极拳健身功效。此外,研究者还着力探讨太极拳习练剂量与效应的关系以及习练太极拳的坚持性因素等问题。
太极拳诞生至今,其所彰显的健康文化经久不衰,健身方式广为流传,浓郁的文化性与健身性通过技术与理论的相互作用影响着一批又一批习练者,受益人群和适用领域不断拓展。在备受瞩目的“神州九号飞船”绕地球飞行期间,我国女航天员刘洋以一套太极拳进行了身体锻炼与心理调节,这对太极拳的科研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太极拳首次亮相于苍茫宇宙。这不仅实现了民族文化的弘扬与国家形象的塑造,也借助“神九”之力极大提升太极拳的影响力和认知度。此外,太极拳促进心理健康的受众也有了新尝试与探索,在“5·12”汶川地震后,有研究表明,太极拳锻炼对改善灾后造成的心理阴影作用显著,与日常太极拳习练者相比,灾后人群的身心康复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也希望看到在世界范围内,太极拳能为各国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务,成为造福人类的武术运动和体育形式。
太极拳健康研究正逐步引起国际体育组织的关注。在2012年7月英国格拉斯哥市举行的奥运会体育科学大会上,组委会设立“中国武术与健康:武术、太极与气功研究”专题会场,上海体育学院组团参加了此次武术要会。在会上,国内外武术研究者针对太极拳健康问题提出许多独到见解及研究前景,如太极拳习练者与非习练者在生存周期方面是否存在差别?真正使太极拳习练者延年益寿的深层健身机制是什么?为何有人习练太极拳健身效果颇丰,而有人却未能达到理想状态?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成果,太极拳研究项目的针对人群多为中老年人,对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健身研究尚有待进一步拓展。需要指出,针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地域、环境以及特殊人群健康的研究,也应是未来太极拳健康研究的重点。此外,在极力强调太极拳健身价值的同时,还亟待体育、医学、武术方面的学者深究太极拳健身机理、机制,将更为先进的科学方法应用于太极拳研究,加强中西方科研机构、学者的合作与交流,最终使太极拳更好地服务于大众健康。
健康问题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形影相随。当人类迈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健康”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话题。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不治已病治未病”思想,强调预防疾病。因此,太极拳健康研究,不仅要着眼于疾病预防,而且要与疾病治疗相结合,使之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大众、服务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