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武术启蒙训练兴趣培养方法的研究
2012-08-15熊亚兵潘旭辉
熊亚兵 潘旭辉
(1.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2;2.红河州奥林匹克体育运动训练中心,云南 蒙自 661400)
1 前言
武术作为中国的国粹不仅是最古老的养身健体的体育形式,也是当代青少年强身健体最有效的体育项目。由于它内容丰富、项目繁多,受场地、器材、时间、季节的影响很低,对青少年而言,无疑是一项十分有价值的体育项目,但是在初级训练中往往由于启蒙教练方法不当,使得青少年儿童对武术运动产生了厌倦与抵触。因此武术运动兴趣的培养和发展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以学生的兴趣为主。作为启蒙教练,如果能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使他们在武术运动中体会快乐、体会健康,达到身心的愉悦,才能让学生自觉、积极地投入到武术训练。
2 兴趣的定义
兴趣是人们对某种事物好奇而产生的有趋向性的心理状态,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从思想、情感和意志上去探索事物的真相,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智力发挥和工作效率。从兴趣发展过程来看,兴趣分为三个阶级三种水平,即有趣——乐趣——志趣。当一种兴趣产生后,我们就要评价它的价值,并不断使它向更高一级水平发展。要选择具有积极意义的兴趣作为中心兴趣,争取把这兴趣与自己向往的职业结合起来,与自己的志向结合起来,从而上升到志趣水平。
2.1 照顾兴趣
有趣是兴趣的第一阶段,低级水平,其特点是随生随灭,为时短暂,属于一种直接兴趣和短暂兴趣。起初刚进入武术队进行专业训练的青少年,都有几分天才的表现,只知道舞刀弄棒好玩,但对武术运动到底是什么却一无所知。对在训练中的苦与累没有一点思想准备。青少年儿童不同于成人,自制力、自律性较差,兴趣容易转移和消失。刚进队时,或许是“好玩”的心理,可能是通过武打影片对武术动作产生兴趣,但当好玩变成又苦又累的“作业”和任务时,就会产生了厌烦或恐惧的心理。实践证明,有的启蒙教练员机械地按照训练计划让孩子进行专业训练,或者让初入队的孩子去学习老队员的吃苦精神,效果都不是很好,很容易让孩子逃避训练。照顾兴趣不等于放任自流,也不能凭孩子的喜好尽量迁就,而是应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把兴趣与训练要求结合起来。在训练时,如动作单调且有一定难度,孩子就会失去兴趣。如果采用游戏的形式对动作进行规范,孩子就不会感到枯燥和劳累。
2.2 培养兴趣
照顾兴趣是为了把青少年引进武术训练的门槛。但训练是有目标的,在青少年对武术运动的兴趣基本稳定后,就必须考虑让他们在武术训练中感受到乐趣。
乐趣是兴趣的第二阶段,是兴趣的中级水平。乐趣是在有趣的基础上形成的,其特点是其本定向,为时较长。教练如果对刚刚进行武术启蒙训练的青少年急于求成,训练要求过于严格,没有把孩子的兴趣与训练方法相结合。在训练中当孩子动作完成不好,没有进步时,就训斥甚至打骂,结果使他们散失练习武术的乐趣,从喜爱变成害怕,在行为上就会逃避训练,甚至最终离开武术训练。如果能充分考虑启蒙训练孩子兴趣的培养,科学合理地编制训练计划,让每一堂训练课都充满乐趣,使孩子们在玩耍中练习,那么就会使孩子们既完成了一些基本功的训练,内心又充满了愉悦的体验。每次训练课都能让他们得到某种满足,让他们体会到习武的快乐。这样孩子的兴趣一旦稳定下来后,就会对武术运动有割舍不下的感情,训练也就成为他们自主的活动了。
在武术专项化训练中,由于新规则实施,越来越难的动作、高规格的要求就像一道道越来越高的门槛,随时都可能使青少年望而却步。尤其是启蒙训练,正是兴趣性年龄阶段,再好的苗子,教练员如果不设法引导他们跨越这道门槛,他们就可能放弃训练,而引导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武术训练具有一定的乐趣。培养兴趣必须讲究方法,对不同年龄、不同训练阶段的青少年,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尤其要注意发现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入队训练的动机。
2.2.1 正面激励
在武术启蒙训练中,由于自身条件的差别,技术动作质量的差别较大。把一些完成动作好,尤其是刚入队时比别人差、进步很快的孩子作为榜样,使孩子感到稍努力,就能达到较高的水平,能赶上或者超过榜样队员,这样使孩子不致于因暂时的落后而灰心丧气,以提高练习动作技术的兴趣。每次训练结束进行总结时,可以找一个或几个动作完成好的队员进行“表演”,树立正面形象,同时指出动作较差的孩子差距在什么地方,但要对其长处要进行表扬,让他也有一种心理的满足感。
2.2.2 注意挖掘每次训练课中的乐趣
培养兴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启蒙阶段的兴趣引导成功后,应让孩子“上套”,使每次训练课都能体验到乐趣。如果每次训练都能让孩子体会到一种乐趣的体验,一旦不让孩子进行训练,就会成为对他们的“惩罚”,在孩子的生活中,武术训练就会成为一个重要部分。他们也就会深深喜爱上这项运动。启蒙教练员要挖掘每堂训练课中的乐趣,要让孩子笑着累倒在训练场上,决不是哄着孩子去训练。
2.2.2.1 训练的难度要适中,让孩子都有进步的体验
训练武术难度动作时必须要适中,要循序渐进,力争使每一个孩子感觉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进步,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运动心理学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总是失败,没有成功的喜悦,就决不会对这项运动有兴趣。孩子的自尊心很强,总是得不到肯定和表扬,就会产生反感情绪。因此,训练的难度要适中,有意识地促成每个孩子获得进步和成功的体验,这样才能使孩子乐于训练。
2.2.2.2 教练员要做到语言风趣,表情可亲
每一位启蒙教练员都应尽量使自己的语言儿童化,用幽默有趣的语言讲道理,让青少年觉得好玩有趣。讽刺、挖苦、简单否定的语言万万使不得,即使批评,也要让孩子能听懂是在关心他、鼓励他,强调语气都应注意。教练员的表情,既要严肃认真又能透出和蔼可亲的神态。许多孩子是因为感到教练员容易亲近而努力训练的。总之,青少年在入队时向教练员表示“想练”和“愿练”武术的简单对话,不是他们以武术作为唯一运动项目的承诺。如果他们真正有了兴趣,其可塑的潜力将无可限量。所以,启蒙教练员除了要考虑传授武术技术外,还得下功夫认真研究怎样使孩子始终保持对武术运动的浓厚兴趣。
2.3 深化兴趣,形成志趣
兴趣的第三阶段是志趣,是最高级水平,是在乐趣和理想结合的基础上形成的,其特点是积极自觉甚至终身不变的。青少年时期是立志的时期,要根据他们的条件和兴趣爱好,确立人生志向和理想,这样他们的兴趣爱好就更具有社会性、方向性,也就更能稳定和持久。如果青少年把习武健身当作自己的远大志向,那么在今后的武术训练中无论多苦多累,道路多么坎坷,遇到多大的困难他们都能迎难而上,从此武术运动也就成为他们一生的挚爱。
3 结语
兴趣是智慧的火种,求知的源泉,成长的动力,它的作用和力量是很大的,对青少年武术启蒙训练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青少年武术启蒙训练阶段如果能使孩子培养成良好的兴趣爱好,对后期专业的武术训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启蒙教练要以培养孩子的兴趣为主,让青少年带着愉快的情绪投入到训练中,以武为乐,以武为友,最终使武术运动成为他们一生的挚爱与追求。
[1]赵红波,王兵伟.论中学生武术兴趣的培养[J].搏击·武术科学,2011(5).
[2]赵建芳.武术教学中兴趣培养的探讨[J].体育世界,2012(4).
[3]刘玉金,邹 勇,李印东.体育教学中情感效应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体育学刊,1997(04).
[4]许景行,黄春雨.儿童早期工具行为发展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2(02).
[5]王新华,崔喜灿.谈如何培养少儿的武术兴趣[J].辽宁体育科技,2000(10).
[6]王淑蓉.如何调动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J].青年科学,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