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武术教学应注意的问题探索
2012-08-15程国
程 国
(南京晓庄学院体育系,江苏 南京 211171)
1915年,“全国教育联合会”第一次通过《拟请提倡中国旧有武术列为学校必须课》议案,教育部明令“各学校应添授中国旧有武技,此项教员于各师范学校养成之”[1]标志着武术进入校园开始得到制度保障,1963年,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第一次发布了统一制定的《高等学校通用专业目录》,其中体育类下设8各专业,武术列为其中一个专业,由此标志着武术正式成为高等教育本科专业。从武术被列入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开始至如今校园武术课程已经在学校体育课程中枝繁叶茂,体现出了其良好的健身建心功能,另外,现如今各级各类的学校武术竞赛也开展的如火如荼,如省市级的青少年武术比赛、中学生武术比赛、大学生运动会乃至全国中学生武术比赛、大学生武术锦标赛、大学生运动会等等,教学与训练比赛是武术这一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在校园之间进行传播的主要表现形式,但是训练比赛与教学联系紧密却不可混淆,不可否认良好的比赛成绩可以促进武术教学与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提升学校知名度等,但是教学不等于训练,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此阶段是学生认识武术的重要时期,如在此阶段过于重视训练比赛,容易使小学生误认为武术便是锦标主义至上,势必使中华武术的发展走入狭隘的发展道路之中。那么小学武术教学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针对小学这一特殊阶段的学生特点进行探索。
1 小学武术教学中应注意教学的趣味性
无论武术中的何种拳种均有严格的动作规格,即使一个步行,如虚步的要求是“两脚前后开立,重心放在后退;后腿屈蹲,脚尖外展约45度,前腿微屈膝,脚尖绷直微内扣,虚点地面;挺胸塌腰”,[2]让学生既做到动作的准确性又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实非易事,动作规格的严格限定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枯燥性,当学生感到枯燥时便会失去继续学习武术的积极性,这时再继续对学生进行武术教学势必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膨胀的学习兴趣可促进教师的教学,因此,在学生进行校园武术学习的重要阶段——小学阶段,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首当其冲的重中之重,如何才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知道,小学生的心理相对比较单纯,他们想要得到的是家长、教师和同学的肯定,在班级或学校组织武术比赛,可以通过设置多个拳种器械项目让多人次获奖以达到激励学生继续学习武术的目的,另外,可以打破“要练武,先吃苦”的传统学习方式,在武术教学中与游戏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等方式,种种方式方法,目的便是要让学生产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2 注意培养学生的武术欣赏水平
现代网络日渐发达,已达到“不出家门便知天下事”的程度,武术教学中更应将这种便利积极地运用,观看高水平武术运动员的演练,即使不知武术为何物的人亦能产生美得享受,作为教师有义务与责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体现在武术教学中便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欣赏武术的观念,逐渐形成对武术进行正确评判的价值观。俗语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教师在教授武术的同时不防利用网络资源播放高水平武术运动员的演练视频或者亲临现场进行观摩,这不仅有益于促进学生欣赏水平的提高,更有益于促进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 注意“健康第一,竞赛第二”的教学观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适宜的运动强度可以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而过度的运动强度会损害学生的身体健康,武术竞赛“高、美、难、新”的发展道路一度让人怀疑武术已经走上体操的发展路线,从今年全国青少年武术比赛中发现,12岁左右的青少年可以完成旋风脚720度的屡见不鲜,但是反过来想,即使完成了超高难度的个别武术动作是否能够证明武术“高、美、难、新”的发展道路一定能走得通?学校体育主要任务是教学而非训练,面对的是大众而非针对精英,教师在小学武术教学中更应把握“健康第一,竞赛第二”的教学观,不应揠苗助长,使大众教育走入“精英教育”的误区。
4 提高专业武术教师的质量
从1958年北京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成立武术系,上海体育学院成立武术水上系,到1998年教育部颁布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体育学上升为一级学科,下设5个专业,武术专业拓展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3]再到现如今大量高等院校开始设置民族传统体育及体育教育专业,期间为各级学校输入了大批专业武术教师,但是,现如今的学校武术教师是否称得上“专业”二字却有待考证,随着近年来本科专业的不断扩招,据笔者以无记名的方式统计了个别知名体育院系“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及“体育教育”专业武术专项的学生,发现其中大批武术专项的本科生是在高三时期因文化课成绩较差无法考入本科或知名院校,故而选择体育这一升学“捷径”,这些学生中突击时间从两个月到一年不等,便考入体育专业的本科,这些学生毕业后一部分进入各级各类学校成为一名“专业”武术教师,不可否认其中一部分经过四年本科的努力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武术素养,但是仍有部分并非对武术具有深刻的理解或者只是把武术当做升学的敲门砖和谋生的手段,小学生心智发育尚不完善,相对理论说道,表象教学更加适用于他们,因此,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外,更要注意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只有具备扎实的技术基础,高深的欣赏水平,才能真正对得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一教师职业。
5 结论
小学生与高年级学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小学武术教学应区别于高年级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根本,只有学生具有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才能将武术具有的博大知识循序渐进地进行传授,武术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欣赏水平的培养,欣赏水平的提高是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对他人评价的正确方法,欣赏水平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学观,更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技术与理论水平。
[1]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2]蔡仲林,周之华.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