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作流技术在物流管理采购环节中的建模设计

2012-08-08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黎永祥姚丹丹

中国商论 2012年30期
关键词:管理系统建模流程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黎永祥 姚丹丹

1 工作流技术概述

工作流技术早期是被负载在工作流系列的产品中的,针对工作流产品的研究非常火热,工作流产品领域发展的非常繁荣,但是将工作流技术作为单独的理论进行研究还是很少见的,直到工作流技术随着其特殊作用和取得的良好的效果,而不断得到广泛应用,才有很多的研究是专门针对工作流技术的理论的。工作流技术能够使计算机和人工相结合的业务过程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自动化运行,还会根据不同企业的信息系统集成不同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动化,比如全自动化过程、半自动化过程和全人工操作过程。工作流技术能够促进业务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业务的运作效率,促进企业的组织模式从面向功能到工程的转变,提高企业的效率。

工作流是指将计算机任务流程中的工作进行组织的方法和逻辑的总称,是在计算机中用适当的模型对流程中的任务指令进行计算,简单地说,工作流就是一种模型,对工作流程中的任务指令进行计算。

当计算机接收到一类订单后就会在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操作下,主动对生成的订单进行检查,并执行计算价格、查找库存、论证技术的可行性等操作,再形成相应的决策,包括准备确认文件或建议更改订单两种方向,如果是准备确认文件,就会给出发送—生产并送货的指令;相反,如果系统认为订单需要修改,就会发出修改指令。工作流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在计算机中操作,在许多的参与者中,按照设定好的某种规则进行信息、文档、指令或任务的自动传递,从而实现特定的业务要求。

工作流的实现不是独立的进程,而是需要在工作流管理系统中进行。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功能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对工作流进行检查、定义、操作和管理,对工作流任务流程中各种工作和不同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进行调度和协调,其中定义工具是用来对工作流进行定义的;工作流执行服务是为工作流得以执行所服务的;工作流引擎是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核心,是用来执行单独的流程实例,对工作流进行定义并将此定义输入输出,调节工作流列表和应用程序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互动,可以自主调度所有的应用程序和软件工具,对不同工作流管理系统之间进行协同工作,还做相应的监管工作,;用户界面主要是承载工作流列表的界面。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建造功能、运行控制功能、运行交互功能等。

2 工作流技术在物流管理采购环节中的建模设计

工作流技术在物流管理采购环节中的建模方法有很多种,不同的建模方法也有各自的优点,本文在物流管理采购环节中的建模设计采用的是基于活动网络的建模方法,虽然这种方法比较传统,也不像Petri网的建模方法那样可以做到完全的形式化,对建立的模型进行精确的分析和准确的判断,但是活动网络模型的优点是便于操作和简单明了,适用于采购系统。活动网络模型的实施要在有向图的前提下,再对有向图中的各种元素实行改变和创新,从而使这种模型更好地对业务流程进行展示,更好地适应企业的不同业务要求。基于活动网络的建模方法主要内容有:

2.1 节点

节点分为三种:任务节点、标志节点和逻辑节点。(1)任务节点是指业务过程中的各种任务与活动,它需要人工参与完成任务,工作流执行者常常会从自己所属的工作项列表中进行选择性的执行,此类活动的执行并不受到工组流管理系统的负责,其活动状态和相关的工作流数据仅仅受到管理;(2)标志节点不是一种活动,是一种流程标志。它包括开始节点、结束节点和子流程节点。开始节点标志着一个流程开始执行,相应的结束节点就表示结束。而子流程节点的出现代表着还有下一层流程需要执行;(3)逻辑节点用来表示每个任务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而并不是指真正意义上的活动,它清晰地表达了整个流程的时序关系。逻辑节点又包括与节点和或节点。与节点主要是在流程执行过程中作为过渡节点存在的,在某个活动节点处理完成后,如果所有的前趋节点都已执行完毕,则代表与节点的执行完毕,就会相继激活后面的活动节点;若有前趋节点没有执行完毕,则与节点的执行将会被延后,起到一个保护过度的作用。

2.2 连接弧

连接弧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路由,用于指导活动流程。一条连接弧连接着两个节点,分别为前趋节点和后继节点,前趋节点是连接弧出的地方,是连接弧流进的地方。连接弧可以分为无条件和有条件连接弧两类:(1)无条件连接弧展示的是流程中的一种顺序进程,前趋节点和后续节点之间的执行完成和激活是顺序、自动的,不需要经过判断;(2)有条件连接弧展示的是流程中的一种判断进程,后继结点的激活是要通过判断前趋节点的执行完成情况,再对后继结点进行有选择的激活。

2.3 活动流程

基于活动网络的建模方法时,物流管理采购的某一环节流程如图1:

图1 活动网络法描述的采购流程

2.4 组织模型

组织模型的功能是能够清晰地展现出企业中不同层次实体之间的关系,很好地诠释了工作流模型,提供了视图的可观性。假设我们在该系统中定义四种实体:人员、角色、职责和部门,用户可以结合自身的情况定义不同种类实体。(1)人员是多种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实体,代表着公司中的相关的员工,是独立的、有一定行为能力和技术能力的人的实体;(2)角色是人员在单位中担任的职位或角色,比如跟单员或采购员等;(3)职责展现的是企业内不同层次之间的等级关系,如主任、员工、总监等;(4)部门是代表了企业的不同内部结构,展现了企业中的不同职责指导下的实体功能划分,不同的企业的部门设定是不尽相同的,特定企业在设定时,要根据自己公司的不同情况进行相应部门的建立。

在进行工作流建模过程时,要确立由哪些人员负责相应的活动节点,在没有组织模型时,如果被指定的人员因为某些原因不再担任该类任务时,只能在过程模型中做出修改,指定新的处理者,这样操作起来十分的麻。而组织模型将具体负责的人员和工作的流程分开,使执行者和活动在流程进行的过程中被动态关联起来。组织模型和过程模型是相互独立的,但是又相互的联系。在流程的执行过程中,组织模型为系统提供了具体的执行者,该执行者的任务列表中就会出现该任务,这样,组织结构和过程模型的变化是相对独立的;过程模型中执行者的任命规则是又是以组织模型中不同实体确立形式和规则为基础的,在设置活动节点的负责者时,要参考组织模型,组织结构和过程模型又是相互联系的。引入组织模型的优点是使系统的设计能够符合不同种类企业的业务流程要求,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3 结语

物流管理的业务流程是比较复杂的,采购环节较为繁琐。工作流技术可以很灵活地被应用到物流管理系统的采购环节中,因为工作流技术的特点是针对不同的企业的业务流程情况,准确快速地创建出应用系统,而且系统还可以随着用户业务变化的情况尽心重组,不同程度的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工作流技术在采购环节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优点,它可以在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的情况下,很大程度地提高系统整体的性能和作用,使公司轻松地做到对整个业务流程的总体管理,能够在将人、信息技术和相应设备相结合的情况下创造出高效的管理模式,更有效率地使用应用软件,减少资金的投入,使其管理系统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1]罗海滨,范玉顺,吴澄.工作流技术综述[J].软件学报,2000,11(7).

[2]李斐.基于工作流的采购物流管理软件构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3]赵伟.基于工作流的物流采购系统的建模设计[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1).

[4]窦万春,蔡士杰.基于Petri网的工作流技术复合建模与系统分解[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2,8(5).

[5]潘秀亮.采购物流管理的几个关键环节[J].铜业工程,2003(3).

猜你喜欢

管理系统建模流程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基于LED联动显示的违停管理系统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不对称半桥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
停车场寻车管理系统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海盾压载水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