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跳竹竿教学应用实验研究

2012-08-06徐金尧王代代

浙江体育科学 2012年6期
关键词:竹竿节奏集体

徐金尧,王代代

(杭州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浙江 杭州310036)

跳竹竿起源于海南和黎族、苗族和广西京族,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以渔业为生的渔民小伙子拿起抬渔网的竹竿在沙滩上敲打,姑娘们在竹竿间跳着欢快的竹竿舞,是海岛男女青年情感交流的有效途经,是调节渔民生产劳作肢体疲劳,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方法。是一项不分性别、年龄,集体参与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不仅具有集体性、艺术性、健身性、观赏性、趣味性的特点,而且具有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社会适应的能力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功能。

本研究根据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围绕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际需要,站在培育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战略高度,对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跳竹竿进行体育教学开发和创新研究,并对教学实验结果进行总结与分析,为我国城乡学校提供有效的体育课程资源,提高民族体育的共享率。

1 跳竹竿教学实验

1.1 实验时间与对象

2005至2010年,对温州市乐清育英学校小学1-6年级30个班级750名学生进行民族体育跳竹竿教学方法、活动形式和运动器材的系统实验。并且抽取2008级三年级五班25名学生为实验班,2008级三年级四班25名学生为对照班,进行肺活量、400m、握力、立定跳远四项身体机能与素质的对比实验。其中实验班以“跳竹竿”为主要教学与活动内容,对照班以常规田经、球类和游戏为主要教学与活动内容。然后运用SPSS16.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1.2 实验程序

图1 跳竹竿教学实验程序

2 跳竹竿基本技术

2.1 敲竹竿基本技术

敲竹竿基本形式:敲竿一般由2~8人组成,在表演时分成两排,面对面相距4m左右,或蹲或坐于竹竿架或粗竹竿的外面,双手各持一根细竹竿,由队长用口令或哨子指挥,集体统一按一定的节拍敲击竹竿架或粗竹竿,发出铿锵清脆的响声。

敲竹竿基本方法:双手各拿一根细竹竿,同时向下敲击竹竿,可根据节奏一开一合敲击,可分为平碰法和提敲法。

敲竹竿基本节奏:可分为1拍节奏,2拍节奏,3拍节奏,5拍节奏,6拍节奏,8拍节奏,9拍节奏,13拍节奏等。

敲竹竿基本姿势:可分为坐敲,蹲敲和站敲。

2.2 跳竹竿基本技术

跳竹竿技术动作采用单人、双人和集体的形式,进行单腿跳、双腿并跳、转体单腿跳,分腿交换跳、踢腿跳和翻跟斗跳等,再结合手上舞姿,在不同竹竿敲击声和欢快音乐节奏声中,以前脚掌着地,在竹竿间上下、左右和前后连续跳动。

3 跳竹竿技术方法应用实验

3.1 敲竹竿技术方法应用实验

根据学校教育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借助民间生产、生活中各种敲打与叫喊节拍或音乐节奏,对敲竹竿技术方法进行设计和编新,然后在教学中进行应用实验,其敲竿主要分敲单竹竿和敲双竹竿二种,敲的节拍从1拍到13拍,节拍主要应用民族歌舞或诗歌节奏进行创编。

3.2 跳竹竿技术方法应用实验

单竹竿2拍跳:采用骑竿摆臂跳、牵手跳、叉腰跳。用简单自然的节拍,让学生体验运动的轻松和欢快。

双竹竿5拍跳:采用竿侧跳、牵手跳、扶肩跳、牵手跳,同时让学生集体边朗诵诗歌边进行跳跃,增加体育教学的知识性和娱乐性,激发学生的运动激情。

双竹竿6拍跳:采用单人侧面跳、单人正面跳、双人牵手跳、集体摆臂击掌跳、扶肩跳、圆圈牵手跳,同时进行井字四角跳。用不同的节拍,不同的跳法,让大家一起运动,一起体验,一起享受,一起快乐。

双竹竿8~9拍跳:采用集体的形式,进行纵队、横队和圆圈的牵手跳、扶肩跳,在神奇美妙的敲竿声中,学生欢快的击掌和叫喊声中,让学生享受着无穷的乐趣,绽放甜蜜的笑脸,从中体验共同参与、共同创造、共同超越所带来的激情和快乐、感悟体育运动无穷的魅力。

双竹竿13拍跳:采用侧面或正面形式、单人跳或集体进行牵手跳、扶肩跳、手拉手圆圈跳和赋予舞蹈元素的双脚蹬摆跳。在合理运动密度和运动强度中,让学生享受无穷的运动快乐,促进素质提高、身体健美、身心和谐发展。

3.3 跳竹竿辅助拍手操创编

为了让学生快速掌握跳竿节奏和运动技术,激发运动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根据不同跳法技术节奏的需要,设计创编简单有趣、方便于课堂组织准备活动的集体跳竹竿辅助拍手操。比如横队集体自拍操,双人面向拍手操,双圆面向拍手操,单圆侧向拍手操等。用简单的节奏,多变的节拍,欢快的形式,让学生的肢体得到伸展,节奏得到稳定,课堂氛围得到营造,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有效性。

4 校园趣味跳竹竿方法创编

在熟练掌握各种敲竿和跳竿节奏方法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需要,根据学校运动场馆资源,分年级段进行集体跳竹竿方法与形式创编,要求每个年级段设计创编2~3套不同跳法、不同形式、技术难度不同的趣味竹竿操:比如1年级创编单竹竿1~3拍的集体朗诵儿歌跳,2~3年级创编双竹竿五拍朗诵唐诗跳,4~5年级创编3~8拍的集体花样跳,6年级创编双竹竿9~13拍的竹竿与舞蹈结合,具有较高审美艺术价值的集体竹竿舞。每天课间操或下午大课间活动在同一音乐节奏下,各年级在指定地点师生共同参与不同的竹竿操(舞),并规定每周交换一套跳法。通过快乐的课外集体跳竹竿活动,增进了师生的友谊,增强了师生的健康,提升了健康活泼的校园环境,促进了校园的文明与和谐。

5 跳竹竿器材设计与创新

5.1 制定跳竹竿器材标准:竹竿长为3~6m,直径3~5cm;竹竿架长(内沿)为60~80cm,高(地面至上沿)6~10cm(图2)。

图2 跳竹竿器材制作示意图

5.2 研制拆卸式仿真跳竹竿产品

根据现有天然毛竹易断、易裂、易蛀,不便运输,损耗资源量大的不足,解决我国北方天然毛竹资源短缺的问题,应用聚丙烯材料研制出比重轻、不易断、不易裂、不蛀虫、弹性好、可回收、安全方便拆卸式仿真跳竹竿的国家专利产品(图3)。

6 跳竹竿教学实验效果分析

6.1 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通过温州乐清育英学校2008级小学三年级五班和四班50名学生肺活量、400m、握力、立定跳远四项指标测试,然后通过SPSS16.0软件的统计结果显示:实验前对照班和实验班各项指标均无差异,而实验后,肺活量、400m、握力和立定跳远四项指标实验班和对照班(除握力无明显差异外)其余三项指标均存在明显差异(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项身体指标的对比分析

因为跳竹竿运动是一项群体参与、连续跳跃和持续运动项目,课堂运动密度基本保持在85%以上,心率脉搏可达到150~160次/min,学生在高密度和大强度的集体参与中享受运动、体验快乐、掌握技术、增强体质,达到学生快乐运动和身体素质提高的统一,在持续跳跃和快乐运动中使下肢和躯干力量得到增强,速度与耐力素质得到有效提高,身心获得全面发展。

6.2 转变教育观念、营造健康校园环境

全校师生在共同参与快乐跳竹竿运动中,亲身体验运动的无穷乐趣;在平等交流和勾通中密切了师生关系;在欢声笑语中发展了学生个性,在优美的音乐声和清脆的竹竿敲击声中,点燃起了全校师生的运动激情,激发了运动兴趣和参与热情,在群体协作、快乐体验中培养了学生的运动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家长的认可、教育主管领导的肯定和媒体的宣传报道中感悟到体育运动的魅力和学校体育教育价值。从而形成了全校师生重视体育、支持体育、创新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的良好氛围,转变了全校师生的教育观念,形成了快乐活泼、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

6.3 提升科研层次、扩大学校影响

通过教学实验和理论探索,获得温州市和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其成果获得温州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浙江省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创编的课外体育大课间在温州全市展示和推广,创编的《校园阳光体育特色项目开发指导与跳竹竿案例示范》,被中央电教馆电化教育音像出版社出版,在全国推广。其实验成果得到温州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社会媒体的高度关注,省市电视台、报纸做了全面宣传报道,中国教育报以“温州乐清育英学校转变教育观念,注重体育改革,促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作了专题报道,中央电视台将温州乐清育英学校的“校园体育大课间——趣味跳竹竿”作为素质教育进行专题报道。扩大了学校的影响,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6.4 培育课程资源、方便学校体育活动

本实验根据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对项目演变、方法创新、活动设计、器材自制、考试要求、评分标准、组织实施等进行了全面系统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同时围绕师生共同参与活动需要设计创编了适合我国各类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开展课外大课间体育运动的电子光盘。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和方法,保证城乡学校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的开展,做到将时间让给学生,将空间留给学生,将自由还给学生,推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和素质教育的实施。

7 结 论

7.1 通过研究发现:跳竹竿是一项高密度和大强度的集体参与运动项目,在持续跳跃和快乐运动中提高速度与耐力素质,使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获得全面发展。其研究成果能改变目前青少年体能和耐力素质下降的状况。

7.2 跳竹竿的方法与形式,都非常适合我国学校体育教学需要和青少年时的身心发展,是学校体育有效的课程资源,能降低学校教育成本,促进城乡学校体育教育均衡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实施。

7.3 成功研制的拆卸式仿真跳竹竿器材,避免了天然毛竹易断、易裂、易蛀、不便运输和损耗资源量大的不足,同时有效解决我国北方天然毛竹资源短缺的问题,有利于研究成果广泛推广和有效利用。

[1]教育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EB/OL].http://news.sina.com.cn/c/2004-05-14/16343232190.shtml.

[2]张青莲,母爱梅,代玲.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在青海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开发与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21(6):59-61.

[3]黄银华.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3(3):155-157.

[4]戴文忠.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与发展[J].体育文史,1996(4):28-30.

[5]胡小明.民族体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

[6]徐金尧.民族传统体育学[M].北京:人民休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竹竿节奏集体
我为集体献一计
淮海战役,一根刻满地名的竹竿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爬竹竿
一根竹竿
YOUNG·节奏
警犬集体过生日
长竹竿的帽子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