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聚合性痤疮44例疗效观察

2012-08-03穆怀萍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2年9期
关键词:野菊花抗炎痤疮

穆怀萍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

聚合性痤疮是痤疮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多毛囊同时发生炎症,破溃后可造成很深疤痕,有时造成毁容,是损伤较重的皮肤病。临床治疗以抗生素为主,病程较长,顽固不愈。笔者采用中药汤剂,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为治疗原则,联合抗生素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均为本院皮肤科门诊患者,诊断依据《临床皮肤病学》,临床诊断为聚合性痤疮,中医辨证属湿热内蕴,气滞血瘀证型,临床表现为:皮损红肿,皮温高,疼痛,伴有发热,烦躁易怒,大便干燥,小便赤黄,舌红苔黄,脉弦滑。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4例,其中男27例,女17例;病程14d~4个月;年龄17岁~38岁。对照组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病程10d~4个月;年龄19岁~37岁。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口服中药汤剂,方剂组成:野菊花20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皂角刺10g,黄芩15g,黄柏10g,白花蛇舌草20g,龙胆草6g,夏枯草10g,枳壳10g,当归10g,赤芍10g,丹皮10g,红花10g。每日1剂,连服14d。同时口服克拉霉素0.5g,每日1次,连续服用14d。

2.2 对照组 每日口服克拉霉素0.5g,每日1次,连服14d。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14d后观察疗效,皮损消退70%以上为显效;皮损消退30%以上为有效;皮损消退30%以下为无效。

3.2 治疗结果 见表1。

表1 2组治疗结果比较 n(%)

4 讨论

中医理论认为聚合性痤疮的形成多由湿热内蕴、气滞血瘀而致。治疗以清热解毒、行气化瘀为原则。方中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皂角刺,清热解毒;黄芩、黄柏、白花蛇舌草、龙胆草清热燥湿;枳壳、夏枯草行气解郁;当归、赤芍、丹皮、红花活血清热凉血。全方使湿热得解,瘀肿消退。

现代医学认为痤疮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与下列4种因素有关:皮脂分泌过多,毛囊口的角化过度,痤疮丙酸杆菌的定植与侵袭,炎症反应。新的研究表明,炎症是痤疮损害发生的最早事件之一,炎症反应是贯穿其始终的重要因素。痤疮丙酸杆菌的定植与侵袭在痤疮炎症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痤疮患者外周血IgG,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2R)水平比正常人显著增高。Ⅲ度患者组比Ⅰ度、Ⅱ度患者组外周血IgG和补体C3水平显著增高。Ⅲ度组比Ⅰ度、Ⅱ度组外周血IL22水平明显升高;病情越重,外周血IgG,C3、IL22的水平越高。说明寻常性痤疮患者存在着特异性免疫反应,增强的免疫反应参与了痤疮的致病过程[1]。现代药理证实野菊花、蒲公英、地丁、黄芩、黄柏、夏枯草、龙胆草、白花蛇舌草有抑制多种病原微生物作用,起到抗炎作用。当归免疫抑制抗炎作用,抑制抗体的产生,赤芍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丹皮抗组胺引起的过敏反应[2]。中药药理说明其作用机理是抑制病原微生物抗炎,并抑制免疫反应而起到治疗作用。配合抗生素加强抗菌作用,克拉霉素有效抑制痤疮致病菌:痤疮丙酸杆菌。中西医结合治疗相得益彰,取得很好疗效。

[1]吴小红,刘瓦利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在寻常性痤疮发病中的作用[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6,22(11):915~917.

[2]董昆山,王秀琴,董一凡 .现代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10.

猜你喜欢

野菊花抗炎痤疮
红蓝光祛痘仪联合复合酸焕肤凝露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
中药复方提取物对IBDV感染SPF鸡抗氧化和抗炎能力的影响
两种血竭凝胶抗炎抗菌效果比较
野菊花
野菊花
野菊花(外一首)
为什么有些人会得严重痤疮?
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对家兔血常规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野菊花
常常摸脸会长痤疮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