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连环替代法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2012-08-02叶鑫宇
□ 叶鑫宇
(浙江财经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的经济总量得到了飞速增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43.4元增长到了2010年的19109.4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也已经从1978年的133.6元增长到了2010年的5919.01元。然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日趋扩大同样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诸多学者分别从多个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试图通过连环替代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各个构成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深入分析,并基于数据分析给出相关的建议。
一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由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构成,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由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构成,通过2001-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可以获得2000-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和人均年纯收入的具体数据,为了消除价格指数波动的影响,本文以2000年为基期对各年的城乡居民收入通过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了平减,具体数据如下表1和表2所示。
表1 2000-2010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状况 单位:元
表2 2000-2010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状况 单位:元
从2000年至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实际水平从6295.9元增长到17394.63元,累计增长了11098.72元,年均增长10.75%,同期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实际水平从2253.42元增长到4606.12 元,累计增长 2352.7 元,年均增长 7.43%,扣除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后,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是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3.78倍,同时,城镇居民的年收入涨幅高于农村居民的年均纯收入涨幅,说明目前我国城乡收入水平差距还在扩大。
从城乡居民的年收入构成来看,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中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持续下降,从2000年的71.17%下降至2010年的65.17%,而同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持续上升,从2000年的31.17上升至2010年的41.07%,增幅较为明显;2000年至2010年,城镇居民经营净收入增长迅速,年均增长达到19.69%,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从3.91%增长到8.15%,而同期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纯收入涨幅均值仅为4.47%,增长缓慢,占农村居民纯收入的比重持续下降,从 63.34%下降到47.86%;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近10年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变化不大,且涨幅相近;2000年至2010年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较为稳定,从22.88%增长到24.21%,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已经成为城镇居民的第二大收入来源,与之对应的是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较小,2010年时仅占总收入的7.65%,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 城乡居民收入构成因素对总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
连环替代法是因素分析法的一种,是分析引起某个经济指标变动各个影响因素对这个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的一种计算方法。通过连环替代法对城乡居民收入构成因素中的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的影响进行分析,定量论证各种因素影响程度的大小,可以更好地了解各个因素的变化对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变化的影响。
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 =工资性收入 +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 +转移性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 =工资性收入+经营纯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设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为实际指标Po,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为Ao,经营净收入为Bo,财产性收入为Co,转移性收入为Do,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为标准指标Ps,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为As,经营纯收入为Bs,财产性收入为Cs,转移性收入为Ds,可得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的公式为:
Po=Ao+Bo+Co+Do (1)
Ps=As+Bs+Cs+Ds (2)
设A’为工资性收入差距的影响,B’为经营性收入差距的影响,C’为财产性收入差距的影响,D’为转移性收入差距的影响,则各个因素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公式为:
A'=(Ao+Bs+Cs+Ds)-(As+Bs+Cs+Ds)(3)
B'=(Ao+Bo+Cs+Ds)-(Ao+Bs+Cs+Ds)(4)
C'=(Ao+Bo+Co+Ds)-(Ao+Bs+Cs+Ds)(5)
D'=(Ao+Bo+Co+Do)-(Ao+Bo+Co+Ds)(6)
各个因素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度分别为A’/(Po - Ps)、B’/(Po - Ps)、C’/(Po - Ps)、D’/(Po-Ps)。经过计算可得2000-2010年各个影响因素差距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度,如表3所示。
表3 各个影响因素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度
从总体上看,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影响越来越小,工资性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收入的贡献度从2000年的93.46%下降到2010年的73.85%,但仍然是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农村居民的经营性收入作为农村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一直高于城镇居民的经营性收入,而近年来,城镇居民经营性收入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的经营性收入差距不断缩小,经营性收入在减少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上的作用在减弱;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影响较小,一直保持在1% ~2%的水平,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的贡献度持续在30%左右,一直是影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第二大影响因素。
三 主要结论
在经过对城乡居民收入各构成因素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之后,可以发现城乡居民收入的各个构成因素对总收入的差距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可以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研究结论:
(一)工资性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最大,但影响程度有所下降
工资性收入一直都是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而对农村居民来说,虽然近年来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工资性收入在不断增加,但与城镇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由于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在城镇居民总收入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而同期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在农村居民总收入中所占比重持续上升,因此,工资性收入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度相对有所下降。
(二)经营性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减弱
作为农村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农村居民的经营性收入一直高于城镇居民,然而近10年来,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增长缓慢,而城镇居民经营性收入则保持着较快增长,使得城乡居民经营性收入差距有所缩小,城乡居民经营性收入在减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上的作用不断削弱,间接导致了城乡居民总收入水平差距的扩大。
(三)转移性收入差距是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
转移性收入主要包括政府主导和居民间转移性收入两类,其中政府主导的转移性收入主要包括离退休金、价格补贴、政府抚恤金和社会福利救助等,政府主导的转移性收入约占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的75%左右①。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度一直保持在30%左右,对城乡居民收差距有着较大的影响,这与我国当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有着密切关系。
四 相关建议
(一)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保障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主要来自于农村居民进城务工收入,目前,由于我国城乡劳动力市场二元结构的存在,极大地损害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导致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工资水平低下,社会保险参保率低等诸多问题,应该切实改变对农民工的歧视性用工制度,提高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扩大农民工的就业空间,从而合理的提高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
(二)完善农村商品要素市场,提高农村居民的经营收益
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健全农产品市场和农业生产要素市场,保障农产品价格稳定,消除商品交易的不公平性,维护农村居民的基本利益,加大农业科技支持,切实提高农村居民的经营性收益。
(三)推动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对农村的社会保障投入
由于我国目前城乡二元社会保障体系的存在,使得社会保障制度作为重要的再分配手段,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着逆向调节,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应该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特别是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资金投入,从而缓解转移性收入导致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注释
①李伟.再分配机制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逆向调节的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2.
[1]徐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来源的统计剖析[J].统计与决策,2011,(21).
[2]王小鲁,樊纲.中国收入差距的走势和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2005,(10).
[3]彭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中的逆向分配与扭转[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2,(2).
[4]蔡昉.城乡收入差距与制度变革的临界点[J].中国社会科学,2003,(5).
[5]胡宝娣,刘伟,刘新.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的经验数据(1978-2008)[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2).